汉末高顺-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族长没法的情况下,只得前去桃园堡送礼,希望能面见高顺,那怕向高顺效忠,也要为家族争取发展之机,否则,不用再过多少年,宋家将破败的无以度日了。
对这种无情之人,高顺懒得搭理,皆被戈虎阻挡在桃园堡城门之外。
高顺现在对大士族无可奈何,对付土豪却游刃有余,除非利益攸关的家族,高顺是不希望再扶持出大的家族,影响到他的统治,反而打压土豪,是高顺一贯的主张。
拉一批,打压一批的办法,高顺运用的非常熟练了。
太原的郭家、河东的卫家,中山的甄、琅琊的糜等,在高顺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更加耀眼,成为众土豪羡慕的对象,也是高顺势力对外宣传的重点。
所以,这些家族来访,高顺务必耐心接待,并回赠厚礼;像公孙家族这种重要的土豪,高顺也要接待要一下,以示支持,让他们吃颗定心丸;至于不被重视的小家族,则由家丞负责接待;有官府背景的,则由赵雄负责接待;也有些品德不端的家族被拒之门外。
糜家搬迁到琅琊郡后,一家独大,压制了王家、萧家的发展,在青州和徐州长袖善舞,更是如鱼得水。
这次是派家族二弟糜芳前来,一是送礼,二是咨询高顺何时接糜贞过门;能与高顺结为亲家,那怕是做小妾,对商户出身的糜家来说都是无比的荣幸,会给其家族带来数之不尽的好处。
高顺答复糜家,两年后定会风光的接来。
只要高顺不是拒绝了,他们便安心了。
高顺又交给他们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配合审配拿下广陵郡,并为广陵郡提高所需的后勤物资;这让糜芳感到高顺对他家的重视,不虚此行;并紧急返回,完成高顺交代的任务。
而卫家面见高顺,则是为寻求新的商业途径。
周飞在上任凉州牧后,高顺便派人接管了凉州和三辅地区的生意,卫家只剩下偏远益州的生意了;而益州是粮食产区,不缺粮食,只能销售高价的美酒,棉布生意也不好做,这使得卫家的利润大大降低。
而这些年,高顺把持所有北疆畜牧产区,战马、牛羊等流入内地的数量锐减,流入内地的毛皮数量更少,加上局势动荡,价格飞涨,辽东郡公孙家族获得毛皮与内地的贸易机会,便有了独霸豫州的实力,让卫家非常羡慕。
秦汉时代,没有棉花,毛皮消耗量非常大,是非常重要的御寒之物,且那时候处于严重的小冰河时期,天气寒冷,需求的毛皮数量更多。
卫家就是看好了这个商机,才来请求高顺的批准。
高顺对卫家,便没有对糜家和甄家那么密切的关系了,当初交好卫家,也是便于加强对河东郡的统治,并希望从凉州董卓地盘上搜刮更多的财富,现在已没有这个需求了,高顺自然不希望继续扶持卫家,所有直接拒绝了卫家的要求。
现在高顺的水军基本成型,已在黄河上广泛巡逻,若是没有批文,任何物资都难以过河出境。
这让卫家非常失望。
公孙家族交好高顺自然是为了确保公孙家族在豫州地位,并为家族留下后路,不必多说。
太原王家,自从王允得董卓看重后,社会地位迅速提高,不过得到的实际利益却不多;不像太原郡的郭家,与高顺实力交好后,不仅政治地位提高了,更获得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同样的河东郡的卫家,交好高顺后,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但是相比河东裴家、太原宋家等受到了多方面的打压,太原王家已算是好的了。
王允现在深得董卓的信任,位高权重,不过他刚愎自用,高顺不刻意交好他,他更不会去求高顺,上次派长子王盖去冀州面见高顺,只是一次试探,却被高顺拒绝了,这更刺激了王允的自尊心,命令家族断绝与高顺势力的任何联系。
并写信给在娄烦国任国相的王凯,希望他辞去官职,前往洛阳。
王凯在娄烦非常舒服,高顺的步步发展,他是最直接的见证者,高顺势力没有为难他,所以他可不愿意前往洛阳,那里不适合他这种连字都写不好的人,且他一直未得叔父的重视,到洛阳也得不到多少重视,不若继续紧抱冠军侯的大腿。
连蠢笨的侄子都拒绝了他的好意,让王允非常恼火,直接命令家族断绝了与王凯的关系。
在汉代,这可是对族人非常大的惩罚,连祭祀都不得参与。
王凯也不是善茬,既然心意已决,且家族不念旧情,便没有好留恋的,立即把家人全部接到娄烦,并置地建宅,安家落户。
并通过高顺家丞,表达了欲效忠高顺的意图,并交代了王家对冠军侯的不满,算是投名状。
高顺非常高兴,至少对王凯的态度非常满意,至于他的能力却不敢恭维,不过至少王凯当初没有难为他,多少有些香火情,便提拔王凯为吕梁郡主薄,协助太守工作,这也是做给其他士族看的。
从王凯处获得王允对他的态度,高顺有些心凉,这不仅是王允一人的态度,是大多数大士族对高顺一致的态度;大汉已经混乱到这种程度了,这些士族竟然还是如此高傲,高顺暗自发誓,等初定中原,他便要推广诸多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科举选拔人才机制,更加严厉打击士族,绝不给这些士族发展壮大的土壤。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16章再见老村长
(全本小说网,。)
家丞非常忙碌,不仅要接见外客,还把高顺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腊月二十二,高顺宴请了被圈禁的人,张昭态度略微好些,让高顺内心感到很高兴,而其他人则是对高顺非常冷漠,连该有的礼节都没有,有失他们的身份。
着让高顺非常恼火,对这些固执的士人,继续圈禁。
士人有着坚定的道德洁癖,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士人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一旦成为名士,功利官位会接踵而至,故士人或着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恪守封建纲常名教;或浮华交游,广结朋党,相互吹嘘,以沽名钓誉。
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士人对国家统治者非常重要,管理国家就离不开这些士人的支持,可是对高顺来说,他们就是社会的毒瘤,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必须全部灭除。
当然,高顺当前可不想采用曹操当年的强硬做法,只需培养一部分新的大族,暗中打压他们削弱他们,让他们无声无息的消失于历史的舞台。
至于他们的反抗,在强大的武力面前,高顺信心十足。
对于新大族,必须做到完全掌控,不能去了旧敌,又出新患。
腊月二十三,小年,高顺按照家丞的安排,宴请军政高官留在桃园堡的家人,由于都是女性家人和孩子,便以高母和许婷为主,李强和赵雄的媳妇作陪;高顺出面敬酒,随后便离开了。
高顺现在有两个儿子。。
长子高瑞,小儿子叫高祥。
高瑞对高顺特别亲,见到高顺就抓着不放,高顺起身返回书房的小餐厅,高瑞便跟着跑来;高祥还小,最喜欢与母亲或者祖母在一起,对高顺没有多的感情。
估计高瑞的身高在一米三以上,比同龄孩子高许多,身体非常强壮,又能吃,又好动,还特别聪明,深得高顺的喜欢。
小餐厅内有赵雄、老村长、高健等人在等候。
高顺势力壮大后,多年没有与老村长一起吃饭了。
高健一直想见高顺,希望能获得一官半职的,几年都没时间见到高顺,内心多少有些怨言,不过现在的高顺却已不是当初的时候了,他可不敢再呵斥了;让他欣慰的是儿子高强非常上进,现在已是军司马,现已成家了,孙子也有了,对高顺的怨言少了许多,安心的照看孙子,协助老村长管理碧波堡内的诸多事务。
碧波堡内现有四个村子,每个村子有几百户人家,总共一千二百多户,近一万人口,各种杂事还是很多的,单凭老村长已应付不过来。
且这些人家中有许多是军官家属,他们务必小心谨慎、公平公正的处理各类事务。
这几个村子以种植蔬菜、养殖为主,收获基本供应驻军所用,加上收取的赋税低,没有徭役和外来官吏的欺负,所以非常富足、祥和,也算是高顺对他们的特殊照顾。
高顺带着儿子一进门,赵雄和老村长等人立即见礼。
“拜见主公!拜见世子!”
“见过君侯,见过世子!”
高顺忙止住老村长道:“叔公莫要多礼,快入座。叔父也快入座!”
侍者忙在高顺的一侧加了一把椅子,让高瑞坐;高瑞这时显得很乖,只是看着众人,而不说话。
待众人坐好,高顺道:“今天是小年夜,便请叔公和叔父前来一起过个小年,有些小事,一起协商一下。”
再次见到老村长,发现老村长现在苍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也开始驼背了,不过精神还好。
高顺不由感慨,时间过的真快啊。
老村长客气道:“君侯客气了,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便是。”
“叔公和叔父不用这么客气,称我为镇远便可。”
老村长对高顺的这个态度还算满意,笑道:“哈哈,那便以镇远所言!”
高顺又问:“叔公,不是高原和高强等人一起过来吗?怎么没来?几年没见他们了,还挺想他们的。”
“哈哈,镇远忙的不可开交,怎好让他们来添麻烦呢。”
高顺没有再计较这个事情,而是看向赵雄道:“子壮,明天传令下去,以后对辖区内八岁以下的孩子,皆以乳名称呼,成年礼之前,以姓名相称,成年礼之后,以字相称,起了名就是叫的,不要认为是侮辱;第二,不得称呼高瑞为世子,孟珍、孟文等人的孩子皆不许称呼公子,皆与大众相同,称呼乳名便可;不要让他们从小就有依赖父辈的心理,要想受到尊重,必须要靠自身的努力。”
赵雄道:“主公,此与礼法不合,望慎重决断!”
高顺对高瑞特别喜爱,感觉是棵好苗子,希望不要长歪了,此后必须严加教育,成为文武全才。
此前,高瑞只是跟母亲或者家丞学习文字,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
高顺这次回来,希望给他选一位理想的教师,连同李强家的孩子等一起培养,作为高瑞的陪读。
而昨晚宴请诸位被圈禁之人的时候,高顺便有了选择。
至于武艺,高顺感觉还是等几年再练,现在可由他或者赵雄负责进行简单锻炼,打打基础。
高顺坚定的说道:“此举只在辖区内执行,并不损害他人利益,无妨!”
赵雄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说道:“是,主公!”
闲话少说,高顺举起杯子,与几人开喝。
高顺把菜夹到高瑞的碗里,高瑞安静的自己吃饭。
酒过三巡,高顺又道:“叔公,顺感谢此前对顺一家的照顾,这几年对您老慢待了,顺敬您一杯!”
“哈哈,都是一家人,镇远毋须如此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