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诸位各抒己见,为顺解惑。”
戏志才说道:“此前主公承诺朝廷,不插手中原事务,立足于边郡,主公一直信守承诺,所以朝廷对主公一直很放心;但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朝廷被国相董仲颍控制,地方上益州、徐州、兖州、豫州和扬州皆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形成状态;凉州被叛军控制,更无法缴纳税赋;只有主公控制的地盘和荆州还正常缴纳;若是继续向朝廷缴纳税赋,则会变相资助了董相国,加强了他的实力,于国不利;若是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则会对主公名声有污;接下来先由军谋祭酒为大家通报一下最新的情报,然后诸位再分析、发言。”
由于高顺势力继续向朝廷缴纳税赋,承认朝廷的存在,等于变相承认董卓的合法性,所以辖区内官民皆以其职位相称,而没有直呼其为董贼或者国贼。
郭嘉早有准备,便说道:“总的来说,关东联军讨伐董相国,董相国采取釜底抽薪之计,令盟军不攻自破;现在刘表据荆州,袁术据扬州,陶谦据徐州,益州更是早就私自切断了与朝廷的联系,各自招兵买马,壮大实力;豫州和兖州拥兵自重者众多,他们有的是为自保,有的是野心勃勃,各怀私利;兖州刺史刘岱欲统一兖州,无奈各郡皆拥有强兵健将,且山阳郡还有太守袁遗存在,令其举步维艰;豫州牧韩馥兵强马壮,大将潘凤武艺高强,智谋超群,令汝南郡太守袁绍虽对州牧之位虎视眈眈,却不敢贸然出手,不过双方大战在所难免;朝廷内董相国大权独揽,令天子蒙尘,众大臣受辱,朝廷威望尽失。下面我再详细说一下各地情况,首先说徐州的陶谦,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招兵买马,实力强大,已控制徐州的东海郡、彭城国和下邳国,只有广陵郡太守张超拥兵自重,不受控制,更有公孙瓒和刘备驻守小沛,成为徐州的守护者,不过陶谦对其并不完全信任;扬州的袁术实力非常强大,已占领扬州五郡,会稽郡的北部也被其控制,荆州的长沙郡也在其控制之下,不过他的统治并不稳固,是借助地方士族才达到表面的统一,扬州还面临山越人的威胁,。。。。。。”
郭嘉花费半个时辰的时间,对每个州郡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对每个军阀的情况进行了汇报,众人听的非常仔细。
待郭嘉汇报完毕,戏志才道:“现在进行第一个议题,是否继续向朝廷缴纳税赋。”
沮授首先发言道:“授建议继续向朝廷缴纳税赋,这是地方官的职责,是尽人臣的本分。”
高顺对沮授的表现非常不满,先不说他发言的内容,仅是他的行为便不能与同僚和睦相处。
程立对沮授抢先发言很不满,他可是主公招募的第一位军师,且排位在沮授之前,更重要的是他发言的内容与程立的意见相左,便冷着脸,严肃的反问道:“先生是忠于董相国还是忠于主公?世间明眼人皆能看出,现在继续向朝廷缴纳税赋,则会资助了董相国,会令其更加蛮横跋扈,此为朝廷乎?为主公乎?”
高顺心想,历史记载,程昱生性刚戾,与人多有不和,果然不假。
沮授被问的非常尴尬,立即大声的辩解道:“程校尉此言差矣!主公乃朝廷亲封的车骑将军,掌管征伐背叛,若是董相国为国贼,则尽可起兵南下清君侧,解除天子之危难,以尽人臣之义,与继续缴纳税赋并不矛盾。”
董卓升迁高顺为车骑将军,乃是为了交好高顺,并借此离间高顺与关东联盟的关系,令袁绍自封的车骑将军名不正言不顺。
车骑将军,金印紫绶,位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掌管征伐背叛,在汉末已成常设将军。
从沮授的话中,高顺感觉出了他的立场,沮授是忠于大汉朝廷的,怪不得历史上他不得袁绍的信任,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还没等程立反驳,田丰怕他们继续争吵,便抢先说道:“现在首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第一、是否要定性董相国为国贼?第二、若是定性董相国为国贼,那是否还要继续缴纳税赋吗?第三、即便定性董相国为国贼,没有朝廷圣旨,外臣能否带兵进京?第四、若是认定董相国为国贼,那么,董相国以朝廷名义升迁主公为车骑将军是否要接纳?是否有合法性?”
戏志才道:“既然如此,那是否要定性董相国为国贼呢?”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65章诸人心态
(全本小说网,。)
郭图虽然职务不高,仅仅是别驾,不过郭家与高顺爱将赵雄联姻后,幽州别驾郭缊、巨鹿太守郭勋以及并州主薄郭典等郭家人皆在高顺势力中任职,很得高顺的重视和信任,成为北方几州声名鹊起的大族。
关东诸侯会盟后,原颍川太守郭典见事不好,便辞去太守之位,在郭图的推荐下,被高顺任命为并州牧周飞的主薄。
见众人争执不下,郭典便发言道:“诸位先生,现在董相国实力非常强大,不管是否认定他为国贼,继续向朝廷缴纳赋税,全便宜了董相国,此乃养贼为寇,不符合主公当前利益,更不符合朝廷利益。”
田丰道:“此话不假,不管如何,必须停止向朝廷继续缴纳赋税,连皇室宗亲的兖州刺史刘岱都已停止缴纳了,我们又何必缴纳呢?用这些钱粮可养活更多的军队和百姓,要知道我们还要很多百姓在饿肚子,春夏秋季节还要靠野菜、野果充饥,为什么要用百姓嘴里省下的钱粮去便宜别人呢?”
程立道:“为了减少对主公的负面影响,可先让青州和并州的两位帝婿停止缴纳朝廷的赋税,此后主公再以雍州战局紧张,耗费巨量钱粮为由,停止幽州和冀州的税赋,若此,则会将对主公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审配很认可以上意见,思索一阵,补充道:“若采取程校尉的办法,配建议直接停掉并州、幽州和青州的税赋,上半年只需冀州缴纳税赋,则主公的地位会更加突出,此后冀州再停止缴纳税赋,外人也无话可说。”
贾诩闭目养神,一眼不发。
见大家都支持程立的建议,沮授便没再继续发言,不过脸色有些不好看。
戏志才扫视众人一眼,见没有继续发言的,便一锤定音道:“既然如此,上半年先停掉并州、幽州和冀州的税赋,下半年停掉冀州的税赋;不过我建议还是派人提前与董相国沟通一下,主公意下如何?若是派使者的话派谁去合适?”
高顺想了一下后说道:“既然大家皆同意这个方案,便按照这个方案执行,不过为了预防董相国狗急跳墙,与他的贸易暂时还是要执行的,这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百姓的性命;至于使者,我看还是由正南再跑一次洛阳吧。”
“是,主公!”审配非常高兴的接下了这个差事。
不管审配能力如何,高顺对其品德还是非常认可的;自从上次从洛阳回来后,高顺提升他的薪俸到中两千石,审配随之拜高顺为主,高顺对其忠心没有任何怀疑;在座者中只有沮授和审配是士族出身,由审配出使洛阳,是最理想的人员,高顺准备此后主要由他负责对外事宜。
当初高顺给其如此高的待遇,也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减少冀州大族的抵制。
通过上午讨论,高顺基本对各人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了,内心非常满意。
中午,是丰盛的宴会,下午是自由讨论,第二天,高顺分别与众人分别面谈,对一些拿不定主意的问题进行单独咨询,没有继续召开此类会议,高顺担心诸位军师之间会产生矛盾,影响将来的配合,等局势明朗之后,就不会有此类顾虑了,现在还是谨慎一些为好,避免重蹈历史上袁绍的覆辙。
当晚的宴会上,戏志才向高顺建议,由每人写一篇对当前问题的看法,以及长远的规划,各人可自由发挥,高顺批准了这个建议,由戏志才和郭嘉监督执行。
两日后众人皆完成高顺交代的任务。
沮授的建议是抢占函谷关,占领三辅地区,并与程武联手对付凉州叛军,平定凉州后便可对益州行使征伐大权,替朝廷解决掉的益州牧,随后便掌握了主动权,即可围困洛阳,对付董卓,也可沿长久直下荆州、扬州。
徐荣的观点是先收编掉辽东乌桓,然后开发辽东诸郡,那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能安置大量的百姓,只要边郡的汉人数量占优势了,便能维护边郡的安宁;同时,可建立强大的水军,连接平州和青州。
田丰的策略是经营好现有地盘,积极吸纳人口,训练军队,坐观天下大势的变化。
程立的想法与沮授相似,直下关中,平定凉州,抢占益州,稳定徐州;然后与董卓联手,平定中原诸侯,再与董卓决战。
郭图和审配的观点是先抢关中,后战兖州、豫州,对洛阳实行合围之势。
戏志才和郭嘉也分别写了一份报告;只有贾诩保持沉默。
高顺仔细阅读一遍,对各人的态度了然于胸了,非常好,大事可期。
大家对大汉都有感情,可是都已无能为力,只能跟随高顺向前走;即便想帮扶大汉,待功成之日,要么高顺被逼登基,要么会让高顺落得韩信的下场,这是众人皆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高顺对众人的态度非常满意,即便是固执的沮授,他的心中也非常明白,天下大乱,不可逆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尽快结束乱世,还百姓一片安宁的生活,让乱世的破坏了降到最低。
综合众人的意见,高顺拿出了一个方案,先与马贵和李强进行沟通。
李强蛮横的说道:“主公,哪有那么麻烦?现在咱们怕谁?中原诸侯是联合不起来的,通过这次会盟就看出来了,他们心思不齐,各怀鬼胎;咱们只需拿下董卓便可。”
高顺笑道:“哈哈,这是因为董卓没有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只想通过会盟获得名望和好处;若是与咱们对战,可是生死之战,他们岂能不拼死出力?”
李强遗憾的说道:“哎,可惜了兖州和豫州那么多的百姓啊!”
马贵说道:“主公,我赞成志才的意见,用贸易逼迫董卓让出三辅地区,咱们便好平定凉州、占领益州,然后围困中原,不过现在咱们可以同时发展海军,为占领南方诸郡做准备,不能给袁术在南方发展的机会。”
高顺道:“好,先一步步来,明天咱们再与志才等人合计一个逼迫董卓的方案,争取从董卓手里和平取得三辅地区。”
马贵道:“是,主公!我还有一个方案,不若咱们出奇兵突袭洛阳,夺得皇帝,可以挟天子以令不臣。”
高顺心想,马贵的智力提高的太快了,连这样的计策都想的出来,不过,他内心已有想法,只是当前还不方便对外透露,便反驳道:“哈哈,若是不能围歼董卓全部人马,他的部下很快便发展成众多实力强大的诸侯,实力会远超现在各诸侯的综合实力,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去平叛,得不偿失。”
马贵没有完全被说服,不过他没有与高顺辩解,高顺肯定有他的想法,他只需提点到便是尽职了。
李强不满的说道:“主公,众人的方法是好,可是养这么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