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两人返回侯府,宴席已准备完毕,只有李强和马贵作陪,其他人与左丰不熟悉,便没有邀请。
由于没有外人在场,谈话比较随意。
左丰知道高顺不会小气,便把他知道的信息一股脑的说了出来;特别是陛下同时给广年侯和广平侯所下圣旨的内容;并提醒高顺,陛下扶持两位帝婿展军事,必有深意,一定要重视。
高顺投桃报李,承诺绝不会忘记左丰以及张侯的帮助,并借口离开的时间,回房写了礼单,给张让黄金千斤,左丰黄金百斤,并美酒、棉布、精盐等各色特产若干。
左丰看到礼单,笑逐颜开,冠军侯果然大方,立即向高顺透露,由于大将军与士家走的太近,引得陛下不满,陛下欲重建南军,抗衡大将军在京城的军事力量,到时候陛下会从各州郡调兵选将,让高顺做好准备,务必争取几位校尉之职。
随后,左丰又讲述了一些京城和宫内的事情,以及一些京城的传闻。最后,又交代高顺,陛下对皇子辩并不看好,欲传位给皇子协,希望高顺与大将军保持距离,绝不能引起陛下的误解。
高顺对左丰的嘱托一一应允,感觉这个钱没有白花;并暗自心惊,他幸亏没有主动与大家士族交往,并无意中得罪袁家,给陛下形成一种与士家敌对的印象,算是歪打正着了。
第二天一早,左丰带着丰厚的礼物返回京城。随行的羽林军官兵也非常满意,到桃源堡传旨,不仅好吃好喝的招待,每次都会给每位士兵一贯钱的路费,军官更多,这对他们来说,是额外所得。
待左丰走后,高顺立即找李强、马贵和田丰千来相商。
高顺先是将信息复述一遍。
田丰听的非常仔细,沉思一阵后说道:“主公,咱们慢慢来,逐条分析。第一条,陛下给主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却给广年侯增加食邑两千户,且年轻陛下已经给广年侯一次赏赐了,这次又嘉奖广年侯,陛下目的何在?”
李强是急脾气,见田丰如此墨迹,有些恼怒,便催促道:“军师快点说吧,别绕弯子了。”
高顺道:“先生不分析,顺也能知道,陛下欲培养广年侯和广平侯来牵制咱们的,这是帝术中的平衡之道。”
田丰笑道:“哈哈,主公,牵制咱们倒是不怕,陛下更深层的意思是昭告天下,咱们失宠了,让大家士族以及各大势力与咱们划清界线,告诉那些寒门士子不要投奔咱们,这才是陛下的真正用意。”
高顺对此并不在意,现在他已经展起来了,皇帝就是想打压他,也要仔细的掂量一下。于是换了个话题道:“陛下欲重建南军,咱们是否要派人竞选校尉?”
田丰道:“主公,咱们还是执行既定的政策,隐藏实力,丰不建议派人去竞选校尉。”
马贵道:“主公,咱们地处边陲都能引起陛下的猜忌,若是派人掌握京师的军队,陛下的疑心会更多,对咱们更加不利,我赞同军师的意见。”
李强道:“主公,咱们是边军,还是不要掺和京军的事情了。”
高顺点头道:“好,这件事情算是意见统一了,咱们不去掺和京师的事情;若是大将军主动拉拢咱们,该如何应对?”
田丰分析道:“主公,大将军掌控京师军队,而主公是军事最强的地方势力,若是与大将军交好,陛下能睡的安稳?肯定会招了更猛烈的打压;若是违背大将军的意思,又会遭到大将军的打压和排挤;所以,我们必须与大将军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为好。”
李强反驳道:“哈哈,军师,态度不明是大忌,这样反而会把陛下和大将军全部得罪了,事情更糟。”
马贵也感觉田丰的想法有些天真,生意气。
高顺道:“军师分析的很对,陛下和大将军咱们谁都得罪不起,对大将军肯定不能若即若离,这件事情回去后都仔细想想,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车到山前必有路,大将军还没出招,这件事情还不急,再说了,大将军为了自身利益,肯定不会对他逼迫过甚。
“是,主公!”
至于如何对待广年侯和广平侯的问题上,高顺早有决定,便没有与众人讨论。
广年侯周飞,还是执行既定政策,先完全占领上郡,稳定匈奴,北地郡和安定郡暂时不去管它,路途太过遥远,占领了也是非常大的负担,还是先稳定展一段时间后再定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该好好的支持广平侯房良的展,让他成为地跨青州、兖州和徐州的大军事势力,将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最终,高顺决定把黄忠派给房良,增加他的高端战力;为了方便收编两州的黄巾势力,高顺又把张猛从程立手下调给房良。
。
uu47110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8章蛮夷使者
(全本小说网,。)
派黄忠去济南国广平侯房良处任职,黄忠没有任何抵触心理,带着高顺写好的信,并一屯初级骑兵和几十问中级武官员,立即出发。
阎柔随黄忠一起启程,前往济南国的历山大学,按照高顺的要求,他务必在那里安心学习三年,然后回来任职;高顺听田丰解释,感觉这孩子乃栋梁之才,准备好好的培养一番。
同时,派人给程立送去一封信,调张猛到济南国,听从广平侯房良的调遣。
高顺相信,有了黄忠和张猛的加入,房良绝对能顺利平定两郡,建立起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若是能顺利受降臧霸、卜己等贼头,则实力不输于周飞。
刚送走黄忠,当天下午,桃源堡同时迎来两位不速之客。
第一位来过桃源堡多次,乃匈奴左贤王派遣的左大将军部第二千夫长,前来洽谈年前攻略上郡时所获得的赏赐。
由于年前大雪封路,无法运输,且左贤王部短时间内不缺乏粮食,便待到年后才来接洽。
手续齐全,有周飞和关羽的印鉴和签字的公函,且周飞此前来信确认过了,对十多万石的粮食核实无误,高顺命令马贵与匈奴使者进行协商,可立即支付。
高顺不想因为这么点粮食而影响他在匈奴人中的信誉;考虑到此后肯定有借助匈奴骑兵的时候,此时需要安抚匈奴人,稳定与匈奴人的关系。
马贵提出两条意见,要么继续从三岔口堡运粮,可以继续使用匈奴人此前建立的大营进行中转;要么在双方交界线上的阳坪堡进行交割。
匈奴使者选择了第二种交割方法,如此的话,他们能节省很多运力。
现在,匈奴人在蔚汾河南岸,后世兴县的位置,重新设立了一座大营,既能防御高顺势力的南侵,又能作为与高顺势力进行贸易的中转站。
若是在阳坪堡进行交割,非常方便匈奴人的运输。
匈奴使者对桃源堡的处理办法非常满意,与马贵协商好交割时间和流程后,第二天一早便急匆匆的返回交差。
马贵此举是为了减轻运输费用;岢岚堡所辖的西部沿河四个小堡,全部由系统人驻守警戒,可用他的空间戒指向那运输粮食,或者高顺抽时间去一次,便能把粮食全部留在当地,完成交割,而不会泄露消息。
另外一位来客,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竟然是鲜卑使者,不过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汉人。
高顺将其请到房,只留下马贵和李强陪着。
李强非常生气,首先责难道:“你身为汉人,为何要做蛮夷的走狗?数典忘祖,其谓之何?”
使者脸红而不能语。
高顺不计较这些小事,认为他能为鲜卑办事,肯定有不可告人的苦衷,要么是全家被劫掠到鲜卑部落的,要么是逃难到鲜卑部落的,甚至有可能是滞留在原来土地上的汉人。于是问道:“汝代表哪个部落前来?所为何事?”
鲜卑使者忙恭敬的对高顺一礼后说道:“君侯,我乃西部鲜卑步度根所遣,前来洽谈交好大汉朝廷的何谈之事。”
现在,和连大王还是以鲜卑大王自居,而步度根等人却以西部鲜卑部落自居;在高顺势力的挤压和打击之下,他们之间已有裂痕,步度根此举是提前寻找后路。
现在高顺在边境地区安排了很多斥候,对鲜卑各部了解的非常清楚,步度根部落地处云中郡,是他今年将要收复的地盘,岂能与步度根部落何谈?否则如何收复云中郡?
于是,高顺反驳道:“汝等每年劫掠我大汉百姓无数,危害我大汉边境安全,大汉与汝等蛮夷仇恨之大,不共戴天,何来交好之事?”
鲜卑使者被驳斥的脸色发红,非常尴尬,沉思一阵后说道:“君侯,冤家宜解不宜结,此前战乱不休,皆前鲜卑大王檀石槐所为,其已去世多年,此后几年来我们步度根部落一直未与大汉产生任何冲突,且我们的大王步度根心向大汉已久,愿向大汉朝廷称臣。”
鲜卑使者是汉人,知道大汉重臣皆好大喜功,爱惜名声,若是他们向大汉称臣,必为其一大功劳,绝无拒绝之理;且此前大汉朝廷几次欲封檀石槐等人为王,皆被拒绝,现在他们主动提出称臣,大汉官员肯定求之不得,热情欢迎;不过他遇到的是高顺,注定让他失望了。
高顺对此一笑道:“呵呵,你们现在占据着我大汉疆土,欺凌我大汉百姓,却要向大汉称臣,乃反客为主之计耶!岂能让尔等诡计得逞?”
鲜卑使者并不气馁,以为这是高顺在提高谈判筹码,便笑道:“呵呵,君侯,互市是双方百姓期盼已久的事,和谈对双方都有利,可以永久结束战端,和平共处,何乐不为呢?”
马贵也失去了耐心,不愿意与鲜卑使者和谈,便说道:“要和谈也可以,必须满足我们的限定条件?”
“何条件?”使者问道。
“你们鲜卑人必须退出我大汉疆域,归还我大汉百姓。”
这两条皆非使者能做主,而且他认为,步度根即便心向大汉,也不会轻易同意的,便说道:“此乃强人所难!步度根大王万难应允。”
李强怒道:“既然如此,那就战场上见,何必多费口舌?”
使者一惊,大汉官军何时如此强硬了?若是早就如此,他也不会深陷囹圄;看来步度根大王的判断是对的,汉人如此强硬,肯定会收复失地,战争已不可避免;大汉人员众多,物资丰富,若是动员起来,实力非常可怕,鲜卑何以能敌?宜早做筹划。
步度根的使者还是不死心,便反问道:“既然如此,君侯何以与阙居大王签署睦邻友好的协议?”
高顺心想,这些蛮夷的消息真够灵通的,便解释道:“呵呵,实话告诉你吧,收复故土乃大汉皇帝陛下的要求,我等无权做主,云中郡和五原郡我们志在必得,容不得我们和谈,而阙居大王所占之地,土地贫乏,乃大汉遗弃之地,不可同日而语。”
最终,步度根的使者失望的离去。
李强非常兴奋,问道:“主公,我们何时收复云中郡和五原郡?”
高顺笑道:“按照既定计划,秋后进攻,那时候气候适宜,便于用兵,且那时候周飞早已收复上郡,关羽已进驻匈奴单于大营,他们可从河南威胁鲜卑安全,我们从东进攻,为了避免被围,我估计鲜卑人肯定会不战而撤,此乃势也!”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