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送上门来的好事,房良欣然应允。
七月初十,大军继续前进,房良命令在历城东门外东南部2里处的高地扎营。
历城县在春秋时期称为泺邑,战国时期为历下邑,汉朝设历城县。县城南门正对历山,西为泺水,城北为济水。
看着历城城墙上旗帜飘扬,黄巾军士气正盛,徐晃问道:“房司马,我们如何攻城?”
房良笑道:“呵呵,我已有计策,趁步兵在扎营,你带领骑兵先围着城墙跑一圈,一是观察一下地形;其次,震慑一下城内的黄巾贼,让他们不敢出城与咱们野战。”
“是。”徐晃领命而去。
两千多匹战马在城外奔驰,场面非常壮观;且幽州骑兵的战马比中原的战马更强壮,速度更快;骑兵像一道黑色的洪流,滚滚而来,马蹄敲击着大地,连城墙上的人都能感觉到地面的震动。
看到骑兵铠甲齐备,速度飞快的从他们眼前飞驰而过;城墙上的所有黄巾军已无刚才的士气,很多胆小者已被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
特别是那些经历过临淄战争的人,心中更是感到恐惧。
他们又感到非常庆幸,幸亏渠帅改变战术,英明的占领了这座城池,保护他们的安全,否则的话,要是在野外遇到官府的骑兵,他们即便不被骑兵杀死,也会被战马踏成肉泥,这骑兵的速度太快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逃脱骑兵的追杀。
渠帅卜己站在城头,感觉幽州军的骑兵数量比上次增多了一倍,看来新加入了一些援军,心头有些后悔,应该早点转移才是。
他得到情报,现在除了幽州军的战场外,其它各地的黄巾军一路势如破竹,已成燎原之势,在与朝廷军的对战中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他不应该留在险地,与幽州军对抗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事已至此,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加强防御,渠帅卜己命令大将许和、司马俱和亲信梁仲宁分别守卫东门、南门和西门;北门外是湖泊沼泽,派一千精兵负责警戒。
并加强城内物资管理,特别是粮食管理,派他的亲信张伯管理,没有他或者张伯的同意,任何人都领不到粮食。
安排好城内之事,卜己又开始合计长远之事。
从历城西门向西南仅十几里地便是兖州和徐州地界,若趁夜逃走,非常容易;只是现在卜己不敢确定幽州军是否会越界追击。
再者说了,他是青州渠帅,若是逃离青州,那便是一流寇,就算不得青州渠帅了。
张角和张宝被幽州军斩杀,广宗城被围,他能去的地方便是去兖州与波才等人会和,可是他又不愿意屈居人之下;还是徐州好一些,且徐州没有朝廷大军,他可以继续在茌县逍遥;若将来事不可为,既可以退入泰山山区,又可以投降幽州军;且茌县地处徐州最边角,很难引起徐州刺史和泰山太守的重视。
城内的其他黄巾军则庆幸渠帅英明,趁先前幽州军未来之际,搜刮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现在他们生活无虞;还有便是组建了军队,使得他们的战斗力更强,守城更加容易,否则像原来那样,一哄而上,城池很容易被幽州军攻克。
徐晃回来后向房良汇报:“房司马,历城城池不高,却很难攻克,若是强攻,必会损失惨重。”
“你先说说他们的城防如何?”
“城池北面是湖泊沼泽,再远处是农田,难以靠近城墙,所以北面不适合发动攻击;其余三门有宽阔的护城河,与泺水相通,这是他们的依仗。”
“那当初黄巾贼又是如何攻克的呢?”
徐晃道:“我观察了一番,我感觉他们是从东门攻入的,护城河上被填出的通道还没拆除;从城头的痕迹来看,当时的战争打的非常激烈,至今血痕未去,黄巾贼一定是用他们最擅长的人海战术,不计代价的攻城,而城内守军过少,攻克不难。”
黄巾军拥有大量的炮灰,可以不计成本的攻城,房良却不愿意强攻城池,让士兵大量损耗,且现在黄巾贼人多势众,利用人海战术守城,攻克的难度大增。
另外,青州的黄巾贼已被驱赶到尽西边,若消灭了历城的黄巾贼,则他们的使命就算完成了,而大汉其它地区的黄巾正打的如火如荼。
于是,房良决定暂且对峙,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不能做人神共愤的事情,至少不能抢了高顺的风头。
为了避免被人挑出把柄,房良开始命令士兵积极备战,让官兵打造云梯、冲车等攻城工具。
派出大批骑兵在县城外警戒,且每天骑兵都会围绕城墙炫耀的巡视一圈,震慑城内的黄巾贼,令他们不敢外出。
对峙两天后,房良又接到高顺的信件,高顺要求,缴获的物资不必运回,可在秘密青州各郡各购买几万亩土地,建立几个大的庄园;每个庄园各留一位初级武官和初级文官,武官负责训练家丁家将,保护庄园安全,文官负责庄园管理;各郡的庄园作为以后他们的秘密据点。
汉末,冬天特别漫长,来的特别早,去的特别晚,且特别冷。
七月已无法种植庄稼了,只能种植蔬菜或者再过三个月后种植小麦。
房良决定等一等再购买,土地的价格会更便宜。(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70章强势黄巾
(全本小说网,。)
四月中旬,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及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军分赴各地。卢植前往荆州南阳郡,皇甫嵩和朱儁负责消灭豫州的黄巾贼。
此时,黄巾军势头正猛,连续取得几场大胜,劫掠了众多的物资,士气高涨。
颍川渠帅起事之初便一鼓作气占领颍川郡郡治阳翟城,缴获了众多的后勤辎重和武器铠甲等军事物资。
随后在召陵大败汝南郡太守赵谦,并趁势占领汝南郡治所平舆城,使得豫州的黄巾军如日中天,仅仅颍川郡和汝南郡便发展到二十多万人,渠帅波才驻守阳翟城,大将彭脱驻守平舆城。
颍川郡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最为繁华的地方,治所在阳翟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此,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汝南郡下设县,有二百多万人口,是当时人口最第二多的郡,非常富裕。
右中郎将朱儁带领一万五千官兵率先出发,五月初到达颍川。
朱儁与黄巾军波才部黄巾军进行了一场激战,不敌士气正盛的黄巾军,战败,损失惨重,官兵损失大半,而黄巾军兵力多于朱儁,众寡悬殊,汉军十分恐惧,朱儁被迫带领残余退至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坚守。
左中郎将皇甫嵩看形势不对,没敢带军继续南下,而是率军进驻长社,与右中郎将朱儁会师,不过两人的兵马合起来仅有二万多人,对战黄巾贼,并不占优势,只能坚守寻找战机。
黄巾军有组织、有预谋,人马众多,士气正盛,且有信仰支持,更重要的是劫掠了大量的物资,后勤物资充足,吃穿不愁。
六月初,波才率领大军包围长社。
接连几场大胜,现在又把朝廷两大中郎将包围起来,让对方手足无措,黄巾军的士气达到顶峰,整个豫州,成了黄巾军的天下。
中央军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多年未经战事,临时组织起来的家丁亦未经系统训练,匆忙迎战,接连失败,士气低迷。
更重要的是各千人队单独指挥,缺乏配合,到了战场更多的是各自为战。
皇甫嵩及朱儁也没有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的兵力太少了,太弱了。
被包围一个多月,士气更加低迷。
七月中旬,传来冀州消息,张角和张宝被幽州军相继斩首,并获得近十万首级,现张梁已被包围在孤城广宗,胜利指日可待。
青州战场也是捷报频传,已平定青州东部几郡,所有的黄巾军被迫转移到青州西部边境。
皇甫嵩和朱儁心中大急,他们不仅没有获得战功,且被围困在长社,毫无作为;更让他们担心的是,若青州黄巾贼迫于幽州军的压力,全部流亡到兖州、豫州,那他们的面对的黄巾贼将更难对付。
官兵得知消息,心情更加烦躁。
护军司马傅燮建议道:“中郎将,部队士气低迷,缺乏训练,面对一群乌合之众都如此恐惧,便是孙膑在世也无能为力,燮认为,首要的任务便是练兵,提升士气。”
皇甫嵩没有说话,只是点了下头,默默的接受了傅燮的建议。
思索之后,皇甫嵩把所有的军司马、军候等召集起来,宣布加强对士卒的训练,所有军官皆陪同训练,若军官考核通不过,则就地免职,从本队提拔优秀之人顶替。
皇甫嵩也不敢破坏规矩,就算提拔军官,只能从他们原千人队中提拔,提拔之人还是他们家族里的人,好处至少没有落入外人之手,各大家族也不会因此而挑他的毛病。
迫于老将皇甫嵩的压力,曹操、冯芳、鲍鸿、袁绍、袁术等人皆应允。
随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练兵。
豫州刺史王允被沛国黄巾贼包围在州治所谯县,目前毫无作为。
四月中旬,北中郎将卢植,带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将士开赴南阳战场,准备夺回宛城,消灭张曼成。
南阳郡郡治宛城,领县,人口万,为天下第一大郡。宛城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南阳被封南都,被尊为帝乡,为天下经济首都。
三月庚子日,南阳郡渠帅张曼成响应张角的号召,打着为马元义报仇的旗号,率领黄巾军起事,得到南阳郡民众的支持,势力迅速发展至十多万人,顺利斩杀南阳郡太守褚贡,并占领了宛城。
江夏都尉秦颉临危受命,继任南阳郡太守的职位,负责讨伐黄巾军。
五月中旬旬,卢植带兵到达南阳郡。
六月初,北中郎将卢植联合南阳郡太守秦颉出击,击败黄巾军,斩杀张曼成。
随后,黄巾军退守宛城,拥赵弘为渠帅。
赵弘不负众望,力挽狂澜,再振声势,稳住宛城一带黄巾军的军心。
六月中旬,卢植联合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围攻宛城。
黄巾军吸取张曼成出城与敌人野战而失败被斩的教训,知道在野战中不是官兵的对手,于是坚守宛城不出,采取与官府军队对峙的策略。
从六月开始,卢植便命令城外三万官兵攻城,连续攻城多日,人员伤亡惨重,宛城却岿然不动,没有半点被攻克的迹象。
六月下旬,卢植大急,亲自设立大刀队,督军攻城,有退后者,大刀伺候。
渠帅赵弘率领黄巾军奋战,宛城固若金汤。
卢植等人无计可施。
城内粮草众多,黄巾军士气高涨。
七月中旬,卢植得知高顺等人斩首张角和张宝,围困张梁于孤城广宗,并扫平黄河以北的小股黄巾;且青州战场捷报频传,心中更急。
副将宗员心情非常郁闷,当初他看不上的小人物,如今占据五路大军的两路,且都取得了不菲的战功,而朝廷派出的三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