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融大亨-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零九章谈话很愉快
“夫人说的不错,中英两国都是为了香港着想,现在香港在英国的治理下展的不错,但是到了香港回归中国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英国政府是没有任何的责任的,毕竟香港的成绩全世界人民都是看在眼里的,如果到时候香港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对于香港,或许最大的失败者是中国。但是我相信,在中英两国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而且有着英国政府的帮助,香港回归中国的事情也只会变得顺利而已,这对于中英两国是双赢,对于香港也是好事情。”林宇笑着说道。
撒切尔夫人看到林宇扯的越来越远,渐渐的已经有香港就是中国的意思,这让撒切尔夫人很是不爽,于是便笑道:“你说的不错,不过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要听从香港人民和政府的意见,现在香港人民和政府对于香港在回归中国之后的前景非常的担忧,所以,关于香港这个问题,中英两国还需要商谈。”
这句话算是对香港问题定了个调子,那就是还需要再谈,至于以后会谈成什么样子,香港是否会回归中国这个就要看谈判的过程了。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也就是谈判,不光是要中英两国的事情,还有林宇的事情,现在两人就是在谈的香港问题,所以两人的谈判也间接的影响着中英谈判的结果。
如果林宇是一个小菜鸟的话,那么一定会被撒切尔夫人给他戴的高帽子给吓到,谁也不知道中英谈判会谈成什么样,不到最后一刻,结果是永远不会出现的,所以,很多人或许都会被撒切尔夫人说的意思给吓到,但是林宇不同,重生回来的他自然知道香港的前景和中英谈判的结果。香港回归是个必然,无论是英国还是香港本身都无法破坏香港的回归,因为在满清政府的条约中明确的写着英国租借香港99年,到97年正好是99年,所以,香港的回归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林宇还是笑着说道:“夫人说的是,我只是个小商人,对于香港的归属我也没什么言权,今天说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当然能对夫人有所启示那是最好不过。商人逐利,我也一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在的香港展的不错,很适合我们这些商人去投资,相信就算香港最后回归中国了,那它的投资环境也不会变的,香港始终是香港人的香港。”
林宇这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撒切尔夫人香港回归至中国绝对不是任何人可以挡住的,最后更是用香港始终是香港人的香港,香港人是什么人?那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和大6人民是亲兄弟,一家人团聚是必然的。
撒切尔夫人见林宇越说越远。有将他的话题叉离的趋势,她笑笑,说道:“关于香港问题,现在似乎还为时过早,我也希望香港会越走越远。”
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说了很多,对于香港的问题,撒切尔夫人没有说什么肯定的意思,两人就关于香港问题争论了很久,林宇一直是拿一个商人地眼光来看待,而撒切尔夫人始终站在香港的未来上来看,不过两人的争论都很有度,谁也没有直接说出来,林宇是因为以后还需要在英国赚钱,所以不能得罪撒切尔夫人,适可而止,林宇还是懂得的。撒切尔夫人也是如此,她和保守党还需要在下次大选的时候得到林宇的帮助,所以,也是需要给林宇留点面子,她也不能将林宇惹恼了,只是在适度范围内,为政府谋取更大的利益,当然这个利益并不是金钱上的利益,保守党作为执政党,他的资金来源不可谓不丰富,而现在保守党最最缺少的就是民心,或许对他们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任何一个正当都需要的是民心,民心怎么得来?很简单,钱,只要有钱,那么一切都好说,美国的每次大选,哪一个候选人不都是花掉上亿的美元才能当选的,当然,当选之后获取的利益会更大。
撒切尔夫人的这种态度算是明确的告诉林宇,关于银行的事情可以同意,但是在英国,林宇必须要保证他手上的力量能全力的支持她,支持保守党,支持政府。
林宇自然也明白这个意思,在最后的时候,笑着说道:“对于保守党和英国政府的治理下,英国的经济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英国的经济会在夫人的治理下再一次腾飞的。”
说了这么久,林宇终于说了一句好话,撒切尔夫人笑了笑,说道:“英国经济的展离不开你们这些投资者的,对于有意在英国展的投资者我们英国政府是十分的欢迎的,对于那些在香港恶意破坏的投资者,为了英国人民和投资商们,我们英国政府也绝对不会手软的。
林宇笑了笑,对于撒切尔夫人说的话他当然明白,无非就是警告林宇不要再在英国赚取不义之财了。
“夫人说的是,英国人民的利益为重。”
两人又谈了一些其他的,林宇便离开了。
走出撒切尔夫人的私人官邸,林宇顿时便有些咂舌,不愧是传说中的“铁娘子”,能力果然强,要不是自己事先有了准备,说不定这次就要栽到这里了。
都出来看到阳光,林宇很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被人送到之前住的宾馆,杰森正在那里等着,看到林宇走进来,再一看林宇脸上露出的笑容,顿时便知道这次会面的结果应该对自己这方有利。
虽然猜想,但是杰森还是连忙起身问道:“老板,怎么样?”
看到杰森一脸紧张的样子,林宇对杰森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没看到我脸上的笑容吗,那自然就是会面成功,没有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和撒切尔夫人谈的很愉快,也谈了很多事情。”
第二百零九章谈话很愉快!,
第二百一十章摩根家族的阴谋!
第二百一十章摩根家族的阴谋!
第二百一十章摩根家族的阴谋
看到杰森一脸紧张的样子,林宇对杰森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没看到我脸上的笑容吗,那自然就是会面成功,没有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和撒切尔夫人谈的很愉快,也谈了很多事情。”
然后将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差不多的说了一遍,最后才心有余悸的说道:“要不是我们事前有了准备,大致的猜出了这次会面会碰到的问题,否则这次还真要栽在她的手里。”
听到林宇说了一遍内容,杰森想了想,没有现什么出错的地方。略微的放下了心,听到林宇这么说,他笑着说道:“老板太妄自菲薄了,虽然我们事先已经知道会谈这些问题,但是老板你要临场挥不好,那么这次会面也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了。现在好了,谈判对双方都有利,看样子我们要准备一下和保守党合作的事情了。”
林宇点了点头,说道:“还有,将我们的人全部撤出大罢工这件事情去,不要留任何一个人。”
杰森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那在英国收购中大型公司股份的事情呢?是继续还是暂停?”
“继续吧。我们这也是投资,不用担心英国政府的想法。”林宇笑着说道。
杰森点了点头。
两人关于英国的事情商量了很久,然后杰森就离开去安排了。
等杰森走后,林宇躺在床上深深的思考着今天的事情,自己自从重生以来,似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人生追求的东西,女人自己有了,埃弗拉、柳浅静、苏菲亚也是早晚的事情,还有那个自己的学姐梁诗琪,这些人中有的是爱人,有未婚妻,还有小妖精,在女人方面林宇是没有什么追求了。金钱,林宇虽说比不上洛克菲勒这样的家族,但是至少也要比什么所谓的世界富要富有的多,况且自己的金钱还都是说能拿出来就能拿出来的,这一点就算是那些所谓的家族也不一定能比得上自己,当然洛克菲勒和摩根这样的庞然大物就不算了,人家稍微动动手指头都比自己拿出来的钱要多。至于说权势,林宇也就这方面不足了,虽然林宇在中国也属于太子爷一样的人物,但是那也只限于中国,出了中国就什么都不是了。虽然别人会看重一点,但是却也不会太在意,林宇要的是在全世界的权势,接下来的林宇也就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了。当然,钱该赚的还是要赚的,没有人嫌钱多,林宇自然也不会嫌。
林宇和撒切尔夫人会面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所以这些人们也就在等着消息传来,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自然也是这其中的一员。
当知道林宇最后是笑着离开的时候,小洛克菲勒皱了皱眉头,林宇的笑容很明显是在说出他在里面过的很开心,最起码也是结果对两方都有利,这显然不是小洛克菲勒想要的,作为美国最顶级家族的继承人,小洛克菲勒可不希望 以后再出现一个可以下棋的人,摩根家族就算了,美国的新兴家族和一些老牌劲旅也都在不停的展着,虽然相对而言,想要赶上洛克菲勒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这些人们联合在一起就是洛克菲勒和摩根家族合作也要暂避锋芒,除非是两家拼着重伤的结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还不一定会完全的解决,不过这样的事情洛克菲勒和摩根家族可做不出来。
现在又多了一个林宇,虽然现在实力还很弱小,但是谁知道以后他会不会成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林氏家族,这样的话无论这个家族成立在哪里对于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是很不利的,若是在美国,那么势必就要从现有家族的领土里划一部分出来让给林宇,别人当然不会愿意这样的事情,但是若是成立在欧洲,那么也不好,要知道欧洲的很多家族和美国的家族都是有些间隙的,虽然算不上什么生死大仇,但是若是当两大家族遇到困难时,那这些欧洲家族绝对会将手伸进来痛打落水狗,而且棒子下的绝对要比美国本土的家族要狠。
所以,洛克菲勒和,摩根是最不愿意看到林宇壮大的,洛克菲勒家族还好些,因为之前小洛克菲勒的刻意交好,和林宇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摩根家族却是不一样了,摩根家族和林宇的关系非但算不上好,而且在小洛克菲勒的挑拨下,还很有些恶略,所以,摩根是绝对不愿意看到林宇壮大成长起来的。
“林宇,华裔美国人,出生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其父母是在中国那场十年动乱中逃出来的,辗转了好几个城市,最后因为林宇的出生定居在了洛杉矶,林宇小时候并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在幼年事情,由于人种问题,经常会受到其他孩童的侮辱,但是林宇此人却是从来不理会,也不像其他人一样爱哭,后来认识了鲍伯,也就是他的好兄弟,然后两人的关系莫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林宇是在四年前还是家,靠着写歌赚取了他的第一笔资本,然后哪里有事情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具体的操作是他的好兄弟鲍伯的父亲杰森,杰森本是洛杉矶一家投资公司的席分析师和操盘手,但是在三年前跟了林宇,自此开始为林宇工作。还有一点,要特别的注意,那就是林宇的好兄弟鲍伯在三年前突然的失踪,至今没有任何的线索显示他在哪儿,也从来没有和林宇和其父亲杰森联系过……”
在一个偌大的深红色木质装裱而成的书房中,一个约莫五十岁左右的人说出了这段话,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