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394部分

寒门枭士-第394部分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不巧,族长和一群族人前天启程去京城了,村里就是一些老人,本族人只有李二康的老爹在,就是那个偷窥顾三婶家茅厕掉进粪坑的家伙,现在记忆衰退得厉害,连他儿子都不认识了。”

    李延庆点点头,便取出十两银子递给忠叔,“这点银子给你和老伴过年。”

    忠叔慌忙摆手,“我不要,老爷每个月都给我钱的。”

    李延庆把银子硬塞给他,笑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回头再替我买一只猪腿给李二康的爹爹送去,我就不去看他了。”

    “多谢小官人!”

    这时,忠叔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前两天贵哥儿来过。”

    “王贵回来了?”李延庆大喜。

    “前几天就回来了,带着他的新媳妇,路过我们村子,还特地来拜祭一下夫人。”

    李延庆暗叫幸运,他差点忘了,马上要到新年,王贵当然应该回家了,自己居然还准备去安阳找他。

    。。。。。。

    李延庆随即来到了汤王村,和李文村的冷清恰恰相反,临近新年的汤王村异常热闹,到处可以听见杀猪的惨叫声,家家都在捣年糕,一群群孩童在村口放炮仗,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气息。

    不多时,三人骑马来到了王贵府门,正好看见王贵带着几个年轻后生在大门上装灯笼,有人看见了李延庆,连忙对王贵道:“官人快看谁来了!”

    王贵回头看见李延庆,‘啊!’的大叫一声,直接从五尺高的长凳上跳了下来,飞奔迎上去,“老李,你怎么回来了?”

    李延庆翻身下马,紧紧和他拥抱一下,笑道:“我是公干路过汤阴县,明天一早就离开了。”

    “胡说!哪有新年期间出差的。”

    “还不是我们大宋天子头脑发热,他才不管什么新年,一个命令就要把我们累死。”

    “哈!你诽谤天子,当心我告你。”

    两人一起大笑,王贵让管家照顾李延庆手下,便拉着李延庆向自己住的院子走去,“我还住原来的小院,只是现在归我独住了。”

    “阿汤回来了吗?”

    “他没回来,他现在风光得很,前些天周知县敲锣打鼓给汤家上门庆功,他杀敌有功,已经升为正七品致果校尉了,他奶奶的,比我还高半级了,我好歹还参加了西夏战役,真让人心里不爽。”

    “那五哥呢?”

    “你说老岳啊!早上我还见他挑粪呢,我这叫人去找他来。”

    王贵叫一名家丁去通知岳飞,他带着李延庆进了自己院子,笑道:“阿圆,你看谁来了。”

    从房间里走出一个俏丽的少妇,正是王贵的娇妻汤圆儿,李延庆笑着抱拳道:“见过弟妹!”

    王贵在后面敲他一记,”什么弟妹,应该叫阿嫂,我可比你大一岁。”

    “呵呵!延庆见过阿嫂。”

    汤圆儿抿嘴一笑,施个万福,“叔叔来了,请屋里坐!”

    “我们去书房坐,阿圆,给我们准备一点下酒菜,再烫两壶酒。”

    “知道了!”

    王贵拉李延庆进书房坐下,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先润润口,回头我们喝一杯。”

    李延庆喝了一口热水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三天前刚回来,怎么,你不会找我有事吧?”

    李延庆点点头,“我确实准备去安阳找你,有公务!”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

    李延庆便将自己这次监察的任务说了一遍,又从怀中取出调兵银牌,放在桌子,“这是相州的调兵银牌,我准备调三百乡兵。”

    王贵拾起银牌看了看,“这是枢密院的银牌,可以调动厢军啊!你怎么想到调乡兵?”

    “因为是你的手下,我信得过,厢兵就难说了。”

    “乡兵出去可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你若不嫌弃,我可以调三百士兵给你。”

    “那你呢?”

    李延庆又笑道:“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去?”

    不等王贵说话,外面传来脚步声,汤圆儿带着两名丫鬟给他们送来了酒菜,丫鬟把两壶烫酒和六七个小菜放在桌上,汤圆儿对李延庆笑道:“今年的族祭我家阿贵第一次担当主祭,李官人有没有兴趣一起看看?”

    李延庆呵呵一笑,“我恐怕没有时间,明天就要走了。”

    “那就遗憾了,你们喝酒吧!”

    汤圆儿浅浅一笑退下去了,王贵叹口气道:“娶了娘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了自由,她的耳朵总是无处不在,你也听见了,我想去她却不让!”

    “那就算了,你毕竟是主祭,不好离开的。”

    “有什么关系,明年我还是主祭嘛!”

    这时,汤圆儿在院子里道:“阿贵,五哥来了。”

    李延庆和王贵连忙起身迎出去,只见岳飞快步走了进来,他皮肤黝黑,穿一身粗布短衣,腿上扎着绑腿,头戴洗得发白的平巾,近一年未见,李延庆感觉岳飞似乎变了一个人,原本还有点将领的气质,现在就是一个朴实的青年农民了。

    不过李延庆也理解,他听王贵说过,岳飞父亲已经完全丧失劳动力,瘫痪在床,他一个人要养全家,还有个兄弟在州学读书,半年前又娶了妻子,他的压力很大。

    李延庆和岳飞自从战场上分别,此番再见也格外亲热,李延庆拉着岳飞进了房间坐下,王贵给他们倒了酒,李延庆举杯笑道:“为今天的聚会,我们先喝一杯!”

    “来!干杯。”

    三人将酒一饮而尽,岳飞笑问道:“延庆这次是回来过年吗?”

    李延庆摇摇头,“是公干路过家乡。”

    他便将自己来河北西路监察之事简单说了一遍,岳飞点点头,“这两年的税赋实在太重了,今年交了田赋和免役钱,收获了粮食就只剩一半了,只够自己吃,若不是我在官府还有兼职,家里就得借债了。”

    “你不用交免役钱吧?”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岳飞叹口气,“可我父亲和兄弟要交,我父亲都瘫痪了,还是得交钱,一点通融余地都没有。”

    李延庆道:“让残疾人交免疫钱没道理,我去给周春说,必须让他免了你父亲的免疫钱。”

    “这个就算了,不是知县的问题,免了我父亲的钱,这个缺口怎么补?再说又不止我父亲一人,其他有残疾的人都一样,周知县也很难办,与其节流不如开源。”

    说到开源,王贵倒想起一事,连忙道:“老岳,我听祖父说,鹿山书院想请你去做武学教头,你答应了吗?”

    岳飞笑道:“我当然答应了,然后我给舅父说,让我兄弟小翻进鹿山书院读书,这样他就可以每天回家照顾父亲,我就能住在书院兼任两份职务,农忙时再回家,这样家境就会宽裕一点。”

    王贵眼睛一亮,“让小翻回鹿山书院读书是个好办法,我还担心你没有时间呢!我回头送他一头毛驴,他就可以每天回家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心意领了,毛驴我另外想办法。”

    “一头毛驴算什么,我家就是开牲畜行的,又不花什么本钱,就是母驴生了小驴而已,这件事别再和我争,要不我就恼了。”

    “那好吧!就再沾沾你的光。”

    这时,李延庆笑着对岳飞道:“我打算出三百两银子聘请一个临时保镖,不知五哥有没有兴趣?”

    岳飞笑道:“以你的武艺,应该不需要我保护吧!”

    李延庆摇摇头,“不是我,是我的手下的官员,他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我担心他们的安全,这次北上我们经费充足,请别的保镖我心中没底,请五哥我信得过。”

    岳飞有点怦然心动了,他父亲久病在床,需要长期服药,家中着实拮据,他兄弟岳翻来鹿山书院读书还需要一笔钱,他正为此一筹莫展,现在二十天居然能挣三百两银子,这笔银子不仅可以解燃眉之急,还能给父亲治病,正好新年期间没什么事,与其在家中闲坐,还不如北上挣这笔钱。

    岳飞想了想道:“我回去商量一下,回头答复你!”

    李延庆大喜,连忙道:“明天清晨我们要路过鹿山镇,如果五哥愿意来,就在鹿山书院汇合,我会再去祭奠一下师父。”

    “好吧!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

    三人又喝了一杯酒,岳飞家里还有事情,便先起身告辞了,李延庆见时间已不早,便对王贵笑道:“那我也走了,我们住在汤南驿站,离这里有六七十里,赶回去天就该黑了,以后有机会再见。”

    “我送送你吧!”

    王贵披了件外套,把李延庆送出了大门,他一路跟着李延庆缓缓向村口走去,王贵沉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道:“我还是想跟你去,毕竟你要去安阳带乡兵,那就是我的事情了。”

    “可是你家里。。。。。。”

    “阿圆只是说说而已,我真的坚持要去,她也不会阻拦,至于祖父那边,他当然是希望我以事业为主,我应该能抽身。”

    李延庆当然希望王贵也跟自己北上,这样他就有了左膀右臂,不过他也不想勉强王贵,便笑道:“这样吧!你回去再想想,如果你决定了,那就和老岳一样在鹿山书院汇合。”

    “那就一言为定,明天清晨我会在鹿山书院等你,我也要祭一祭师父。”

    李延庆翻身上马,“那我们明天见!”

    王贵挥了挥手,他也希望能出去做一番事业,实在有点厌烦在相州当团练了。

    次日一早,李延庆率领众人乘坐三辆牛车来到鹿山镇,王贵和岳飞已经骑马在路口等候多时,李延庆心中大喜,他把岳飞和王贵介绍给众人,众人听说两人都是武进士,弓马娴熟,武艺高强,都纷纷表示欢迎。

    三人随即又去书院祭奠了师父姚鼎,众人便加快速度向安阳县而去。

    。。。。。。。。

    宋朝地方官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朝官兼任,如兵部郎中知某某州事,主官衔是朝官,地方官只是临时兼任,真正的地方官如节度使和刺史却是虚职,长驻京城。

    不光州官如此,路官也是一样,宋朝路看似和今天省有点相似,实际上却大不相同,宋朝的路没有省长这样的主官,只有负责交通运输、物质流通的转运使和负责刑律的提点刑狱官,他们只是隶属于朝廷的职事官,而并非地方官。

    转运使主管一路的物资运输和调配,它实际上一路中最有实权的官员。

    宋朝州县没有什么地方税务局之类的地方财权,每年征收的税赋全部上缴朝廷,然后再由朝廷根据一州一县的运转所需,拨付诸如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教育支出等等最基本的行政费,其余费用一律没有,所以宋朝是有名富庙穷和尚,每个县的县衙都破烂不堪,实在没有钱修缮。

    可就算最基本的行政费也不够开支,朝廷体恤下情,准许各州县的公房和公田出租,用租金来弥补公廨钱也就是办公经费的不足。

    而转运使就负责拨付各州县的基本财政经费,它实际上掌握了地方的财政大权。

    当然,知州知县们也有各自的生财之道,否则他们怎么请得起幕僚,娶得起小妾,只是他们的灰色收入绝不能用到明处,诸如修桥、修路、修城墙、修官衙之类,否则就没法向朝廷交代这些钱财的来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