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大郎新传 >

第372部分

武大郎新传-第372部分

小说: 武大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植一开口就承担了港口三分之二的投资,这手笔实在太大了,以王刚经商多年对于武植财力的判断,他觉得武植虽然能拿出这么多钱,但是也属于底线了,到时候一旦有任何小风险发生,没有资金支持,武植所有产业瞬间就会崩盘破产。

    “大官人……”

    王刚说完,身后蒋敬也终于忍不住的出声了。

    武植抬了抬手,示意蒋敬先不要说。

    “哈哈!这个老王你不必担心,我既然敢这么说,自然就有我的把握,何况钱又不是一次性到位,可以慢慢投嘛!”

    武植洒脱一笑,然后看了看茶几上的地图,道:“现在,我们还是来研究下选哪个地方作为港口吧!”

    见武植如此胸有成竹,王刚和刘安佩服之余,也只好陪着武植看起了地图。

    “我看就选这里吧,蓬莱。”

    武植所指的位置乃是山东半岛最东边登州境内的蓬莱群岛位置,那里是距离日本朝鲜最近的圈圈处,武植自然而然的点了那里。

    武植点好位置后,王刚刘安还有萧让他们脸色又尴尬了起来。

    “大官人,这个地方,我们不推荐您选………”萧让道。

    “怎么?难道这不适合建港口吗?”

    “不是,这里适合建港口,水深,避风。所以我们才画这个地方。”

    “既然画了,为什么不推荐我选?”

    “因为这里不止有良港,海上不远处还有个………沙门岛。”

    闻言,武植顿时明白了,沙门岛从唐朝到现在,都是朝廷专门流放死刑犯的地方,流放到这里的犯人,基本都是九死一生,比流放到西北边关还要恐怖,这里完全就是地狱之岛。

    民间关于地狱岛的传言数不胜数,总之就是极尽可能的宣扬此岛环境的恶劣,以及岛上犯人的凶残。说来也怪,明明就是一座海岛而已,几百年来流放到岛上的犯人最后都死在了岛上,一辈子都逃不出这座小岛。

    “这岛乃是凶岛,上面都是死刑犯,如果在靠近这个地方建港口,恐怕不吉。”王刚也道。

    “哈哈!如此说来,那我就非要在这里建港口不可了!”

    武植大笑着使劲在地图上蓬莱的位置上点了点。

    见武植又“一意孤行”王刚他们只能无奈的顺从武植了。

    其实他们不懂武植的用意,武植建港口可不止是为了发展商业那么简单,以后还有更大的目标。

    因为有这个更大的目标,所以武植在得知沙门岛后,才会那样决绝的确定在此建港口的。

    ——罪犯,尤其是对生活不报希望的死刑犯,只有他们,才能经受住或者不得不经受开辟海上新航路的种种非人的磨难和近乎残忍的减员牺牲!武植记得,后世西方哥伦布麦哲伦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征服大海的时候,带出海的船员……全是罪犯、流氓,无业游民!

    正常的好儿郎谁愿意干这等活计?

    …………不然,武植也不会闲的蛋疼老是和王刚他们对着干。

    “咦,密州和莱州交界的这处圈圈怎么没有地名?”

    继续搜寻着地图,武植疑问了起来。

    “噢,这里是我们组织勘察时候发现的天然优良港口,不过这里只有几户渔民居住,所以暂时没有名字。”萧让解释道。

    “哦,那在这里也建一处港口吧。”

    武植捏着下巴,眼里终于露出了几分满意,刚才确定的蓬莱港在山东半岛的北边,邻渤海湾,这次划定的这处港口在山东半岛的南边,比邻黄海,将来和南方贸易走这个港口要方便很多。

    不过武植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王刚,刘安,萧让,蒋敬,甚至郓哥都齐刷刷的汗颜了起来,他们心道大官人今天是怎么了?不会是魔障了吧?这建港口可不是盖房子,说盖就盖,那种投入即便是朝廷都不敢轻易拍板,可是大官人居然那么随意的就又敲定下来一处港口,这实在是………

    ………太变态了!

    王刚捂着胸口,险些喷出一口老血,他歪着脖子,盯着武植,问道:“确定了?”

    “嗯。”

    “钱?”

    “我知道商会里面再也拿不出钱建第二座港口了,所以钱全部由大宋银行承担。”

    王刚头晕脑胀,道:“好好好!我看不懂你,这个我不管了,一个蓬莱港就够我们受的了!我还要留些老本,将来你玩脱了,我只能保你不被饿着……告辞!”

    说完,王刚颤颤巍巍的离开了。

    “大官人,这建港口可不是儿戏啊!”刘安皱眉苦脸的看着武植,道:“反正以后大官人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老刘开口就是,我老刘说一个不字就是孙子养的……告辞了。”

    说完,刘安也跟着王刚去了。

    “哈哈!慢走,晚上我叫人请你们来我家吃酒。”

    武植笑了笑,他们都是大宋银行的股东之一,武植这么折腾大宋银行,他们能说出这番话已经十分够意思了。

    “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

    武植回头看了看萧让他们悠悠问道。

    “没有了……”

    他们已经麻木了。

    “总之,我们相信大官人,以后只要照着大官人的安排做就好………”

    三人颇为幽怨的道。

    “哈哈,放心,这个以后会和你们解释清楚的。”武植笑道。

    “我还是要说一句,我们大宋银行,以及得意楼所有产业账面上的流动资金,花在蓬莱港口上就已经能见底了。再全资建一处港口,除非把所有产业都卖掉!”

    蒋敬身为财务总掌柜,对账面自然心知肚明。

    “这个,山人到时候自有妙计!”

    武植在蒋敬幽幽的眼神钟神秘一笑,似乎自己是财神爷,能变出钱一样。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萧让道。

    “大官人,这第二个新港口,叫什么名字好呢?您给取一个吧!”

    “嗯……”

    武植沉吟了一下,突然眼睛一亮。

    “就叫青岛吧!”

    “青州,青岛?”

    “好名字!”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03章 李师师啊李师师

    (全本小说网,。)

    青岛是后世的青岛,后世这个地方是在清朝末期划给德国当租界后,才逐渐发展起来。武植之所以会注意地图上这个位置,正是因为前世武植曾经去过青岛,海滨、海滩、海鲜……总之是个非常迷人的城市。

    武植给新建港口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地方就是后世青岛的所在地,他就是脱口而出,没有多想什么。

    但是在萧让蒋敬郓哥他们看来,大官人取“青岛”这个名字是非常有深意的,应该是暗示此处港口,乃是青州大本营在外的一处岛屿的意思,有内涵,有格调!

    “好了,老萧你一路风尘,咱们不谈公事,先带你去歇息梳洗一番,过后叫上老王老刘,一起吃酒!”

    武植十分轻松的带着众人出了偏厅。

    “大官人,我还想问一句,这建青岛港口的钱,到底从哪里来啊?”蒋敬边走边忧心忡忡的问道。

    “哎呀!老蒋,不是说了不谈公事的嘛!你还问……”

    武植埋怨了句,回答道:“你们给我认真的去筹备建两座港口的事宜就好,等最终方案敲定后,我自然会给我们大宋银行变出充足的钱来!”

    见武植信心满满的模样,众人只好把疑问咽回肚子里,不再多言了………大官人总是这样玄乎,但每次都会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次,他们相信也不会例外。

    “老萧,宋大哥可还安好?”

    “宋大哥很好,就是比以前稍微白了一点。”

    “有多白?”

    “就像……墨里掺了水……”

    “哈哈,那还是挺黑啊!”

    …………

    有宋江在青州主持局面,武植对于商业上的事情很是放心,不过武植唯一担心的却是宋江本人的私事,宋江自从发妻亡故后,就一直没有续弦,如今宋江已经近四十了,早在青州时候武植就劝过他娶个妻子,都被他以公事繁忙为由推脱了。

    确实,那段时间银行刚起步,是很忙。

    可是现在一切都步入正轨,宋江也是家财万贯一方大富豪,却还没有续弦的打算,到让武植暗暗替他急了起来。

    其实这事武植不该过问,可谁让宋江是自己拜把子得兄弟呢,又真心实意的帮自己打天下,武植也希望宋大哥给自己找一个大嫂,最好再生个娃,两家也好结为世家之交。

    奈何宋江就是不急。

    ————

    百花楼上天香阁中,李师师穿着锦缎绣裙,上身穿红绸牡丹小夹袄,脖子上围着一条貂绒,跪坐在茶几前,正在娴熟的为茶几对面一位披着金色披风,戴金冠的中年男子泡茶。

    外面虽然天寒地冻,可是在阁内的两人本不该穿这么厚的,之所以穿这么厚,是因为阁间内,三面的大窗户全部都打开了,凛冽的寒风呼呼的灌进房间,十分之寒冷。

    大冷天的,还是在高层风急之处,岂非是是傻子才会开三面的窗户?

    李师师并不傻,她若傻的话就不会穿这么多衣服了,事实上,在面前男子没来之前,他香阁之上的窗户都是关的很严实的,房间里面也通着暖管,不出门只需穿一件薄纱外套都不觉得寒冷。

    而男子来了后为什么就窗户大开呢?

    因为男子是傻子吗?

    当然也不是!

    男子也知道开窗户很冷,不然他也不会披那么一件厚披风,但是对于男子来说,比冷更重要的——是兴致,是意境。

    这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皇帝,赵佶。

    “啊嚏!”

    一阵寒风袭来,赵佶轻微的打了个喷嚏。

    “老赵,要不我去把窗户关上吧?”李师师关切的问道。

    全天下敢称呼赵佶为“老赵”的,恐怕也就只有李师师一人了,这个称呼自然是有来历的,当初坐了很久皇位的赵佶征西夏,平土蕃,除叛乱,开疆扩土,自以为文治武功已经超越历代皇帝的他开始自我膨胀,听从蔡京的诱导,过上了奢靡不理朝政的日子。

    正是在那段时间,赵佶才开始和王黼翻强偷偷出宫,化为经商的赵大官人,用一首亲笔写的小令,见到了李师师,当时李师师也是凭借歌喉初成名,不谙世事,一见面就直接调笑着喊起了赵佶老赵,直到后来知道皇帝真实身份也没有改过来。

    “无妨,小李你看……”

    赵佶一指窗外那狂风卷起民房顶上的一缕雪沙,以及中午时分升起的道道炊烟,满眼陶醉道:“这般民间烟火的景象,多么让人神往啊!啊嚏!”

    李师师称呼赵佶为老赵,赵佶自然的叫李师师小李。

    “炊烟下是民间百态,其中的喜怒哀乐又有几人知。”

    李师师说着,便站起身,开始关起了窗户。

    “炊烟每天都有,喜怒哀乐每天也都会发生,我看老赵你还是别看了,不然非把你看出鼻涕来,噗………”

    关好了窗户,李师师自顾笑了起来。

    尽管赵佶不想让李师师关窗户,可是他却没有阻止,似乎也阻止不了,只能任由李师师把窗户给关上了。

    “小李,你总是喜欢和朕作对。”赵佶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