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新传-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武植不由的鄙夷的看了看“义正严辞”的朱勉,后世随便一个高中生都知道,国家财政最健康的发展状态就是收支基本平衡,甚至有点小赤字这是最好的。
因为国家的钱可不像老百姓的钱,存款越多就代表越富裕,国家的钱是收的越多,花的越多才代表国家越富裕。因为国家税收的根本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收支平衡,百姓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国家也才会更蒸蒸日上。
宋朝这会儿国库里面的税收虽然也有不少赏赐给了官僚阶级,但根本上还是遵循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比如在全国大修官道,补充军备,建立各种福利机构……还有开封城的下水道疏通,环卫工人,城管,这些服务百姓的支出都要从国库里拿钱。
宋朝历代总管财政的三司使可是宰相级别的高官,尽管这时已经取消这个职位,但是百年积累下来的财政行政经验比之后世现代化国家也不遑多让,财官们自然懂得收支平衡的道理,所以宋朝廷花钱向来大手大脚,每个部门甚至都有花钱的指标。
……和后世政府部门一到年末就突击花钱一个道理。
武植知道,朱勉混迹官场这么久,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他之所以这么说,主意是对赵佶献媚,赵佶自诩为一代明君,自然向往唐太宗的丰功伟绩。
“这么说,倒有些道理……”
果然,龙椅上赵佶悠然的点了点头。
“陛下!臣也以为不该加税!”
这次跳出来的也是唐耿,他劝谏道:“税收乃是国之根本,怎可妄动?”
“确实不该加税,赋税是国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慎重啊!”
…………
这时,有很多官员都出面表了态。
“为何不能加税?我大宋商税不高,那些商人们个个富的流油,是该让他们出出血了!”
“就是就是……”
…………
朱勉派系的官员们立刻跳出来反驳道。
“哼!人家商人们富裕就该出血,尔等绝大多数不是比商人更为富裕,怎么不见出血?”慕容彦达瞥着那些官员冷冷道。
那些官员们顿时噤若寒蝉,他们工资高,还搜刮民脂民膏,又经常受到赏赐,所以个个也富的流油。
“国舅大人这说得是哪里话?我等蒙受皇恩,和那些商人们能一样吗?”朱勉阴阳怪气道。
“人家商人是靠能力赚钱,如何又不如你们了?”
慕容彦达听出了朱勉的意思,所以说话也丝毫不客气。
…………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先暂歇一下。”
赵佶捏了捏眉心,这国家大事最是麻烦,这只是开头的争论,之后还要讨论许久才能有个定论,一想到后面的各种争论赵佶就一阵头大。
“对了,武植!”
赵佶突然眼睛一亮,他向下看着武植的方向呼唤道:“武爱卿,你是经商起家,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堂下一直笃定闭目养神的武植听闻赵佶呼唤也是一愣,他没想到这种国策之大事,赵佶居然会想到问自己的意见。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1章 加税就加税
(全本小说网,。)
“臣……”
武植刚走出列,他的“好邻居”工部侍郎张表立即冷言冷语的打断了他的话。
“陛下也说了,武植只不过是个商人,他肯定向着商人说话。”
张表这是先拿话限制着武植,这样武植再反对加税就是假公济私了。
“臣不……”
武植不理张表,正色着只比刚才多说一个字,便又有一道刺耳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
“区区一个商人有什么资格商讨国是?”
说话的是朱勉。
“陛下,我们朝堂论事,您叫一位翰林画院的人来参与恐怕不合适吧,而且,这人之前只是一介商人,不仅没资格,更没经验,我建议还是让武大院长归位吧!”
朱勉话里毫不掩饰对武植的鄙夷轻视,绕是武植一直刻意低调隐忍,此刻当着满朝文武以及赵佶的面被如此羞辱,也是不由的心中气恼。
“朱大人如此看不起商人,不知道尔父又是何出身?”武植瞥着朱勉,冷冷的回了一句,“做人可不能数典忘祖啊!”
武植话音刚落,童贯和慕容彦达都是一脸奸笑了下,武植这话太不客气了,直接教训起了朱勉,而且还教训的让朱勉根本无言以对……朝堂上百官也都恍然的笑了笑,而朱勉此时脸色已经变黑了起来。
朱勉虽然出生后,他爹朱冲就已经巴结到了蔡京,在朱勉成长过程中,都是按照着官宦人家的方式和观念生活的,所以朱勉忘记了、百官们一时也都没想起,朱勉的爹地朱冲,之前就是苏州最大的商人啊!
说起来朱勉爹地朱冲的发家史和武植类似,都是经商成为大富豪后,在苏州本地乐善好施,建桥铺路,后来巴结到朝中大臣(蔡京),然后摇身一变成了权贵,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今日才能够横行霸道。
“武植,你放肆!”
朱勉对武植吼了起来。
武植连带着朱勉和他爹一起骂了,朱勉怎能不气?
“我如何放肆了?不都是顺着你的话来的?”反问一句,武植突然指着朱勉厉声回击道:“你朱勉咆哮朝堂,难道就不放肆!”
“你……”
朱勉气的黑了脸,他在朝堂横行霸道了这么久,还没有一个人这样呛过他,更没有人敢指他……但武植一字一句都铿锵有力,而且在理,朱勉一时根本找不到话反击。
见朱勉被武植压制的无言以对,而且龙椅上的皇帝只是笃定的不说话,竟然没有刻意偏袒朱勉,朝堂中的很多官员,都微妙的看了看武植,尤其是刚才弹劾武植诰命的唐耿以及宋诚等人,眼里竟亮了几分。
“武植,陛下在等着你回话,休得张狂!”
一道带着愠怒的声音传来,转头看热闹的大多数官员顿时唯唯诺诺的回过了头,因为发话的人是蔡京。
朱勉的脸色终于恢复了几分嚣张。
“是。”
武植颔首应了声。
武植知道,蔡京的呵斥明显是向着朱勉的,若不是朱勉打断武植的话,武植也不至于和他呛起来,现在蔡京居然反过来呵斥武植,这不是偏袒又是什么?不过武植也没傻到去争辩,他清楚朱勉虽然自成一派,但是根上是背靠着蔡京这棵大树的,他们沆瀣一气很正常。
这就是根基,武植现在在朝堂上完全没有根基,更没有资历,只有慕容彦达这个老友,以及童贯这个刚交好的朋友,但就算是童贯或者慕容彦达有时候想帮武植说话也不好找机会。
“爱卿,说说看,你对加商税又何高见?”赵佶意味深长的对武植笑道。
经过这么久的接触,他实在对武植的种种奇思妙想和机智佩服的很,所以这次他叫武植出来回答这个对武植两难的问题,隐隐有种捉弄的意思——朋友间的捉弄。
“陛下,朱大人说的对,臣并无参与国家大事的经验,对于此事臣不好开口………”
武植说的这么圆滑,赵佶无奈挑了挑眉毛,有些小失望。
“不过……”
“不过什么?”赵佶眼睛又亮了起来。
“不过臣虽然对国家大事没经验,但是朝廷如果有意向加商业税的话,不管最后能否推行,臣都会把自己旗下的产业利润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缴税。”武植说完,对赵佶拜了拜郑重其事道:“能为我大宋贡献这些绵薄之力,臣也是倍感荣幸。”
“武院长这说的是什么话,朝廷怎能唯独对你一家征收重税,岂不是有失天家公允?”朱勉立刻接话道,“要加税就要全大宋的商户都加才行!”
朱勉可不傻,他提出加税的目的虽然主要是为了削弱武植财力,但是他清楚整个山东商会其实都是武植的势力,如果只对武植一家征重税,岂不是让武植帮商会那帮人躲掉了重税?
“爱卿,你的心意朕懂,可朕又怎么忍心让你受委屈呢?”
赵佶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陛下对臣有提携之恩,臣自当为陛下上刀山下火海,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区区钱财又何足挂齿?”
武植说出了让自己都觉得恶心的话,满朝文武都听的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是身为当事人的赵佶,听了武植这话后却感动的眼睛都湿润了几分……其实这种拍马屁的话赵佶听到的太多了,但是这次从武植嘴里说出来,对他来说不一样。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武植在他面前都是自然从容,从来“没”拍过他马屁,所以今天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赵佶相信武植一定是发自肺腑的,深信不疑!
…………
加商业税收这件事情虽然被提出来了,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刻拍板决定的,首先朝臣们统一意见就要很长时间,臣子统一意见后,还要拟定细节,最后还要皇帝点头,等出结果起码也要几个月。
所以今天朝会最后,赵佶下旨领蔡京和户部尚书慕容彦达牵头,由六部大臣商议好后,最后再决定要不要加税。
————
晚上,慕容彦达焦头烂额的来到了武植府上。
“呸!和蔡京那老匹夫争了一天!”到了书房后,慕容彦达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快给我倒杯茶。”
武植从容的递给慕容彦达一杯温茶。
“老弟啊,情况有些不妙,蔡京他是支持加商税的,我们一同商议的六部大臣中,竟然只有我一人反对加税,其余人全部站在蔡京那一边………”饮了一大口茶,慕容彦达继续道:“我感觉加税这件事情,朱勉是提前征得蔡京意思的,所以他才敢肆无忌惮的提出来。”
“看来税这次是加定了,我只能努力让他们降低点税率了………”
“老哥莫慌,你也不必拦着他们,不就是加税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你随波逐流便好。”武植气定神闲道。
慕容彦达一愣,随后有神秘的看着武植,笑道:“老弟你如此淡定,莫非早已有什么高招?”
武植两手一摊,笑道:“那可是蔡京牵头的国策,小弟我来汴京不久能有什么高招?”
“那你为何如此……从容?”
“干嘛不从容?”武植笑道,“加商业税是好事情啊,比之前连翻三倍,我大宋的国库至少也能比之前多收一倍吧?如此一来,大宋国力岂不是更强,那么,咱们干嘛要阻止呢?”
武植说完,慕容彦达保持着端茶杯的姿势愣在了原地,看武植的眼神也满满的都是疑惑。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2章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全本小说网,。)
“我说老弟你是真傻还是装傻呢?”
慕容彦达回过神后摸了摸武植的额头,看温度正常后,他拧眉毛道:“老弟啊,你想过没有,因为大宋银行的出现,大宋的商业规模已经较之前更为空前的发展了起来,很多新崛起的商人正准备积累资金扩大产业,如今税率突然提高那么多,这对于商业的繁荣是多大的伤害?”
慕容是户部尚书,对于大宋的工商业自然了如指掌。
“我知道你有钱,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