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大郎新传 >

第328部分

武大郎新传-第328部分

小说: 武大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汴京距离青州路途遥远,其实他身上是带着三份圣旨的,第二次念完,武植再推辞一下,到了第三次就是正式的了。

    “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当此任。”

    武植说完,黄门小监会心一笑,将圣旨往袖口一塞,躬身告辞了。

    武植也在笑,只是武植的笑颇有些狡诈的味道。

    又过了三五日,这次小太监十分隆重的来到了武植的府上,第三次宣读了官家的圣旨。

    “兹闻武植自创素描一派画技……朕观之不禁拍案惊奇………其爱徒谢清,朕甚爱之……特赐武植同进士出身,招为翰林图画院执教翰林,谢清天资独厚,允入太学,并为翰林图画院侍读童生。钦此!”

    圣旨内容和前两次没什么两样,微笑的听完圣旨,武植抬起头,看着一脸轻松要将圣旨递给自己的黄门小监,悠悠道:“在下才疏,不敢接!”

    言语没有半点犹豫。

    小监捧着圣旨的细腻小手顿时停在了半空,他脸上也满是惊愕。

    “武…武大官人,这…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小监以为武植忘了次数,提醒道。

    “我知道是第三次了,但是我真的不想接这道圣旨。”武植声音平静,后略带歉意道:“劳烦公公回开封复命吧!”

    小监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不解对武植道:“大官人,到底为什么不接呢!这可是多美的差事啊,不妨向你透露一句,官家最爱去的地方,除了内宫的御花园和城外的艮岳,就是这翰林图画院了,而且官家对你十分欣赏,你若领了这旨,以后可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这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

    武植不以为意道:“我说了,在下才疏学浅,不能担此重任,公公只需要如实回禀就好。至于荣华富贵,对我如浮云也!”

    “然而我就喜欢阴天多云的时候。”——这句话自然是武植在心里加上的。

    小监见武植心意已决,只好嘟囔了两句告退了。

    “只是个执教而已,不是什么重任啊……”

    小监走的时候,武植自然不会亏待他,虽然旨意原封带回,但是他个人肯定是满载而归的。

    望着小监的背影,武植轻轻的摇了摇头,这个黄门小监太年轻,还是个菜鸟,还需要多锻炼啊!

    若是换成李彦那样的老油条来传旨,听到武植三次回复后,肯定不会多问半个字的,更不会这样疑惑。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38章 去还是不去

    (全本小说网,。)

    武植三拒皇帝的施恩圣旨的事情没多久就在青州沸沸扬扬的传开了,百姓们茶余饭后提到此事都会对武大官人的不媚皇恩小小的赞扬两句。

    历代百姓对于那些朝廷招之不得的人都会不自觉的高看几眼的。

    而武植拒绝皇恩这件事情传到汴京,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因为皇帝的旨意被拒,实在太正常不过了。不说武植这样的平民,就连朝廷大臣如果使起性子,都敢不接皇帝的圣旨。

    不过朝廷大臣的方式没有武植这么直接,大臣们若是想不遵旨意基本都是窝在家耍赖,不会明着拒绝。

    而武植能明着拒绝,是因为他虽然有个荣誉官衔,却并非朝廷体制内的官员,皇帝的这道施恩旨意是属于招揽民间能人隐士的性质,所以即便是直接拒绝了,也在礼法范围内,不会让皇帝难堪。

    武植不接旨只能说明两点原因,一是武植确实不想入汴京的翰林画院;二是皇帝给的价码不够高。

    后者也是历代隐士抬高身价的一种常用手段,如果朝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那样谁还看得起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可谓是让刘备好一番辛苦,可也间接抬高了诸葛亮在他心中的地位。

    武植自然就是这个想法,翰林画院他太想去了,同进士出身他太想要了,但是他必须端的住架子,给皇帝几次小挫折,他才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让黄门小监传的话“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暗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暗示的很直接。

    …………

    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暗示,是因为武植有信心,徽宗皇帝看过那些素描和油画后肯定兴趣十足,甚至会欲罢不能,放纵如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提高价码招揽武植去开封的。

    武植的估计完全正确,几天过后,汴京那边就飞鸽传书报来消息,从青州回去的小监刚复命后,皇帝又立即派黄门内监带着新旨意出汴京城前往青州传旨了,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合上纸条后,武植一阵奸笑,未来老丈人如此急切,看来是被新式画迷上了,自己可不能轻易就范,要狠狠的敲他一次竹杠才行。

    ————

    这一天,武植直到下午才晃晃悠悠的来到学院的院长别院,泡了一杯茶,武植一屁股坐在藤椅上,翘着二郎腿,一边品着茶,一边盘算着皇帝老丈人这次又许给他什么条件,或者什么条件才是皇帝老丈人的底线……

    考虑清楚皇帝的底线,武植敲起竹杠来就能适时的收手,不然万一要求过分惹怒了皇帝,肯定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砰!

    武植正思量间,突然一声闷响,小院的门被人一脚踹开了。

    “武植……”

    一道苍老的带着愠怒的声音紧接着响了起来。

    来人是周寿,见武植愣愣的坐在藤椅上看着自己,周寿直接怒视了武植一眼,便大步向前走了几步,坐在武植对面的藤椅上侧着头不说话了。

    武植放下二郎腿,稍微坐正了身子,看了看对面怒气冲冲的周寿,突然笑了起来。

    “哈哈!老先生,你哪里来的这么大火气啊!”

    “哼!”

    周寿换了个方向侧着脸,冷哼了一声。

    “莫不是学院里面有哪个不开眼的得罪老先生了?”

    “没有!”周寿冷冷道,然后也不解释原因。

    “哈哈……”

    武植摸了摸鼻子,他起身给周寿倒了一盏茶,亲自奉给周寿。

    “老先生,喝杯茶消消火……”

    “不喝!”

    周寿瞥了武植一眼。

    武植目光微垂,无奈道:“我知道老先生生气是怪我辞了官家圣旨的事情……”

    “亏你也知道是这件事情!”周寿终于转过了脸,有些急切道:“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官家酷爱丹青,如今召你肯定是迷上素描画了,你乃素描首创,若去汴京自然会得官家百般恩垂,到时候跻身宠臣之列都不成问题……”

    说着,周寿一把夺过武植手中奉的茶,如牛饮的喝完后,叹息道:“可第三次你为何还要拒绝呢?”

    “我不是和你说过,我对朝局争斗不感兴趣,也不想涉入的吗……”

    武植悠悠的说完,直接气的周寿吹起了胡子瞪起了眼。

    “就算你不去争斗,可是这次机会也是个荣华富贵的机会,你求的不就是荣华富贵吗?”周寿怒武植不争道:“你怎么连这个荣华富贵的机会都舍弃了?”

    周寿的想法很简单,先硬劝武植入局再说,他知道武植,以武植的个性一旦到了开封城,肯定会不自觉就陷入争斗中的。

    “我在青州赚的钱已经花不完了……”

    武植回了一句话,把周寿堵的哑口无言。

    “唉!”

    一把将茶杯重重的放在茶几上,周寿叹一口气,又扭过头不说话了。

    见周寿如此年迈,却赤心未泯,武植心中升起一股敬意,这老头这么焦急的劝自己,说到底还是为了大宋的国运着想啊!

    “真难为他这么看的起自己了!”

    武植摸了摸鼻子,缓缓将周寿的茶杯倒满,笑道:“老先生觉得我这次拒绝后,官家还会不会下旨招揽我?”

    闻言,周寿立即转过了头,眼里也散发出了一丝光彩。

    不过一看武植那“没出息的”表情,他眼神旋即又黯淡了下去。

    “再下旨招揽你又有何用,你又不敢接受!”

    说完,他意兴阑珊的拿起茶杯慢慢品起了茶。

    武植嘿笑了下,道:“也不一定,如果官家给的恩宠足够诱惑的话,我或许会接旨呢!现在只是去什么图画院当执教,哪有我在青州当院长舒服。”

    说完武植也拿起自己的茶杯慢悠悠的品了起来。

    “哦,这么说你是嫌官家这次的施恩太少了?”周寿的眼睛又亮了起来,“那什么条件你才肯去汴京?我可以帮帮你……”说完,他捋了捋胡须,继续道:“老夫在朝中还是有着不少人脉的。”

    武植微笑了下,他知道周寿说的不错,不说他老爹门徒遍布朝野,就算他的学生也有很多高官,确实能帮到武植。

    “多谢老先生费心,不过这种事情还要看官家自己的心意,他若拿不出什么好的条件,那我也就不去了。”说完,武植又说了一句让周寿堵心的话:“反正我也不太想去汴京。”

    “哎!随你吧!”

    周寿仰天长叹了一声后,起身看了看武植,道:“老夫来青州后,听闻令弟武松说过一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汝不如汝弟也!”

    撂下这句话后,周寿甩手就离开了。

    武植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周寿不知道,武松的这句话,就是当初武植教给武松的,如今已经成为青州军的第一条军规,也逐渐传播开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39章 去,当然去

    (全本小说网,。)

    又几日过后,一匹枣红骏马飞驰入青州城,沿主干街道一路马不停蹄的直奔武府而去。

    一路狂奔自然撞翻了几个小摊位,惊的飞了几只鸡,跳了几条狗,所幸没有撞到行人百姓。

    尽管知道那枣红马上是个穿着鲜艳官服的人,可被惊吓的百姓行人们还是丝毫不收敛的在那骑马人身后骂上几句“直娘贼,吊卵郎!”……“直”这个字在古代是“入”和“日”的意思,“吊”这个字就是没有的意思,所以这两句骂街和后世的经典国骂无异,都是大宋北方地区通用的骂街方式。

    骂街在华夏大地上源远流长。

    当初太祖开国,东征西讨的时候,据说就没少命令手下将军阵前叫骂,好些敌人都是不堪忍受辱骂,冲动出来应战的。

    翻开《三国演义》也能看到这种情况,什么“三姓家奴”“诸葛村夫”“织席贩屐”“贱小贼泼**儿”……翻译白话都是骂人的,所以要想当好先锋武将,不止要会打仗,还要会骂人……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所有武将都非常粗鲁满嘴脏话的缘故。

    骂人这个技能,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不断发展创新,只要人类不灭绝,就不会消失。

    有眼尖的百姓已经认出那骑马横冲直撞的人了,听到人叫骂后,不禁大笑着叫道:“嘿!还真被你们骂着了!那人可不就是个吊卵的!”

    “怎么,你认得那人?”人们一边收拾铺子,捉鸡牵狗,一边打听问道。

    “当然认得,那人不就是上次来给武大官人传旨得小太监嘛!我在得意楼见过几回,长的倒挺清秀。”

    人们一听,就齐笑了:“这么说还真是骂着了……”

    “你们说这个小太监怎么又来青州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