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新传-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军将领必然会觉得少帅是个纨绔子弟,从而轻敌,到时候我军趁势平乱易如反掌!”
副将介绍完后,在座的众人都是愣了愣,接着便纷纷点头,向叶良辰竖起了大拇指。
“好一招虚虚实实,看来叶少帅年纪轻轻已得兵法精髓,实在让我等佩服啊!”
唯有武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跟着众人对叶良辰敬了一杯酒。
“所谓兵者,诡道也。良辰自幼熟读兵书,对于兵法,也略知一二罢了。”他嘴角微微上翘,含而不露的饮了一杯酒。
武植看了叶良辰一眼,对于他这个所谓计谋,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只是没有什么卵用的小聪明罢了。首先辽乱军那边的统领将军们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将,部队的战斗力也要强过宋军,就算真的轻视这位叶少帅了,那又如何?
战场终归是战场,乱军们总不至于轻视宋军主帅,就空手上阵吧?
该有的厮杀一点不会减弱。
再者,这种小聪明小伎俩一般都是计策的开始,后面一定要跟着一连串的计谋配合才能有效果,比如三国诸葛亮用了这个小聪明让对手轻视主帅,那么后续的就一定会有一连串的军事小“失误”一步步引对方上钩,最后一举收网放能决胜。
而现在叶良辰刚到青州,就算快马加鞭,从青州赶到大名府也要有一天一夜的路程,再加上各种军备统筹,想要正式开始出兵平乱,怎么也要半月以后,武植猜想这叶良辰很可能压根没啥后续计划。
……只是偶然想到这个小伎俩,便迫不及待的用了出来。
“少帅如此精于谋略,这次平乱必定会大获全胜建立奇功!”武植端起酒杯,试探道:“不知叶少帅打算何时出兵荡灭乱军呢?”
“区区乱军,良辰有一百种方法让他们全军覆没!”叶良辰不屑一笑,继续道:“明日我离开青州到达大名府之时,便是乱军覆灭之日!”
这话说的慷慨激昂,可武植还是不由得汗颜了下,因为听他的话,居然要在青州住一天才会赶往大名府前线……看来这货什么迷惑对方都是借口,他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吃……
“少帅,你尝尝这水晶虾仁。”见叶良辰目光又在刚上的菜品上游离,武植轻笑着相让道。
虽然这位叶良辰有些不靠谱,不过却是有着一颗打败敌人的坚定信心的,而且似乎读过一些兵书,通晓些战术。不像一般京城子弟那般不学无术,或者蔫坏蔫坏的只会作死——吃货嘛,总不会是坏人。
所以武植还是希望他能成功平了乱军的,至少也要把乱军赶出大宋境内。
“这次的乱军首领乃是原辽国大将耶律达葛里,久经沙场,实力不俗,叶少帅可一定也不能大意啊!”武植提醒道。
叶良辰听了武植的话后,面无表情的眨了眨眼,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提前研究过乱军的情报。
“哦,辽国大将?”
武植再次汗颜,看来这货暂时是不知道乱军的一些基本情报了,真不知道朝廷怎么派的命令,都没人告诉他一声吗?还是整个中央朝廷,都对乱军情况知之甚少?
“无妨,良辰最喜欢对那些实力出众的人出手,灭掉他们后,我要让他们永远记住,我叫叶良臣!而他们,无可奈何!”
叶良辰淡淡的说完此话,气势徒然激增,一股王霸之气充斥包厢。
武植讪笑了下,心说你若真的把人灭了,人家怎么记住你的名字?
逻辑好乱……
见众人被震慑,副将一脸骄傲的说道:“我们少帅,名叫叶良辰,而他的表字,也叫良臣。前一个辰,是良辰美景的辰,后一个辰,是狄汉臣的臣。”
狄汉臣就是狄青的字,到了宋徽宗一朝,由于王安石变法后产生的两党之争已近尾声,蔡京一人之新党独大,所以一直被韩琦文彦博甚至司马光等人抹黑的狄青,其真正的功绩才正式被人们歌颂,狄青狄汉臣也从这个时候起,威名开始真正的名垂青史。
副将说完,叶良辰微微颔首,一直含而不露的神情第一次流出了几分倨傲之色。
“在下不才,狄汉臣元帅一直是我心中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在下的表字居然和狄青元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实在也是机缘巧合。呵呵。”
这话说完,连在座的其他人都不禁汗颜了,什么机缘巧合,男子弱冠之年方取表字,叶良辰不过二十刚出头,这个表字分明就是你自己取的嘛……
“额…是啊是啊!一个汉臣,一个良臣,实在很巧合啊!但愿叶少帅能建立和狄青元帅一样的不世奇功!”
既然叶良辰有这种伟大而又光明的理想,纵然是有些一厢情愿了些,可是这种积极性还是要大力鼓励发扬的,起码这样鼓励,他就会认真对待这次战争,保不齐真的能打赢。
是以武植一番称赞之后,便带头起身对叶良辰举起了酒杯。
“来,我等敬叶少帅一杯!”
“不敢,不敢。”
嘴上说着,叶良辰还是一手端酒杯,一手负在身后,挺直着身子与众人碰了碰酒杯。
——据民间评书上描绘,一手端酒,一手负立,这是狄青元帅站立喝酒时习惯性的姿势。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04章 祖师娘
(全本小说网,。)
叶良辰在青州白吃白喝了两天,之后才意犹未尽的赶往了河北大名府。
他离开后,武植又收到暗组传来的消息——童贯依旧没有任何调兵的动作。
现在还不准备调兵,这下武植可以肯定童贯是不想争这次平乱的功劳了,或许他在汴京和王黼达成了什么交易,这才愿意白白把功劳让给王黼的外甥吧。
可是叶良辰真的能成功平乱吗?
或许别人会以为四万禁军平一些乱军没什么难的,可是但凡在军方混迹过的,都知道禁军的真实战斗力是什么水平,那种组织力和战斗力打一般的农民军都成问题,更是与几万原辽国的精锐骑兵作战?
想要胜,着实很难。
童贯肯定清楚这点,他更清楚想要彻底平乱非调西北军来不可。武松的青州大营虽然经过这么久的整改和磨炼,已经具备一支精锐部队的各种条件了,可他们只是青州一州勉强近万人的地方军队,又没有经历过什么战役,朝廷压根不会注意到他们。
就算注意到了,童贯也不会把这份功劳让给武松他们。
………
武植实在想不通也猜不透,便索性不想了,一股乱军而已,无论如何朝廷最后肯定会剿灭的。至于那些疑惑,武植尚未进入大宋顶级权力场,自然想不明白个中隐情……又或许,那位叶良辰真的有什么特殊的破敌手段呢!
无论如何,禁军到达河北,乱军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肆意祸害大宋百姓了。
————
河北前线那边,周围各州府报社都派了“驻战地记者”,都不用暗组出手,每天有各种重大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传到武植这里。
武植关注的虽然密切,可这毕竟是军国大事,武松在其中又只是和诸多州府统领一样,干点后勤工作罢了,武植只能静静看着,根本没有一丝插手甚至建议的资格。
倒是混入卢俊义那边的青州隐军能听武植的指挥,可是有武松在前线,武植又不懂军事,所以也是无从插手。
河北前线暂时不管,武植在青州各种产业已经步入正轨,有宋江萧让吴用他们在,武植倒也空出不少时间,最近总算有个学院院长的样子,每日都会去学院参与下学院的管理,以及在青州学院美术分院的授课工作。
美术分院自然不止独授武植的“素描”之法,传统水墨国画也是有专门的老师教授的,琴棋书画古文人必学,所以美术分院的人气并不逊色与其他分院。武植所开设的“素描”课,也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报名学习。
由于武植颇有威望,再加上素描绘画的新颖,素描课一度成了青州学院里最火热的一门课。
这也让武植不由得紧张了起来,别看他平时出席各种典礼仪式的时候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甚至还能对着无数观众胡吹乱侃……可是第一次面对只有几百人的学子授课的时候,武植一上台居然手心冒汗心口咚咚直跳,险些出丑。
这也不奇怪,授课不比其它,是要拿出真才实学的,做不得假,而武植偏偏没学过素描,肚子里压根没什么真才实学。
好在虽然没吃过猪肉,武植却是见过猪跑的,按他的理解素描就是那么回事,拿铅笔照着东西画,把光线阴影啥的体现出来就好了。
这是基础方法,剩下的武植不行,可那么多学子里面一定有天赋异禀的,开了这个头,总有人能将这种画法发扬光大,说不定以后也能出现印象派或者抽象派大画家呢!
艺术之美是跨国界跨种族跨时空的。
所以武植强作镇静,在授素描课的时候,搬来无数早就准备好的圆球四方体圆柱体等教材,他先画了一个最简单的四方体给学子们示范,以此为开头,才慢慢进入了讲课的状态。
画四方体的时候,武植在讲台上对着学子们画一条线,就唧唧歪歪讲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还时不时插几句生动的比喻和诙谐的段子,画完正方体后,再审视一番,并围绕着那个图形又吧拉吧拉一堆废话,这么一拖拉下来,等武植开始让学子们自行模仿绘画的时候,一堂课已经过了一半多。
后世学校教授讲课其实也都是这样,明明几分钟能学完的知识,他们足足会讲半天……武植也只是依葫芦画瓢。
这倒不是说后世学校教授讲课都是浪费时间,也不是他们没水平,因为毕竟下面学生资质良莠不齐,他们必须讲解的全面细致才能把学生全部照顾到。
虽然武植啰嗦,可是拖延时间能让他肚子里一丁点的知识细水长流的教给学子,不容易露馅。而且这种随意活泼的讲课方式,比起那些死板严肃的老夫子,简直生动有趣了一百倍,所以武植课堂的氛围十分之好。
剩下学子们自行描绘的时候,武植就彻底轻松了,他只要四下转悠,再时不时对不得要义的学子们指点指点就好了,他虽然画的不行,可是别人画的好与不好,起码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要说古代的学生就是比后世的老实和认真,武植一番转悠下来,发现学生们画的都不错,尤其是谢轩的儿子小谢清,武植看到他画的圆柱体后,顿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画圆柱体不是很难,很多学生画的都不错,而谢清画的圆柱体乍一看也没什么特别的,可小谢清毕竟是“关系户”,武植难免拿他的画纸细看一下,这一细看武植不由的发现了不凡之处。
别人第一次照着实物画,就算画的再认真,画的再像,可画出的线条难免生硬粗深,包括武植刚才在讲台上画的,也是微微用力压着铅笔画出的。
可小谢清画纸上的铅笔线条流畅飘逸,像是随手涂描,铅色浅淡,圆柱体在纸上浑然天成,只有铅笔的色泽,却根本看不出一丝铅笔在纸上的印痕。
“画了几遍?”武植忍不住对小谢清问道。
“回禀院长,一遍。”
平时在家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