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新传-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物理》教科书上,主要内容都是杠杆原理啊,滑轮组原理啊,水的浮力啊,密度啊,质量啊之类的,都是实用性的,古人表示很神奇啊!
《地理》教科书上,武植也没傻瓜到告诉大家地球是圆的,是围绕太阳转什么的,地理课本上主要是介绍了气候的类型,地势的整体架构,各种地质地貌的大致分析,天文水文知识……甚至武植还依稀加入了后世在大学偶然看到的关于地图测绘的一些方法等。
学院正式开学后,让武植惊讶的是,那些选修课程里面,除了数学课,就数地理课报名人数最多,甚至学院一些师生还成立一个地理院的研究小组,将中国古代典籍里面的一些地理知识汇总补充到地理课本里面,再进行传授教学。
想来也是,古人讲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今面对新版地理教科书这种系统性的知识,他们自然喜爱。
剩下的,生物学武植虽然已经编写好了教材,却依旧放在家中书柜里面,没敢拿到学院教授,因为生物学不牵扯古人伦理世界观是不可能的,如果拿出来告诉古人你们都是猿猴变的,或者说人和猪马牛羊都同是哺乳动物一类……肯定会引起巨大骚动和质疑,学院也就开不下去了。
这种知识,还是等以后基础科学发展了,人们发现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知识,到时候再拿出来生物学知识,大家也就麻木了。
这些课程里面,《化学》课程目前也未开设,因为学化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武植把这门课放到了二年级,是的,二年级,青州学院的学业建制是五年制,当然这种五年制并非是固定的,一些年纪轻的多学几年也是没问题的,或者一些年纪大点的,没学够年数也是可以办理离学去赶考的。
主要是大宋教育系统不完善,等以后小中大学教育体系完善后,学院才会有一个固定的学年制度,和学位制度。
目前,全学院所有人都是一年级,所以化学课暂时没开,武植打算开课后让孙二娘夫妇来混个化学教授当当……
这些新教材除了让武植成为全学院神一般的存在外,也使得青州学业上至各院长下至所有学子都成为了“百家复兴”运动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青州学院的建立,将“百家复兴”运动推向了一波小高潮,那边周寿也磨拳擦掌,又是几篇激进的论文发表出来,引的大宋思想界波涛激荡。
这里面就没武植什么事情了,他只是吩咐旗下的报纸全力配合周寿,另外就是派人送给周一套青州学院的各科教材,为他的思想学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周寿对于那些教材自然也是惊为神作,甚至也不遗余力的在密州各书院和他的弟子中推广了起来。
百家复兴如火如荼,而武植只要舒舒服服的当好他的院长,争取让青州学院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就是对于“百家复兴”运动最大的功劳了。
————
今天武植又把武松叫过来了一趟,他是突然想起上次那位被武松救下的小京官张乾,此人面相不凡,似乎很久没露面了,所以武植问问武松。
谁知武松却告诉武植,张乾那次参加满月酒后,第二天便回京复命了,因为前几日事多,武松便没告诉武植。
武植微微点头,说到底张乾只是和武松关系不错,和自己不过一面之缘,离别后也没必要亲自过来告别。
只是这个人给武植留下的印象太深,所以武植才有此一问。
最近北边金国和辽国打的厉害,辽国号称东亚第一军事强国,居然在金人面前节节败退,如今辽东等地已失了大半,在最东边的沿渤海地区,金人一路攻下辽国的直州、莱州,直逼辽国的“南京”,辽国的南京就是燕云十六州的燕州,后世的北京城。
所幸辽国燕云地区兵强马壮,抵御住了金人,金人在周周烧杀抢掠了一番便退回去了。
可是即使如此,辽国莱州等地被打溃的辽国骑兵,害怕回去再与金人对战,竟然化作乱军,冲入了大宋境内,沿渤海海岸一路抢掠大宋百姓,甚至波及到了青州东北处沿海的地界。
所以武松最近也整日带兵严防海岸一带,武植并未多留他,嘱咐几句小心便让他离开了。
————
青州学院一派欣欣向荣,学院周围的各种商业也繁荣了起来,其中最气派的一家店铺当属学院正对门的那家笔墨纸砚店了,那是刘安按武植计策从朱文手中以极大差价坑来的店铺。
店铺除了笔墨纸砚,还大量出售另外一样东西。
——铅笔。
不错,就是铅笔,这笔武植早就应用在了报社记者身上,石墨很容易买到,所以铅笔物美价廉,学院学子们平时听课速记都用铅笔。
但是铅笔最大的作用却不止如此。
武植身为学院院长,总是要参与到教学环节里面的,可是那些教材都是他编写的,而那些知识他一讲起来就头疼,所以他特意划出了一片美术学院,他要教学子们画画。
当然,他教学子们的自然不是中国传统的翎毛丹青绘画,而是以铅笔为主的素描!
其实武植压根没学过素描,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关于素描的一些手法如透视法什么的,武植还是略知一二的,说白了就是要注意光线和视角,画的像!
这就够了,中国画讲究写意,武植偏偏搞一个写实的素描出来,只要有武植把握大方向,有绘画天赋的多的是,就算武植和他们一起学,以后也会涌现无数惊艳的绘画大师!
其实武植这么做,不止是为了中国的绘画事业,武植还没那么伟大,他主要为的是和当朝宋徽宗皇帝建立一些关联,谁都知道宋徽宗酷爱丹青,并且绘画的艺术造诣极高,还在汴京开办了专门的画院,那所画院是整个大宋,甚至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所画学院都不为过。
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就是那所学院培养出来的,此时他应该只是宋徽宗身边的一个小画师而已。
而武植在青州学院内部搞了一所青州美术学院,开创了大宋的素描画法,将来一旦有所小成,必定会引起未来岳父皇帝的注意,就像六贼等人仗着满足皇帝对园林风景的酷爱能发达一样,这个素描绘画,也是武植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路子之一。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嘛!
到时候能与皇帝以画会友,探讨下素描与国画的种种,这格调可比那些搜刮百姓溜须拍马之辈强太多了,说不定皇帝一高兴就答应让灵儿给自己做小老婆了呢……
带着这个念头,武植大张旗鼓的搞起了青州美院,仗着巨大的威望,前来报名选修的学子倒也不计其数,最让武植眼前一亮的是,谢轩的儿子谢清居然第一个跑来报了名,顿时让武植倍感欣慰,当初没白救这小子。
青州美院的成立,标志着大宋现代画派的建立……尽管此时的武植也是只懂皮毛,而且他似乎也没什么绘画的天赋。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99章 神医安道全
(全本小说网,。)
现在的青州学院,并没有任何营收,非但没有任何收益,武植目前还是不断砸钱进去的。
学院里面青州本地的学子占大半,但是还有不少外地来的学子,学院第一年开学,不但不收所有学子们学费,连需要住宿的学子们的住宿费用也一并免除了。
而且,每天早上,学院整洁宽敞的大食堂里面还会提供免费的早餐,一个鸡蛋,两个馒头,汤管够。
这种早餐虽然在青州不算什么,可是对于稍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丰盛的早餐了,不少前来求学的寒门子弟生活拮据,有人甚至一天就靠着这顿早餐才能勉强吃饱。
想当年,大宋第一圣贤范仲淹年轻时候在嵩阳书院求学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两顿,还都是咸菜就硬饼,至于喝的……史书记载,范圣贤喝的是凉井水,冬天也是如此。
有家境好的同学要资助他,也被他拒绝了,理由是吃了一次好的,以后就咽不下去那些粗粮了,所以小范公坚决不受恩惠,直到他后来位居庙堂之高,也依旧坚持着简朴的作风。
而比起前圣贤喝凉水就硬饼,青州学院里,即便是最最贫寒的学子也实在仿佛生活在天堂里。起码他们每天都有鸡蛋馒头吃,还有管饱的辣汤喝,喝个十几碗一天也就不怎么饿了……
对于一些极其贫寒的子弟,青州学院还设立了永久性的奖学金,是得意楼集团专门从财务拨款建立的,那些学子只要是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都可以拿到这笔奖学金,足以保证无后顾之忧的求学结束。
………
青州学院开学后,无论是教学的内容上,还是武大院长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上,美名已经逐渐流传开来了,每天都有许多适龄的才俊学子前来学院报名。
学院人数正在急剧的增长中,已经突破了三万人,马上就要到达学院设计的最大容量了。
人越多,武植砸进去的钱也就越多。
不过好在武植有酒楼,酒坊,油坊,银行,报纸等遍布各地利润巨大的产业,每天进帐的毛利都够有些商人赚一年的,再加上这是富庶的大宋朝,学院人虽然多,寒门子弟占的比重却极少,算上每天食堂的早点,平均下来每天不过才支出不到两百贯钱而已,对武植来说毛毛雨啦!
其实两百贯钱已经够青州城一所小康人家过几年了,也是一笔巨款。
而武植一家人,就算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奢侈,开销也十分的有限,学院的那些开销对于集团来说又只是九牛一毛,过的舒舒服服就够了,武植要那么多钱干嘛?
严格来说,武植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商人,他手上钱一多,就喜欢到处撒……
不过最近武植尝到了随便撒钱的苦头,近日青州涌来了无数难民,但凡非战时有大批难民入城,城内书院学院就要空出场地来接纳,这是大宋朝的惯例,青州学院又在城外,自然首当其冲。
而且青州学院做的更绝,不仅专门腾出了一个分院和偌大的球场,供难民临时安身,还每日提供两顿温餐热食,若不是有青州府衙拨款支持,恐怕武植和三位娘子们一起藏的小金库就要见底了。
这些难民都是被北方战祸连累而来的,大宋河北与辽国燕云边境交接处,自澶渊之盟后,已经承平百年无战事,那边的驻守边防军早就腐朽不堪了,辽国的乱军一冲击过来,顿时土崩瓦解,辽人一看宋军如此不堪一击,于是更多的被金国打散的辽乱军涌入大宋河北边境烧杀抢掠。
武松乃是青州地界的大营总统领,他之前率军在青州东北海滨地区打退过几次辽乱军,可是他无权越境到河北等地御敌,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乱军避开青州地界,在河北东路一带肆意杀戮百姓。
大宋对于武将越职越境十分忌惮,一经触犯,立刻就是死罪,所以,武松他们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派人快马加鞭递文书向朝廷请战。
这边武植对于武松他们请战的结果并不抱多大希望,虽说这是辽国乱军,不能通过和辽国的外交途径解决,只能靠打。
可京里军务主要由童贯把持,大宋最精锐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