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大郎新传 >

第287部分

武大郎新传-第287部分

小说: 武大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寿又沉吟了片刻,他犹豫不定的看着武植,似乎欲言又止。

    “周兄有话不妨直言。”武植认真道。

    “好,那我就说了!”周寿深吸一口气,道:“其实我心底对百家复兴还是很支持的,不过……武植你家财万贯,产业遍布山东,听说还搞了一所很大的青州学院即将开学,这百家复兴运动也和学院招生员有关吧?”

    “不错。”武植点点头。

    “可是听你对于百家复兴的设想,似乎是打算在全大宋掀起这股浪潮的,恐怕远远不是为学院招生那么简单吧?”说完,周寿凑近武植,沉声道:“你到底为了什么?!”

    看着周寿紧张兮兮的样子,武植顿时洒然笑了起来。

    原来,周寿这是在怀疑自己有什么不轨的图谋啊!

    想来也是,想搞那么大的动静,任谁也会怀疑武植动机的。

    “周兄,我问你……”武植没有回答周寿,而是反问道:“一个文人整日孜孜不倦的读书,或者一个好汉勤练武艺苦研兵书,这可有不妥?”

    周寿愣了下眼,老实回答道:“这自然没有不妥,习文练武,乃是有报国之志也!”

    “那习文练武是为报国,怎么我这个商人为国为民的一片苦心就成了别有用心?”武植苦笑道。

    周寿闻言又傻眼了一下,他心道也是,不说文人武人了,有些好官到地方上尽心尽力的教化百姓,为民办事,赢得无数百姓爱戴追随,难道这也成图谋不轨了?

    “是我孟浪了!”周寿笑着赔礼道。

    “无妨。”武植摇摇头,继续道:“说起来,我这样对百家复兴不遗余力,也是有着很大的动机的。”

    “是什么?”

    “民生!”

    “民生?”

    “不错,就是为了我大宋民生。”武植不容置疑道。

    “百家复兴或许可使我大宋各种人材辈出,但之于国计民生,就……”周寿作为一个古人,其目光的局限性显然还是不够他彻底认识百家复兴的意义。

    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武植才不会直接回答,那是最没有智慧的答法。

    他又对周寿反问道:“周兄以为,我大宋朝,比起汉唐如何?”

    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有大学问的周寿,只听他简明扼要道:“虽军事遥不及汉唐,但百姓之富裕,州城之繁华,文教之昌盛,超汉唐十倍有余!”言语间带着一股傲气。

    其实军事也不是不及汉唐,只是周边蛮族不似汉唐那会的蛮族那么落后了,像辽国西夏,那是一个政治体制健全,社会结构完整的帝国,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原始游牧部落!

    至于其它,说十倍都是少的,大宋之富庶,何止汉唐十倍!

    “我大宋国土远不及汉唐,为何百姓比那时富裕,国税比那时要更多呢?”武植接着问道。

    这一问,倒把周寿给问住了,说到底,就算宋朝商业再繁荣,在士大夫包括皇帝心中,土地才是最值钱的,农业的赋税才是天下的根本,这些都是圣人写进语录的。

    不过周寿到底是当副市长的,只是短暂顿了下,他便回道:“百姓富裕实为常贩卖做工所得,国税丰盈,实多为贸易所征。”

    武植笑了,让一个古代官员承认商业税高于农业税,这实在太离奇了,好在周寿是厚道君子,说了实话。

    “所以,百家复兴其实就是为了服务商业的,周兄乃是密州通判,想来应该知道如今密州商业繁荣的背后,最大的桎梏是什么吧?”

    “这个自然是知道的。”周寿点点头,“就是相关人才和长短工的短缺,别的不说,现在密州城,会算账管帐的人千金难求,商家开的工钱都超过我的俸禄了……”苦笑一下,周寿继续道:“我当初从汴京带来的一位幕僚,去年就辞了我,去给你那得意楼当帐房掌柜了!”

    武植不禁莞尔,心说密州得意楼掌柜倒是挺会挖人啊,官员的人都挖走了,深的他们大老板的精髓啊!

    “哈哈,还请周兄勿怪啊!”武植笑着抱了下拳,继续道:“百家复兴,复兴的便是商业发展所需求的所有人材!有了人材的源源不断支持,商业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商业利高,不仅百姓愈发富足,国家赋税更是会水涨船高!所以,周兄你说,百家复兴是不是一件大益于国计民生的好事!”

    “哈哈哈!是!太是了!”

    周寿笑了,笑的很灿烂,似乎大宋真的因为百家复兴运动,而遍地都是油水了一样。

    “那周兄愿不愿意当百家复兴运动的正式发起人呢?”武植趁热打铁问道,他心中还是很紧张的,周寿同意并不代表他会答应做这个发起人,毕竟这里面还是有很大风险的,搞不好就是身败名裂还给他父亲抹黑。

    可只有借着周寿的名望,才能真正的快速在大宋士大夫阶层造成轰动,不然,武植自己一个人搞,至少要小打小闹挣扎数年的。

    “正式发起人?嗯……”

    周寿沉吟着,他早就知道武植的来意,不过现在虽然完全搞清楚了百家复兴运动的核心,可是到底要不要接过这火炬,他还是慎重的思索了起来。

    今天是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不知不觉已经写大半年了,感谢大家一路的相随,正因为有你们,古力还在坚持,而且早晚要拨云见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81章 不该喝的东西

    (全本小说网,。)

    “好!我答应你!”

    思索了盏茶功夫,周寿便对武植郑重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周寿有一位堪称伟大的父亲,这是他的幸运,却也是他的不幸,因为无论他学问如何都无法超过他父亲,大半生都被人贴上了周敦颐儿子的标签。这次接过了百家复兴的大旗,虽然风险大,可是一旦成功,那么他周寿的名望绝对会超过他的父亲!

    这对于一个从小成长在父亲阴影下的周寿,太具诱惑力了。

    况且,百家复兴又是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运动,起码在他答应武植扛起这大旗后,会严格把握着这个目标的,他自然当仁不让!

    “周兄深明大义,我大宋所有商人所有手工业者都会感谢你的!”武植起身对周寿躬身行礼,一顶大帽子给周寿扣上,即让他倍感责任重大不敢不尽心尽力,又说明了不是武植欠他的情,而是所有人都感他的恩。

    其实关于百家复兴,武植刚才只是重点提及商业上的种种好处,对于朝政的影响丝毫没有对周寿提及,也没有对他明确什么目标。

    殊不知,大宋朝廷各部门结构中的官员,才是最需要结合百家来选官的,像工部,财政部,司法部,水利部门……这些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的官职,怎么可以都用读经史子集的儒生来主政?

    所以,百家复兴武植打算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影响路子,先从工商业入手,这样阻力小,后续加入的有识名家也多,等后面百家复兴成了难以阻拦的时代潮流时候,就是武植的百家复兴运动渗透朝廷官僚体系的时候。

    说来也简单,只要攻破了科举取士,让科举不再以儒家作为取士标准,而是综合百家,如此一来百家复兴才算彻底成功。

    武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目标,其实实施起来绝对会有千难万阻,这是抢人饭碗的事,肯定会招至无数儒家官员书生猛烈反击……路,还很远很长。

    好在周寿现在已经被武植拉下水了,他就像一位开闸放水的人,一旦水流成势,他只能随波逐流。

    而武植,却是挖坑的人,无论水势多大,都得按照武植挖好的坑道流。

    武植感觉自己就是个大宋富饶土地里面的勤劳小农夫一样,每天挥舞着锄头到处挖啊刨啊——要么挖人墙角、要么挖陷阱坑人、要么挖渠道引水……还时不时挖出点后世诗词卖弄学问。

    ————

    与周寿商榷了复兴运动具体的运作流程和细节后,中午武植自然留下与周寿畅饮了一番,本来武植已经喝的晕头转向,下午周寿是打算留住武植几日的,可武植说家中还有娘子们等着吃晚饭,便一再坚持着上马回青州了。

    好在有护卫随从照看,武植虽然晕,可垂首骑马不急不忙的赶着路,却也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家。

    到家后,武植酒醒了七分,洗去风尘后,便与娘子们和还未离去的灵儿一同用了晚饭。

    这是金莲出月子后第一次正式掌勺,再加上武植办妥了要事心中舒坦,是以晚上又和娘子们灵儿畅饮了几壶酒,直到她们都俏脸微红,武植才堪堪离席入睡。

    三位娘子已经可以和武植同房了,早上醒来的时候,雪儿依偎在武植身边,武植咂巴咂巴两下嘴,他只记得昨晚醉的厉害,半夜朦胧醒来后十分口渴,翻身间,嘴角压到了什么软软弹弹的东西,还似乎喝了什么不该喝的东西……很香,还有点甜。

    额……看着雪儿绸缎睡衣上的一片湿渍,武植老脸微红,摸摸鼻子,便蹑手蹑脚的下了床,生怕弄醒了雪儿。

    今天上午是商会的茶话会,眼看着快到三月中旬了,这次商会不仅有青州所有大商人参加,更是邀请了数位青州名儒大家来参加,算是青州学院开学前的一次动员大会吧!

    最近半月来,在吴用和萧让的通力合作下,青州几座有名的大书院院都被搞定了,统一搬出那旮旯大小的民宅式书院,到青州学院那样综合性大学院里面免费占一处宽敞气派的分院,傻子才不愿意呢!

    甚至,青州原南山书院里面当初范仲淹主政青州时候亲笔题的“学以致用”四个大字花石,都被南山书院原院长送给了青州学院!

    这可是大礼啊!范仲淹在大宋百姓心中就是完美臣子的化身,文治武功样样超然,惠万民御西夏,除了短暂的庆历新政失败了,其他几乎毫无瑕疵,而庆历新政虽然失败却也没留下任何祸端和后遗症。

    南山书院那四字题字,正是当初范仲淹晚年庆历新政失败,被贬青州任知州时候题的!

    之前武植还担心南山书院仗着这个底蕴坚决不从青州学院,到时候就难办了,范仲淹四个字在那里就是金字招牌,到时候青州学院难免被比下去。

    所以,武植当初就嘱咐吴用势必要拿下南山书院,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快就搞定了!

    后来,武植也是得知,这件事吴用和萧让玩了个阴招,南山书院院长年逾七十,已经有些老眼昏花了,某日入夜,吴用和萧让带着美酒去拜访老院长,吴用和萧让一个满腹经纶,一个写遍天下书法,和老院长自然是有很多共同话题,一番闲扯胡侃大灌迷魂汤下来,竟然让老院长一时松了口,稀里糊涂的答应将那题字的花石送给青州学院。

    本来,老人家一时糊涂,第二天酒醒了就反应过来了,不能答应!

    可是吴用和萧让显然是有备而来,在当夜老院长答应后,居然在一夜之间就将那几千斤书院的题字花石给搬到了青州学院,并且那块花石奇宽,是扒开青州学院侧墙才得以进入的,等老院长反应过来的时候,青州学院的侧墙都砌好了!

    老院长那个唉声叹气后悔啊!可是他是爱惜羽毛的君子,本来就是他答应的,事实未成之前倒可推脱酒醉糊涂,可是如今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