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将军本纪-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主公,高山大人派人送来山城国情报,还请主公御览。”信长将手札接过,翻开一看,心中大喜,足利家终于动手了,不过等他在往下一看,便说什么也高兴不起来了,足利家是动手了不假,不过延历寺等寺也有参与,并且已经南近江寺院已经和柴田胜家激烈交战,由于南近江众豪族拆台,所以导致柴田胜家大败,手札的最后,是氏宗希望自己立刻派援军。
看完后,信长大怒之下,将手札撕的粉碎,并愤怒的说道:“来人,传令下去,立刻准备,出军山城,我要那些秃驴与叛徒知道对抗本家的后果。”
由于之前高山氏宗曾提到,武田家,上杉家等势力有可能参与,所以在出军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领地的防御,并派人前往滨松城,小谷城通知得川家康与浅井长政,让他们也做到心中有数,万一敌人真来,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高山氏宗这份手札上写的内容看起来情况十分严重,敌军将近一万,其中僧兵就是近八千之众,这股势力的确不容小视,不过谁知道,除了第一天的进攻还算猛烈外,之后便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接触,如果是这样的话,氏宗都懒得向织田信长再要援军了。
洛中城中,氏宗坐在武士宅邸大厅之中,看起来心情不错,而在坐的武士们也都露出了笑容。
氏宗刚刚接到汇报,明智光秀已于昨日将南近江寺院僧兵彻底击溃,凡是参与的寺院皆被一把火化为灰烬,目前其正率领军势一边进行修整一边等待自己的命令,而唯一不好的消息是,岳父大人受伤了,似乎伤势不轻,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生命危险。
氏宗对明智光秀能够在三天之内便将敌人彻底击溃多少感到有些吃惊,就算是自己去,他都没有信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战果,可明智光秀却做到了,而且用的还是最难以驯服,最排外的柴田军,就这份本事,便不是别人可比的。
氏宗原本打算,明智光秀在将那些寺院击溃之后,便率军留在南近江作战,将那些胆敢阴奉阳违的豪族全部清理干净,他们害的岳父大人身受重伤,必须要付出代价,可现在,既然这么快便稳定了南近江的局势,所以氏宗有了更好的打算,那就是开始反攻,洛中城外的那些敌军现在已经没有了一股作气的气势,现在只顾着勾心斗角,此时不将他们击溃,更待何时。
而且现在城中军势有一千余,明智光秀暂领的柴田军有两千七八,加起来也差不多有四千之众。
而城外敌军,虽然在人数上依然占有优势,不过不要忘了,这些军势当中却有一千五百名吃饱混天黑的足利军,虽然僧兵势力,尤其是比睿山延历寺的那一千多僧兵的战力依然不容小看,不过,现在本家军势士气正盛,只要安排得当,想要将他们击溃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如此一来,就算织田信长援军不来,也可战胜对方,那么自己在其心中的地位恐怕又要向上提一提了。
想到这里,只听氏宗对那名前来送信的忍者说道:“你立刻前往南近江,通知明智大人,让其两日后夜内子时,对洛中城外敌军发起进攻,而我将率军杀出城去,里应外合之下,我就不信敌人还能不退。去吧。”
“是,属下一定将主公的话一字不差的待给明智大人。”说完只见这名忍者行了一礼,快步退了出去。待这名忍者刚一出去。
只听氏宗对在座的三名武士吩咐道:“反攻之事暂时不要传下去,以免敌人看出破绽,还有派人前往二条城通知一色藤长,叫其在第二天子时后四天后凌晨前,务必要将归顺织田家,并以占领二条城的消息传到足利义昭耳中。好了都退下吧。”
“高山大人,城外敌军毕竟还有数千之众,现在反攻是不是有些仓促了,麾下认为,不如等主公大军前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还请大人三思。”武藤舜秀见高山氏宗已经站了起来,所以连忙说道。
“不必等了,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主公出面的话,还要我等何用,执行命令吧。”
转眼间又过了一日,这一日城里城外显的格外安静,整整一天时间,足利联军都没有前来进攻,如果不是可以看到不远处那袅袅的炊烟的话,氏宗都以为敌人已经撤军了呢。
洛中城外敌军本阵之中,足利义昭与觉恕法亲王并坐在上手,而下边分别坐着足利家的武士与众寺院住持,而除了这些人之外,还站着一人,此人满脸风霜,身上的袈裟早以残破不堪,他不是别人,他正是从南近江逃回来的龙胜寺住持空衍。
见是他前来,且有如此狼狈,不好的感觉也随之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第五四四章 暗流涌动
只见觉恕法亲王眉头一皱,不由开口问道:“空衍,你不是在南近将与织田家在作战吗,怎么会无顾跑到这里来,而且还如此落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只听龙胜寺空衍慌张的说道:“完了,全完了。”
听到这个答案足利义昭也慌了心神,只见他站起身来,焦急的问道:“怎么完了,你到是说啊!”
“我军中了敌人埋伏,全军覆没,各寺住持全部阵亡,只有我一人逃回,并且南近江各寺皆被织田军焚毁……”
还没等他说完,大帐内的议论之声便将他的声音彻底湮没。
前两日,南近江众寺还派人前来,声称已经重伤柴田胜家,并将织田军打的溃不成军,只要再加把劲就可将其击溃,可这才过了短短两天时间,怎么织田军没有崩溃,寺院联军就先全军覆没了,而且寺院都被织田家烧毁了,这……这形势也变化的太快了些吧。
原本山城国众寺还希望南近江寺院联军在将织田军击溃之后,再来与洛中城中的高山氏宗拼命,可现在到好,完全指望不上他们了。
足利义昭在听到这个犹如晴天霹雳般消息之后,差点晕死过去,自己这边还没取得战果,南近江战场便先失利了,而且根本没有挽回的余地,这仗还怎么打,万一织田信长趁此时尽起大军来攻,那么足利家数百年的基业就全毁了,悔不该当初不听细川藤孝之言与天下势力共同起军,不然也决不会让本家陷入如此险境。
可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他现在也只有将希望寄托在细川藤孝身上,希望他能赶快想出办法,保住本家不灭了。
想到这里,只听他颤颤巍巍的说道:“藤孝,快说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而当他说完之后,在场的众人也全都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目光盯着细川藤孝。
细川藤孝有才有智不假,不过事已至此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智谋都是空谈,而且他已经彻底对足利义昭失望了,原本他已经不想再为足利义昭献计献策。
但一想到当年对先主的承诺,他还是说道:“回主公,目前南近江众寺联军已溃,恐怕不出几日所在南近江的织田军就会到来,而从此败看来,敌人善常偷袭埋伏,说不定高山氏宗就在那里,目前最应该注意的便是防止敌人趁夜偷袭,要是让敌人里应外合,那么很难挡住敌人的攻势,所以,白天应加紧攻城,晚上应加强戒备,只要能将洛中城与南近将的织田军击溃,那么便还有机会。此乃属下之见,还请主公定夺。”
众人听完,觉得他这话十分有理,这几日高山氏宗的确没有露面,只要他不再洛中城之中,那么迅速攻下城池还是有可能的。
而且南近江织田军虽然战胜,不过也是元气大伤,而且豪族基本站在自己这一方,只要在织田家大军之到来前将这两支敌军击溃,就有可能拖到天下各势力出军,只要拖到那时,便可反败为胜了。
想到这里,只听觉恕法亲王郑重的说道:“诸位,如今我等已经坐在一条船上,此战胜则大家便可趁势而起,如果败了,那么恐怕包括延历寺在内,皆会灰飞烟灭,所以接下来的战斗,本座希望大家可以齐心协力,如果谁愿退出,现在请自行离去,本座绝不阻拦。”
事已至此,众寺住持谁肯离开,就算自己现在离开,恐怕待织田军取胜后,也饶不了自己,与其如此到不如与织田军拼了,说不定还能获得一线生机。
想到这里,只听众寺住持连忙答道:“我愿随大师与织田家死战到底,我等一切听从大师吩咐。”
觉恕法亲王听完点了点头,又看向足利义昭,虽然这次共击织田是由他发起的,不过自和其接触这几日,觉恕法亲王对这任将军很是看不上眼,如果再让他指挥下去的话,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他不得不逼其交出指挥权了。
足利义昭现在早就没了争权夺利的心思,他现在只希望足利家能够传承下去,所以当觉恕法亲王的眼神刚一落到他身上,便听他开口说道:“愿听大师吩咐。”
而当足利义昭说完之后,其麾下的家臣虽然没有表示什么,但从他们的目光中还是可以看出深深的失望。
本家就算暂时实力不济,但尊严却不能丢弃,这毕竟是作为武士的准则,而现在主公将指挥权交出去,那么也就意味着将军家的尊严已经不复存在了,就算这次侥幸胜过织田家,那么有了这段屈辱的历史,天下之人还有谁会听从本家号令,主公丢的不只是江山,还有武士更为看重的人格。
而觉恕法亲王却不管这么多,见已经确立了地位,也不在废话,立刻宣布散会,免得夜长梦多。
“好,诸位,今日天色已经晚,本座决定,今日让军势好好休息一夜,明日对洛中城发起进攻,争取一举将此城攻破。散会。”
细川藤孝本想劝其今日便开始攻城,现在时间紧迫,哪容得这样浪费,如果真等织田军到来,还如何攻城,不过,他想了想后,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不意查觉的叹了口气,随着众人默默的走了出去。
又过一日,由于昨天一天城外敌军现的十分平静,连一次进攻都没有发起,所以城中守军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不过心里却是高兴异常,尤其是在战场上混了多年的老兵,按他们的经验,更是认为这恐怕是敌人撤退前的征兆,这让他能紧崩的精神也随之舒缓了许多,就连防御也跟着松懈了一些。
不过今日他们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了,天刚一亮,敌人便杀到城下,原本城中守军们都觉得这次进攻还是和前几日一样,依然没有什么挑战性,可等敌人攻过来之后,他们才知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十分离谱。
觉恕法亲王听从了细川藤孝的建议,所以只派出两千军势进攻,而剩下的则被他安排在了身后,以防织田家突然袭击。
而进攻刚一发动,城中守军便吃了苦头,由于被敌人打了个措手不急,让敌人顺利的冲到了城下,所以这给守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那数百名织田军,只早上一战,便损失了百名,如果不是城中大宫景连率领的重藤弓足轻与忍者用箭雨,手里箭不停的在城外洗刷,将敌人成功逼退数米,恐怕城中长枪足轻与织田军都无法阻止起枪阵。
这一次攻城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不过由于敌人的疯狂,双方损失十分严重。
而这还不算完,向这样惨烈的战斗在这一天之中竟然持续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