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后院-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催着栗致炟与她同行,到太行幽谷游览美景,拜谒画圣。在陆雯心中,荆浩就是圣人,是大师,是巨匠。她认为的圣人是绘画界的圣人。荆浩是五代著名的画家,他被誉为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鼻祖。由于洪谷山奇特景色的吸引,他从家乡慕名而来,在这里买田建屋,自力躬耕,沐浴着天然山水,陶醉于作画观察。对洪谷山的雄峰丽景“惊其异,遍而赏之”。这里的山山水水无不烙印下他的足迹。他不仅在尺牍画卷里融入了情感和心血,就连称呼也自号“洪谷子”。一个大画家能如此钟情此地山水,无疑,这更加让女画家决心再访洪谷山了。倘若仅仅是来观光旅游,并不难,只要买票乘车,随时都有机会进山。如今的商品世界,干什么都方便多了,即使不通公路的蜿蜒山道,也有人力车为你代步,只要出人民币就行。可是,陆雯的进山观景,要的是与栗致炟结伴而行。她以为,只有与他一道度过进山的时光,才有情趣,才有诗意。她,依然是浪漫的,对一个一直未婚的女孩,尽管已经三十五岁,她依然是个女孩,依然保持着少女时代的浪漫诗情。栗致炟就不一样了,从学校到工厂,从工厂到政府,从学生到厂长,从厂长到市长,他的每一个台阶都是现实的,都是有责任的,那责任还是非常具体和实在的。他一直在实实在在的空间里摔打、磨炼,他终于磨炼成为一个人物,一个公认为成功的人物。但是,他也需要浪漫,他期待浪漫,现实的生活不能没有浪漫,现实中的人却大多失去了浪漫。他不愿意做那类古板的人,一般的人,像同仁同僚中的忙忙碌碌又因循守旧的人们。他期望生活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情趣、新的向往甚至梦幻。所以,他离不开陆雯,尽管他知道,他的行为有悖于当今约定俗成的伦理与规则,以他的身份干这种事,会在一个又一个人的嘴里成为被斥责的一种耻辱,如果这些秘密被曝光的话。当然,他相信什么事都不会有,一切都是隐秘的,他很自信自己天衣无缝的行动。今天与情人的幽会,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大山腹地,因为这种幽会太少了,少得与正常生活的时空不成比例,因为少,当然就不易被发现。明天向众多干群发号施令,是坐在大会堂的市长席上。那才是留给人们的形象,因为那种机会太多了,多得几乎三天两头发生着。他觉得,他并没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人民的,今天上午的政府常务会上,他已把自己的雄伟目标加紧了落实,他要使一个经济平平的市成为一个经济强市。他为此制定了落实的措施,他下了决心,五年内使汴阳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赶上河东省的省会。河东省是钟南省的“邻邦”,是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强省。为工作,他一直在尽力。他与陆雯的关系,那是个人的事,他没有因为这种关系影响工作,也只是在夜深人静反思往事时,会萌生对不起女儿萌萌的感觉。他没有把应该给萌萌的温情完全给予她,毕竟时间有限,做一个市长,百事缠身。唉,没办法,甘蔗哪会两头甜。舍不得情人,又想要家,一个人哪里有分身术。对这种格局,情人、女儿、妻子与他的关系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一直在寻觅着一种恰当的模式,以期三者之间,与他之间均能和谐共存、和气相处。但是,至今没有发现高招。那就得过且过吧,只是得注意点、小心点、克制点。尽管这样很累,也很苦,但毕竟累里有趣,苦中有乐啊。
第28节:勾魂摄魄(2)
汽车开至洪谷山下时,是下午四点半钟,真快,他们是午间一点钟上路的。由于旅游事业的开发,这里新建一家“洪峪宾馆”,说是宾馆,只能算作旅店,设施十分简陋,这些对陆雯和栗致炟并不重要。汽车开进宾馆后院的停车场,陆雯让栗致炟在车里等着,她去办订房手续。惠顾宾馆的人很少,也许是因为洪谷山的名气还未被炒作出来,也许是这里的设施尚不到位。只用了十分钟,一切手续就办妥了。这时离天黑下来至少还有三个钟头,时间对他们太宝贵了,不能在这简陋的宾馆空度这么多时光。一位长者告诉陆雯,从这地方进洪谷山,走至新开发的荆浩隐居处也就是十多里地。两个人稍一商量,就决定轻装简从,奔走进山了,十多里地,也就是一个钟头。
虽然立夏已十多天了,山里的气温却依然凉爽,特别是走进缓缓向上延伸的曲折的山道,阵阵山风像从天而降的柔柔细雨,轻轻地抚摸并沐浴着进山人裸露在外的肌肤。陆雯回头看一眼栗致炟,故意开玩笑地说:
“还是你有经验,这样的全副武装,不仅是保护了形象,还能抵御山里寒气的侵袭,佩服,佩服。”
栗致炟知道她的意思,来时带的风衣、墨镜、太阳帽、旅游鞋都用上了,真可谓全副武装。这身打扮,即使偶然遇上个认识市长的人,也会令对方不敢贸然相认,因为他能被人看见的真实容貌太少了。特别是一双眼睛,被偌大的深茶色的镜片覆盖得连眉毛都看不见了,还有那帽子,将整个脑瓜来了个“盖帽”,还有那藏蓝色的风衣,把整个身躯裹罩得没了一点线条,就是熟人,谁敢贸然叫他一声栗市长。何况,到了这地方,哪里会有熟人。栗致炟清楚,他的熟人才不会到这“穷乡僻壤”来休闲览胜呢。就是有这种兴致,他们要去的地方无论名气和设施,都比这里大多了现代多了。他之所以备上这些衣装,理由是山里寒气大,不像城市。城里姑娘们都穿上裸露着大腿的超短裙时,山里人还在奉行着“春捂秋冻”的老习惯呢。因为在山里初夏与暮春没有什么差别。他说这理由,陆雯只相信一半,那一半他俩都心照不宣,那是怕万一有人认出市长的真实面孔……不过,两个人很一致地认为,应该尽量地去避免这种万一,去预防这种万一的出现,只是两个人都不说透而已。可是,陆雯的这句玩笑话,却提醒了栗致炟,他看着衣装单薄的她,特别是她那仅以长筒丝袜包裹着的一双修长匀称的玉腿,真担心她会受寒着凉,就顺手脱去外罩的风衣,不容姑娘拒绝地搭到她的肩上,并拉她停住脚步,帮她穿好风衣。陆雯却有些不乐意地又似撒娇地说:
“看你把我打扮成一个什么样的怪物了,就是哭丧的人见了,也要破涕为笑哩,嘿——”
“嘿嘿——你成什么怪物,我都喜欢,小雯,明白吗?什么叫爱不释手?怎么解释这个词?”
“栗致炟与陆雯的关系,就是爱不释手,回答得对吗?嘿——”听见栗致炟叫她小雯,她知道,这时候的男人已经来了激情,栗致炟的激情来得并不容易,它必须有特定的安逸幽静的环境,还必须是在两个人的世界。一般场合,他叫她陆雯,只有到了忘乎所以的时刻,他才会把陆姓省去了,只是动情地叫她“雯”。在这条前不见人,后也不见人的山峦小径上,他俩压抑良久的个性渐渐回归自然了,特别是栗致炟。
“回答正确,为小雯加十分,哈哈哈哈——”
“哈哈——”
两人都爽快地笑起来,随着笑声,两个人手拉着手地向上攀登。山的坡度不大,只是缓缓地向上延伸,大部分路段是用石块砌成的台阶,小路一侧是一条叮咚叮咚地唱着歌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由上而下地流动着,只是这溪流很不规则,正在小路左侧涌动的泉水,霎时间就跑到了小路的右侧,当然,它肯定是从路面下潜流到那一边的。过一会儿,它却又返回了左侧。小溪就是高出地面,也让人看不清它的全部面目,因为有的是叫不出名字的小草、灌木、野花、小树与它做伴,遮掩着它柔美的身姿。与溪流为邻的是无人修剪和养护的天然草坪、成片的不规则的树林。大约走了一个钟头,陆雯就脱去了那件与她身材很不协调的风衣,栗致炟接过这件变成累赘的东西,两个人都已浑身是汗了。可是,这时的气温比刚才还低。从路标上看,箭头清楚地指向“荆浩作画和隐居处”。看来,目标已不远了。地形在悄然地变化着,拔地而起的峰峦不期而至,层峦叠嶂的山体绵绵无边,耸立千仞的石壁盛气凌人,郁郁苍苍的深谷神秘莫测。一对情侣已经不是在寻觅美景,而是早已被美景滋润、沐浴和陶冶。他们在画卷里漫行,画卷在他们面前慢慢铺展。造物主鬼斧神工的绝妙“雕塑”、大自然的魅力让这对情侣惊叹不已。荆浩隐居处的路标不时还在出现,它生怕游人丧失信心,因旅途的漫长艰难而半途折返。可是,这种诱惑和指引,对全神贯注欣赏天然美展的栗致炟和陆雯都不再重要,他们已被眼前的宏伟画卷、旖旎风光吸引得不知身在何处了。初夏的白昼并不算短,但夜晚终究要来的,暮色已渐渐加重着它的色彩,光亮在慢慢退出占有的空间。还是栗致炟发现了问题,倘若继续往前寻觅,荆浩的隐居处还有多远?前边不远又出现了路标,路标依然在为执著的游人加油添力,注入信心。但是有一点是现实的,天要黑了,不要说再往前进,就是退回去,也很困难,那要趁着这模糊的夜色,去摸爬这段生疏的崎岖阡陌。
第29节:勾魂摄魄(3)
“怎么十多里地就走了三个钟头?”陆雯有点不信这个事实,十多里地尚未走到天就黑了,这本是不可能的事实。
“你不懂,山里人说的里都大。”栗致炟比陆雯有经验,他在解释这种结果的原因。
“怎么办?是进,还是退?”陆雯已觉察,不能就这样地浪漫下去。
“是啊!进?退?”栗致炟重复着陆雯的疑问,也重复着她的思考。两个人一时都陷进一种茫然,别看他们的智商不低,知识不浅。不过,栗致炟并不慌张,他相信那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古语。
蓦地,远处有两声狗叫,两个人同时把目光转到传来狗叫声的方向。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往那方位迈了几步,伸长脖颈张望着。忽然,那方向有了亮光,是灯光,很可能是一盏油灯,也许是一只瓦数很小的灯泡,因为它的光线很弱,也是由于夜幕的覆盖,在浓浓的黑色中,再微弱的光亮也是能迸发出来的。两个人没有犹豫,很是默契地朝那亮光奔去。已经没有另外的好出路,只有投奔唯一有光亮的人家,他们没有想到,会有人把家安在这大山腹地的图画之中。
这是一座特别的院落,围墙是用石块砌起来的,院子里的两座房子也是石块砌成的,就连屋顶,也是用石板搭成的,只有门和窗子,是用木头做的。
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他有老母亲、妻子和四个孩子。他们一家见到这对“落难”的男女,热情得就像迎接贵宾(实际还真是贵宾)。全家人都从屋里跑到院里,就连原先还汪汪乱叫的那只狗,不知听到主人说了句什么,也欢蹦活跳地摇着尾巴围着两位客人,用它的鼻子闻闻陌生人的脚,又闻闻腿和手,吓得陆雯一直往后缩,主人却说不碍事,甭怕,它不咬人。男主人拉着栗致炟的手,女主人拉着陆雯的手,一道进了他们的上房。主人的老母亲双手捧着一大捧柿饼,放到迎屋的小桌子上,又去捧核桃和晒干的红枣,女主人同时端上了两碗开水。三个小姑娘,最大的十二岁,小的八岁,她们都用好奇的又是友善的眼光注视着这对不速之客,只有那个才六岁的小弟弟,嗷嗷叫着肚子饥。显然,一家人还没吃晚饭。
交谈中,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