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生在唐人街 >

第238部分

生在唐人街-第238部分

小说: 生在唐人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番话让苏木忍不住皱眉,正常的会议应该是帮助穷人们一起富裕起来才对,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光明正大地表示要让那部分人被边缘化?

    最让他震惊的不是这个,而是前总统老布什在场,克林顿总统秘书也在这记笔记,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有能力让总统都关注自己。

    苏木通过对方的话,敏锐抓住了重点,按照布热津斯基的想法,想要维持住阶级固化,必须大力推行娱乐产业,并且增加能够让那百分之八十的穷人们打发时间、消磨意志的活动,为此开放红灯区、麻草化等等,也是可以实施的。

    就像在哭泣的婴儿嘴边塞一个奶瓶,他将这套办法定名为“奶瓶乐”理论,苏木听得格外认真,直到这时候他才明白官方部门比自己原先所意识到的更加无耻,思索完之后他发现,这种办法确实能够奏效。

    想要证明是否掉进这个陷阱,只需要看一个国家的人们,是不是对娱乐和游戏产业高度追求,如果是,那么很不幸,许多人追求上进的意志很快就会被瓦解,侧面也将意味着社会更加稳定。

    全程无尿点,苏木早就想上厕所,但还是憋到了最后。

    布热津斯基的发言不算长,但是其心可诛,很显然在场的都是些既得利益者,绝大多数人只觉得这个办法非常棒,挺适合如今的美国,而少数人反感于他的说法,觉得这不符合美国的社会精神。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就此展开,苏木只是坐着一言不发,他很清楚就算自己说话了,估计这套方案也会继续贯彻下去,因为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安抚那帮穷人们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暴动,主要原因还是穷人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租不起房、就业率低、国家福利低、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富人们一小时赚到的钱,可能穷人们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而让人们有了打发时间的事情干,爆发矛盾的风险就很低了。

    仔细说起来,苏木也是既得利益者,他的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等等都能因此获利,但今天这种暗地里的勾当被搬到台面上来谈,让他非常不舒服,找了个理由提前离场,直接去了机场。

    *****************

    飞机到达硅谷地区时候还是中午。

    直接赶回家探望老婆跟孩子,最近小日子过得还算悠闲,假期时候到夏威夷拉奈岛住一周,接着又去了香江,看看自己投资的海港城项目,如今到了一月底,他就在硅谷待着,处理些公司琐碎事物。

    克林顿总统依然支持前总统老布什的那一套税收减免政策,并且提出要实现美国所有中小型城市也连接上互联网,被经济危机大伤元气的纳斯达克指数一蹶不振。

    不过硅谷地区的创业公司数量再次增加,预计还要两三年时间去恢复,才可能出现以往那种生机勃勃的热闹场面,这回估计很难再失去理智了。

    克林顿总统代表的民主党,说起来是为人们着想,既然无力去改变什么,于是他们还真开始推行起文化产业的变革,为好莱坞一帮电影公司减税,苏木总觉得背后意味着他们听了布热津斯基的建议,开始温水煮青蛙了。

    这对他的生活和生意都没影响,每天在家待着也无聊,时不时往公司跑,各家公司的改革整合正在进行,将对员工们实行等级制,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工资和奖金,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一九九七年的上半年没发生什么大事,而到了下半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开始了。

    苏木在那边的生意不少,但因为华夏金融体制不开放,面对金融危机反而更容易,几乎没受到影响,八月份时候,他再次搭乘自己的飞机前往华夏考察公司业务……

 第416章 变化

    比起几年前第一次来华夏,这个国家正在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机场周边的公路,还是房子,都变了不少。

    一些破旧的老房子被拆掉了,变成新建的公寓楼,苏木的汽车从旁边路过时候,还能看见红色条幅上写着“一平米两千八!预购从速!”

    看样子并不好卖,因为有推销员正在路边发传单,而路过的行人们对此并不感兴趣,即使有人询问,也惊讶开口反问:“一套三十几万?疯了吧!”

    国家福利房政策被取消了,房子成为一种商品开始在市场上流通,正是由于利润太低,远远低于苏木的心理预期价格,于是他在大量囤积土地却不忙着开发,等待房价升上去之后再说。

    以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来看,如果未来华夏经济发展足够好,必然导致重要城市的房价攀升,就拿跟鹏城只隔着一条河的香江来看,在苏木看来现在的香江楼市,可能就是未来华夏楼市的参照物。

    还记得1984年那会儿,从电台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哪哪哪房价又涨了,包括美国华人在内,都对房产有种近乎于变态的执着,被华夏文化影响过深的曰本、韩国等地,也都差不多。

    而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并不看重房产,平均的购房年纪在四十岁左右,那之前更喜欢去过自己所喜欢的生活,不愿意被房贷拖累拉低生活质量,也不需要为后代们考虑房子的事。

    有能力就买一套,或者帮忙付一些首付,没能力则直接撒手不管,反而那是他们后代自己的生活,当父母的并没有义务去照顾孩子一辈子,只要照顾到成年。

    他的车队在街头行驶而过,引来不少注视目光,可能是几辆劳斯莱斯,还是挂着美国牌照劳斯莱斯太招摇了。

    苏木的名字早就传遍沪市,谁不知道一位年纪轻轻的美国华人世界首富,花了几十亿人民币要在陆家嘴东方明珠旁边盖一栋世界最高楼?

    在当地绝大多数居民们掏十万块都很艰难的现在,居然遇到位身价高达两千多亿人民币的超级富豪,遇到他车的其他车辆赶忙远远让开,万一手一抖剐蹭到点漆,几年可不就白干了!

    苏木的九洲集团总部位于外滩,专门将外滩十二号大厦腾出来给他的公司用,如今员工数量越来越多,内部空间有点小了,等到江对岸的大楼建好之后,还会选择几层自己使用,剩下的对外出租一部分,有二十多层则用来经营酒店、商场之类,最顶层则是苏木为自己留下的公寓,在第一百五十八层。

    站在外滩十二号的门口往对岸眺望,那栋高楼已经建好了一半,再过不久就能超过四百六十多米的东方明珠塔,刚刚从南京路过来,那条路上有好几栋高级商场都属于苏木私有,因为觉得以后会有发展前景,于是他多买了些不动产,又没有房产税,而且银行还提供贷款服务,比较划算。

    九洲集团,如今变成了在华夏市值最高的外资企业,他的毒辣投资眼光让不少华尔街人津津乐道,最近几年来到华夏投资的外企数量不少,可除了些汽车公司、设备制造商,大多都有些“水土不服”,他们正在尝试从苏木的成功中获得启发,还真有了点用。

    随着华夏加入世贸组织的议程被敲定,越来越多商人将目光投向这片无比庞大的市场,白宫方面也长松了口气,他们很怕再次面对苏联那样的“战争利器”,认为一旦融入世界经济体,以后就能乖乖按照美国的想法办事了,哪怕因此获得经济方面的发展机遇也没关系,更多人觉得就是第二个印度或者墨西哥而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最近两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整个八十年代加起来都快,明显能够感觉到路上汽车多了起来,衣服也更加新潮,肯德基门口还是有人排队,商店数量变得更加多了。

    经济发展快,对苏木也有好处,无论是家电制造产业,还是日用百货商品,销量都在大幅增长,卖的东西多了,他赚到更多钱。

    紧接着,又用赚来的钱投资土地,投资公司,产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有银行、保险公司等等也陆续进行改制,各国资本闻风而动,苏木也成功分到一杯羹,并且准备将更多钱投入进来。

    外滩十二号,在苏木看来这栋建筑最漂亮,其次就是和平饭店的那栋楼,但也只是外观漂亮,内部装修风格有些老了,尤其是跟一些顶级酒店相比,比五星级标准稍差了一线。

    最近新建的那些楼,苏木觉得毫无特色可言,当地喜欢拆掉古老房子,却改成普通楼房的做法,实在是让他想不通,一眼望去全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可能是去多了纽约跟伦敦,挺喜欢待在外滩这边。

    十二号大楼入口处的圆顶上有壁画,据说前些年被遮盖,后来又经过复原,拿下这栋建筑后苏木让人过来里里外外重新装修了一遍,在微黄灯光照耀下十分奢华。

    能够被九洲集团招聘的员工,都是精英当中的精英,有过海外留学经验、外企工作经验的会优先招聘,一万美元年薪加提成,在硅谷不算什么,可在如今的沪市,属于相当难得的高薪企业,每次放出招聘消息,收到的报名表都有上千份!

    花钱多有多的好处,至少能力都还不错,沿海省份派了专人管理公司业务,各家分公司也需要让人去盯着,现在那帮国企的账目简直一塌糊涂,滥用私权的公司领导也不少,被九洲集团注资的那些公司,几乎都有高管被送进监狱。

    苏木可不管对方背景有多大,既然开始市场化,就应该按照规定来,几大会计事务所都跟他保持着合作关系,该查的账目一样不能少,真正接触后才发现形势有多糟糕……

 第417章 再来浦东

    九洲集团的副总裁姓裘,算是从公司内部提拔出来的人才,曾经在哈佛商学院留过学,后来又去花旗银行工作过几年,被苏木看重后坐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苏木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办公室窗外就是江水,一艘游艇正缓缓而过,有位身穿黑西服的中年男人正站在船头,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在普通人看来肯定羡慕,而这幅场景落在苏木眼中就有点搞笑了。

    二十米长的游艇,还没他那艘的六分之一大,这次来到沪市,除了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以外,城市里的人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过来寻求发展机会的农民工很多,人们的行走步伐开始加快,以往这座城市的悠闲只能从老年人和孩子们身上看见,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大多脚步匆匆,物价上涨厉害,生活压力开始变大,逼着他们为生活奔波劳碌。

    追赶欧美的口号再次出现,不过更加理性了些,从计划经济向特色市场经济转变,人们总觉得很快就能追平欧美,甚至超越它们!

    难吗?

    苏木觉得非常非常难,说句难听点的,至少三四十年都不可能。

    人口太多了,福利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就会变少,假如每为华夏居民都拥有美国那种收入,世界经济根本承受不起,即使是再大的生产总值,被十多亿人口分掉后,数值也会变得很少,这使得想要提高人均收入无比困难。

    他是做生意的,也知道企业赋税过高,综合起来算企业税位于世界前列,假如不是享受免税、减税政策,他每年需要缴纳一大笔钱,再加上重要行业被官方垄断,严重遏制了资本的积极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