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生在唐人街 >

第194部分

生在唐人街-第194部分

小说: 生在唐人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饺嘶股塘渴遣皇怯Ω贸么嘶岢⑹源蛄裕智怪ふ庵中∈拢愿又葜莩ぁ⒏敝莩ざ己苁斓乃漳径裕耆皇俏侍狻�

    ……

    看到了那片具有标志性的北美巨杉林。

    一大片高大粗壮的巨杉林,也不知在这片地区生长了多少年,苏木所看见的最粗的一棵,感觉比自己所乘坐的这辆车还要粗,瞬间被惊艳住了,好似来到巨人过,自己突然变得渺小起来。

    房子有了年头,带有浓浓的英国古堡特征,面积蛮大,占地足有七八百平方米,前面是片用篱笆围起来的草地,还有座竖立在水池中的小雕塑。

    可以想象,在历史上这个家族的祖先们应该挺有情调,苏木看见后对莉莉说:“要是建筑主体没问题,应该不用拆掉重新建造,装修一下就行,这样能省很多事。

    有山有水,我觉得住在这里肯定会很舒服,自然环境一点不比塞纳先生在怀俄明州的那座牧场差,感觉怎么样?”

    莉莉挺喜欢这附近的自然风光,点头开口道:“假如我们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过来,这里应该会更加漂亮,我能想象出等到春夏季节来临时候,这附近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等车停稳后,抱着宝宝下车。

    这位小家伙当真是运气好,生在了这样一个家庭里,刚出生就意味着后半辈子衣食无忧,注定成为超级富二代,还没学会走路说话,苏木就已经盘算起花将近两千万美元,买下这片漂亮的大牧场送给他。

    放在普通家庭,几口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赚到这么多钱,所以说投胎也是门学问,同龄人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旁,苏宝宝就已经到达了终点,站在领奖台上。

    当然,小家伙如今对此一无所知,此刻正满脸茫然盯着那头气喘吁吁的黑熊,小脑瓜搞不清楚这究竟是个啥?

    没有牛圈和羊圈,除了这栋房子以外,几乎看不见其他牧场应该有的东西,苏木去过好几座牧场,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只当是被建造在了其他地方。

    更让他纳闷的是,连牛羊也没看到,一头都没有,只有个遇到黑熊后,蜷缩成一团的小刺猬,还有高高站在树枝上的喜鹊。

    至于人,同样没看见,房子门口的花园显然缺乏打理,枯草长得很深。

    将心里疑问说出来后,托马斯语气无奈说:“秋天时候这里有六万多头羊,还有一万多头牛,马的数量也不少,我们巨杉牧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牛羊全都靠这片大自然生活,春天撒上草种,然后到处放牧,吃完一片草场后,就换到下一个地方。

    后来债主追上门,将牛羊全部拉走了,他们有法院的许可证明,连一头羊都没剩下,就只有些马,被我们带走抵扣工资。本来以为将牛羊养大,卖掉后能够给我们工钱,现在全没了,工资也没发给我们,于是有些气愤的工人就带走了些东西,包括几辆卡车和拖拉机。”

    苏木一听顿时明白过来,看样子牧场的前主人果然混蛋,烂赌欠了一屁股外债。隔着窗户往里看,果然是片凌乱场景,估计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被人带走了,如今就剩这片土地,还有一栋长满青苔的老古堡……

 第334章 春节

    牛羊被带走了,周围的美景还在,这是苏木最看重的东西。

    黑云仿佛就压在头顶,一阵冷风吹来,冻得直哆嗦,在托马斯带领下去参观这片牧场,小宝宝被交给护工带,就留在汽车里,留下两位保镖看守。

    刚进入巨杉林,天空中开始下起了雪,纷纷扬扬的小雪花,一落到地上便融化掉。

    很快,目前拥有牧场地契的凯撒宫代表追了过来,苏木跟对方聊了聊,成功将价格压到一千六百万美元成交,既然喜欢这片牧场的景色,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愿意买便买了下来,爽快到让托马斯觉得惊喜。

    野生动物数量多,多到光是麋鹿就看见好几群,期间还被一头孤狼盯上,大概是因为知道人类不好惹,很快就退去了。

    当晚住在不远处的小镇,第二天莫名觉得无聊,没有牛羊的牧场显得空旷,再加上夜里小宝宝感冒,没有暖气,壁炉燃烧冒出的烟雾对他有害,索性直接不顾漫天大雪,又开车往回走,打猎什么的,莉莉不感兴趣,以后有的是机会。

    巨杉牧场冷,硅谷地区也没好到哪去,莉莉提出想去夏威夷度假,或者去澳大利亚,不过到了年底,公司事情比较多,有些事务需要苏木主持解决,尤其是华夏那边的新产业,于是将去度假时间推迟到十二月中旬之后。

    回家休息会儿,湖边的建筑主体已经完工,等到再过三四个月全部装修好之后,就可以搬进去居住了,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很高端环保,不存在太多有害气体,通风时间可以稍短一些。

    除此之外,公司总部“大脚丫”也在抓紧时间建造当中,不存在太多难度,总高度才八十米而已,可能会提前半年左右完工。

    事情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手底下的人帮忙管理公司运营,苏木则负责了解具体情况,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主要是他说了算,网络传输速度一天不提起来,就又多限制整个行业一天的发展,这块已经成了全硅谷的短板。

    除了游戏、bee、owo这三个板块之外, galaxy公司还推出了一系列其他电脑软件程序,比如备忘录、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等,这些程序的影响力没有bee和owo大,可加在一起市值也有五亿美元左右。

    有了bee和owo这两个使用人数超多的程序,推广新软件方便得多,还没形成苏木所构想的“互联网生态链”,但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时间过得很快,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圣诞节假期到来了,苏木带着家人们去了澳大利亚旅游,几乎每年冬天都不在硅谷度过,待了一周之后,又来到夏威夷。

    没有金钱方面的烦恼,需要考虑的无非只是怎么让自己舒服,西方国家圣诞节放假,华夏那边的产业还在稳步推进当中,1991年已经来临,当华夏那边的工厂放假,春节悄悄来临。

    1991年的春节在二月十五号这天,苏木带莉莉和儿子回了唐人街,爸妈他们也跟随着一起回来。

    唐人街许多店铺门口,早早就挂起了大红灯笼,孩子们昨天吃年夜饭拿到压岁钱,今天买来爆竹到处乱扔,身上穿着新衣服,行人们见谁第一句都是“新年快乐”。

    浓浓的年味,在这异国他乡同住在一起,平时生活压力很大,也就这几天可以稍微放松些。

    实际上,美国没有春节假期,学校也不放假,青壮年们有工作的,最多晚上赶回来吃顿年夜饭,工作地点离家远的那些人,连赶回来吃顿饭都不可能,半大年纪的学生们依旧上学,至少在苏木当时的记忆中,除了读书前快活过一阵子,高高兴兴过了些新年,后来就都是在上学期间过年,吃顿饭、聊聊天,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大年初一这天,街上到处都是鞭炮声,昨晚辞旧迎新留下的鞭炮碎屑还没扫干净,有穿着鲜艳红色衣服舞龙舞狮的人群,从不宽的大街上穿行而过,引来许多人驻足观望。

    在这天,有不少华人拖家带口,专程赶来唐人街看表演,两岸三地的都有,一些华人的祖先早在十九世纪,就移民来到美国,唐人街是唯一能够让他们觉得有年味的地方。

    几乎每位华人,小时候都吃年夜饭、拿红包,跟着父母去亲戚家拜访,久而久之这个节日扎根在他们心里,比如苏木,昨天突然想再感受一回春节,就乘坐直升机赶回来了。

    衣锦还乡,回到放有电台的老房子后包了数百个红包,里面装着五十美元,遇到老人和孩子就塞一个,直到发完了为止,都是些街坊邻居,特产也买了许多,家家户户一大袋宝岛香米,权当图个喜庆。

    苏木为唐人街干了些事,比如下水道全部翻新了一遍,马路也重新铺建过,以往垃圾桶隔很长时间才有人倾倒,如今几乎每天两次,周围几所华人学生众多的中学,也得到他的捐赠,包括他的母校卡斯特拉尔。

    白眼狼终究是少数,不少人都念着苏木的好,仔细说起来苏木也有些愧疚,当初想着多招些华人职工,帮忙解决就业问题,后来为了发展,把需要大量工人的趣购超级市场卖掉了,要不然解决几万、十几万个家庭的就业问题,远比修路、弄下水管道更让唐人街居民们受益,回头想想突然有些后悔了。

    商人逐利没有错,但良心上也要过得去才行,华人在海外更应该抱团,自己现在有了钱,可能一辈子都不用担心没钱花,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重新拾起来。

    带着礼物,去不远处的养老院拜访林老太婆,她得了老年痴呆症,完全忘记了苏木是谁,也忘记了自己是谁,见到他时候就坐在那儿目光呆滞,这种病在某种程度上,比绝症更加折磨人,尤其是对关心他们的亲人而言,得了老年痴呆症,病人自己没感觉,周围人却知道他们在一点一点忘记。

    跟养老院的院长聊天,院长是位华人,得知许多孤寡老人老无所养,养老院又没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苏木很爽快地答应捐赠一笔……

 第335章 拜年

    站在房间门口。

    苏木临行前再次停步,探望当初决定将自己帮忙追讨回来的救助金,当作遗产赠送给自己的林老太婆,观望会儿,见她坐在床边一动不动,深深叹了口气。

    前两年偶尔还有清醒的时候,最近却都是这副浑浑噩噩的痴呆神情,能不能撑过今年都要看运气,辛苦了一辈子,临老倒是享了几年福,也算是件挺幸运的事。

    听着外面的鞭炮声,苏木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的更多一些,刚才为这家疗养院捐赠了两百万美元,但是还远远不够,整个唐人街的孤寡老人何其多,光靠些救济金根本无力承担起养老院的费用,年纪大了活动不方便,没有人照顾,也没有钱去请护工,实在是悲哀。

    回去路上想了很久,刚到家就告诉老爸自己打算开一家养老院,专门照顾那些周边地区无人看护的老华人,只收取少量的钱,或者直接不收钱,就当是做慈善,也接纳些来自于其他富人或机构的捐赠,花不了多少钱,但却能让许多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苏丁财当即点头,觉得这是件好事。

    没办法,许多老华人连英语都不会,也不知道自己能够享受到哪些政策上的照顾,光是苏木知道的,就有许多生活得很可怜的老人们。

    很小时候,苏木从书里看到过几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家不用苏木治理,天下也称得上安稳,自家衣食无忧不愁钱花,确实应该拿点钱出来做善事。

    光捐款可不行,这样做治标不治本。

    许多华人家庭穷困潦倒,并不是华人不勤奋,而是相对于白人、黑人等,华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哪怕有工作,裁员时候也会第一批被下岗,大多只能做些社会最底端的活。

    苏木想为这些依旧生活在贫民窟的同胞们,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哪怕自己不赚钱,只要公司不亏损,勉强能够维持好开支平衡就可以,更加后悔当时卖掉了趣购超级市场,不过就算当年留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