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 >

第564部分

曹魏-第564部分

小说: 曹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话对现在也适用。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曹冲身边有周独夫,有魏延。

    这两个都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即使遭遇不测,以三个人的身手,也不会真的被人拖住。

    尤其是魏延。

    他不仅武力超绝,更是忠心耿耿。

    当然,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觉得魏延是生有反骨的人,但是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事实上,魏延在刘备入蜀过程中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了牙门将军。

    这一官职是在主公左右,平时为主公参谋,必要时要代主公统领亲兵上前线。

    因此,能担任牙门将军的人必须得有勇有谋,而且深得信任。

    刘备去了成都后,需要找人守汉中。那时候大家都以为会是张飞,毕竟人家资格老,武艺高强,战功赫赫,就连张飞自己都觉得非他莫属了。

    没想到,皇叔选择了魏延,而且现在看来当时满朝文武都十分惊讶。

    为什么呢?

    大概魏延的谋略在皇叔眼里更强,武艺虽然稍逊于二哥三弟,但也是一等一的良将。

    此外,汉中地理位置及其关键,而且有长期对峙的态势,需要综合属性更强的将领。力排众议派魏延去守汉中,可见皇叔对于魏延的赏识!

    魏延干得如何呢?

    五年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大破郭淮,费瑶,后迁为前军事,征西大将军,假节。在地方上步步高升,有资历,有战功,逐渐成为地方军事的一把手{方面军总司令,最起码上将军衔},诸葛亮手下最为得力的干将之一。

    到此,我们可以大致看出魏延的军事形象。

    武艺高强,但略逊于关、张之辈,勇而有谋,胸中有大略,深得领导信任。

    魏延究竟是不是叛徒?

    老版的《三国演义》里演到魏延投诚于刘备的,当时诸葛亮就说他脑后有反骨,此人决不可用,让皇叔杀掉他。

    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史书中没有丝毫记载,而且之后刘备、诸葛亮对魏延也一直都是信任有加。

    不过我们必须得谈谈魏延的性格。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这个人嘛,能力强,位高权重,深得信任,难免有些脾气,当然也可能是天生性格使然,总之不太好相处。估计结仇也不少,不过有一个人极为关键。

    唯杨仪不假魏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杨仪和魏延不对付。

    杨仪是谁?!

    先是投诚关羽,后被推荐给刘备做了左将军兵曹掾,大概就是管兵事器械的。皇室非常喜欢他。后来做过弘农太守,又做了参军,一直跟随诸葛亮。后迁长史,加绥军将军{大概统帅部机要参谋,中将军衔}。

    亮数出军,仪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杨仪的角色大致就是诸葛亮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的时候,他已经对着地图规划出了大致作战方案,并且将军需后勤已经安排妥当了。

    但是杨仪性格上也有很严重的缺陷,骄傲自负,心眼小,爱发牢骚,后来也自己作死,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杨、魏二人的矛盾了。

    真是苦了我们的军师,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诸葛亮死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三国志》的记载是,军师死前和杨仪、费、姜维定下了策略,让魏延断后,姜维其次、如果魏延不愿意走,那就把他留在那里吧。

    军师死后,杨仪派费去问魏延,魏延说:“丞相死了,还有我呢,应该继续打下去,凭什么你一个人就要废了蜀汉大业?!而且我魏延是什么人,凭什么给你杨仪断后?!

    费说杨仪不懂军事,我回去告诉他你的想法,就回去了。魏延可能觉得被耍了,立刻去追,晚了。

    魏延待人回去大本营,发现杨仪已经率人撤了,魏延很不高兴,带人也往回撤,还烧了阁道。

    杨仪魏延分别上表,说对方是叛徒,而中央的董允、蒋琬都更相信杨仪,还排了禁卫军北上。魏延先到了南谷口阻住了杨仪大军,何平在阵前大骂魏延叛徒,魏延的兵士觉得自己大哥这么做不厚道,都跑了。

    魏延一看大事不妙,也跑了,但被马岱追上,斩杀。

    最后下结论说,原延意不北降而南还者,但欲杀仪等。

    然而《三国志》的记录中我们会产生一些疑问:

    1、为什么诸葛亮撤军的计划魏延不知道?魏、杨二人军事都极为信任,如此大事身为前锋的魏延竟然被蒙在鼓里?

    2、为什么董允、蒋琬都相信杨仪,二人不和朝中皆知,朝廷如何判断魏延要叛乱还派禁卫军北上平乱?

    3、魏延是征西大将军,军队里根基深厚,仅凭何平骂两句手下就四散而逃?魏延从未表露过任何要叛乱的意思,为什么手下士兵觉得错在魏延?

    综合当时的情况来看,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诸葛亮可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死,或者制订了方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魏延并不知情{很可能和杨仪有关}。

    撤军的事情是杨仪一手谋划的,魏延一心伐魏必会极力阻拦,正好借此除掉魏延。

    当时魏延身处前军,杨仪身处中军,又在诸葛亮的身边,因为之前指挥权在军师手里,军师突然去世,杨之前一直是军师左右手,此刻又以接班人的姿态出现,再加上性格非常强势,因此大军可能是可以听杨仪指挥的。

    魏延听说杨仪要撤军,派兵回追,但本是前锋又要赶在杨仪前面,出于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以及对自身战斗力的信心,人数一定不会太多。赶到南谷口,两人根本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意思,直接火并。

    杨仪把控了中军,人多势众,干掉了魏延。回来了,军队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交代吧,那就魏延吧,成了替罪羊。

    魏延和杨仪是在《三国志》中紧挨在一起的,说来也不无讽刺。

    魏延自负、傲慢,不好相处,也为最后不好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三国志对他们的评价有一句: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用现在的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魏延是一个有性格的优秀将领,忠心耿耿,与叛徒二字毫无关系!

    这也是曹冲把魏延守卫贴身侍卫的原因,不仅仅是要给魏延一个资历,让魏延日后可以担当要职,更多的,是曹冲相信魏延的忠诚!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微服私访(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曹冲换装之后,再偷偷摸摸的从后门离开州牧府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来到正午。/全本小说网/https://。/

    正午时节,炎阳高照,但这太阳的热度并不会让人流汗,反倒是在初春之际,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暖和感。

    曹冲一身游侠装扮,手上拿着一把并不如何华贵的剑,头发也紧紧的束在一起,看起来仿佛就像是一个游侠一般。

    但只要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细皮嫩肉的人不是游侠,而不知是哪家的公子哥,想要体验一番游侠的乐趣。

    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游侠虽然不得到官府认可,但在民间却是有不小的声望。

    至于原因,自然是他们惩恶扬善,劫富济贫,其中像是鲍出这样的游侠头目,甚至会有百姓设置长生牌坊。

    游侠对于官府来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但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喜欢这样劫富济贫的人。

    当然,大部分的游侠都不是像他们想象中一般,游侠之所以还存在,那是因为有贵人需要,不然的话,这群体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若曹冲不是看中鲍出的作用,说不定鲍出在许都的时候便被满宠擒拿了,不会到现在还是一副生龙活虎的样子。

    当然,游侠听起来,看起来还是很酷的。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微服私访的时候,总是除了扮演他姐夫平阳侯之外,最多的,便是充为游侠的,甚至还几次被别人当做是强盗。

    汉武帝雄才大略,微服私访一是为了了解国情,顺便躲一躲窦太后和阿娇,另外一方面,则是韬光养晦。

    现在的曹冲自然与之前的汉武帝不同,但是微服私访,了解民情,绝对是一个好传统,曹冲得继承下来。

    按照马克思主义两点论的观点来看,每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曹冲以武力慑服武威,除掉段家,废掉贾家,慑服张家曹家,掌握武威的核心力量,在武威,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人敢违逆。

    但是这是好的一面,这件事必然会有坏的一面,而且自己还没有看到,也没有人想要来向他汇报。

    这其实也算是中国官僚体系的缺点,下属向来是报喜不报忧的。

    因此付出惨重代价的人也很多。

    往近一点的说,袁大头也算是手腕与能力都不差的人,眼光更是长远,不然,也不可能在孙逸仙手上抢到正式大总统的位置。

    但便就是这样可以说是雄才大略的人,因为困据北京城,凡事只能通过他儿子给他的报纸了解情况,而他儿子让报社只报告好的消息,不报告坏的消息,如此一来,袁大头觉得时机到了,能够称帝,所以把一手好牌打烂,成为后世耻笑的八十三天皇帝。

    再往近一点说,种花家之所以会经历十年动荡,还不是因为红太祖身体日益损耗,导致无法出去了解情况,困居中南海,一味听信他侄子毛远新的话,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导致红太祖以为国家进程良好,未及时纠正错误,随即犯下大错。

    被困深宫,而不知道外面的消息,你就会被文官集团,或者是外戚集团,亦或者是宦官集团玩弄。

    这一个例子,崇祯就给曹冲很好的示范了。

    崇祯才能不差,又励精图治,大明王朝最后在他手上终结,除了大明王朝积重难返之外,又何尝不是文官集团轮番玩弄困在深宫中的崇祯帝的原因呢?

    曹冲自然不想做崇祯帝,也不想做汉桓帝,汉灵帝一般的人物。

    其实说起来,西汉初期之所以能够连出四五个明君,重要的不是皇帝挑选继承人时挑选得有多好,而是这些皇帝都困不住,一心想要往外跑,因此格外了解民情,自然不会被文官集团蒙骗。

    这一点,汉高祖就不用说了,其后汉文帝本身就是个诸侯王,有其落魄时日,再其后汉景帝可是将楚王之子一缸子砸死的彪悍人物,可见其是经常出现在宫外的。

    至于汉武帝,那就更不用说了。

    西汉强盛,强在皇帝都体恤民情,东汉衰弱,弱在帝王在深宫之中,手上所有的消息,都只能别人给他提供。

    至于这消息是不是真的,你又如何知道?

    相比较于别人给的报告,曹冲更相信自己亲眼所见,而且是真实的亲眼所见,而不是那些特意准备的遇见。

    这也是为何很多帝王喜欢微服私访的原因,因为这才能得到真正的东西。

    姑臧动荡的余波像还没有过去,因此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

    曹冲侧头看向周独夫,问说道:“大头,我见你闲来无事,常在姑臧行走,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