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重生之官道 >

第433部分

重生之官道-第43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官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我仔细分析了下,虽然多了个合伙人。但这座黄海乃至鲁东甚至中原省份最为漂亮迷人的高尔夫球场,必定财源滚滚,唐市长。你们做领导的就是大气,目光也独到,比起来,我倒是井底之蛙了!”

唐逸笑笑:“你能想明白就好,我只是希望明湖真正物尽其用的得到开发。”

王露就拿出一张卡,放到了茶几上,说:“不管怎么说,唐市长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我们总要表示感谢的。唐市长,你可不要推辞,这是按劳分配,现在这个年代,一个好的点子,往往可以创造巨大地财富,这点报酬和你的身份无关。”唐逸笑道:“你说的我都明白,不过这笔报酬啊,我实在不能收。”不等王露再劝说。就摆摆手道:“如果王总觉得过意不去,就以匿名人地身份将这笔钱汇给希望工程吧,就当我收了,好吧?”

王露轻笑,收起了卡,说:“那好,回头我帮你捐给希望工程,唐市长,那我可不欠你什么了。”

唐逸道:“本来就不欠我什么嘛!”

正说话呢。门铃响起。王露就站起身,说:“唐市长。那我告辞了,以后还要请唐市长多多关照。”

唐逸微笑点头,送她出门,门外,是一男一女,都是三十多岁年纪,倒是都和王露认识,点头招呼。

“唐市长,我是驻京办地吴凤娟,给您打过电话的。”门外女人一脸甜笑,她三十出头,凤眼含春,媚意盈盈,一身淡黄色职业套裙,包裹得身段窈窕,性感诱人。

唐逸微笑道:“是你。”

吴凤娟就道:“今天唐市长总有时间听我汇报工作了吧?”声音轻柔悦耳。

唐逸点头,看向了那西装革履地男子,吴凤娟娇笑道:“这是我爱人李良。”

唐逸伸手,李良本来有些畏缩,这时慌乱的伸出双手握住唐逸递上的手,嘴里语无伦次的问好,好像有些激动,抓得唐逸的手都有些疼,唐逸笑笑,也不在意,倒是吴凤娟偷偷捅了他一把,脸上有些无奈。

唐逸请两人进屋坐沙发上,吴凤娟却是忙着倒水,更笑道:“唐市长,就算你想长期住迎宾阁,也该请个保姆的,不然来个人,总不能要您亲手给倒水泡茶的吧?像我这么自来熟、在领导面前不拘束的可没几个。”

李良就说:“这里不是有服务员吗?”

吴凤娟将杯子放下,说:“服务员也不能当保姆用啊,除了叠叠被子,打扫一下卫生,别的事她们是不管地。”

唐逸笑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吴凤娟娇笑:“市长是大地方下来的,和我们小农思想的境界就是不一样。”

唐逸摆摆手,就说:“驻京办是个大摊子啊,工作不好开展吧?”

吴凤娟就轻叹口气,“谁说不是呢,市长您在部委工作过,应该知道部委地同志对各地驻京办是什么态度,现在呀,驻京办就好像洪水猛兽,谁都不敢沾上一点关系。”

前一阵子,某地驻京办出了件贿赂大案,中央震怒,随之舆论也开始讨论取消驻京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唐逸道:“正常开展工作,还是无妨的。”

吴凤娟眼睛就是一亮,从这句话,就知道唐逸并没有将撤销黄海驻京办提上议事日程,而前些日子黄海官场一直在传闻,唐市长第一把火要烧在驻京办上。

吴凤娟就道:“有市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还真担心李市长一走,咱们驻京办就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了呢。”

唐逸笑笑,没有接茬。

吴凤娟这才从文件夹里拿出几份文件,向唐逸汇报工作,见唐逸看了李良一眼,吴凤娟就苦笑:“市长,他也是驻京办的人,正处调研员,您说说,哪有将两口子塞到一个部门的,这不成夫妻店了?外面人怎么看我们?”

唐逸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说:“不要怕这些风言***嘛,我觉得这样挺好,不用两地分居。”

吴凤娟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市长,本来李良是建委市场建设处处长,提正处的时候,组织考察是作为建委副主任考察的,谁知道李市长一走,李良就被莫名其妙考察成了调研员,后来,干脆就调他来了北京,他才三十七啊,哪有这么年轻就给个闲职养老的?”

唐逸笑笑:“调研员怎么能和养老划等号呢?这也是一种工作需要嘛!”

吴凤娟叹口气,说:“您说的对,唐市长,我就是直肠子,可不是没有组织性纪律性。”话说到了,吴凤娟就不再提,继续向唐逸汇报这几个月驻京办地工作。

唐逸点了颗烟,观察着面前的夫妻两人,无疑,从吴凤娟的话里可知,两人是李市长准备提拔的人,现在却是彻底靠边站,看来,是准备找一处新码头了,更将希望寄托在了自己身上,或许,他们能成为自己即将铺开的网络里的节点?

第六卷 黄海风云 第十一章 故人

市委办公楼七楼的小会议室,屋顶的吊灯明晃晃地照亮房间所有的角落,正南的一面墙前,一东一西矗立的两根旗杆挂着鲜红的国旗和党旗,正北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面巨大的***手书的“为人民服务”条幅的镜框,使房间充溢着庄严之气。椭圆型的会议桌前,稀疏地坐着几个人,他们分别是市委书记崔敬群,代市长唐逸,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黄向东,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庆明,市委副书记、市党校校长王丽珍。

正开着书记碰头会,议题是协调一些任免干部人选。

现在讨论的是唐逸提出的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督查室主任的人选,唐逸的提议是由政府办公厅调研员李良担任新的市政府督查室主任。

黄向东一直在喝茶,节奏很慢,但不一会儿,一杯茶水就喝了下去,每次开会,秘书都要一次又一次的帮他的茶杯满上,私下有秘书笑称他是“老茶农”。

王丽珍看了黄向东一眼,她决定不再保持沉默,谁也想不到,从来到黄海后重要会议上就没怎么发过言的唐逸突然拿出了四五项人事任命,是即将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需要任免的干部,虽然没什么特别重要的岗位,但王丽珍还是觉得应该阻止唐逸一下。*****

但先发言的是崔敬群崔书记,前几项任命都是没有异议的得到通过,黄向东不反对,书记会一般情况下就会很和谐。

崔书记发言前眉头照例皱了一下,这说明他不是很赞成刚刚的议题,“李良,我知道他,和李市长吵过架的就是他吧?”

这倒是唐逸所不知道的。随即也猜透了其中的原委。看了其余几名书记一眼,拿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

王丽珍看看巍然不动的黄向东。心里一阵惭愧,难道他知道崔书记一定会压一压唐逸?

不过唐逸推荐地这个人,也实在有些离谱,黄海****挺有名地一对夫妻。可惜是臭名远扬,吴凤娟就不说了,提她的名字都觉得恶心,李良更是出名的窝囊废,提拔他做办公厅副主任?督查室主任?胡闹嘛!

唐逸,还是急啊!

年轻干部,都容易有地通病,唐逸同样也有,王丽珍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唐逸的名字下划了一个圈,这个圈代表什么。只有她知道。

纪委曾书记一直不说话,这时却看了唐逸一眼,眼里,有些安慰的意味。

唐逸却是放下茶杯,将手中的文件一合,笑道:“和领导吵架,这好像不是影响干部提拔地理由,我看过他的档案,在建委的时候,他挂了几次工作小组的常务。工作完成的都很好。这几次建委的工作可是都受到了市委嘉奖。”

“是吗?”崔书记微微育些诧异。翻开了手里的文件。

王丽珍也禁不住开始看手里市政府整理的李良的资料,就是黄向东。也翻开文件扫了两眼。

一个大家眼里卑微到微不足道地小人物,除了被同情,被嘲笑,谁又会注意到他的闪光点?

或许正是因为唐逸身在局外,尚不知道李良只是人们眼中笑柄地存在,是以才能真正冷静的分析他,了解他。

唐逸掐灭手中烟蒂,又道:“本来我还有些担心他冲劲儿不足,但既然敢和市长吵架,那督查室主任这个位子,我看倒是非他莫属。”

崔书记轻轻拍了拍桌上的文件,微笑道:“唐逸市长慧眼识人啊。****”

书记开口定了调子,当然再没人提出异议,至此,唐逸的五项人事任命全部获得通过,当然,都是处级副处级岗位的职务,根本无关大局,但这几项任命,无疑是唐逸向市府渗透影响力的开始,这点,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

曾书记默默点头,重病缓医,唐市长年纪不大,却深得缓字之精髓,如果开始这些小步调的人事任命都有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那可就说不过去喽。

就在大家以为崔书记会宣布散会的时候,崔书记却是不动声色地道:“上午接到省委通知,任命原辽东省农业厅副厅长黄琳同志为黄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向东啊,过几天黄助理就会来黄海报道,到时你将组织手续帮她办一下。”

黄向东点点头,看不出他脸上有什么异样。

崔书记又转头对唐逸道:“常务会议上,把这项决议也讨论通过一下。”

唐逸恩了一声,随即崔书记宣布散会。

看着黄向东那一副永远木讷地表情,唐逸就觉得有些难受,作他的敌人,总是在不经意间体会到压力,就好像黄琳地任命,想来黄向东早已经提前知道,但他永远不会让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甚至,给人的感觉他倒是很乐见自己嫡系的到来。^^^^

对于黄琳的任命,已经是自己在省委能获得的最大支持,毕竟,省委里同样风起云涌,在鲁东,终究还是那个派系占了优势,任何一项事关黄海的任命都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就这小小的市长助理任命可不知经过了多少妥协和纷争。

在帮黄琳活动之时,唐逸也帮陈达和动了动,恰逢公安部成立督导组,共十组,每组三人,其中组长是公安部任命的督察专员(副厅级),带两个组员。一年有二百多天工作在基层,也不跟基层打招呼,也不用基层接待,通过到县级、市级公安机关,包括省公安厅了解他们贯彻上级公安机关决定、命令的情况,另外也调研在贯彻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上面的决策得到落实,及时了解基层实情。

陈达和就被任命为督导三组的组长,一年的辛苦后,大概提为正厅也就顺理成章。^^^^

第二天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督查室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市物价局副局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市政府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处处长等五项人事任命。

会议结束。唐逸就在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马杰以及相关干部陪同下,驱车赶往黄海下辖福平市,参加“福平”地瓜培植成功庆功会。

黄海市科委与福平市第一职业中专培育出“福平”地瓜第三代新品种,推广面积17万亩。单产最高7500公斤,投入产出比为1:9,较当地品种增产1。9倍,单株测试最高重7。35公斤。

唐逸当时听得就是一愣,亩产7000多公斤?怎么感觉像回了大跃进时代?后来翻了翻资料,才知道地瓜亩产确实很高,而大跃进时期地瓜亩产地卫星是114万斤,没错,是万斤。一百多万斤。

在车上,唐逸还在摇头。时代地疯狂,疯狂的人群。

唐逸的司机换上了刚刚退伍地特种兵小武,二十多岁,血气方刚,脸上还有青春痘,但车却是开得极稳。

马市长也坐在唐逸的车里,笑眯眯道:“奔驰就是稳啊!”

唐逸笑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