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第7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妖邪是一种合称,指的是那些残害黎民的大妖或邪修。而伯羿已经斩杀的这些大凶,在飞黎赤提供的名单上皆被视为大妖,而非邪修。伯弈很明显就是按某种顺序来的,先斩杀大妖,将各路邪修放在了后面,而不是按妖邪所处的位置。
可是动手之后才知道,所谓的大妖未必一定真是大妖,比如猰貐、比如九婴,就各有特殊的来历,而尾古和凿齿则是古代大巫公留下的神将。但这位修蛇,却是名符其实的大妖,它占据的地盘,阻住了一个重要的路口。或者不能说仅是一条路,而是一片重要的区域。
或许是因为修蛇的凶名太盛,就连伯羿都有忌惮,特意暗中提醒太乙,到了地方之后千万不要离得太近,以免被斗法的余波所伤,太乙当然也提醒了虎娃。关于修蛇有多么凶残的传说,自古有很多,如今已是真假难辨。
九黎迁居之地,先前有不少从中华之地流窜至此的邪修,当然也和九黎诸部发生过冲突。据说三百年前,各部大巫公集合族中强大的巫士与勇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围剿。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也斩杀与驱逐了不少邪修。
邪修不像很多大妖那样,会盘踞在领地中等着人上门斩杀,他们见势不妙当然也会逃窜。当时就有位大巫公亲眼看见,一名邪修驾驭飞天神器逃到了修蛇盘踞的地盘上空,只见一道红光射上云端,那名邪修就不见了。
百年之前,还有位大巫公驱使已有化境修为的本命蛊虫,飞天查探修蛇所在的地盘,因为那时已有好几十年没人见到修蛇出没了,当然也是因为没有人敢接近那一带,他想看看修蛇还在不在了。
也是一道红光射向天空,本命蛊虫就断了心神联系被当场斩杀,那位大巫公也身受重创去了半条命……
有了这么多惨痛的教训,知情者谁也不敢再去招惹修蛇了。不知修蛇已在此地盘踞了多久,有人说是几百年,也有人说是商千年。在这么漫长的年月中,总偶尔有那么一些不知内情的高人,飞天经过修蛇盘踞的地盘,往往就成了修蛇猎杀的对象。
修蛇又称巴蛇,如今已难说清其因何而得名。而巴国的图腾,看上去就像一条旋舞的大蛇,后来仓颉先生根据这个图腾创出了“巴”字。有人说巴国的图腾来源于青帝氏系,因为青帝的图腾就是蛇;也有人说巴蛇的巴就是巴国的巴,但已不可考证了。
修蛇与巴国确实有点关系,它盘踞的地方,切断了从大江以南前往巴原的道路,原本从这里应该是最好走的一条路,虽然也有崇山峻岭的阻隔,但不像别处那么艰险。
盐兆与武夫率领族人迁居巴原之时,却没有从这里经过,而是选择从北方渡过了云梦巨泽,不知是否是为了刻意避开修蛇。
丹朱此番派卢张出使巴原,在天上特意绕了个大弯,就是为了避开修蛇盘踞之地。凭借轩辕云辇以及那两条九境神龙,卢张未必不能安然通过,但又何必去冒那个险呢。神通修为强大到一定程度,假如起了冲突,不论胜负结果如何,付出的代价往往都不小。
而今天伯羿来了,他乘坐着飞蜈不紧不慢地进入了这片自古以来的禁区,目的就是斩杀修蛇,后面还跟着太乙和虎娃这两个尾巴。估计除了太乙和虎娃,也没有别人敢跟来看热闹,至少在已确认伯羿真的斩杀了修蛇之前不敢。
刚进入修蛇的领地时,沿途的山并不高,大多是起伏的丘陵和平原谷地,这一带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植被异常茂盛,密林下有着厚厚的腐质层,晨昏时林中多有疠瘴。
并不是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坡度缓和的地方就一定适合开垦田园,条件太过了也不行,至少对古人来说是如此。
比如这一带就比较麻烦,首先是植被生长的速度太快,往往是花了很大功夫平整好土地,没过几天又会变得杂草丛生,既然是这样,还不如到密林里去采摘天然的食物。其次常现洪水泛滥、多有蚊虫和疫病滋生,环境若不经过彻底改造,也不适合居住。
越过大片丘陵与谷地后,远望前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山峰间有坳口,那是通往巴原最好走的道路。伯羿不说话,飞蜈只得小心翼翼地慢慢飞,无声无息地穿梭在密林里,尽量避开疠瘴飘荡之处,速度并不快,走了整整一夜。
他们是从东朝偏西方向进发,黎明将要到来之时,背后的天际已晨光微吐。前方起伏的丘陵尽头,群山的轮廓影影绰绰。伯羿突然命飞蜈停下,他自己脚踏虚空继续前行,太乙随之也停了下来,在林中化身为一株参天巨树远远地观望。
虎娃的位置更特别,他和太乙汇合了,就藏身在太乙化身的树冠中,视野非常好。
前方有一座看似孤零零的山峰,随着伯羿的到来,山顶上突然出现了两堆火光,就像有人燃起了火炬。再仔细一看,那不是火炬,竟是一对硕大的眼睛,而那座山也不是真正的山,而是一条盘起的巨蛇。
巨蛇睁开眼睛抬起头时,虎娃才看清它的身形,这座“山”动了。难以想象,世上竟有体形这么巨大的怪物,虎娃曾见过的、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就是太乙的原身。太乙是一株超乎想象的巨木,而眼前的修蛇以是一条超乎想象的长虫。
042、修蛇(下)
043、邪修来犯(上)
修蛇渐感不支,它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世上竟还有人敢于这样硬碰硬地与它“扭打”在一起,再这么打下去非得送命不可,它浑身已伤痕累累,那坚逾精钢的鳞片也快掉光了。修蛇奋起余力挣脱了伯羿的双手,身形化为一道光华飞射向远方的山脉底部,企图遁土而走。
伯羿迈出一步就已经赶到了山脚下,一只手握住了那道光华,蛇尾又重新显现了出来。伯羿双手抓住蛇尾奋力倒拽,硬生生地将那硕大无朋的躯从地底深处拔出,上方的那座山峰也随之崩塌。
伯羿这次没有继续以修蛇的身躯抽打大地,而是狠狠地将它向天空抛出,这是多么惊人的力量,简直就像一座山被扔上了云端。修蛇扭动着身子被扔向高空,而伯羿的身形又恢复了正常大小,手中出现了神弓,张弓射出了一箭。
一道金光穿过修蛇的身躯,并没有消失不见,而是将它从七寸处切为了两段。金光去势不减,继续射向天际,又化做一轮耀眼的“太阳”爆发。
修蛇已被伯羿斩杀,但它还能留下尸骸,可见其已将原身修炼得多么强悍。断成两截的修蛇遗骸还在天上飞,良久之后才轰然落地,化为了一座山丘。
这座“山丘”落在一座大湖的岸边,此湖处于云梦巨泽的水系边缘,丰水时与云梦巨泽连为一体,枯水时节则是一片独立的大湖,位于一条支流汇入大江之处。
蛊神潭边的丹朱等人并未完全看清伯羿斩杀修蛇的经过,因为那飞蜈没有停在伯羿的落足之地,它又往回跑了,到了很远之外才躲在一座山峰的后面窥探,但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
看不清没有关系,天际那又一轮耀眼的太阳爆发,便宣告着修蛇已被伯羿所斩。这也意味着盘踞南荒中最强大的妖邪终于被消灭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而九黎各部村寨都不约而同地发起了各种庆贺活动。
当战场重新恢复平静后,飞蜈才扭动着身子从远处返回,伯羿一言不发地登上它的后背向西南方向飞去,并没有回头再看这片战场一眼。而太乙却听见伯羿的神念道:“南荒已无妖邪可斩杀,你们若只想开眼界,已不必再跟着我了。”
伯羿说的是“你们”而并非是“你”,说明他早已察觉了虎娃的存在。
修蛇是伯羿斩杀的第八位妖邪,而飞黎赤代表九黎诸部交给丹朱的名单上,足足有二十位妖邪。伯羿为何说南荒中已无妖邪可斩杀呢?
从猰貐到修蛇,不论其真正的出身来历如何,在那份名单上皆被视为大妖,而修蛇是最后一位被斩杀的大妖。名单上还有另外十二位邪修呢,难道伯羿就不理会了?
不是伯羿不想理会,按照结盟的约定,请他出手斩杀妖邪,九黎诸部得监视妖邪的动静、提供其的准确位置,否则让伯羿上哪里去斩杀?
先前的八位“大妖”都留在原地没有跑。等着伯羿上门,或许与其习性有关,或许另有原因。但剩下的一众邪修又不是白痴,看着天际那一轮又一轮的太阳爆发。他们当然知道伯羿是来干什么的,还会守在原地等死吗,只要是长腿的早就溜光了。
起初的时候,这些邪修还不甘心。或设下法阵陷阱、或彼此联络聚集在一起,企图抱团对抗伯羿。可是伯羿最终连修蛇都给斩杀了,这些邪修也意识到自己再怎么挣扎恐怕都无济于事。哪怕集合在一起布阵也不是伯羿的对手,那又何苦去硬碰硬找死呢?
伯羿将这些邪修暂时晾在一边,首先去斩杀大妖,随便他们去做什么准备,到最后是把他们都给吓跑了,也等于是不必动手就将这些邪修驱逐出了九黎之地。其实不论伯羿怎么做,都无法避免这种情况,该跑路的人总是会跑路的。
众大妖被斩,众邪修从九黎之地逃离,就是伯羿为黎民万众立下的大功德。
莫说这些邪修恐没有胆再回来,就算他们回来的话,九黎诸部也有力量将之斩杀或重新驱逐。那些最凶残、最难对付的大妖都已经被消灭了,剩下的已不难对付,九黎诸部也不能什么事都要依靠伯羿去解决。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伯羿并没有返回丹朱的身边,而是乘坐飞蜈一一去了那些邪修原先的盘踞之地,甚至打开了很多邪修平日修炼的洞府,但那些人早已不见踪影。这也在伯羿的预料之中。
十二位邪修全部闻风而逃,飞蜈也及时将消息反馈给了几位大巫公。大巫公再派附近的黎民部族进入这些地盘查探详情、搜集遗留器物,但这已不是伯羿关心的事情。
九黎部族还抓住了一些人,比如那些邪修的弟子传人、身边的侍从,他们在邪修走后也四散逃离隐藏于蛮荒,有的还是被发现了,大多也自称是受害者。通过审问,确定了那十二位邪修皆已逃遁,而且他们事先曾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对付伯羿,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
但伯羿仍没有立刻返回蛊神潭,他乘坐飞蜈继续向蛮荒深处进发,谁也不知他究竟去了哪里。有人猜测伯羿是在斩杀妖邪时受了伤,寻找隐蔽的地方去疗伤了,也有人认为伯羿是在追踪那些逃走的邪修。
因为飞蜈的缘故,飞黎部的大巫公飞黎赤应该知道伯羿的位置,伯羿停留在南荒某处,但飞蜈也搞不清他是为什么。伯羿想做什么事情,用不着向飞蜈或几位大巫公解释。而就在这个时候,卢张回来了。
卢张不知伯羿已斩杀了修蛇,他驾轩辕云辇从巴原返回,还特意兜了个大圈子,打听到丹朱正在蛊神祭坛附近、与几位大巫公在一起,他便直接赶到营地中向丹朱复命。
卢张很惭愧,他驾云辇持圭而去,却没有完成直接封巴君的使命,也就是说,巴君少务尚未正式与丹朱结盟。但卢张同样立了大功,至少他是代表中华之国第一位与巴君正式接触的使臣。巴君已经答应接受中华天子的册封,只是要商谈具体的细节,卢张还带回了巴原各地的详细情报。
卢张是丹朱南巡的随行官员,他的功劳就是丹朱的功劳。既然丹朱率先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