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华夏新史-第8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察机来引导,随着距离的增加,引导效率会下降。毕竟海面上蓝汪汪的一片可不像地面上那样可以根据地形来判断双方的位置,而且战舰是移动的,虽然移动速度比较慢吧。更重要的是大机群作战的话,想要让好几艘航空母舰群上的飞机同时飞向某个目标的话。这种引导会更加麻烦。还要防备战斗打成添油战术。一波攻击100架飞机,和4波攻击一共100架飞机可不是一个概念啊!。而且在海面上飞行过长的时间容易造成人员的疲劳。直接导致战斗力的下降。
其次这还是飞机性能平衡的结果,首先如果一架飞机想要爬的快,那么功重比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液冷发动机虽然正面迎风阻力小,但是奈何功率比气冷发动机低。想要爬的快就必须要减重。减重怎么减?除了必要机身重量之外就只能拿武器和燃油开刀了。但是看看未来给战斗机准备的一门20mm机炮和2挺13mm机枪,德国设计师实在是不忍心再拿起铅笔削减武器了。所以只能从燃油载荷上开刀,目前。新式飞机的燃油量理论上不超过600l。如果实在不够的话可以考虑带副油箱飞行。
其实呢,要说600l的燃油也不少。一个在德国空军总部的日籍设计师曾经拍着胸脯说给我600l燃油我也可以让战斗机飞出1500千米以上的航程,这一点让德国人十分的震惊,他们十分想看看这名掘越二郎的日本人到地能造出什么样的东东。结果一看差点吓了一跳!重量确实相当的轻。而且机翼载荷也很小。也就是说水平机动会非常不错。而且航程确实可以达到他所说的要求。但是说优点,也就这样了!而且看过这架飞机后,德国设计师认为九成以上的飞行员会拒绝使用这款飞机!
没有自封闭邮箱,成员防御装甲几乎没有。结构强度差一些。虽然水平机动很不错,比如说转弯半径比较小,盘旋也很好。爬升也可以用凑合来形容。但是速度实在是太过悲催了。而且这款飞机的有效载荷很小!连一发250kg的炸弹都装不了,也就是说,这是一款纯战斗机,几乎没有重量用在其它功能上。如果非要带炸弹的话,凑合的拎两发60kg炸弹炸炸步兵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查1941年的鸡蛋和同时期bf109f2以及fw190a4之间的性能差距,速度差距简直目不忍视啊!当然,作者承认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鸡蛋过于悲催的发动机,但是过大机翼也确实影响速度的发挥。)这款飞机虽然可以用500l的油箱拥有很大的航程,但是巡航速度缺非常慢。
除了战斗机之外,德国海军在攻击机方面也提出来新的要求,他们希望研制出一种既可以当俯冲轰炸机又可以当鱼雷机的多用途攻击机。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发现,单纯的鱼雷机在用掉了航母上准备的两个基数左右的鱼雷后,剩下的就只能当水平轰炸机使用,而水平轰炸的精度一般不如俯冲轰炸,白白浪费了鱼雷机巨大的载弹量。造成了航空母舰战斗力的严重损失,而且降低了战术的灵活性。如果能造出一种通用飞机的话,那么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而且海军方面还提出了对新一代攻击机的载荷要求,即必须可以携带500kg炸弹进行大角度俯冲轰炸,而且可以携带一发鱼雷进行攻击。同时,巡航速度也要尽可能的快,以便跟上新式战斗机的速度。
为了有尽可能快的速度,原先的轰炸机的翼展必须控制,而且起落架必须可以收入机体内部。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减重。同时还要控制好飞机的正面风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历史上的ju87将走进德国海空军的作战序列,但是这场战争最终影响了这款飞机的服役进度。因为这家伙飞的太慢了!和护航飞机的之间的速度差距让两者很难编队。除了空军表示因为起强悍的载弹量可以用在战场支援飞机之外,海军强烈要求另起炉灶,设计一款两用攻击机。
(历史上ju87的发动机真是不错,ju87d用的jumo211发动机有1400到1500马力的出力。而且还是液冷。但是奈何正面风阻太大了,看看ju87发动机下面那个大下巴,还有两个无法收回的起落架,以及超大的翼展。。。。。。。对了,还有ju87d的重量。作者一直搞不明白,ju87d为何比ju87b型重了那么多!空载和本子的鱼雷机满载重量都有一拼。除了载荷nb,攻击力nb之外,没啥优点……!)
从以上的两款飞机的设计要求上不难看出德国人追求的是飞机性能优势,并且为了这个性能优势适当的削减了航程。并且打算靠精良的飞机来直接刺穿对方的防空网。而不是靠数量将对方的防御力量饱和掉之后再攻击,因为德国海军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很难取得数量优势。这是由国力差距造成的,没办法改变。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样,单纯看国力,同盟国一方居于劣势。
对了,除了这两款飞机之外,还有一种飞机让德国海军十分的上心,这种飞机就是双发轻型快速轰炸机。虽然都是两台发动机,但是双发飞机也有大小的,比如说小的双发飞机只能携带一发鱼雷,但是依靠较轻的重量可以获得较好的飞行性能。而较大的双发轰炸机虽然可以携带两发甚至更多的鱼雷,但是飞行性能却十分一般。曾经德国海空军高层倾向于后一种飞机,毕竟他们认为自己的战斗机是绝对可以信赖的。但是经过实战检验后,他们发现拥有高速突防能力的快速轰炸机是切开对方防线的一柄不可或缺的利剑。于是乎德国人也打算搞一款这种快速轰炸机,同时装备海空军。
“我们的发动机也比较落后,据说英国人的发动机功重比更高,而且装备了一种增压设备来改善飞行性能。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落后。而且我们除了液冷发动机之外,风冷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必须加强,毕竟风冷发动机有更强的抗损性和更大的功率。”雷德尔最后又在文件中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从历史上看,德国人在液冷发动机方面的造诣确实比风冷机要强一些。而且德国战斗机用液冷也比较多,比如说bf109的db601和db605系列,ju87等轰炸机用的jumo211系列,以及后来fw190d和ta152用的jumo213系列,以及另外一款大功率液冷发动机db603系列等等。而风冷发动机中用的比较多的就只有bmw801系列。
而这一次德国人之所以要求加快风冷发动机的研发进度就是因为在多次战斗中装备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抗损性很差,只要发动机中弹,飞机铁定回不来!如果是在陆地上那么还可以去救,但是要是掉海里怎么办?所以为了保住金贵的飞行员,德国海军认为需要一些风冷机来提高飞行员的生还率。
感谢书友翱翔于宇宙的星群、百事可乐的月票支持,今天下午开始有首页广告推荐。从明天开始双更,至少五天。求支持求订阅。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偃旗息鼓
“元帅,我们打赢了这场战争,用一艘受伤的重巡洋舰换取了对方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一艘重伤,但是我看您并不高兴。”卡萨尔迪小心的说道。
“我们是赢了,但是我们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损失各种飞机200架左右,尤其是攻击机部队,在未来的战斗中,海军所属的鱼雷机部队已经名存实亡了。虽然舰载机部队主力尚在,但是随着同盟国逐渐占领利比亚,我们将收到从北非飞来的德国陆基航空兵的攻击,能自保就不错了,很难再有所作为了。”第谷看着地图叹了口气。虽然意大利海军拼尽全力击败了同盟国联合舰队,但是这场胜利也不过是拖延了同盟国的进攻脚步而已。随着德国空军相继进驻各个战区,整个形势进一步恶化,此时帝国和王储两个航空军已经将主力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并且将意大利和协约国空军死死的压制在海岸线附近,也许用不了多久,同盟国陆军将跨越亚得里亚海进入意大利半岛。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好在利比亚的油田已经被破坏。没有一年的时间德国人根本无法利用这里的石油资源。至于意大利本土的防御吗?我认为我们也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卡萨尔迪想了想说道。“另外,协约国方面同意派遣更多的陆军来支援我们作战。这也许是最近最好的消息吧。”
“这倒是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看来他们是真的把意大利当成一个演兵场了,不仅仅要看看德国海空军的力量。同时还要试试德国陆军的斤两。”第谷苦笑了一声。“或许他们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打算把意大利彻底打成一片焦土,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都毁掉。”
“他们怎么能这样做?”卡萨尔迪也感到十分的震惊。虽然他们不想让同盟国获得意大利的工业,同样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是也仅限于军工和一些精密机械加工等方面,对于民生设施还是没有动手的。相反还抽出一部分力量对诸如电厂、水厂等设施予以保护。
“这毕竟不是他们的国家,毁的再多也不心痛。李梅曾经隐晦的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方案,但是被我否决了。战争结束之时我们可以离开,但是同样也要为留在这里的国民保留下民生设施。墨索里尼是个叛国者,但是意大利人民不应该受到牵连。”第谷说道。
诚如第谷所料。战争很快将蔓延到意大利本土,经过长时间的空战,巨大的消耗让依然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协约国集团捉襟见肘。既然开始大家定下了的方针就是迟滞和消耗德国,而不是拼死保护意大利,在意大利海军已经把相当一部分设备和物资运往其它国家后,协约国也获得了关于同盟国战斗力的情报。所以协约国就没有必要继续增强空军力量和同盟国空军拼个你死我活了。
在下一阶段同盟国空军只需要保证有限度的防空力量。配合地面部队称一下德国陆军的斤两就可以了。所以一些昂贵的轰炸机和作战经验丰富的机组开始从意大利本土撤离。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战斗机部队。不过作为补偿,协约国倒是增加了大量的陆军,尤其是法国和英国,因为有广袤的殖民地的缘故,这些国家可以轻易的召集大量的殖民地军队来为自己作战,比如说英国人在印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召集的当地人组成的部队,以及法国在越南和非洲召集的殖民地部队。他们需要用这些部队来评估一下现在德国人的战斗力。
就在协约国和意大利方面准备陆战的时候,同盟国也确实准备跨越亚得里亚海进攻意大利本土了。虽然奥匈帝国海军的战败给这个计划带来了更多的不便。比如说能够进入亚得里亚海的主力舰数量减少,其提供的火力支援自然也会下降。(目前联合力量号战列舰已经在船坞中大修。无法参战。另外一些战舰被击伤也需要维修。)但是在德国两大航空军以及奥匈帝国空军的配合下,德国空军高层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整个亚得里亚海的制空权,并且可以有效压制从海岸线延伸到内陆50km内的所有地面和空中目标。
“你完全可以告诉你的部下,帝国空军的飞机将一直处于你们可以看见的地方。如果你们碰上了一些难以摧毁的目标,而又没能和后面的重炮部队联系上,那么就直接和我们的空军联络员联系吧,我们会尽快用一发炸弹来解决这个目标的!”一名德国空军军官曾经这样对前来联络的陆军人员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