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华夏新史-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眈眈。可以和日本帝国一起对付这个东方的庞然大物。”桂太郎提议道。
“俄国人岂止是对清国虎视眈眈?他同样对日本帝国也是个威胁。去求助俄国人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伊藤博文反对道。
“俄国目前在远东的势力非常弱小,横贯整个俄国的铁路还没有建成,俄国人根本无法向远东大量输送物资和人员,而且俄国人的远东舰队也十分弱小,根本构不成对日本帝国的威胁。”川上操六也对桂太郎的提议表示支持。
“目光短浅的家伙。俄国对远东的扩张是其既定国策,清国是他的目标,日本也是他的目标!而且这个铁路是迟早会修通的,俄国的注意力迟早会转向东方!这是不可逆转的,即使日本帝国通过向俄国借款打赢了清国,那么战争红利的绝大部分也会被俄国人拿去,到那时候,我们日本仅仅是俄国的一个打手而已,什么好处都捞不到!!”伊藤博文痛心疾首的说道。
“这件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还是先看青木君能否说服英国首相吧?至少目前来看,在英国还是可以卖出一部分国债,先把这些钱拿去购买军舰和枪械吧。”看着争论不休的双方,西园寺公望提议先暂时搁置这个话题,毕竟,英国人的态度还不明朗。
“好吧,那就先这样,告诉青木君,就说不要怕花钱,只要能说服英国政府继续购买日本国债,花多少钱都可以。”伊藤博文再三强调道。
但是与伊藤博文死活要拉上英国的想法不同的是,日本陆军的三足乌,川上操六,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则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不依靠英国,毕竟英国离日本太过遥远,而俄国就挨着日本,如果日本能通过俄国的支持来打赢甲午的话。只要能从清国获得足够的赔款和土地,那么日本完全有希望在俄国将注意力转移到东方之前来装大自己。到那时候,面对一个强大的日本,俄国人也只能承认现实,甚至再把俄国人打败也未尝不可。而正是陆军高层的这种想法,导致了与伊藤博文等亲英人士的分歧。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今天双更,大家能支持的话还是支持一下吧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兵武器研制成功
1890年8月7日,这对于维托里奥和徐杰等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轻武器设计局终于完成了迫击炮和轻型机枪的研制工作,迫击炮的制造本身并没有太大难度,炮弹更是便宜到铸铁都可以制成弹壳。但是发射药配置却让一干专家忙活了好几个月,虽然徐杰把各种装药的成分通过电报发了过来,但是并没有比例,所以各种成分到底多少,如何制备都要意大利人自己完成。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高额奖金和维托里奥等人的催促和监督下,意大利的化学家和设计局的技术人员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而今天则是验收这些武器的时刻。
除了轻武器设计局的技术人员,意大利军方和北洋聘请的德国顾问也参与了此次验收,原因之一是这些装备以后要进入北洋军中的,而北洋陆师的训练是由德国人把持的,所以,作为教官的德国人必须对这些即将进入军队的武器有所了解。另一个原因则在于迫击炮上的光学瞄准镜是德国人生产的!!为了让德国人设计出更好的瞄准镜,这个验收过程是必须让德国人到场的。
对于意大利工程师而言,研制出火炮和搞出来火炮装药配比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吗?如何使用!!这迫击炮和已有火炮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在当时条件下,绝大多数的火炮都是直瞄射击,间接射击这东西还没出现呢,更别说玩迫击炮了。不过好在徐杰当年在老爸的部队中见识过迫击炮的射击训练,对整个过程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试验场上,5名接受过训练的意大利陆军人员将负责60迫击炮的试射任务,5个人的分工是,炮长作为整个小组的指挥,随身携带备用零件和工具。一炮手,负责瞄准,携带底钣和炮架,二炮手负责装填炮弹,携带炮神和瞄准具。三炮手,负责安装引信,调整装药和输送炮弹,携带炮弹和发射药。四炮手,负责观察和警戒,携带炮弹和单兵武器,必要时协助三炮手工作。随着一声令下,5名精壮的意大利人带着这门暂定编号为1890型60MM迫击炮的武器进入发射阵位。
“准备工作开始。”伴随着调度人员一声令下,迫击炮组开始安置火炮,一炮手迅速用工兵铲在地面刨了一个小坑,然后将底钣放入坑中,随后对着大概方位支好炮架。二炮手则放下炮身并将炮尾放在底钣上锁好。随后一炮手二炮手两人合作将火炮放在支架上并且调整概率水平。而炮长则走到炮身后用铅垂线矫正炮身上的刻线。是目标和炮身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而与此同时,三炮手和四炮手则打开弹药箱,为炮弹安装引信,随时准备射击。
“整个组装工作不超过2分钟,很快的速度。”一名意大利军官说道。
“后面的射击才是重头戏,这只是好戏开场前的铺垫而已。”徐杰善意的笑了笑说道。
随后一炮手半跪在迫击炮前注视着瞄准镜上的水平水准管,调平炮架上的调平机构,使水准管中的气泡距于正中。使两脚架精确水平,然后一炮手将炮架的高低机直接打到底,炮长将象限仪放到炮身检查座上,观察水准管气泡看炮管与地面是否呈45度角,并进行微调。炮长麻利的把迫击炮的高低手轮打到最大射程上,同时注视着高低水准管中的气泡。到了这一步,所有准备工作宣告完成。开始瞄准射击。
炮长用望远镜目测了一下远处那个靶子的距离和角度,(60迫击炮的射程一般也就1。5千米左右,一个熟练的炮长目测这个距离基本没有问题)获取数据后查弹道表。
“射角950,二号装药,试射两发。”炮长命令道。
随后一炮手调整火炮仰角,同时用瞄准镜观察目标,调整高低机,使瞄准镜中的十字正对目标。而3炮手则在为这第一发炮弹准备了2个发射药包。
“发射。”伴随着炮长一声令下,2炮手将炮弹放入炮膛中,伴随着一声闷响,一发60MM迫击炮炮弹从炮膛中呼啸而出,飞向远方。
“偏左了点。”徐杰用望远镜盯着远方的目标说道。
“还算不错,这只是一发试射而已。”旁边的意大利军官说道。
随后经过修正的第二发炮弹准确命中了目标。试射结束后,迅速转成速射,在5人炮组的配合下。这门1890年式迫击炮打出了每分钟15发的高射速!!而远方目标区域内,连续腾起数道烟柱。射速最快的时候,前两发炮弹还没有落地,第三发炮弹就已经出膛,迫击炮的高射速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精致!(据说八路军当年的牛人能做到,第五发炮弹出膛,第一发炮弹还没落地,真是神一样的人啊!!)
“虽说射程近点。精度和直瞄火炮也稍显不足,但是较高的射速,完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德国教官海因里斯赞叹道。“如果可以,我希望德国陆军也能装备这种轻便,高射速的步兵武器。”
“多谢夸奖。”徐杰笑着说道。
“迫击炮的出现为炮兵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战法,以往无论是何种火炮,都是以直瞄为主,而新式瞄准镜的引入则为火炮间接射击提供了新的途径,而如果将这种火炮扩大化,在突破对方要塞的时候无疑是十分有利的,相对于现有的野炮和山炮来说,迫击炮的射角偏大,而使炮弹一般能能命中工事的顶部,这无疑将对那些正面兼顾而顶部脆弱的工事造成致命打击。徐先生,咋看到您的作品之前,我很难想象只要5个人就可以携带一门堪比57MM过山快炮的武器。如果可以,我希望您能访问一下德国,不光德国陆军,德国海军也将欢迎您的到来,提尔皮茨先生将会在基尔港为您接风。”海因里斯诚恳的说道。
“两位请看这边,新式轻型机枪的验收即将开始。”维托里奥打断道。
相对于迫击炮的试射,机枪的试射就简单的多了,测试最长连续射击时间,完成机枪的拆解和组装,打靶评定精度。仅此而已。随后一行人就围在1890年式轻型机枪前评头论足,有的人甚至拿起枪来,试射几发。
“这把枪虽说比马克辛轻上不少,但是依然有15KG重,看来携带它的将是一个壮小伙子啊。”维托里奥费力拿起一个装满了子弹的1890年式轻机枪说道。
“要想发挥这支枪的作用,只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行的。这把枪空枪重达12。8公斤,而47法弹鼓则重达2。25KG。再加上所需要携带的弹药和工具,我个人建议,一个轻机枪组5人是最低限度,指挥官携带配件和工具,主射手负责携带机枪和4个弹鼓,副射手负责递补和警戒,而剩下的2个人是弹药手,一个人理论上要携带8个弹鼓左右。”徐杰说道,在1战中,英国标准的刘易斯机枪组是8人,其中有3个是弹药手,考虑到甲午战争中对机枪火力要求不会像1战那么高,再加上以防御作战为主,不用像1战中那样有时需要机枪组前突。所以徐杰适当的减少了武器组的人数,将掩护人员去掉了,毕竟这挺机枪将配属给排级单位使用,与其配合的步兵班完全可以为机枪组提供掩护。
“轻武器设计局的机枪和迫击炮配合上德意志帝国克虏伯火炮,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陆军武器组合。当这些武器进入清国陆军后,必将对清国陆军战斗力的提升给予极大的助力。”海因里斯说道。
“光有好的武器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教官,在这方面,我相信德意志帝国的陆军教官们会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吗?同时也要感谢意大利的技术工人和军方的支持,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工作,才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让我们为3国的合作与友谊干杯”徐杰友好的说道。
“干杯。”随后在场的参试人员举起手中的酒杯说道。
大家支持一下吧,推荐,收藏,点击,越多越好
第一百三十六章 早产的风暴突击队
有了合适的武器,并不代表就能发挥这些武器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战法配置训练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式武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防守问题自然不大,配合纵横的堑壕和支援点。一旦有足够的新式武器装备新军后,防守旅顺口还是十分乐观的。但是如果轮到北洋新军去进攻,突破对方阵地的话,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其实从古到今的陆战攻防双方一直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对攻的就算了),那就是突破与反突破。找准对方战线上的一个关键点,然后集中兵力,以多于突破口对方几倍的兵力发动突然袭击,然后打入楔子,进而扩大战果,对地方阵线实施分割。进而瓦解掉对方的抵抗,冷兵器时代,骑兵冲锋防御的布阵强调速度,后来蒙古人又在冲锋之前强调驰射,用精准的箭术来使对方的防线出现漏洞以及给予对方士气上的打击。随后集中精锐切入对方阵地,而防御的一方则以拒马,枪阵作为抵御手段,并辅以大量的弓箭手和床弩等远程武器。而到了热兵器时代,步兵配合炮兵组成战阵,随后在双方步枪和火炮对射后,骑兵找到机会从其薄弱环节打进去,依然是过去那套战法。只是武器更新了。当然,这一切在1战中成为了历史。骑兵面对对方的机枪阵地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