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华夏新史-第6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姆斯特丹型快速战列舰、2艘海外领型快速战列舰(华夏的外贸型超无畏)外加6艘无畏舰。整整26艘各种主力舰!更为可怕的是对方有10艘装备着15寸火炮的超无畏,而德国只有4艘!虽
然德国人看来伊兹梅尔级和俾斯麦伯爵级更强,但是对方仅仅从超无畏的角度来看,数量上是22对20。双方也就是半斤八两。英国15寸炮载舰比较多,但是14寸级别的超无畏比德国弱一些。很难说谁跟强。而英国人还多出了6艘无畏舰。6艘啊!不过已经是双方实力最为接近的时候了!按照德国海军一贯的战略。既然差距都已经缩小到这种程度了,直接抄家伙上就行了,但是伴随着美国的参战。德国人犹豫了。
虽然在外界看来,美国海军的历次表现完全可以用悲催来形容,美西战争时期在美国家门口被远道而来的西班牙舰队击败,而在刚刚发生不久的塞班岛交火事件中更是被华夏海军一顿胖揍。最为精锐的新墨西哥号被重创,而对方几乎没事。但是在舍尔这些海军宿将眼中,美国海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甚至在美西战争中的表现其实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美国海军是唯一一支被世界前三的海军强国围殴的舰队。”舍尔曾经半开玩笑的对属下说道。先不说当时美西战争中西班牙舰队的装备水平几乎是同时期最高标准,就算指挥官的素质也绝对无可挑剔!看看当时的阵容吧,杨用霖后来成了华夏海军司令、杰里科和舍尔分别执掌大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可以说。美西战争中美国海军几乎就是和这些未来最伟大的海军将领过招,虽然当时他们还尚显稚嫩,但是其水平已经相当高了。美西战争中美国海军也不乏亮点,如果让实战经验丰富的马吉芬指挥的话。结果还真不一定。而美西战争结束后。西班牙舰队也被打残。所以说美国人虽然输了,但是输的并不丢人。
至于塞班岛交火事件吗?则只能说龙武级战列舰实在太优秀了。每一次出手都能取得战绩,新墨西哥虽然被一阵暴揍看似很丢人,但是同时在地中海的决战中,英国的两艘战舰也被龙翔号击沉,大家都挺惨的,被打败了也不算丢人。而且即使德国人自己也不认为俾斯麦级战列舰在对抗龙武级战列舰中能获得优势。海军内部认为双方最多也就是五五开。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美国海军是由马吉芬来执掌的!在塞班岛事件后。马吉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改进美国舰队!到现在,德国人自然不能用老眼光来评价这个敌人。而当马吉芬指挥美国舰队杀过来的时候,德国人必须拿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来面对这个敌人。
虽然德皇已经私下多次表示意大利人为主导的地中海舰队会配合公海舰队的行动,但是意大利人怎么配合,配合的效果如何,德皇没法保证。毕竟他是德皇,不是意大利皇帝,而且就算是意大利皇帝,也不一定就能管得了前线的事情,关于美国舰队的行动,舍尔等人可谓是相当关注,几乎每天,舍尔都会让情报部门报告他们收集到的美国舰队的行动情况,整整11艘超无畏啊!而且这些超无畏的性能至少从纸面上看不弱于国王级!美国人不追求速度,但是他们的防护和火力绝对一流,别以为新墨西哥能被龙武吊打就很弱,换成国王和凯撒面对龙武的15寸重弹照样跪!而且既然改进了1年多了,怎么着性能上也会有提升吧!
如果美国人直接把这支舰队投入到北海的话,那舍尔等人只能回去洗洗睡了,出去就是作死啊!当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最大的可能是美国舰队会和法国舰队一起进入地中海对付同盟国地中海舰队,但是同时问题又来了,意大利人是否有能力对抗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呢?经过上次大战,同盟国地中海舰队只剩下12艘主力舰了,而对方则是14艘超无畏,其中有7艘装备了12门14寸火炮!这火力密度从纸面数值上一个能顶一艘半凯撒啊!
德国海军部曾经询问过意大利人,如果美国海军参战,意大利海军能否再次重现前两次交战的辉煌,第谷回答的很明确,几乎不可能!如果仅仅只有11艘美国超无畏的话,意大利人还可以试试,但是加上法国舰队后,第谷表示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一旦美国舰队进入地中海,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意大利海军不愿意与之决战。
经过双方一番交流后,舍尔等人终于摸清了意大利人的想法,现在是谁都想让对方先动手来减轻自己这边的压力,一方面,舍尔想让意大利人在地中海闹出大动静来以便把美国舰队牢牢的吸引在地中海,而另一方面,第谷又何尝不想让德国公海舰队在北海和英国人死磕然后导致美国舰队北上?盟友是什么?有的时候不仅仅是用来合作的,也是用来算计的!而且意大利人确实有十足的借口,因为德国和华夏的交恶,华夏给同盟国的援助大打折扣,尤其是各种技术装备和配件的供应量大减,严重影响了意大利战舰尤其是龙翔号战斗力的恢复。所以在短时间内意大利海军并不倾向于决战。
而就在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就谁先动手的问题而争执不休的时候,英国人和美国人也就怎么打问题展开争论,和德意双方开始耍心眼相比,协约国内部似乎已经定下了行动基调,那就是先南后北,美国舰队先去地中海把同盟国舰队打趴下之后,再集中兵力进入北海一起对付德国舰队。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美国海军对自己的实力和长时间的训练成功很是自信,在高层协商一致后,马吉芬指挥的美国舰队迅速前往法国,并将在合适的时候和法国舰队汇合进入地中海。此时,戴罪立功作为副手的西姆斯曾经不止一次问过马吉芬,为何如此的急躁?因为作为高层的他十分清楚,在国内的来信中并不希望这支耗时培养了近20年的舰队就这样投入战斗。海军不比陆军,一旦出现重大伤亡补充起来是很慢的。
“我总有一种预感,北面的情况也许并不像英国人想象的那么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自从日德兰海战过后,德国人的6艘无畏舰貌似就从来没有出过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马吉芬有些担忧的说道。
“日德兰大海战虽然英国人失败了,但是德国海军损失也十分惨重,所有主力舰各个带伤。修理的周期相当长,而且随后德国快速舰队先参加了与俄国舰队的交战,又被托马斯将军击败过,两艘毛奇级快速战列舰再一次近了船坞,而且这一年中德国又完工了4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而去年的最后几个月德国海军都投入了对俄国海军的围剿之中,德国公海舰队在去年的出动率其实很高的,战舰维修和维护任务也十分繁重。这六艘战舰可能一直没有完全修好吧?”
“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围攻俄国舰队似乎并不需要这些老旧的战舰,德国人有14艘超无畏,完全可以把俄国舰队灭掉好几次。”西姆斯看着脸色有些阴沉的马吉芬说道。
“难道这就需要1年的时间吗?”马吉芬反问道。
“尊敬的中将先生,您最近是怎么了?这样的话你在一个月总已经说了不下5回了!我们的情报网和英国人的情报都再三说明了这些战舰没有出现在海战中,一支在港口的船坞中。再说了不就是6艘无畏舰吗?有什么好怕的?德国人的12寸炮连英国人的纸皮超无畏都打不沉。”西姆斯实在搞不明白为何马吉芬对这6艘无畏舰耿耿于怀,数年的厮杀已经告诉世界,12寸舰炮的无畏舰作用十分有限,马吉芬为何不把重点放在俾斯麦号和龙翔号这样的庞然大物身上,而是一支关注这些小船呢?
“他们在改装的,一定是的!他们在改装,就像当年华夏做的一样!时间绝对够了,1年的时间呢!这件事情必须要告诉海军部,还要告诉英国人,让他们提前防范,如果这些战舰从12寸炮变成350重炮的话,那就太可怕了!”马吉芬腾地一下站起来说道。
“建议您先和国内联系,不要和英国人建立直接的联系,这样不符合规则。西姆斯立即劝阻道。
感谢书友zhouyu1976和书友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大侠0007的月票支持。
第九百三十二章 被忽视的预警
“将军,马吉芬司令的急电。”一名秘书将一份电报送到了海军作战部部长本森的桌子上,然后在后者签收后转身离开。
“这个家伙,又在做什么?让我猜猜吧。是要补给呢还是要我安排随时准备替换的新的军官?亦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本森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一边浏览起来。对于马吉芬这个人,本森,甚至是美国海军内部都是十分纠结的。首先一点就是马吉芬这个人实在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人,从指挥和管理上,马吉芬的行为无可挑剔,堪称整个美国海军中最优秀的指挥人才,但是他不懂,他不知道战争最终还是要为政治服务的,更不懂每做一件事都要照顾好周围的利益。
别的不说,因为14寸50l火炮散步过大的问题,最终马吉芬决定撤除所有的14寸50l火炮换成14寸45l火炮,并且表示在散步问题解决之前,拒绝接受新的14寸l50火炮!这就让他得罪了一大批人!后勤部和军械部一直到军火商几乎都得罪了一个干净!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缺不了他,马吉芬恐怕根本当不上美国驻欧洲舰队司令。而且美国海军内部不少人认为马吉芬骨子中希望避免和华夏的交锋,虽然因为塞班岛事件让美国人彻底放弃了进一步向东南亚方向渗透的企图,但是某些心中依然打算西进的政客依然对其十分的不满。
“尊敬的本森将军,对未来的海战战局。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虽然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个猜测,但是我认为为了防止一些悲剧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协约国的海上战略的变化。”
“自从日德兰海战过后,德国公海舰队的无畏舰就再也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按照德国的工业实力,在华夏的支持下,这些战舰完全修复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即使在德国海军最为艰难的时刻。希佩尔舰队被重创,埃森将军攻击德港,4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未服役的情况下。这些无畏舰并没有参加战斗。也就是说,这些战舰在船厂中待了足足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而这段时间足够发生一些事情,比如说战舰的改进。尤其是主炮的改进和升级。”
“这并非无稽之谈。德国无畏舰都是参考华夏的龙兴级战列舰建造的,华夏龙兴级战列舰可以将三联12寸主炮换成双联14寸主炮,那么德国战舰也是有这个潜力的,或者说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换炮问题。这一年中德国无畏舰没有参战是否在进行火炮的换装呢?如果德国人将6艘无畏舰换装成6艘装备着8门350mm重炮的超无畏的话,那么英国海军将面临空前的压力,而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建议重新考虑双方商定的海军方略,先集中兵力在北海引诱德国公海舰队出击。一举重创,随后再南下对付意大利人。”马吉芬在信中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为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不看署名的话,我还以为这是英国人写的。”看着马吉芬这封电报,本森本能的就有一丝不满,正如前面所说,军事最终还是要为政治和国家利益服务的。集中兵力打击对手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