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544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544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这门火炮重量不能超过700kg,并且必须可以进行拆分,可以在平时用单匹马分开运输,三辆马车构成一个完整的跑组。并且可以在战时迅速安装展开,打完后可以短时间内全炮拖曳。第二,为了尽可能的减重,将液压助推器和复位机构合二为一。同时为了降低火炮高度让整个火炮尽可能的紧凑,炮轮采用下悬式设计,即在射击状态下。两个车轮实际中轴在两个炮轮中心连线之下,这需要加装一个“球窝关节式”的连接机构。第三,为了优化水平射界,徐杰还可以给这种轻型火炮弄一个两脚架。不过重量会有所上升。
    而在解决轻型火炮、新式轻武器之后。华夏还需要为俄国人设计一些战车。毕竟面对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这支轻装化部队的反装甲能力实在是悲催一些,比如说上面刚刚说的75mm轻型火炮,在2战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火炮初速也不过300米多点。要是现在造的话能有250米徐杰就很满意了。这点初速的炮弹想要搞定坦克可能真困难一些。至于大口径机枪吗?配上钨穿甲弹可以打掉绝大部分装甲车,但是面对坦克还是洗洗睡吧。
    俄国人似乎在设计任何重型武器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不在乎人机性能。说白了就是驾驶者的舒适性永远都是排在最后的。比如说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其个人空间和操作性能绝对是堪称噩梦级别的。所以实际上这些武器的使用者也许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徐杰认为对于那些受过系统训练并且有一定战术素养的俄国装甲兵,有必要给他们弄一个相对比较舒适的环境。
    另外一点就是徐杰希望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这些熟练坦克手的生还率。想要改变俄国政府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唯一能改变的就只有设计了。而参考前世的各种坦克,恐怕梅卡瓦的发动机前置将是最合适的选择。在驾驶员前面除了装甲之外还有一个发动机和变速箱,装甲就算真被击穿了,还有发动机可以挡一下,乘员从车体后部进出生还率还会高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唯一问题就是正面投影会比较大,增加了被弹面积。
    就凭现在华夏的工业水平想要在重量比德国坦克小的情况下造出各方面能和德国相媲美的坦克实在是困难点。所以说取舍变得非常重要。徐杰的第一要求是确保相互穿透。也就是说我的装甲可以薄一些,但是我的火炮必须可以击穿对方的装甲。在徐杰那个位面,中国的89式120mm仔细反坦克炮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的,装甲防护连轻型坦克都不如,但是那门威力巨大的120mm滑膛炮足够让任何同时期对手都心惊胆战。所以说火力必须是第一位的。
    相对于德国来说,俄国或者说华夏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有足够的钨矿!所以可以为坦克装备一定数量的钨合金穿甲弹。配合上高硬度的穿甲弹头,徐杰认为57mm长管加农炮就足够用了。要知道到了2战四号坦克才还用过一段时间的长管50l火炮。发动机方面中规中矩,这个还不清楚能有多大马力的发动机,不过根据历史上的估计,在1战前可能获得不了13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最后的就是装甲防护。而这也偏偏是最难搞定的事情。
    在技术条件的限制下,想要搞出一款各个方向防御都俱佳的坦克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徐杰决定依然学习后世的先进经验,如果每个方向的防御都无法抵御对方的火炮的话,那么就让最容易中弹方向上的防御可以抵御对方的攻击吧,所以徐杰为俄国人设计的坦克的防御标注是正面可以挡住50mm炮的攻击,侧面则降低到15mm左右,而且还是部分面积可以。能够防住较大的弹片,以及37mm和47mm榴弹的射击。甚至如果情况需要的话,炮塔甚至可能考虑设计成开放式的来节省重量。预计整个坦克的重量预计不会超过15吨以上。
    而徐杰计划为俄国人设计的突击炮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不过尽可能的降低车高,同时装上一门威力更大的火炮而已。徐杰现在估摸着能否用15吨的重量装下一门75mm加农炮?如果可以成功的话,那么估计1战中任何战车都挡不住它的雷霆一击。在不考虑炮塔,并且装甲防护仅仅强调正面的情况下,徐杰认为一门经过紧凑化设计的75mm加农炮应该可以装下。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打赏,以及书友飞跑的小猪的月票支持。今天晚些时候还有一更。

第七百六十三章 中英峰会
    “仅仅十年的时间,亚洲的海上形势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真有些出乎意料啊。”看着远处从巴达维亚港中驶出的华夏舰队,杰里科心中百感交集。可以说杰里科经历整个华夏海军大发展的全过程,从最找从意大利订购5000吨级二等巡洋舰,到后来的加里波第级和pisa级巡洋舰,再到后来的宁海级战列舰乃至到现在的亚洲第一规模的无畏舰队。华夏海军的扩充速度简直可以用恶性膨胀来形容!从一支世界上不入流的舰队到现在世界前四、亚洲第一的水平,这种速度让杰里科不得不佩服。
    “海军是一个贵族兵种,一个真正的海军强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去建设,并不是只拥有几艘军舰就可以称为海上强国的。”防护看出了杰里科心中的想法,一旁的托马斯安慰道。他倒不是有意贬低华夏舰队的实力,而是因为不解,因为在大英帝国海军发展史中,英国人用了上百年的时间和一个个仇敌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的拉锯战才取得了胜利,其中不乏遇上像路易十四和荷兰人这样的硬茬,败仗也打过一些,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而华夏海军的崛起速度实在太过迅速了,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时代不同了,在风帆时代,一艘战舰在保养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五十年,甚至在50年后,这艘战舰的价值不会掉的太多,那时候技术进步十分缓慢。而操作战舰的水手和军官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培养。但是现在呢?情况不一样了。一艘战舰最多10年就会过时。甚至有的战舰在下水之前就已经过时,庞大的舰队不代表相应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新式战舰更容易操作。人才培养方面所需要的时间会减少。在旧有战舰不断贬值。人员培训周期缩短的情况下,工业强国扩充海军也变得容易起来。”
    “但是消耗起来也更快了,一个国家十余年的积累可能在短短几个月中就会消耗殆尽,而在大舰队作战中,也许一个下午的时间就会决定战争的走向,过去的英国舰队允许犯错,但是现在。往往一个小的疏漏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杰里科面色阴沉的说道。
    就在两个说话的时候,华夏舰队负责迎接的舰队已经出现在视野之中。这次华夏舰队的规模并不大,不过是两艘龙旭级战列巡洋舰和数艘轻巡洋舰。这倒不是华夏舰队有意怠慢,而是因为这次英国舰队规模也不大,不过是两艘主力舰,一艘是无畏号战列舰。另一艘则是龙旭级的英国兄弟无敌号。无论是强大的华夏舰队还是杰里科东来时带来的英法联合舰队的主力都没有出现在原荷属东印度的海域之中。而这背后是有充分的考量的。
    “现在的大英帝国和华夏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非常奇妙的状态。两个国家之间既有敌对和冲突的成分,同时又存在各种利益。英国对于华夏的扩张自然十分不满,但是同时又无力阻止,更不能让华夏共和国倒向德奥意一方。更重要的是在与对华贸易中英国有巨大的利益。两个国家之间就如同两只需要在冬季凑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一般,彼此之间想靠近,但是又要防备对方身上的尖刺扎上自己!”丘吉尔在事后这样回忆道。
    而这一次则是英国和华夏之间接近的一个机会,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彼此之间的敌意,英法舰队主力留在了新加坡。而华夏舰队主力则在台湾驻扎。然后双方各留下两艘主力舰取一个中点。而整个东南亚港口中最合适的就是巴达维亚港,先说距离上比较合适。此外这里是除了华夏英国之外设施最完善的港口,足够容纳一支庞大舰队驻泊和维护,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华夏新占领的地方,而英国人到此,则有一种承认华夏所有的意味,在英国人看来这也算释放了一种善意吧。
    虽然舰队规模不算很大,但是双方会面的人员级别却非常高。华夏方面是杨用霖和林永升,前者作为华夏舰队最高指挥官已经等同于英国大舰队司令。而后者则是战功卓著。在欧洲海军界普遍认为林永升指挥的2艘龙旭级战列巡洋舰在华俄之间一系列海战中表示是最为出众的,可以说用最小的力量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所以英国方面特意要求了林永升来参加这次会议。华夏方面还有一个人是蔡廷干,他能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潜艇部队在此次战争中表现的过于扎眼。甚至有一艘潜艇摧毁了近3万吨的运输船,造成的损失是自己造价的近80倍!潜艇这种强悍的破交能力着实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
    至于英国方面则是杰里科这个未来的大舰队司令,其地位与杨用霖对应。托马斯则是杰里科最为信任和器重的属下,未来的特遣舰队指挥官。(杰里科还是分的很细的,贝蒂是费舍尔所看重的,未来的战列巡洋舰编队肯定是贝蒂指挥,但是杰里科会把最为精悍的快速战列舰编队窝在自己的手中!)而另外一名则是古德诺,也是杰里科的亲信之一,不过这位不在主力舰上任职,而是准备负责护航和轻型舰队。
    双方在互相鸣放礼炮后,在华夏舰队的引导下驶入了巴达维亚港,低级军官和士兵的活动已经安排好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杰里科和杨用霖一行则直接进入了无畏号战列舰的军官餐厅。在这里他们进行一场有这重要意义的交流,而交流的核心人员则是蔡廷干和古德诺。而杰里科和杨用霖则是负责协调和制定相关计划。交流的核心就是潜艇战和反潜作战!
    即使对皇家海军最有信心的费舍尔也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潜艇对于海上运输线的威胁已经非常严重了,而且这种威胁已经从海上运输线拓展到对战舰的威胁上了。华夏海军在战争中实施的近岸布雷摧毁了俄国海军一艘大型火炮运输船的事情让英国人十分担心自己的海港安全,虽然进去发射鱼雷恐怕不可能,但是如果哪一天几艘潜艇直接跑到港口附近直接布上几十枚水雷的话那是在是太恶心了。
    所以在费舍尔的要求下,英国舰队决定和目前潜艇使用经验最丰富的华夏海军展开相关方面的合作,而整个合作过程计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战模拟阶段,根据接近实战状况的潜艇战和反潜战来模拟将来皇家海军可能碰到的情况。而第二阶段将是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华夏海军当然不可能白白的配合英国人的行动,这次华夏政府之所以同意英国人的要求除了缓和关系之外,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以此为条件从英国购买一些技术和设备。要知道到了2战的时候,英国的有些技术依然是独步全球,当德国人在45年还没有搞定2500马力液冷发动机的时候,英帝表示自己43就已经装备了,而英国人在2战中搞出的喷气式发动机更是比德国那个稳定性和寿命暴差的jumo004功率高上一倍!稳定性还不错,结构还简单!据对堪称逆天!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