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1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兆威快步来到她身边,于莉将手里的东西扔给了他,又用脚尖拨了拨地上的杂草。
刘兆威吃惊地看着自己掌心的东西,这时另外三名战士也围了上来。
“哪来的子弹壳?”程二狗小心的拈起了刘兆威手掌中已经长满绿锈的子弹壳,瞪大了眼睛。
一直不愿意说话的孙立栋从程二狗手中拿过子弹壳,仔细的看了看,脸上也写满了惊讶。
“这……怎么象是德国的?”他不由自主的嘀咕了一句。
“就是德国的,而且是冲锋枪的弹壳。”于莉一边说着,一边向前走去,来到了一处半敞的小小石门前。
刘兆威等人都注意到了石墙上那清晰的弹痕,不由得面面相觑。
于莉仔细地看了看石门,双手用力推了推,石门发出了沉重声音,敞得更大了,于莉回头看了四名轻骑兵战士一眼,闪身进入到了门内。
刘兆威、程二狗和刘不韦人紧随着她的身影来到了门内(孙立栋在外面放哨),里面和刚才他们搜索过的许多房间一样,房顶都开着大洞,透着阳光,因而光线并不显得昏暗,但从这间房子没有窗户来看,这里应该是一处密室。
刘兆威一进入室内,立刻就看见了不远处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尸体,以及墙上的斑驳弹痕。
于莉来到一具穿着印度长袍的尸体旁,蹲了下来,刘兆威来到了她身边,看见因为风干已经抽抽巴巴的尸体,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于莉看了看尸体手中紧握着的那柄已经张开了三个刀刃的带有斑斑锈迹的匕首,直起了身子,刘兆威注意到她漂亮的眉头皱成了两个疙瘩。
“死的全都是印度人。”程二狗说道,“都是被枪打死的。”
“这里被仔细的翻过,好象有人在找什么东西。”刘不韦也说道。
于莉走到每一具尸体旁,仔细的看了一遍,果然,正象程二狗说的,被打死的全都是印度人。她来到一具面目狰狞仰面朝天倒在墙边的尸体旁边,取出了一副白手套戴好,开始扳着这具尸体紧握着的手指。
三名轻骑兵战士好奇的看着她的动作,只见她小心的取出了尸体手中握着的东西,对准了从屋顶射下的阳光。
“这是……德国人的领章?”刘兆威看着这枚象两道闪电合并在一起的小小徽章(德国党卫军领章),不由自主的说道。
“我们走吧。”于莉直起身子,面无表情的将这枚领章收好,淡淡的说道。
德里,英国驻印度总督府。
“我们抓到了3名德国间谍。”一位军官向印度战区最高司令蒙巴顿勋爵和印度总督林利思戈侯爵霍普报告道,“他们是打算潜入尼泊尔的时候被我们的人捉住的。”
“德国间谍?”霍普总督有些奇怪的转头看了看蒙巴顿,“德国人会出现在这里?”
“先把他们关起来”心烦意乱的蒙巴顿摆了摆手,表示他没有心思去听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那位军官敬礼后退了出去。
“中**队正在进攻安巴拉,前锋已经到达了帕尼帕特。”刚刚从前线赶回德里的韦维尔上将对蒙巴顿和霍普总督说道,“他们的坦克并不多,但攻势异常猛烈。”
“他们已经快打到德里了。”蒙巴顿面色惨白的看着桌子上的巨幅地图,“他们竟然来得这么快。”
“那些印度贱民根本不能打仗”霍普总督说道,“他们简直是在浪费弹药和物资……”
还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外面的天空中突然传来了阵阵刺耳的轰鸣声,蒙巴顿抢步来到了阳台上,抬起头向天空中望去,不由得心胆俱裂。
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全是大型轰炸机的身影。
当然,这些飞机绝不可能是大英帝国的。
刺耳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紧接着便是高射炮的射击声。
“我们的飞机呢?我们的飞机在哪里”蒙巴顿绝望的大叫起来。
觉察到了危险的韦维尔上将命令两名侍卫官将蒙巴顿拉回了屋内,此时的霍普总督已经拨通了防空司令部的电话,但电话只响了一两下便挂断了,气急败坏的霍普总督拼命的又开始拨起了号盘。
“我们的飞机应该已经起飞了。”韦维尔对蒙巴顿说道,“我们现在应该去防空洞了,阁下。”
“我哪儿也不去”蒙巴顿大声的吼叫着,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我要在这里看着我们的飞机把敌人赶走”
韦维尔看着已经完全陷入狂乱状态的副王殿下,不由得无奈的发出了深深的叹息。
此时,正象韦维尔所说的,在德里仅剩的几十架英国“飓风”式战斗机已经悉数升空,向中国轰炸机群飞去。
刚刚晋升为少尉的英军飞行员迪克驾驶着一架“飓风”,以并不太熟练的动作将飞机拼命的拉高,向高空中由中国“鲲鹏”式战略轰炸机组成的庞大的空中舰队直冲而去。
此时天空中浩浩荡荡的全是由中国轰炸机排成的队伍,每一架中国轰炸机都拖着数道长长的白线,组成了白色的“溪流”,而这样的“溪流”,却是无数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梦魇。
对于平均每执行4次作战任务就会挂掉的英国飞行员来说,每一次的战斗都是完完全全的噩梦。
对于象迪克少尉这样的由“幸运的菜鸟”成长起来的具有一定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攻击这样的大型空中舰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哪怕这些中国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不管是“菜鸟”还是“老鸟”,凡是穿越过天空中这些浩荡的轰炸机溪流的英国飞行员,没有人能够忘记这样的画面。当然,也没有人不为自己能够在执行完任务后完整地回到基地而庆贺自己的好运的。
面对中国轰炸机组成的“空中舰队”的狂轰滥炸,一位对此感到绝望的英**官曾经这样说:“其实中国人没有必要出动他们的陆军,只是这样的轰炸和印度人的暴*,就足以毁灭我们。”
迪克注意到自己攻击的这一队中国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他暗暗庆幸自己选择的攻击方向正确。现在他和他的僚机已经飞到了敌人的中间,而当他试图开始射击时,却惊讶的看到中国轰炸机打开了弹仓,紧接着一枚枚硕大的炸弹便落了下来。
迪克少尉不再庆幸自己的判断,他驾驶着“飓风”飞快的逃离了炸弹的“攻击”,而他的僚机却没有他这样的好运,当迪克将飞机拉平的时候,他注意到了敌机一瞬间射出的道道白烟,紧接着那架“飓风”便着起火来,冒着烟向地面坠去。
不一会儿,炸弹便降落在了地面上,迪克少尉注意到,地面冒出一团又一团的火光,紧接着便是大片的浓烟升起。
强忍着心中巨大的恐惧,迪克少尉驾驶着飞机转向,迎面瞄准了一架中国轰炸机,而当他锁定目标并开火时,对方也这毫不客气的打来了一连串的炮弹。
地面上突然升起了更为浓烈的烟云,迪克少尉注意到,刚才还很清楚地飘扬着米字旗的高大城堡建筑现在好象随着升腾起的巨大蘑菇状烟云从地面上消失了
对于那座由伊斯兰式古堡改建而成的建筑,迪克少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猛地想起来了,那里是印度最高的权力中枢——英国驻印度总督府
~~~~~~~~~~~~~~~~~
继续求月票……
(一千三百六十三)历史的不一样重现
(一千三百六十三)历史的不一样重现
此时,在空中指挥机当中的苏子恒上校的注意力并没有被这架孤灵灵的英国“飓风”战斗机所吸引,他的目光,完全盯在了地面腾起的烈焰和浓烟上。
为了对德里的英**事目标和“非军事重要目标”进行准确的打击,中国轰炸机携带了新式的“螟蛉”无线电遥控滑翔制导炸弹,这种新式武器在对苏联进行战略轰炸时就多次混杂在普通炸弹当中使用(防止被山寨能力强大的苏联发现后仿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这一次,在印度战场上,中国空军再次将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搬了出来。
就在刚才,中国“鲲鹏”式战略轰炸机投下的“螟蛉”无线电遥控制导炸弹和担任掩护和伪装的普通炸弹一起,将英国在印度的最高权力中枢和殖民统治象征——总督府从地图上完全的抹去了。
“‘惊天雷’注意,‘惊天雷’注意,该你们了,马上投弹。”苏子恒上校拿起了话筒,大声说道,“‘闹翻天’准备,‘闹翻天’准备,通话完毕。”
“‘惊天雷’收到,‘惊天雷’收到。”
“‘闹翻天’收到,‘闹翻天’收到。”
随着内部通讯频道里传来的应答声,苏子恒举起了望远镜,看见了一架中国“鲲鹏”式轰炸机打开了弹仓,抛下了体形硕大的“滚地球”炸弹。
苏子恒的目光伴随着炸弹落向地面,很快,以炸弹的落点处为中心,仿佛巨石入水般的激起了层层浓重的灰烟,向外缘扩散开来,苏子恒知道,那是炸弹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在向周围扩散,而在这些冲击波所到之处,将不会有任何人幸存。
在冲击波完全消散之后,苏子恒看见地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弹坑,接着便发生了可怕的塌陷。他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而这时,又有中国轰炸机接二连三的投下了“滚地球”炸弹,剧烈的爆炸产生的浓烟将地面完全笼罩了起来。苏子恒放下了望远镜,他知道,现在,哪怕是英国人躲在地下防空洞里,也无法保住性命。
想到自己终于成功的完成了这一次的“斩首行动”,苏子恒上校不由得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随即发出“行动成功”的无线电信号。
1944年9月12日,德里西北,帕尼帕特。
华夏共和国陆军上校左浩祯看着一队队高举双手从自己面前走过的英军俘虏,也在心里长出了一口气,不过,当着他身边的那位“印度解放军”上校的面,他还是显得很平静。
经过十多天的激战,中**队在这里击败了数倍于己的英军,打开了德里的门户。
“据我们的人报告的情况,德里的总督府已经被贵国空军的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彻底摧毁,变成了一片瓦砾。”那位名叫德罗纳的印度解放军上校说道,“那些炸弹真是太可怕了,连躲在地下防空洞里的英国佬都被炸死了,我们的人正在清理废墟,找到了很多英国佬的尸体,其中将军就有十个,哈哈。不过,很不幸,里面也有不**女和儿童一同遇难。”
“这在战争当中是在所难免的,虽然我们一直在避免伤及无辜。”左浩祯表示同情的点了点头,“德里的情况现在怎么样?”
“大约三分之一的城区已经在我们的人控制之下,但在很多地方,英国佬不肯放下武器,仍然在抵抗。”德罗纳上校说道,“不过,现在你们来了,我想德里会很快光复的。”
“我们稍事休整之后就马上出发。”左浩祯看着远处横七竖八躺在帐蓬下休息的轻骑兵战士们,对德罗纳上校说道,“你知道,我们的弹药和物资消耗太大了,必须要等待补给队的到来。”
“我明白,只剩下这小小的一步了,我们要做好准备再跨出去。”德罗纳上校宽厚地笑了笑,“其实我刚才一直在想,你们到达这里的时候,算不算是昔日历史的重现。”
“是啊这也许真的是历史的重现,但又有很多不同。”熟知历史的左浩祯上校明白印度上校在说什么,也跟着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