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7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人的形象很糟糕,在美苏两国的带动下,世界舆论集中吐槽英国始终不肯放弃殖民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政治僵尸,是民主世界的耻辱。
实话实说美苏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这个世界终归是用实力说话的,华夏如果有一天实力到了,拿回属于自己的底盘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而没有这个实力,哪怕是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当然,也不是说美国和苏联的背书就一点儿用都没有。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华夏有了道义的支持,至少能从道德的高度谴责英国,足够打三十年的嘴炮的。而且一旦华夏实力到了,用武力收复失地的时候,在道义上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暂时提了也没用。继续回到会议本身。托洛茨基似乎是想一口气解决完华夏问题,很快又加入了新的表述,他支持华夏在南海的“九段线”要求,甚至承认整个南海华夏享有不可置疑和争辩的主权。
说实话,当时丘吉尔就很不高兴了,他认为托洛茨基这是疯了,凭什么这么照顾华夏人?苏联究竟收了华夏多少好处?
反正丘吉尔是强烈反对这个说话,原因很简单,这种划分方式违背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在整个东南亚大英帝国才是老大,而九段线的划分方式太不把大英帝国的海权当一回事了。这么大一片海,俺们英国人自由航行了几百年,今天你们俄国人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归了华夏,没有这种道理嘛!
“这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历史,更不符合国际现行法规!”
不过让丘吉尔没有想到的是,美国竟然又一次站在了苏联那边,罗斯福支持苏联的说法,认为南海主权归华夏。原因也很简单,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在罗斯福看来,华夏未来可以肯定是美国的小弟,在华夏美国将获得超然地位,将取代英国成为华夏市场和势力范围的实际占有者。驱逐英国的影响力,尤其是间接向东南亚方向打下一根钉子,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此时的罗斯福已经盘算着要跟华夏签订一个自由通航条约了,如果南海的主权归华夏,那么美国将自动获得南海的自由通航权。既壮大了自身又打击了英国佬,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罗斯福也不是完全没有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苏联会提出这么一个对美国单方面有利的提案。难道说苏联打算跟美国做交易?以对苏联没有丝毫影响的南海问题换取美国在其他问题上的理解和支持?
罗斯福认为如果是这样,美国也可以投桃报李,只要对美国利益没有损害,在其他问题上可以帮着苏联坑英国人。
而很快,这个其他问题就冒出来了。连续吃了两个亏,丘吉尔的火气是蹭蹭的往上冒,虽然在这两个问题上英国暂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害,但未来很有可能吃亏。所以他也忍不住了,在中东问题上发难了。
“近期在中东和近东爆发了一系列的流血冲突,究其原因就是某些国家试图插手中东和近东事务,试图搞乱这里的秩序,这是极端危险和可耻的,英国政府表示强烈的愤慨!”
丘吉尔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从他一直盯着托洛茨基就能看出,他嘴里的某些国家就是苏联。不过让老烟鬼更加气愤的是,托洛茨基居然没有任何表示,就当他说话是放屁,这无疑让老烟鬼更加恼火了。
所以丘吉尔立刻又加重了语气直接问道:“托洛茨基先生,您难道就没有感到羞愧,难道就不打算做出解释吗?”
托洛茨基在心中冷笑了一声,落落大方的反问道:“我为什么要感到羞愧?有些殖民份子敲骨吸髓几百年都还有脸在这里大声嚷嚷,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家的丑事。和这样的人比起来我羞愧什么?至于解释?首相先生,你想要个什么解释?《贝尔福宣言》总不是苏联外长发表的吧?自己说过的话就不认账了?”
丘吉尔能感到太阳穴在腾腾的跳,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质问道:“中东和近东的秩序是巴黎和会通过和平讨论的方式确定的,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平协定,苏联政府是否打算公然违反这些协定!”
托洛茨基撇了撇嘴,轻蔑道:“巴黎和会?对不起,苏联政府从未参加过巴黎和会,也从未承认过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协定!”
丘吉尔也是气晕了头,他忘了苏联压根就没参加巴黎和会,不得已之下他又转向了罗斯福,希望这位好朋友能帮着说话。不过罗斯福的一句话就让他凉了半截腰。
“美国政府虽然参加了和会,但是从未在协定上签字,这些协定对美国政府来说没有任何法律效应!”
说实话,罗斯福这已经算是够照顾丘吉尔的面子了,因为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人可是被英法耍得不轻,几乎是愤愤的退出了和会。这笔账美国人一直记着,就等着报复英国佬呢。
此时,丘吉尔才默然的感到了一丝悲凉,原来当年巴黎和会上的小伙伴已经一个不剩了,眼下的英国面临的是当年巴黎和会上美国人一样的处境,要面对两个流氓携手调戏。
甚至丘吉尔认为此时的大英帝国还不如当年的美国,美国人当年可以硬着脖子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不伺候了,咱们等着瞧!”。而现在的英国竟然连说这种话的勇气和实力都没有了,在中东问题上美苏将会联合起来将其调戏至死。
罗斯福很快就发话了:“我们希望英国政府尽快彻底的贯彻《贝尔福宣言》给予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自治的权力,并尽量弥合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矛盾,不要再制造新的矛盾和冲突。这对于解决中东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没有任何好处。美国政府强烈地关切中东各族人民的福祉,反对任何旧有的殖民主义的行为。”
托洛茨基也在一旁补刀:“我完全赞同罗斯福总统先生的声明。英国确实要为中东的动荡负全责,只有英国放弃殖民主义的****,真正彻底从维护本地区和平和和睦的角度出发,才能结束动荡!苏联政府敦促英国政府尽快开启新的中东政策,尽早的恢复地区和平!”
丘吉尔真心是比吃了苍蝇还恶心,尼玛,原本还想在中东问题上扳回一局,谁想到竟然被美苏联合起来吊打,这真心是一个叫惨啊!
不过丘吉尔有苦还说不出,谁让中东这个话题是他勾起来的,自己主动掉坑里就别怪对手填土了不是。在美苏在相关问题上掀起新一轮吊打风暴时,他赶紧的转向了近东问题也就是土耳其问题。
终于在这个问题上,丘吉尔搬回了一局,在近东问题上美国人终于没有胳膊肘往外拐了,两国终于成功的给苏联施加了压力。不过说到底这依然没有什么卵用。英国人对华夏问题和中东问题是什么态度,苏联对近东问题就是什么态度。说不过了大不了装聋作哑,你奈我何!
这一轮的讨论又消耗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定的三天的会期。只不过在相关问题上三国能达成一致的部分实在是少之又少,在大部分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上,大家伙都谈不拢。
而这就催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咱们大家伙开了几天的会,总不能一点儿成果都没有吧?总要给世人一个交代吧?
丘吉尔就提议:“暂时放弃争端,先将会议的成果确定下来。”
这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托洛茨基却不同意,他很清楚这就是丘胖子的诡计,在之前的谈判中谁的槽点最多,自然是英国。英国现在只想将对他们有利的部分确定下来,而将不利的部分统统排除,哪有这样的好事?
所以托洛茨基的意思是:“结果要汇报,但是分歧也要阐明。把矛盾和问题留给后人解决可以,但不能装聋作哑!”
罗斯福想了想也决定支持托洛茨基的意见:“完全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谈合作,另一个部分谈分歧,装聋作哑确实没意思!”
二比一,丘吉尔落败。现在英国人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就成果、问题一起表达,要么就是什么都没有,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几天之后,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丘吉尔最后决定——认了!哪怕仅仅是确定成果也是对大英帝国有利的,现在大英帝国处于战略收缩期,先确定基本盘稳定形势再说。而且一旦不认开罗会议的结果,那这么劳师动众岂不是白搭了?而且世界舆论该怎么看。老烟鬼很清楚,一旦英国表示否定,那么美苏绝对会将黑锅甩给英国来背,那时候将更加被动。
开罗会议“圆满”的结束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奠定了未来的国际秩序。但是问题依然很多,比如说近东、中东和远东的各项问题上四国都未能完全达成一致,在未来依然面临矛盾爆发的危险。反正是有一堆的定时炸弹等待排除。
不过托洛茨基依然表示乐观,因为在他参加会议之前,是对会谈结果表示悲观的,认为不太可能取得什么成果。现在的结果虽然也不算好,但总归是有交代了。
而就在开罗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二天,在辽阔的东线上,苏联红军发起了全线猛攻,而这就是天王星和冥王星计划。
明斯克,在特里安达菲洛夫和索科洛夫斯基的指挥下,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所辖的五个集团军在数千架轰炸机和攻击机以及上千门重炮的掩护下,凶猛的插入了德军防线之中,仅仅在第一天就向前推进了11公里。
白俄罗斯的南边,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也不让特里安达菲洛夫专美于前,也在同一时间发起猛攻……(未完待续。)
443激战带来的问题
近卫第六集团军是罗科索夫斯基手下的王牌部队,在冥王星行动中将充当突破先锋的作用。而近卫第六集团军所属的近卫机械化第4军则是王牌中的王牌,他们将是突破先锋中的刀刃部队。
而这只部队中聚集了我们太多的熟人,比如叶夫根尼、比如装甲列车和胖伊万。而他们也是今天故事的主角。
此时的叶夫根尼已经是副营长了,而装甲列车和胖伊万则是连长和政委,不知不觉中后来后到的叶夫根尼已经完成了对前辈的超越。
“连长,前面的村子里大约有一个排的德国鬼子,没发现坦克!”
侦察兵带给了装甲列车一个好消息,虽说德国装甲兵在之前的作战中已经被极大的削弱了,但是装甲列车很清楚,哪怕德国人只有哪怕一辆坦克也是危险的,他们尤其擅长在防御战中使用坦克。
“一排从左翼迂回,堵住敌人逃跑的退路,如果敌人不跑,那就从背面攻击他们。二排缓慢的从正面接近敌人,三排掩护,火力排由我亲自掌握。二十分钟后开始行动!”
装甲列车飞快的布置好了进攻任务,但是胖伊万有疑问:“不用向营长申请火力支援?先用炮火轰一下吓唬吓唬敌人也好嘛!”
每一个红军战士对大炮都有着某种程度的依恋,红军的进攻似乎已经完全程式化了,先用大炮轰,然后用步兵冲,不行再上重坦碾压。反正就是这一套。
但是装甲列车并不喜欢这一套战术,他笑着反问道:“就怕吓唬不了敌人,反而给他们提了个醒,我要的是突袭,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胖伊万倒也没有继续强烈要求炮击开路,因为他很清楚在打仗这个问题上装甲列车比他强太多了。很快装甲列车的连队就在黑夜的掩护下向预定位置靠拢,而他们的目标那座小小的村庄显得那么不起眼。
进攻准时在早上四点打响,正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