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

第21部分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第21部分

小说: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越推周蒙:“去啊,李然等着你呢。”
小宗拉张讯,说:“咱们退后,让他俩说说悄悄话。”
说什么呢,两个人想的都是,再过几分钟,眼前的这个人就见不到了。
“晚上,我到了西安就给你打电话。”李然先回西安探家,在西安待一天再直飞拉萨。
“嗯。”
李然抚摸着她的脸:“好好吃饭长胖点儿,暑假我等你来拉萨。”(|。。cc)
周蒙点头,显得很平静。
“你上飞机吧。”
“蒙蒙,”李然一脸拿不定主意的样子,“还生气吗?”
她摇头,催他:“上飞机吧,在飞机上睡会儿。”
李然很想说点儿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他跟小宗他们挥挥手,再转过头来看蒙蒙,她脸上的笑容淡淡的。
想吻她,可是这会儿,她淡淡的笑容似乎把他们隔开了。她对他第一次有了这种隔膜,他感觉到了。
李然多少是个敏感的人,他改行不是没道理的。
周蒙一直看着李然进了门,才转过身,满眼都是人群。说真的,她最不喜欢送行,送行不给人留一点儿余地,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
周蒙加入小宗他们一伙儿,向门口走去。小宗嚷嚷着要请大家吃饭,其他三个人都不起劲儿。
“嗨,等一下。”
有人在身后冲他们喊,四个人都回过头——都没有想到,是李然。
李越第一个问:“你落什么了?”
“什么也没落,我想明天再走。”
李越跟小宗、张讯两个迅速交换了一下眼色,小宗先反应过来:
“那赶快把行李拿回来啊,还要改签明天的票。”
“得,我们去办吧。”李越说着话嗖地抽出李然手里的登机牌,还不忘嘲笑一句,“眼睛睁大点儿,别让人把
蒙蒙拐跑了。”
隔着几步远,他看着她,她也看着他。
忙碌的人群在他们身边涌来涌去……

………………………………………
第八章:两地书(1)
………………………………………

李然走后的那次期末考试,周蒙遭到惨败,她居然有两门功课没有及格。要知道中文系的那点子功课,想考不
及格都难。一门马克思主义原理还好说,政治课,不及格也不说明什么问题。可是周蒙的外国文学也没及格,
这可太丢面子了,她在班里还是一向标榜只看外国名著不看中国名著的人呢。
李然从拉萨打电话过来,周蒙在自己房间刚装的分机上懊恼地小声报告了这一噩耗。
李然劝解她:“不及格补考就是了,我大学的时候高数也有一次没及格。”
“我从小到大还没有不及格过呢,这都怪你。”
李然知道她的意思,可是故意逗她:“怎么能怪我呢?你考试的时候我离你有四千多里呢。”
“就是这四千多里害的,你要是在我身边……”她没有说下去。
“蒙蒙,我也想你。”李然柔声说。
想与想大不一样呢,她这儿都茶饭不思了。不过,看在他最近天天打电话,表现还不错的份儿上,周蒙也就不
跟他计较了。
那天在机场,她问:为什么明天走?他反问:你说呢?看她不说话,他叹气了:昨晚你那样子今天我怎么走得
开,在你还恨我的时候?她申辩:我没有恨你。“蒙蒙,过来。”她过去了,他搂着她,克制不住地吻她:傻瓜
,在我还没有吻你的时候,在我还没有对你说我爱你的时候,我怎么能走得开啊。
她原谅他了。
李然刚到拉萨也有两天没吃饭,可不是因为相思,而是太兴奋了,他很久没有这样冲动了,进西藏的第一个七
天里李然拍了四十多个胶卷,直到手软。这里的人眼神都跟内地不同,更不要说西藏特有的宗教氛围和高原地
区洁净的深蓝天空。
拉萨让李然着迷,潜伏的冲突,缓重的节奏,麻木的痛苦,刹那的欢乐,尤其透过镜头看这座城市,它因为不
堪世欲的搅扰而充满着诉说的欲望。李然不是诗人,但在一个定格之间,滑过他脑际的句子就像诗一样莫名其
妙:“灵魂的鸟翅在这个城市低飞。”这个句子,后来由杜小彬做主,用到了李然第一本摄影集的扉页上。
那些社会学家是有道理的: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没有灵魂,因为不懂得敬畏。这么说吧,随便翻开西藏任何
一个角落,都会让人肃然起敬。
很多男人不习惯跟自己心爱的女人谈论精神世界,跟蒙蒙在一起李然只有说不完的情话。他知道,她也不关心
,无论是西藏还是他的摄影,她只是挂念着他脸上的皮肤别让青藏高原的紫外线晒红了,她宣称她不会要一个
红脸膛的未婚夫。李然户外活动多,取景又不能戴墨镜,他只好戴一个藏民们常戴的那种宽檐礼帽。
爱一个人其实是浅薄的,深刻而伟大的爱情只在备受挫折以后。
离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样子,周从诫和周离从北京赶到江城。
一家子人总算又团聚了,尤其儿子能来,让方德明女士深感欣慰,虽然儿子在这边只待一个星期就得回北京陪
媳妇过年去。
说到方德明女士和儿媳妇的关系,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婆媳关系能搞好,那么国共两党也早就握手言和了。
多了两口人,又要过年了,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晚上四个人坐下来就是一桌麻将。周蒙在家里是戴戒指的,
两只手一洗牌,那钻戒的光华直刺人眼。
她哥哥打趣道:“周蒙,结婚的时候你再跟李然要只更大更亮的,那我们打麻将就要戴墨镜了。”
周蒙一听就要脱戒指。
母亲说周离:“好了,你就别激她了,这一只戒指一天到晚脱脱戴戴的,早晚要给她弄丢。”
父亲立刻担心了:“周蒙,还是让你妈给你收起来吧,挺贵重的,又是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弄丢了就不好了。

周蒙挺不耐烦:“丢就丢了呗。”
母亲哼一声:“嘴硬,真丢了又要哭鼻子了。”
此时,电话铃响了,周离手长先接了,听了一声就对妹妹说:“你的。”
周蒙赶紧往自己房间跑,进了房砰一声就把门关了。
周离这里先不放电话,含笑听着。
母亲也笑:“还不放下,你妹妹最怕人听她的电话,每次必定是鬼鬼祟祟的。”
周离放下电话,正色问道:“妈,李然这人可靠吗?”
母亲沉吟道:“要说可靠当然没所里的书呆子那么可靠,不过他对你妹妹倒是一心一意的,临走不是还给她买
了戒指吗?订婚也是他先提出来的。”
周从诫顺着夫人的口气说:“我看李然跟你妹妹挺般配,李然长得不错,一表人才。”
周离自己长得也不错,他轻轻一笑:“我说的就是这个呀!”
只有女人懂得女人,也只有,男人懂得男人。
方德明女士和老周对视一眼,没说话。
一个星期后,周离回北京了,过年的年货办得差不多了,家里也静下来了,方德明女士才发现女儿不太对劲儿
了。
她吃得太少了,而且只吃流食。冬天衣服穿得多看不太出来,她那张圆圆的娃娃脸又不显瘦,可捏一捏那小胳

………………………………………
第八章:两地书(2)
………………………………………

膊,名副其实是一把骨头了。跟她谈话,她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是咽不下干的,看见荤的又恶心。什
么时候开始的?问都不必问,李然走了就开始了。
把方德明女士气的,女儿这没出息劲儿都不知像谁,反正不像她。有一天李然当真跟她掰了,她还去寻死不成
?也就是现在,要搁60年代自己念大学那会儿,老师马上组织同学大会小会地批判你,“小资情调,恋爱至上
”,非把你批臭了不行。
女儿不吃你也没法儿硬往她嘴里塞,可又担心她营养不够,方德明女士万般无奈之下,带女儿到所里医务室吊
葡萄糖。人家医生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说你也没病也没脱水吊什么葡萄糖啊,不想吃东西饿两天就想吃了。
方德明女士总不好说自己女儿是害相思病所致吧,传出去还不笑死人了。好歹央求了半天,医生算给吊了一瓶
葡萄糖,回到家,周蒙就说累了,倒床上就睡了。
老周劝夫人别着急,过两天,女儿自己想通了就好了。两天?李然都走了半个多月了,傻丫头还没想通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方德明女士往拉萨的西藏日报社给李然挂了三个电话,终于找到了他。
李然听了很吃惊。方女士想,就是嘛,只要是正常人听了都会吃惊的。
李然不安地问:“阿姨,需要我回来一趟吗?”
阿姨镇静地回答:“先不用,周蒙还不让我告诉你呢,她现在睡觉,你晚上八点多打电话过来吧,跟她好好谈
谈。”
当晚,李然打电话过来的时候,周蒙正躺在床上看小说。她的床头有一大捧黄色的康乃馨,还是李然走之前给
她买的,已经谢了,可她不舍得扔掉。书桌上,有个小小的玻璃镜框,嵌了张李然大学时代的照片,背景是春
天的花树,他的神情略带忧郁,人看起来比现在纯,发际衣角间自然地带出来那么一股书卷气。说来奇怪,她
最喜欢李然略带忧郁的样子,就像她第一眼看到他的样子。她也喜欢他含笑的样子,可是不喜欢他笑出来,他
一笑出来眉尖眼梢都显得花,好像有的女人脸上那种春意。
电话里,李然一提她不吃饭的事儿,周蒙矢口否认。
“我没有呀,没有不吃饭,只是不想吃干饭。”
“老喝稀饭营养怎么够呢?你妈妈还跟我说,稀饭你一天也才喝两小碗,鸡蛋牛奶都不肯吃。你这样身体会垮
掉的。”
“我觉得挺好呀,神清气爽,飘飘欲仙。”
李然给她气笑了,可是问题还要解决。
“蒙蒙,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儿,这是厌食症的前兆,你不是说过,那个唱歌的卡朋特就是得厌食症死的?”
“我才不会,你放心好了。”
“放心?你这样让我怎么放心?”李然不由得提高了声调,顿了顿,声音平静了,“我还是回来吧。”
“你别回来。”她急急地说,也顿住了,“你回来,也还是要走的。”
“想我?”
长久的,长久的没有回音。
他知道她又哭了,眼前浮现出她正侧着头匆匆地用衣袖抹眼泪,她这样当然让他很难受。
“蒙蒙?”
“没事的,我会好的,慢慢的我会习惯的。”反过来,是她这样安慰他。
她是任性的,她也是忍耐的,有时候,李然也说不清自己是更爱她的任性,还是更爱她的忍耐。
“蒙蒙,我今天晚上就给你写信。”
“我也会给你写的。”
“好好吃饭,求你了。”
“我会的。”
“我爱你。”
“我知道。”
第二天早上,周蒙肿着眼睛吃了一小碗鸡汤面。母亲看着她心想:不服不行呀,父母说十句顶不上李然说一句

到过年那几天,除了不吃肉,周蒙基本上恢复了正常饮食。
90年代初人情尚暖,街上来来往往都是拜年的人群。到周蒙家来拜年的所里同事也不少,她父母也有选择的去
回拜几家。
即使是过年,周蒙也没有到同学家串门的习惯,这是方德明女士的家教。女孩子东家串西家串的只会学着搬嘴
弄舌,她同样不欢迎女儿带同学到家里来。为了这个,周蒙小时候特别羡慕邻居小姐姐有个当工人的妈妈,人
家的妈妈就喜欢招待小朋友,人家的妈妈就给女儿梳辫子,还扎蝴蝶结,而自己从小都是清汤挂面的短发,恨
死了。很小很小,周蒙就知道自己妈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都没有人情味,她和哥哥连小名都没有的,妈妈
对他们一贯像对大人,叫起来都是一本正经的“周离”、“周蒙”。
可是,等周蒙有了自己的儿子,公婆一家人都叫他小名“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