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编者:“相爱的人从来不能相守”,你不觉得这太绝对了吗?
笔者:也许,可为什么我们又说“情到深处人孤独呢”?
编者:孤独感——在编辑你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确实能从男女主人公李然和周蒙身上体会到现代人难以言说的孤独。李然从理论物理转到职业摄影,从一个女人转到另一个女人,就象他后来结婚又离婚的妻子杜小彬总结的那样,“他因此选择了一种自我放逐的生活,也是最适合他的生活。”至于周蒙,她的气质似乎是漠然更胜于超然。
笔者:谢谢您准确的感觉,在周蒙的清甜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冷,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后现代派人物的标志。
编者:但你花了很多笔墨渲染李然和周蒙的古典式恋爱,从初逢到相恋,从别离到思念,从背叛又到重逢,你似乎要向读者证明,他们是相爱的,深深相爱。
笔者:对,我是想证明,他们深深相爱,爱到魂牵梦绕。
编者:那么,让这一对深深相爱的人偏偏不能相守,你觉得你给了读者一个足够满意的解释了吗?
笔者:您满意了吗?
编者:老实话,不太满意。最大的破绽是你用杜小彬的怀孕造就李然和周蒙分手,亲爱的,这实在是一个老得已经起皱的桥段。虽然你尽可能地做了补救,李然有这样一个独白:“至少有一点他没看错,杜小彬不难侍候,她会是个体贴的妻子。最便当的还是,他不需要向她承诺什么。”你是希望读者明白,分手的关键不在怀孕,而在李然可以给杜小彬一个婚姻,却无力给周蒙一个爱的承诺。
笔者:我承认怀孕是个太老的桥段,但杜小彬怀孕是我当时能想到的,对性经验丰富的李然最简洁的一击。
编者:杜小彬这个人物其实很有戏剧性,她并不美而且危险,但是最具吸应力。
笔者:对于年轻的李然,危险本身就是吸应力。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编者:这也是我第一次读你这本小说的感觉,书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迷失尴尬的青春期。
笔者:所以您建议我放弃原来的《心上人》,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个书名。
编者:也是你书里的一句话,“半透明的冬夜里,宁静淹没了过去以及未来,那么空灵而沉重的,如同小鸟跳动着的心脏,婴儿印下的足迹,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非常有诗意。
笔者:谢谢。空灵而沉重,这是我眼中的青春年华。
编者:回到李然和周蒙,撇开第一次的背叛不谈,十年后当他们重逢——小说的最后一章,我承认你的表述蕴藉而优美,但如果他们真地,象你说的那样爱到魂牵梦绕,你可没有给两个人一丁点儿机会。
笔者:您的意思是,最起码我应该让李然周蒙一偿宿愿发生关系?
编者:总不会是出于道德上的保守吧?周蒙已经有了丈夫有了儿子。
笔者:李然有一句话,“只有在做了以后你才知道能不能承受,可是我告诉你人比自己想象的脆弱,道德的意义就是保护这种脆弱。”所以,与其说出于道德上的保守,不如说出于人性上的脆弱。实际上从一开始,隔离李然和周蒙的不是别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脆弱的人性,说得再透彻一点儿,是自私的人性。而人与人的关系越深刻,人性的自私越是暴露无遗。
编者:所以你的理论是,爱得越深越孤独。
笔者:我的理论是,因为无私的爱情和自私的人性永恒矛盾,所以爱情只能是一道没有谜底的谜面。
编者:看不出,还挺深刻呵。你一定读过边淳一的《失乐园》,成熟中年男女陷入不伦之恋,在爱情的顶点两个人选择共赴死亡。
笔者:勇气可嘉。不过很难说他们是看透了还是根本没看透。
编者:没有人能完全看透吧?在你的小说里,周蒙的告别台词是“即使这一生她都不能再与他相见,即使他让她失望,即使最终她不跟他走,她还是会等他的。——不是为一个结果,而是一种心情。”所谓她“等”的心情是什么?不就是爱吗?
笔者:是爱,可是她不会再往前走一步了。这就是周蒙的典型意义,这就是周蒙这个人物内在的诗意。
编者:周蒙内在的诗意来自她深刻的孤独感吧?—…“可是,后来,在她无牵无挂的静中,李然觉出了悲伤。她不是不在意,她是不相信她不会失去。”
笔者:“她不相信她不会失去,”我把这叫作——现代人明智的悲观主义。
编者:吕挽,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小说里最具现代感最妙的一个人其实是周蒙的丈夫潘多。
笔者:李然和周蒙是艺术型的现代人,而潘多是标准技术型的现代人,没有思想没有负担,非常务实,自私到了可爱的程度,他代表了现代人盲目的乐观主义。
编者:但我的感觉是,好像明智悲观主义的所有问题到了盲目乐观主义那里就迎刃而解了。
笔者:这是没有思想的好处。
编者:所以我们不妨“盲目乐观地”假设一下,如果李然和周蒙都勇敢一点儿,他们是可以抛开一切在一起的。
笔者:那是很浪漫,可惜不符合生活的逻辑。退一万步说,他们真的在一起了,就可以象童话一样“HappilyEverAfter”了吗?难道经过所有的一切,这一对明智的悲观主义者还不明白在他们之间,最完美的境界是相望而不是相守?
编者:吕挽,你写得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十年,周蒙从少女到少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你这本书对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有启发性。不过作为专业编辑,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小说人物的新意,是你敏捷感性的语言,是你微妙入时的叙述风格,作为一部处女作,这很难得。
笔者:说老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是个有叙述障碍的人,可能就是在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中我终于找到了对于当下这个时代,我自己的表达方式。
编者:Notonlywrite;butwriteinstyle。
………………………………………
旅美女作家长篇处女作写青春受业界瞩目
………………………………………
旅美青年女作家吕挽的长篇处女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新浪网连载。业界认为,作为“非常女性长篇小说丛书”之一,这是当前浮躁文坛上一部难得的清新之作。
该书以女主人公周蒙19岁到29岁的感情经历为主线,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展现了一个从爱情走向生活,从青春花开到花落的人生故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顾建平副总编认为:“撇开一切文艺理论不谈,简单地讲,《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是近来能让我读下去的不多的几本中文小说中的一本。”
文/李冰
………………………………………
难得的清新之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
旅美青年女作家吕挽的长篇处女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新浪连载。业界认为,这是当前浮躁文坛上一部难得的清新之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顾建平副总编认为:撇开一切文艺理论不谈,简单地讲,《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是近年来能让我读下去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中文小说中的一本。
《我们》一书以女主人公周蒙19岁到29岁的感情经历为主线,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展现了一个从爱情走向生活,从青春花开到花落的人生故事。小说最动人的部分应该是周蒙和初恋情人李然长达十年的相恋相别与相思,作者吕挽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把这一份感情刻画得丝丝入扣,情致深长,令人泪下。尤其是十年后的重逢,各有一片天地的昔日情侣默默相望,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爆发的情感,有的只是在老情歌般的氛围中,两个人内心的波涛汹涌。他们似乎是平淡地分别了,其实只不过更深刻地懂得:他们深爱彼此,刻骨铭心。——和“有情人终成眷属”完全不同的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要告诉读者的是“相爱的人从来不能相守”。同时,如题目所言,《我们》致力于表达“青春的空灵与沉重”,书里的每个人物,或肆狼狈,或者故作镇定,或者裹足不前,在青春这一无边的题目上写下了各自笨拙真实的答案。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做到了不自恋。它塑造了一个相当不完美的女主人公,它讲述了一个基本上否定爱情本身的爱情故事。
***************
*第一部分
***************
李然在服务台等着打长途,只有一条长途线,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孩正大声地跟远方的男友电话传情,李然相信大堂上的每个人都听到她谈情说爱,听得津津有味。当然李然可以用刘漪的“大哥大”打,他又没有那样大方。
………………………………………
楔子(1)
………………………………………
刘意是个嫁得好的女人。
96年,周蒙在北京加盟影视作文案,刘意是发行一部的经理,也是公司的红人。
在北京人眼里,他们都是外地女孩。不同的是刘意嫁了,嫁个北京老公。女人嫁老公其实跟买彩票差不多,没有道理可讲,赌的是个运气。刘意的运气不错,她老公是中央电视台的,单位好,年纪轻轻有房有车,长得也不错,粗中带细高高大大的,还特会疼人。
刘意漂亮吗?一个成熟的女人可以用微笑把她的脸蒙起来,你看不清她,却容易被她的某个细节所打动,刘意清瘦而白哲,有点儿贫血,并不严重,可她老公因此特别心疼她,结婚两三年了也不肯要孩子。其实,女孩子多少都有点儿贫血,因为怕胖习惯扣着吃,因为爱上了要疑惑没爱上要焦急。贫血不是病,是女孩子的娇矜。
有天晚上,为准备一个媒体发布会周蒙和刘意一起加班。材料准备好了,两个人各端上一杯热茶。这时,刘意开了口:
以前,我喜欢过一个男孩。
周蒙知道有故事听,端正坐姿,不动声色地给对方以鼓励。
——他家里是农村的,人很有才气,一进大学就得到教授的赏识,是很出风头的学生会干部。我们是大学同学,同系同届不同班,两个人一句话都没说过。他在大学里也有过个女朋友,很漂亮的。临毕业前,这个女朋友为了分到省城把他甩了,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他放弃了保送念研究生的机会,分配到省城的一个机关工作。后来,他跟我说他心里并不怪他的女朋友,他只怪自己没本事把她留在省城。我生下来就在省城,这就象有的人生下来就在北京。可我现在还是认为,如果我是他的那个女朋友我不会为了省城放弃他,因为,他太好了。
刘意说这句话的时候,轻轻垂下睫毛。她的脸型带点儿欧化。又有着东方人的柔和。因为矛盾特别耐看。一头栗色的长发,笔直地垂下来。
——毕业以后的第一个春节我见到他,是初五,大学同学聚会,在他的宿舍,还有人给我们介绍,说这是谁谁,其实都知道,他叫出了我的名字。这样,我才第一次跟他说话。我记得自己坐在临窗的破长条椅上听他说话,短短的阳光没有拘束地照在我们脸上,那是我记忆中最晴朗的一个冬日,和煦温暖风清云淡,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他。他,我永远忘不了他说话的样子和他的目光,怎么讲?谦逊中含着高贵,骄傲里透出柔和,后来,我也见识过很多有钱有地位的男人,有的你还可以称作世家子弟,但是,没有人,没有人象他那样。他象玉,上好的玉,整个人有一种内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