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体坛多面手 >

第4部分

体坛多面手-第4部分

小说: 体坛多面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个短发的女队员拍了拍杜柯的胸膛,赞道:“杜柯,游的真棒!”

杜柯笑了笑:“过奖过奖,粉嫩新人一枚,各位姐姐多多关照。”

又有一个女队员过来拍拍杜柯的胸部,“以后跟着姐混就好了。”

完事她还小声对身边的队友说:“有胸肌耶,很硬哦。”

“……”杜柯无语,特么的揩油啊,现在的年轻女孩子都很open呀。

他摊开手掌做鹰爪状,对刚才那个摸他胸的女队员说:“这位女健将,我看你的胸肌也很发达,也让我学习学习、切磋切磋呗。”

“咯咯咯!”女孩笑的花枝乱颤,挺大方的说:“可以呀,你来搓搓咯。”

“都别发春了!”苏云冲杜柯怒喝,又瞪了女队员一眼,“跟我速去教练处集合!”

第004章这种技术是我从小就研究过的

两位男队员,十五位女队员,都紧密团结在了江智刚身边,他们都站在左侧池岸边。

杜柯独自一人立于第2泳道跳台的后面,他也不知道江智刚让他一个人原地待命,是待什么命?

这时,江智刚对杜柯喊到:“杜柯,继续第二泳道,200米自由泳。”

杜柯听到江智刚新的指示后,走上第2泳道跳台,面向江智刚举起右臂两秒,示意自己准备好了。随后他躬身屈膝,做出起跳出发的准备姿势。

江智刚对身边的刘晨啸和王秋越说:“你们等会儿注意看杜柯的腾空动作,特别是手臂姿势。”

然后他又对女队员们说:“你们也可以观摩一下。”

江智刚举起左臂,鸣预备令长哨,两秒后,鸣出发令短哨。

哨响人出发,杜柯听到出发哨后腾空而起,钻入水中,劈波斩浪向前游去。

江智刚对队员们面授机宜:“杜柯的起跳腾空动作十分标准,他的手臂打的很直,并且贴住了耳朵。腾空时双臂打的越直越贴近耳部,双掌就会形成矛头形状,入水时的阻力就越小,入水越平顺。我教过你们很多遍了,可你们没一个人能做到达标要求。苏云和周丰算是勉强达标,但都没杜柯做的标准。”

“哦哦。”刘晨啸和王秋越点头道。

“苏队和周队是专业的嘛,杜柯听说从小也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一个女队员表示不服。

“你们现在接受的不是专业训练吗?”江智刚瞪了女队员一眼,“你们要是老以业余爱好者自居,那你们的水平永远都无法提升。”

“呃……”女队员被江智刚训的不敢说话了。

苏云有些难为情,却又有些得意。难为情的是她作为女队队长,在教练的眼中,腾空技术要领也就是勉强达标而已。得意的是,杜柯就是她推荐来的。至于那个周队,是男队的队长,不过已经失联数月了,据说闭门不出在写网络修仙小说。

说话间,杜柯已经完成第一个50米转身了。

江智刚这时指着杜柯,又开始训刘晨啸和王秋越了,说看看杜柯的转身,那才是正儿八经的自由泳转身,你俩练了这么久连个团身翻转身都玩不出来,丢不丢人?

“是是,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加强训练。”刘、王二人的态度很好,骂死不顶嘴,教练说的永远都是正确的。

杜柯这是被江智刚当成了教科书来做示范了。

江智刚虽然在教育着男女队员,但目光一直聚焦在泳池中的杜柯身上。杜柯这时已经第三个转身了,开始游最后50米,江智刚凝眉若有所思,他一直在观察杜柯的打腿频率。

杜柯游了150米,节奏很稳定,一直都是1…2…6的划水打腿节奏,并未再用出八次打腿。

其实杜柯也在试验,特技“8次打腿”的冷却时间是1小时,他想试试不靠特技能否在一轮划水循环中使用8次打腿。试验结果为:否。

杜柯从小接受的训练就是,200米之内6次打腿,400米以上4次打腿,他没练过8次打腿。这是个习惯问题,比如说一个人走了几十年的路,迈腿节奏都是左右左,现在忽然让他把迈腿节奏换成左左右,短时间内肯定是改不过来的。

现在游了快200米,杜柯惊喜的发现,自己的速度变快了。他刚刚获得全属性+1的奖励,又把5点奖励点全加在了速度属性上,他能感觉到自己划水的平均速度提升了。这种感觉就像开车,开惯了1。6L排量的汽车,现在换了辆2。0L的新车,踩油门的深度一样,能明显感觉到2。0L新车的驱动力比1。6L强。

这时杜柯已经触壁,游完了200米自由泳。江智刚看了看计时器,2分35秒22,这是介于三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之间的成绩。

杜柯上岸后,江智刚挥手让他过来,并吩咐其他所有队员下池开始训练。

岸上只剩杜柯和江智刚二人。

江智刚问到:“除了自由泳,还会什么泳姿?”

杜柯答到:“都会,但符合省大运会参赛水平的话,那估计只能游自由泳和仰泳了,蛙泳、蝶泳练的一般。”

江智刚玩味地笑道:“你就这么肯定我会让你参赛?”

杜柯嘿嘿一笑:“江指导给个机会啦,我一定竭尽全力为本校争光。”他现在还是得哄着点江智刚,不能再抬杠这位老大了。江智刚可以让他去参加省大运会,识时务者为俊杰。

对于参赛问题,江智刚不置可否,又问到:“听说你以前接受过专业的训练,状态最好时,最长距离能游多少?按正式比赛水准估测。”

杜柯:“按比赛标准的话,最长距离可以游400米。”

江智刚说到:“本次省大运会将于下月初在本市召开,游泳比赛只有自由泳和蛙泳项目,一个人只能参加一个小项。报名了自由泳就不能游蛙泳,参加了100米就不能游200米。既然你蛙泳游的一般,那就报名参加自由泳比赛吧。”

杜柯吁了一口气,对江智刚表达感谢之意:“谢谢江指导,我一定不辱使命!我相信,在江指导英明神武的领导下,我校游泳队一定能重现辉煌,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

江智刚摆摆手,不吃杜柯甜言蜜语这一套,“我校游泳队压根就没辉煌过,谈什么重现?我这人向来只看成绩,你有实力就能入选,没实力就被淘汰,就这么简单。这也是所有体育竞技比赛的生存法则,简单而残酷。”说完他似乎还轻轻叹了口气,好像回忆起了什么往事。

杜柯点点头:“江指导说的是,优胜劣汰,强者为王,这不仅是体育竞技的法则,更是全人类各个领域的法则。”

江智刚:“省大运会的自由泳项目有50米、100米、200米、400米四个距离的小项,1500米就没有了,全省也凑不齐8个报名1500米项目的大学生。800米自由泳只在世锦赛上设置这个项目,连奥运会都没男子800米项目,所以国内比赛一般也是没有男子800米自由泳项目的。50米、100米、200米、400米自由泳,你想报名参加哪个?”

杜柯想了想说:“我对自己的平均速度和耐力有信心,但爆发力一般。所以我选择最长距离的400米自由泳报名。”

他这么选择是有依据的,八大属性中,他的速度和耐力最高,同为13,论单项属性,速度和耐力已到达了半职业水平。但爆发力只有6。

短距离比赛需要爆发力冲刺,中长距离则需要良好的耐力。综合考虑,杜柯决定参加400米自由泳。

“哦,那就400米吧。这两天苏云会帮你报名的。”江智刚算是答应了,“从现在起,你就是我校男子游泳队的队员了。今天是4月10日,离省大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几天,从现在开始,你和他们一起训练。”说完他指了指池中正在训练的队员。

杜柯:“好。”

江智刚又道:“刚才你游100米,最后冲刺阶段用的是八次打腿。这种高频打腿是你自己突发灵感,还是专门练过?游200米的时候,为什么又不见你用八次打腿?”

杜柯解释到:“我爸曾是游泳运动员,他收藏了不少珍贵的泳坛影像资料。我看过这些资料,上世纪60年代之前的泳坛,很多一流的游泳运动员十分重视打腿,那时的主流打腿节奏都是6次以上,8次打腿很常见,10次的都有。”

“后来经实践证明,自由泳的前进推动主要靠手臂划水,于是运动员们就开始降低打腿频率,毕竟快速高频打腿是很费体能的。我研究后觉得啊,全程肯定是不适合8次打腿的,但短时间内使用8次打腿可以提升速度。所以小时候就自己琢磨着,没事自己练练8次打腿。8次打腿确实很费体能,我用过一次后得休息个把小时才能用第二次。”

杜柯结合自己运动员家庭的背景,以及自由泳的发展演变历史,对自己的特技8次打腿进行了说明。总不能说是系统给的吧。

“你特么真是个天才少年,从小就琢磨这种几十年前的技术?”江智刚笑骂到,杜柯的解释虽有些漏洞,但也算能自圆其说,江智刚也没深究。就如他刚才说的,他只看成绩,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不追究历史。而且在泳坛确实涌现过不少天才少年,十几岁拿过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都有。

省大运会的参赛问题解决了,杜柯成为了南港大学男子游泳队的正式队员,男子游泳队终于凑够了最低报名人数三人。

第005章踩点

距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开幕还有二十几天的时间,这段时间,杜柯每天都到游泳馆和其他队员一起训练。

虽然每天都有训练,但游泳队每天训练的时间平均不到3小时。

南港大学的游泳馆是对外开放的,本校学生买票都可以入馆游泳,晚上7点之后才停止对外开放。江智刚可以偶尔闭馆一两天用以全天训练,但也不能天天闭馆,他只是个体育老师又不是校长,游泳馆又不是他捐款修建的。

所以游泳队只能在晚上7点之后训练,而且队员们来自各个学院,白天他们还要去上课,也只能晚上训练。

没办法,谁让游泳队做不出傲人的成绩呢。

校篮球队和足球队都有自己的专用训练场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不会被外人打扰。篮球队和足球队的队员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打比赛、取得好成绩,他们不用担心学业,有人帮他们搞定。

强者恒强,成绩好的队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每届的体育特招生,最拔尖的都往篮球队和足球队里送。弱者更弱,成绩烂的队伍如游泳队则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了,在普通群众中选拔稍微有点游泳特长的学生。

杜柯大一刚入学时,凭着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光环,校足球队还派人邀请他加入,只不过他没去。他那时有点厌倦日复一日的训练了,没加入任何校内体育队。

在游泳队训练了一个礼拜后,杜柯发现,除了自己和苏云,其他人基本上也就是游泳爱好者的水平,顶多算是在爱好者里姿势标准、游的较快。

杜柯和苏云是接受江智刚单独的小灶式训练,其他队员则是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时间有限,江智刚只能抓重点,把希望寄托在杜柯和苏云身上。其他队员大部分都是读了大学后才接受他的专业训练,加上天赋和资质平平,又都是20岁左右的年纪,再怎么练也就这样了。

实际上江智刚发现自己也教不了杜柯什么新的东西了,在自由泳领域,杜柯的泳姿和各项技术动作已经很标准,杜柯现在要做的就是下池找感觉,重复的游,在参赛之前把身体状况、竞技状态、肌肉状态调整到最佳。

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也是如此,周而复始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要做到最好,无他,惟手熟耳。训练其实是个很枯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