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好莱坞之王 >

第339部分

好莱坞之王-第339部分

小说: 好莱坞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命运注定他的想法不会得到现实。”画外音再次响起。
    在和青梅竹马之间的温馨镜头过来,画面又开始快速切换,朋友新婚礼上英格兰领主的***权,英格兰士兵想要侵犯他的妻子,以及最后对他妻子的行刑。
    “根据国王的命令,这个女人必须被处死!”英格兰士兵高声宣布道。
    “抗争,只有抗争,只能抗争,他选择了这条路并终将走下去!”画外音变得高亢起来。
    华莱士带领朋友和招募来的士兵开始反抗起英格兰人来,他们的一个个胜利获得了苏格兰贵族的支持,终于在平原上准备和英格兰的正规军进行决战。
    “要消灭他们非常的简单。”得到消息的长腿爱德华傲慢的说道,并开始训斥起自己那懦弱无用的儿子,然后好好警告了一番刚刚嫁过来得法国公主伊莎贝尔。
    “准备木桩,将它们削尖!”这边华莱士想出办法对付英格兰的骑兵。
    惨烈的决战终于开始,无数次得拼杀之后,勇猛的华莱士终于赢得了这次胜利。
    “然而背叛无处不在。”画外音随即响起,带着一点悲怆,但马上再次变得高亢:“但他永远不会放弃!
    苏格兰领主赢得战争的争吵,华莱士的义无反顾,长腿爱德华的阴险,在短短几个镜头的切换中通通表现了出来。最终被背叛的华莱士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儿时的伙伴也死伤无数,但他并没有放弃战斗。
    “华莱士还在战斗。”酒馆里的人们小声谈论着。
    “他神出鬼没,英格兰士兵永远别想找到他。”农场的农夫们窃窃私语着。
    “只要他还在,他们终将被赶出这片土地。”小商贩们如此说着,
    “你很像我妻子,很温柔很善良,请你转告那位暴君,我们绝不会轻易握手言和,除非英格兰的士兵撤出这片土地,否则我们将奋战到底,为了自由!”阴险的长腿爱德华不惜用自己的儿媳来设圈套,而被华莱士所感动的伊莎贝尔则告诉了他一切,华莱士表示了感谢之后随即铿锵有力的说道,然后大步离开了。
    至此,预告片结束,还留在屏幕上的,就只有“为了自由”。
    阿德里安所预料得一点也没错,《勇敢的心》预告片刚上映顿时又引起哗然一片,最开始放出海报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人觉得之前关于华莱士和苏格兰独立很大可能就是奇迹导演新电影的内容,但毕竟没有更多的消息,而阿德里安向来喜欢出人意料,所以也就放过不提,没想到还真是这个题材。
    “我想提醒阿德里安先生,今年的愚人节已经过去很久了而明年的还没有到来,这个题材实在太糟糕了。”英国的或者说英格兰的记者如此表示。
    “威廉?华莱士是谁?一个骗子一个窃贼一个***者,显然居然变成了为苏格兰独立而奋斗的英雄,还有比这更滑稽的事情了吗?!”还有人如此义愤填膺的写道。
    但苏格兰的媒体却感到很有趣:“无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题材,虽然华莱士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有待商议,但也却是好莱坞首次把目光放到苏格兰的英雄人物上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奇迹导演会带来一部精彩的作品。”
    至于美国媒体,他们当然站在自己人这边:“真不知道那些英国人在激动什么,这只是部电影预告片而已,我们才不关心威廉?华莱士是谁,我们只知道这是奇迹导演的新电影,一部关于英国中世纪战争的电影。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非常具有气势,他驾驭起这种题材似乎也游刃有余,虽然这还只是一支预告片,虽然离电影正式上映还有段时间,但根据阿德里安以往的作品,我们应该不会失望。”
    总之,英国或者说英格兰媒体非常的不满,而美国得媒体则表示只是部电影而已,很快两边就开始打起了嘴仗,苏格兰媒体虽然谨慎的保持着中立,但依然难免被卷了进来,谁让这是个关于历史上苏格兰独立的故事?于是这段故事在预告片出炉之后,纷纷迅速的占据了各大娱乐媒体的版面。
    “这才只是个预告片而已。”有人忍不住这么感叹。
    【
    】

第九十五章 嘴仗

    第九十五章嘴仗
    “很幸运,终于在昨天看到了奇迹导演阿德里安?科威尔的最新作品,是的,就是年初那部传得沸沸扬扬的战争电影。【
    】仅从场面来说,还算不错,很大气很很有史诗的感觉,激昂的战争场面足以让每个男人肾上腺素激增,他对画面和节奏的控制一直都不错,但如果从别的方面来说,这部电影……太糟糕了。
    我想,阿德里安先生或许应该回学校好好上一堂历史课,尤其是英国历史,在威廉?华莱士的时代,苏格兰人还没有开始穿裙子。当然,要清楚的区分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这个借口是可以接受的,但请别忘了华莱士全家都是效忠爱德华一世,如果真要计较起来,华莱士应该是个叛国者而不是英雄。而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敢的心’罗伯特?布鲁斯却变成了优柔寡断的人物,最后还是在华莱士的死得激励下才彻底开始争取苏格兰的独立,真是让人感到讽刺。
    除此之外,伊莎贝尔公主在华莱士叛国的时候才不过几岁,还没有嫁到英格兰去,她是如何千里迢迢度过英吉利海峡和华莱士产生感情的呢?我认为阿德里安这里完全可以这样修改,伊莎贝尔公主在见到华莱士之后一见倾心,然后两人发生了关系,在最后爱德华国王逮捕了华莱士并处于死刑的时候,伊莎贝尔公主再低声告诉他,她已经怀了华莱士的孩子。瞧,这是多么的动人和坚毅,这才是好莱坞电影应有的情节,不是吗?
    其他细节就更不用说了,在第一次决战时,和华莱士作战的一个士兵,时而戴着头盔时而光着脑袋,镜头只要一转立即就会变个样子。不得不说,华莱士很幸运,他的对手光顾着摘头盔戴头盔去了,否则他说不定已经死在对方的面前。
    这是部毫无诚意的电影,任何一个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在看上三分钟都会找出无数错误,奇迹导演选择这样的题材制作这样的电影更多只是想要展示自己,看,什么类型他都拍,至于观众的感受,以后再说。”
    《泰晤士报》约翰尼?斯坦利。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一部壮丽的史诗,一个民族不屈的呐喊,华莱士临刑前的那声‘自由’可谓振聋发聩!
    这是个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中世纪的时候,不列颠并非像现在这样统一,英格兰和苏格兰彼此常年征战不断,它们有时候会统一有时候又会分裂,而《勇敢的心》讲述的正是关于苏格兰在那时争取独立而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威廉?华莱士的父亲是个英雄,在和英格兰对抗的时候被狡猾的长腿国王设计处死,虽然华莱士憎恨英格兰人,可长大成人之后却并不想继承父亲的遗志,直到他的未婚妻因为反抗英格兰士兵而被杀害。当华莱士报了仇之后,在村民和朋友那‘我们得英雄’的呼喊中,终于明白了自由的可贵,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并承担下来。
    在和英格兰人的一次又一次作战当中,他获得了苏格兰贵族的支持,终于为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政治永远是肮脏的,苏格兰的贵族见控制不了他,于是转头将其出卖给了狡猾而残暴的长腿国王,遭到背叛的华莱士并没有气馁,他继续作战,和英格兰人,和背叛者,他一次又一次的识破了长腿国王的阴谋,并和远嫁过来得伊莎贝尔公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都知道对方心中的情愫,但身份的差异只能将这份感情埋在心底。
    最终,华莱士在罗伯特?布鲁斯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布鲁斯的父亲出卖给了英格兰人,已经病入膏肓的长腿国王欣喜若狂,想要当众处死对方而继续稳固王室的权威。然而,无论行刑者如何折磨华莱士,他都没有说出‘请求宽恕’的语句,最终,在斧头落下的瞬间高喊出‘自由’!
    阿德里安不愧是奇迹导演,无论是获得胜利后的喜悦,还是遭到背叛后的失败,又或者最后的呐喊,以及私下里华莱士和未婚妻以及伊莎贝尔公主的感情,都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最后那声‘自由’尤其让人震撼,一段故事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就让让沉浸其中,跟着故事的节奏起伏。虽然还是有不少的瑕疵,比如穿帮镜头相对有些多,比如历史的细节有所不同,比如华莱士的真实事迹,但这并不能掩盖这部电影的巨大魅力!”
    《洛杉矶时报》菲利普?冈瑟
    《勇敢的心》的预告片在播出之后没多久,博斯沃思影业就举行了首场试映,然后就有了这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影评。前者尽极冷嘲热讽,如果不是有着专业素质的话,恐怕已经批评得一无是处;而后者则尽极夸赞,几乎快认为这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了。
    之所以会这样,看看刊登的两家报纸就知道原因了,基本上英国的影评人都对《勇敢的心》嗤之以鼻,甚至不加掩饰的表现出自己的厌恶。
    “就算是按真实历史改编,但也得有个底线,我情愿没有参加这次试映。”某位英国影评人在自己的专栏里说道。
    而美国的影评人虽然也有人认为改编得有些过,可大多数从电影本身出发还是认为这是相当不错的作品。
    “这只是部电影而已,只要关键情节没有变化,细节上面自然可以为故事而做出改变。在几百年前的时候,华莱士反抗过英格兰吗?当然!苏格兰独立了吗?当然!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这只是部电影而已,不是纪录片。”面对英国同行的质问,美国影评人随即反驳。
    “或许应该为某些人普及下底线的意思,就如同约翰尼那篇文章所提到的那样,在华莱士背叛的时候,伊莎贝尔公主才不过几岁,可电影中她却来到了英国还和华莱士产生了感情,这真实太荒谬了,阿德里安是否考虑过尊重历史?”英国人马上进行反击。
    “如果有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最后的字幕当中,职员表过后写着一句‘本故事并非真正历史’,我想肯定有很多人都没注意。这只是部电影而已,为什么不能放下那些东西而从电影的角度去分析呢?那些壮烈的、激昂的、唯美的情节和场面,难道不是一部出…色…电影所应该拥有的?”美国人半嘲笑的写道。
    “请注意,优点是优点,缺点是缺点,不能因为存在优点而忽视缺点,更何况这缺点很可能大过优点,从而影响到电影的整体素质!”参加试映的英国影评人虽然比美国人影评人少,却在嘴仗上面丝毫不落下风。
    两种矛盾的尖锐的观点撞击在一起毫不相让,95年12月的中旬,娱乐新闻中除了那些固有的八卦绯闻以及各种争夺圣诞…新年档的电影外,就数关于《勇敢的心》的嘴仗最引人注目了。这在普通人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就像阿德里安当初那部《霍华德庄园》那样被勾起了好奇心,一部怎样的电影会让两个国家的影评人如此争吵不休?
    “当然,我当然要去看,能吵成这样,应该是部很意思的电影,不是吗?”某位英国人在街头被记者问道后如此回答。
    “那还用说,奇迹导演的作品肯定很出…色。”美国人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
    随着嘴仗的发展,其他国家的媒体也都被卷了进来,法国记者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