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好莱坞之王 >

第1007部分

好莱坞之王-第1007部分

小说: 好莱坞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认为30年足够了?很好,那么我们在后面加个零怎么样?当然,也许你认为这是和梵高的画或者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优秀的作品,那么我们再加个零怎么样?如果你认为它能和帕特农神庙比肩的话,那么我们再加个零如何?”阿德里安**裸的表达着自己的嘲弄。
    “是的,欧洲有着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悠长历史,这也是你们的骄傲以及目空一切的资本,但那又如何?”他大声的笑着,“几千年前,罗马人肆意放纵,几百前,他们却是一群狂热的禁yù者,而现在……不用多说,不过是一次次的轮回,所以——你们不过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他的声音终于放低了一些,收起了愤怒却换上冰冷的语气,依然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模样,仿佛在做最后的宣判:“如此的不屑一顾,如此的优越和傲慢,在我看来,你们不过是一群自私的懦弱的,只想沉浸到自己世界里不敢面对现实,只想获得别人的欢呼和迎合,拒绝别人的批评。只要求别人改变而从不反省自己的家伙……我羞与你们为伍!”
    他冷冷的丢下这么一句,在鸦雀无声大步往门口走去,直到来到门边后才又停下转过来:“对了,还有一句话:请继续!请继续你们的傲慢,请继续你们的不屑一顾,请继续将你们沾沾自喜的历史扛在肩膀上。这样我们可以跑得更远更快,你们——已经不再是威胁了。”
    欠了欠身,阿德里安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大厅,几秒钟后,沉默的人群轰然炸开。
    “科威尔显然没有意识到。当他在指责别人傲慢的时候,他自己本身也就是傲慢的。我们理解这种傲慢,毕竟美国才建国200多年。他们总是渴望被认可,一旦碰壁,脆弱的心灵没有就会变得偏激和扭曲,科威尔很好的证明了这点。”——《晚邮报》
    “这种话是不合时宜的,提尔也的确口不遮拦,但科威尔无论多么的不满,也不应该说出欧洲电影已死这种可笑的言论。”——《费加罗报》
    “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奇迹导演再次爆出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在卡米尔?罗塞女士的沙龙上公然宣称欧洲电影已死。根据现场消息,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声称同情纳粹是导火索,尽管科威尔的言论让人遗憾。但提尔同样让人担心,戛纳电影节的发展似乎遇到了阻碍。”——《泰晤士报》
    “毫无疑问,科威尔是对的。欧洲电影人的傲慢一直都深深的刻在骨头里,他们就像那些已经垂垂老矣却依然喜欢对别人生活指手画脚的老头一样让人厌恶。”——《旧金山纪事报》
    一点意外都没有,阿德里安在沙龙上的发言第二天震动了大西洋两边的电影圈,沙龙上就有不少记者,他的宣讲自然也就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各个报社的编辑部,网络上面更是当晚深夜就公布了消息。
    当然,没有哪个记者这个时候会故意断章取义,一来新闻本来就足够震撼,没有必要耍这种小花招;二来别忘了,阿德里安本身就是传媒大亨,无论他是出于何种目的进行了这么一番宣讲,都不会没有后手。事实上,当天晚上,在网站上的新闻出来后没多久,宣讲的全就出现在了他的facebook上面,并标明欢迎转载,于是迅速在网上流传开。
    欧洲方面的媒体反应也很有趣,丹麦自然是全都站在提尔这边,不过对于同情纳粹这个话题只字未提,当然,他们的意见一点都不重要。
    意大利因为贝托鲁奇在场并被……羞辱过,感觉被冒犯了,所以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哪怕阿德里安和意大利女神关系暧昧,还制作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并将莫妮卡捧上了奥斯卡影后的宝座。
    法国就要纠结得多了,虽然大部分人对“欧洲电影已死”这句话很厌恶,但阿德里安言辞之间透露出来的对法国的好感和期望,却让他们很难像意大利媒体那样大加指责。尽管部分影评人都撰进行了批评,但始终有种没什么力度的感觉,哪怕是当晚在场的罗塞的章。
    倒是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攻击得很厉害,有的人认为阿德里安完全是在乱说话,也有人认为那句话虽然夸大,但整个宣讲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说着说着,两派就开始相互攻击起来,还波及了好多人,比如吕克?贝松就打电话给阿德里安抱怨:“你真是害苦我了。”
    这篇新闻出来后,他和托纳多雷因为被点了名,所以很多记者都追他们不停,但同时也被自己的同胞苛责不少。
    相对来说,英国媒体就要客观一些,他们既不待见好莱坞,也不待见欧洲电影,虽说他们还是欧洲的一份子,也被阿德里安的宣讲囊括了进去,但从来都自认为和欧洲大陆那帮家伙不一样,于是就有了这么有趣的一幕。
    至于美国媒体,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支持,开玩笑,阿德里安可是传媒大亨,又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这番话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支持?就连圆滑的斯皮尔伯格,在被记者追问时也难得明确的传递出了自己意思:至少阿德里安说出部分事实,欧洲电影确实到了一个需要改变的地方。
    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比如大卫?柯南伯格就有些不屑的表示。阿德里安只是在发牢sāo,太幼稚,还不够成熟。不过,他这番话发是发出来——美国可是个zì yóu的国家——但没多少人理睬,就像丢进池塘的小石子,溅起个小水花就沉到底了。
    说到导演们发表意见。就不得不提又一个有趣的地方,欧洲这边真正的几大老牌导演,比如罗麦尔、里维特、安东尼奥尼以及从不掩饰自己对犹太人厌恶的戈达尔,面对这件事情都保持着缄默。不知道不想评论还是不屑评论,而当事人之一的贝托鲁奇也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表示没什么好说的。
    以至于有记者私下感叹,想要驳斥奇迹导演可真不容易。
    没办法,没人能像他一样。在许多领域都能取得让人咂舌的成就。既是排的上号的超级富豪,又是出sè的导演和制作人,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都能制作,黑sè喜剧、英伦古典、奇幻史诗、惊悚诡异以及励志、科幻、音乐、传记,还有法国、意大利……似乎就没有他不会的电影类型,更难得的是每部电影都有着出sè的口碑和票房。
    这样的履历平时也许觉得没什么,可到了这种时候展现出来,无论什么导演在这面前都要退避三分——当然。拉斯?冯?提尔那种脑袋有问题的家伙不在内。更不用说他是全世界导演最有金钱也是最有权力的人,又掌握着信息渠道,还是大慈善家。传媒业举足轻重的人物。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好进行抨击,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说社会责任”之类的情况,至于私生活……
    不过这场风暴依然才刚开始,当阿德里安在抵达洛杉矶时——沙龙结束的第二天下午他就离开了戛纳,然后迅速回了巴黎和伦敦,再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回美国。抵达时正是洛杉矶的下午2点,他也没有掩盖自己的行程,所以很多记者守候在了机场外面,于是他当众又发表了一番演说。
    “我知道,有人会很不高兴,他们觉得被冒犯了,我也知道,有人会试图用各种方法来证明我是错的而他们是对的。这其实很正常,就像我们在辩论的时候几乎很少认错,尤其是在有看似丰富的论据时。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在意呢?为什么要在意他们的不满他们的反驳他们的嘲笑呢?别忘了,我们只有200多岁,我们还很年轻,我们生来就是应该往前看的!是的,我们没有那么多厚重的历史,可那又怎样?电影在法国诞生,却在好莱坞发展壮大!电影工业各有不同,却在好莱坞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我们登上了月球,我们建立了互联网,我们做到了曾经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向前跑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们抱着历史到故纸堆里去吧,我们拥有未来!上帝保佑美利坚!”
    现场欢声雷动,就像在欢迎一个英雄,不少人从网络或者第二天的报纸看到了相关新闻后,都不由叹了口气。毫无疑问,就算欧洲的电影人花时间统一了意见,但话题一旦被挑起来了,还有个旗帜xìng的人物站在前沿,大西洋两岸在这方面必将长期争论进行下去。
    拉斯?冯?提尔真是个蠢货,怎么会去招惹这样的人物,还在公开场合,那么多人面前说什么同情纳粹这种话。奇迹导演也很奇怪,怎么突然因为这种事情发作,还将整个欧洲电影指责了一通,或者说他真心实意想要支持欧洲电影和好莱坞竞争?
    “当然是真心实意,”在办公室当,阿德里安大言不惭的说道,“垄断没好处,有竞争才会有动力。”
    “哦?”克劳德不为所动。
    “好吧好吧,”他笑了起来,“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你也知道这样利大于弊,我既然是AC传媒的招牌,那么将这面招牌做得大一点又何妨?”
    这场冲突可不是什么意外,这就是之前说过的,在戛纳的最后一步,而这一步也将决定明年的结果。想要成为好莱坞的代言人,光靠《钢琴家》可不行,还要旗帜鲜明的站在他们这边,要告诉他们,看,让我来担任这个代言人的身份才是最合适的,就像现在这样。
    当然,最开始他并没有想要在沙龙发难,在颁奖典礼之前还有一场露天酒会,参加酒会的名流只会更多,在那种情况下挑起战争——这并不困难,几句话的事情——并和更多的人进行辩论,产生的效果恐怕只会更加强烈,毕竟他jīng心策划的这张履历到目前为止还没人比得过。
    但他没料到会在沙龙上遇见拉斯?冯?提尔这个没带脑子的家伙,对方吃错药似一开始就不断挤兑他,所以左思右想之后,阿德里安当即决定就在沙龙上摊牌。

第二百九十一章 我只是在讲故事

    PS:拖延症真心伤不起,这才回家几天啊……看来爆种也不可能了……哎……
    事情一旦决定了,阿德里安就会全力以赴,而且沙龙也是个不错的挑事的地方。到场的人虽然不多,但知名人士也不少,还有部分是记者,而且在室内,自己的声音能更加响亮,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于是,他一开始就装出了心不在焉的形象,正好拉斯?冯?提尔这个脑子进水的家伙也在,于是借着他的话头将事情引导向了自己想要的方向,随便让对方背上了挑事的恶名。这个丹麦来的自负又自大的家伙从来都不是威胁,阿德里安上次带《穆赫兰道》参加戛纳电影节时和他打过照面后就确定了这点,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家伙不过是欧洲电影人需要而推出来的包装,所以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要知道,阿德里安那句“同情纳粹”的问话只是因为记忆而随口问的,没想到那个家伙居然还真的点头答应了,可见他就是一个以自我为心,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人,所以那番宣讲一点都没错。既然他想要做他的垫脚石,那当然应该满足才是。
    那番宣讲看似有些过分,到最后羞与为伍都出来,可阿德里安并没放在心上。一方面闹得越大越好,不闹大好莱坞怎么知道他站在他们这边,不闹大他怎么成为代言人。继而掌控一起加冕为王?再说,这份宣讲也是jīng心策划好了的,想要赢得辩论,就不要想着去驳倒对方,世界上没有完美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