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开饭馆[美食]-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成想,天还未破晓,黄俞就被黄四娘从床上拉下来。
“娘,我都还没睡醒!”
黄四娘正色道,“过阵子你要去煮粥,如今就把这事儿办了。”
何事?”
黄俞眼见黄四娘一手拿着一根长长的针,心知阿娘想什么,急忙起身,将身边的夏夏唤醒。
“你说你,躲什么呢?”
“娘!您可就饶了我吧,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最怕疼痛。若是今天扎了眼,整个人怕是都要废了。”
腊月初八,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汴京城中流行给女孩儿扎耳朵眼。
不单单要用这么粗的针来扎眼,还非得让你跑到屋外冻上好一阵子,等到你冻得耳垂又青又紫的时候,才给你狠狠扎上一针。
“小俞乖,扎眼后,能得到你腊八姑姑的保佑。汴京城中,很多女孩儿都扎过眼,不会疼的。”
虽说黄俞在现代扎过耳洞,但面对黄四娘手中的粗针,依旧忍不住瑟瑟发抖。黄四娘的粗针又长又粗,看起来确实十分恐怖。
“夏夏?”黄俞不怀好意地看着夏夏,“要不,你试试?”
夏夏见状,倒是一点儿也不害怕,“好。”说罢,就冻手冻脚地跑到屋外,硬生生地冻了一会儿,这才跑回屋。
“你看,人家夏夏比你乖多了。”黄四娘瞥了一眼黄俞,而后用两粒豆子夹住夏夏的耳垂,用力向中间一挤,紧接着,用手中的粗针轻轻穿过去。这便是好了。
黄俞见夏夏安然无事,长舒一口气,对上黄四娘的眼神,心里又犯怂,“娘,现在时辰不早了,我去准备准备煮腊八粥啦!”
“腊八姑姑还没保佑你呢!”黄四娘忙说。
“娘!我吉人自有天相,你无需担心,腊八姑姑早就保佑过我了。”黄俞连忙跑了出去,生怕被黄四娘揪回去扎耳朵。
在门边站了好一会儿的冬冬见黄俞跑出来,双眼放光,“黄姐姐,你要开始做腊八粥了吗?”
黄俞笑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那些个佛寺发的粥,不大好吃,我就不馋。”
黄俞正色道,“这种话,到外面可不能乱说。”
腊八节这天,汴京城中各大寺庙都会做“七宝五味粥”,施舍给来自各地的信徒。自汴京城中的一碗佛粥起,腊八粥就从汴京传到了全国,一直流传至今。
黄俞不禁想到,每逢腊八节,家里爸妈总会煮一碗腊八粥。在童年时期,也是馋极了那碗五颜六色又香喷喷的腊八粥。在黄俞眼中,从腊八节开始,就有了年味儿。
冬冬垂着脑袋,只一味催促道,“好啦好啦,我的黄姐姐,您快去煮粥吧!”
“冬冬,你整天都心心念念着腊八粥,那你说说,我需要在里面哪八样呢?”
冬冬想了一下,回答道,“大米,小米,糯米,红枣,莲子……”
“倒也不全对,腊八粥中其实主要有三类。其一是谷类,比如你所说的大米糯米。第二类就是干果,比如莲子红枣。第三类就是豆类。其实食材多少都随意,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划分。”
“嗯嗯,黄姐姐,我知道了,您快做吃的吧。”
还是一心想着吃食。
黄俞莞尔一笑,“那你切先在一旁看着吧。”
这做腊八粥的第一步便是淘米了,黄俞用手在萝子中揉搓,一遍遍清水滤过,没有半分米色。
其余的食材在昨日傍晚就已经被黄俞浸泡过一夜,今日只需要拿出就可以直接下锅了。
“对于难煮的食材,应该下锅先煮。”
这时,冬冬突然问道,“夏夏姐怎么还不来呢?”
黄俞一边将食材倒入锅中,一边回应,“想来是刚才被冻着了,如今还没缓过神来。当时她的袄子都没穿,直接跑出房门,她回屋后,我才发觉此事。扎个耳朵,与我而言简直就是折磨。但对于夏夏来说,她倒是极为乐意的。”
“谁不想得到腊八姑姑的保佑呢?”冬冬反问道,“黄姐姐,难道你不想吗?”
“这……叫我如何说呢?”黄俞自然是不信鬼神之说的,但对于本土古人来说,扎耳朵就是美好的希冀。刹那间的疼痛对希望信仰来说,是不堪一提的。
等了好一会儿,腊八粥可算是熬得浓稠了,里面各种食材都已经熬得很烂。
大米中掺杂糯米,五谷中掺五谷,其间还有些许红地鲜艳的红枣,加上莹白剔透的莲子。各种材质本身的香味糅杂在一起,让人食指大动。
“冬冬,你说,汴京人喜欢吃甜,还是咸?”
“这我怎么知道呢?”
“那你去问问我娘。”
冬冬眉头一挑,嬉笑道,“为啥黄姐姐不亲自去问呢?”
黄俞在短时间内是不敢在黄四娘眼皮下出现的,否则她一定拿着粗针给自己扎耳朵,“冬冬!这饭粥马上好了,你若是不听话,恐怕什么也没得吃。若是听话,我考虑给你加上几勺。”
冬冬听后,喜笑颜开,“好勒,我这就去问。”
话音未落,只听得身后一声,“小俞,你大可以亲自问我。”
“娘?你……来啦?”
黄四娘娓娓道来,“我本就是汴京人,之前也是生活了十几年的。你问我,自然是没有错的。这儿的人有的偏爱甜食,有人却爱咸味。但一般人都能接受咸粥,甜味若是控制不好,则容易让人发腻。况且你这熬的是腊八粥,里面本就有甜味,不必再加甜。”
黄俞点头,“好的,娘亲。我个人虽偏爱甜食,但也不能在饭粥里强加自己的喜好。”
一说起甜食,冬冬嘟囔着小嘴儿,“想当初,我很少吃甜食。自从吃了黄姐姐做的冰糖葫芦后,就彻底爱上了甜食。”
“冬冬呀!甜食本没有错,但若是吃的多了,就有错了。”
见冬冬一脸不解,黄俞解释道,“你瞧瞧,你自己现在的身形。”
冬冬如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墩儿,脸上肉嘟嘟的,看着很是可爱。
冬冬俯身看到圆润的自己,不好意思地挠挠自己的小脑瓜,“可我还是喜欢吃甜的。”
言罢,黄俞与夏夏、冬冬一同出门前往店铺。
“这店铺实在太小了,连两张桌子都放不下。”冬冬说道。
黄俞颔首,“是啊,如今银两不够,我只寻到这个地方。等到以后有钱了,我就自己买下一家店面。若是钱足够多了,我还想把店铺开到潘楼酒店去,或者唐家酒店,都很不错。”
黄俞前脚才放下背篼,后脚就有人打招呼。
“早啊!小娘子今日卖什么吃食?”
黄俞只觉得那食客略微有些眼熟,便问道,“腊八粥,客官可要来一碗?”
“好哇!小娘子,先给我来上一碗!”
黄俞收了铜板,连忙盛好腊八粥,递于那人。
那人拿勺子挖了一小口,吃罢,眼睛顿时一亮,惊道,“这腊八粥怎么与别处的不同,鲜美滑口,香气宜人。请问小娘子,你用的是什么米种?”
“倒不是米的缘故,我用的不过是寻常的米而已,只不过我在里面少放了点花露罢了。”
那人诧异道,“花露?那一锅的饭粥,这得放多少花露?也太费事了。”
黄俞浅浅笑道,“又不是用花露把整锅饭都浇上一遍,一碗浇上一角就可。”
“然而,我吃下这粥,竟然丝毫察觉不出里面竟然加了花露。敢问小娘子,这又是为何?”
“玫瑰香气浓郁,放在饭粥之中,客官您自然可以轻易察觉。然而像桂花、蔷薇之类,清新淡雅,一般人都是察觉不出来的。”
那人抚掌称赞道,“小娘子真是有一手好厨艺,也不知道今后哪位夫郎能有幸娶到。”那人端详了黄俞一阵子,方起唇道,“小娘子,在此处开店甚是辛苦,小娘子何不先去大户人家做厨娘?活儿轻松,挣钱也不少。”
汴京城中的小厨娘,工钱确实不少。汴京城中的小户人家,生女儿后就十分爱惜,待女儿长大后,培训成专门“女专家”。
“女专家”又分成多类,作为“身边人”的“女专家”需要相貌上佳,汴京城中有不少“身边人”被大户人家转做侍妾。
《膳夫录》中有记载,蔡京府中有厨婢数百人,有某个书生,娶其中一厨娘为妻,以为可享齐人之福,却不知她只会切葱。
黄俞嫣然一笑,“大户人家的厨娘,我可做不得。我平日就爱弄些稀奇玩意儿。”
“也是,小娘子会做的吃食如此之多,厨艺又如此精湛。一人可揽下整个大府中的饭食,若是真去了,怕是不大好的。”那人才反应过来,一人可敌数百厨娘,她进入别人府邸后,还不得把别人的活儿都干了?
大户人家的厨娘?挣钱多?
黄俞恍若初醒,紧忙在锅中舀了一勺粥,放入食盒内,“夏夏,我还有事,先走了。”
“寨主……哦,不,小娘子,有何事啊?”
“你继续守摊,我给贵人送吃食去。”
第13章 念佛粥 大相国寺里的算命先生说她…………
街上的人们皆喜气洋洋,手提着新买来的大红灯笼和贴纸,不少小孩儿拿着牙枣、梨圈、樱桃煎等果干,一边往嘴里送去,一边与邻家稚子追逐打闹。
黄俞端着食盒,里面饭粥用青白花纹的小瓷碗盛放,小心翼翼地走向柳音阁。
虽说黄俞对自己的厨艺一向是有信心的,但面对人人皆言怪异的贵人,并不是十拿九稳的。况且每个人喜欢的口味儿也不一样,像那种怪人,谁知道他究竟想吃什么呢?
像昨日一样,黄俞进了柳音阁。柳音阁的生意本就红火,只因现在是清晨,故而廊檐下的姑娘寥寥无几。这一路,倒也是畅通无阻,没惹来多少惊奇的目光。
在大小街巷,时不时看到“博士卖酒”,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外卖了。做面食的叫“磨博士”,在茶馆里做伙计的叫“茶博士”。因很多世家大族子弟不愿亲自买吃食,故而店家总会雇佣几个“博士”来送餐食。尤其是到了年跟上,世家中举办宴饮时,通常在大街上可看到好些个人端着酒菜前往高门府邸。
然而这些人通常是男性,女性倒是很少见,比如说黄俞。
“老人家,这是我今儿个做的腊八粥。”黄俞看到老人,将食盒递给老人。
老人微眯着眼,笑眯眯地叹道,“正好不巧,我家主人前往大相国寺了,现在不在这儿。”
大相国寺?难不成贵人崇尚佛教?
老人家打开食盒,看见里面饭粥浓稠,水嫩可人的红枣、晶莹剔透的莲子点缀其间,中间还加了几种颗颗饱满的豆子。一打开后,热腾腾的香气顿时散在冰冷的空中,老人急忙合上食盒,以免热气流失。
“小娘子着实有心了,可正不巧,今日我家主子去大相国寺,寺中定会分发给他一碗腊八粥。主子回来后,怕是已然饱了。”老人家问道空中残存的香味儿,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这样吧,小娘子你先坐一会儿,我家主人过一阵子应是要回来的。”
黄俞“嗯”了一声,来都来了,就等他家主人归来吧。
“小娘子,请。”老人为黄俞带路,低声喃喃道,“您先在屋外坐着,过一会儿,主子回来后,自然会让您进去。”
这间屋子处在极为隐蔽之处,前面摆放有几盆的花盆小景,盆虽狭小,但格外精致,应是有专人修剪的。
等了约摸半个时辰,黄俞实在等得有些不耐烦。
黄俞瘪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