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好男人宠妻手册[快穿] >

第54部分

好男人宠妻手册[快穿]-第54部分

小说: 好男人宠妻手册[快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都穿的中山装,印象又增加了好几分。
  听媒人说,这小伙子是个在城里学堂读书的,这样来看,倒不是媒人瞎说了。程进别的没什么特殊,就是喜欢读书人。大抵是还对自己家书香门第有着特别的情怀吧,也希望家中无论男女,以后的伴侣都能是读书人。
  有了这层好印象,程进便对李言一行客气多了。寒暄着迎他们进院子,一边介绍着这院子的来历。
  相见却不是正儿八经地在堂屋,而是在一处西屋,章琬华也到了,挨着母亲坐着,低着头,躲在程氏身后。章太太程氏也是个温婉端庄的美人,活脱脱一个中年版的章琬华,穿着改良版的旗袍,并没有像城里女人那般开衩开得很高,而是中规中矩的长袖旗袍,头发也梳着旧女子的那种发型,插着一根碧玉簪子。
  董氏也是旧式女子打扮,一大清早经由女儿的指点,才将平时戴惯了的抹额拿了下来,改用一根簪子别住。一开始她嫌太素了,像家里死了人的,百般不愿意。经过雅萍的一番劝说,说这样才好看,董氏才别别扭扭地顶着这样发式出门了。还非要把手腕上的金镯子换成玉镯子,脖子里的金项链换成玳瑁珠子。到程府一见章太太,这才稍稍明白过来:敢情儿城里人不是越有钱就都把金银珠宝堆在身上啊!
  那章太太原本听了媒人的描述,还有些担忧对方家是乡绅,家底殷实,会不会是那种土气地将什么金银都顶在头上,脖子里挂大金链子之类。今见到董氏,不由稍稍松了口气,对方和自己打扮差不多,圆脸弯月眉,看起来慈眉善目是个好脾气的。如果这样的话,华儿以后嫁过去还能少受点罪。
  互相寒暄了一阵,章太太便不开口了,由自己哥哥程进主问。程进笑眯眯地对李言夸赞道:“不曾想令侄长得一表人才、温文儒雅,有一身的书卷气啊。”
  啥气?董氏听了一头雾水,她从小在乡下受的是旧式教育,三从四德、只知道绣花织布算算账管家什么的,这些文绉绉的台面话是惯不会说的,更听不懂。
  李言谨记着父亲的话,不好意思地点头,“惭愧惭愧!”
  程进心头一喜:这小伙子挺谦虚啊!
  “哪里哪里,这年月到处都是新派的学生,要么不伦不类将洋人的做派学了,老祖宗的东西却丢了;要么就是不学无术,坐吃山空。”就跟他那姐夫似的,“令尊能有你这样的儿子,也是福气啊!”
  “惭愧惭愧!”
  程进笑道:“你呀,是有点太谦虚了!”
  “受教受教!”
  李言话不多,文绉绉的几句适时地说出口,程进和章太太兄妹不由相视一笑,对这个女婿很满意。
  说了几句之后,大人们就心领神会了。董氏先嚷嚷了一句,“这屋里够热的。”
  “是啊。”章太太也回头对哥哥说。
  程进故作羞赧,“陋室让您见笑了,要不我们移步堂屋?”去堂屋就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聊聊聘礼嫁妆之类的了。
  一行人起身,李言确是紧随母亲身后,并没有趁机偷看章琬华,目不斜视的很是君子。这一点又受到了程进心中的赞许。
  到了院子里后,程进就转身对两个小辈道:“大人说话,小孩子就别进去了。我这院子里有葡萄藤,不会晒着。你们就坐着吃吃葡萄吧。”说着,几个大人便径直向堂屋走去,给两个小孩子留下交流的空间。
  章琬华的母亲也进去了,院子里只留下章琬华一个大丫鬟,跟在后面站着,李言就单独一个人。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抽条比男生早,章琬华已然是大姑娘了,穿着裁剪合身的女学生装,梳着两条麻花辫。待母亲和舅舅进屋后,抬起的脸上却流露出一丝清高与委屈。
  她是不想这么早嫁人的。学堂里的女学生大多都没有嫁人,就算要结婚,也是自由恋爱。早就已经民国了,她不明白家中的父母为什么还这么不开化。还有爸爸,成天把自己是举人挂在嘴边,什么活儿也不干。不为家里做一点贡献也就罢了,还学旧式家主纳姨太太,总统早就不许纳妾了!他还偏要养!要不是妈妈拦着,她真想去法庭告父亲是重婚罪!
  她恨旧式的家庭,也恨自己是女子。上个月,父亲为了给自己换荣华富贵,差点就要把她嫁给一个县里死了老婆的副县长。她想跑,可一想到如果自己跑了之后,如妈妈这样清高了一辈子的人,恐怕就要被父亲和家里那些姨太太鄙夷的目光给羞辱死。她不想做那样任性自私的女子。
  这次的相亲是舅舅和妈妈安排的,虽然不愿意,但她还是来了。躲在母亲身后看过李言一眼,第一印象是这个地主家的少爷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看一些,没有黝黑的皮肤,肥硕的身体,反而长得白白净净,像个大学生。
  刚对他有了一点好感,却在听他开口和舅舅对话后,心里又失望了下去。他开口闭口那些“受教,惭愧”完全是旧式家庭教育出来的。她痛恨旧家庭,更不愿一辈子再嫁给这样的人。
  “听说你是念女子学校的,平时喜欢看芭蕾还是戏剧?”李言的一句话将章琬华的思绪拉回来,不由愣住了。
  “我……”章琬华惊讶地望着李言,咬了咬嘴唇,“喜欢华尔兹。”
  “跳过?”
  “在高年级的毕业舞会上见别人跳过。”
  李言笑笑,“那我不会,即便我学了,也没有姑娘愿意跟我跳。”
  “为什么?”章琬华好奇地追问道。
  “因为我脚大,怕踩掉姑娘的鞋,被人揍。”
  李言的风趣幽默很快让章琬华放松下来。聊了一会儿,她发现这个人不像他想象中那么无趣。


第57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10)
  桌上摆了一盘葡萄; 一碟瓜子,一碟花生; 还有一碟点心。吃葡萄会弄脏手; 吃点心会弄脏脸; 嗑瓜子会光顾着吃腾不出来讲话了; 二人心照不宣,全都将手伸向了花生。这样一来,反倒弄得章琬华不好意思起来。
  李言乐呵呵地剥开一粒花生,将花生仁放到盘子里; 章琬华便也没有推辞,慢慢地拿起那花生吃了起来。
  “你们家几口人啊?”本来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一会儿看看云,一会儿聊聊猫狗; 章琬华想起母亲的嘱托; 漫不经心地插了这么一句嘴。
  李言顿时一激灵,脑海中闪过一些念头:这些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相亲必答送命题?在现代的时候,他是个技术宅男; 没时间没圈子找对象; 也考虑过相亲的。听身边相过亲的同事讲述,有一些相亲中女方提出的问题,看似稀松平常; 其实一定要好好答呢,弄不好就会中止这次“考核”。
  李言挠挠头,想了想道:“我家啊; 人丁简单着呢。我爸妈拢共就我和我姐两个孩子,我爸和我妈感情很好,自打我记事以来从来没红过脸;我爸也没有姨太太,早年有过家里给安排的通房成婚后就打发出去了;爸对我和我姐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她是女孩子就缺吃少穿的。我们一家可好了,其乐融融的!”
  给连珠炮似的念了一长串,李言停下来暗地里伸了伸舌头。刚才自己分别从父母感情、对爱情专一度、重男轻女等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回答,应该没有错吧。
  本来只是打算随便问一句,章琬华倒是没想到李言能一股脑答这么多。看来是个实在人。对于李言的回答,章琬华又是满意又是羡慕。尤其是父母关系和睦、父亲不纳妾这一点。自己的父亲本事不大,妾倒是纳了好几个,生了一窝庶出弟妹给她。这么一大家子人都要靠母亲的嫁妆过活,偏偏父亲还爱摆家长架子,对母亲呼来喝去,每回看着母亲对着家里的开支伤脑筋唉声叹气,她就很心疼。
  两个孩子在院子里一边吃点花生米,一边有说有笑,看上去很投缘。不一会儿,屋里的大人们也商量差不多了,程进和章太太送董氏出来。
  董氏原本还担心自己儿子呆头呆脑的,不会说话,讨不了姑娘家欢心,别再把章家姑娘给惹哭了。没想到两个孩子玩得还挺好。那章家姑娘虽端庄大方,但也不是那种深锁闺阁见谁都低头躲避的小姐模样。不由心中惊异,果然城里人家养出来的闺女就是不一样,一点不像乡下丫头上不得台面。想到这里,董氏心中就更满意了。
  刚刚在堂屋,和程进还有章家太太聊得也都差不多了。果然如媒人所言,这二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尤其是程进,似乎对李言颇为满意。聘礼也没有如她所预期的那样狮子大开口,就是一份寻常城里人嫁闺女规格的聘礼罢了。
  若是对儿媳妇满意,便是多给点,解解章家眼前的困难也是可以的。
  董氏走过去,拉起了章琬华的手,“瞧这姑娘,长得多俊哪!”
  听了这一句话,章琬华反倒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了。这一低头不要紧,董氏正好顺着章琬华的目光看向了地面,这一看,就看到了一双天足。
  我的青天!董氏倒吸了一口气,咋还有姑娘家长这么大的脚?刚刚在屋里看章太太,脚也没有这样大呀?
  董氏皱了皱眉,原本想脱口而出的话,看着程进和章太太的笑容满面,到底没有说出口。可对董氏来说,确实如鲠在喉。
  好容易勉强笑着撑到了马车上,待马车一走远,驶出了这条街,董氏立马抚摸着心口,对李言道:“天爷!这章家小姐怎么长了那样大一双脚呦!模样挺不错的,这章太太就那么不盯心?”
  在董氏看来,小脚才是一个女人的俏根子。没有一双三寸金莲,长得哪怕跟天仙似的,那都是白搭。
  李言嗔怪道:“妈,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提裹小脚的事情呢?这孙文都说了,废除女子裹小脚,妇女都得放脚。这裹小脚有什么好看的?还能正常生活吗?”
  “呸!”董氏轻轻啐了一口,“你懂什么?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再说了,不裹脚那是没钱人家才干的事情,要女人下地干活的。像咱们这种乡绅人家,才不需要少奶奶下地干活。这章家再怎么家道中落,也不应该不遵循这条啊。”
  “妈,裹小脚那是自古以来的事情吗?那是南唐盛行,宋朝流传开来的陋习。之前的朝代也都没有啊!您看过咱爸书房里的古画吧,那《唐代仕女图》里头的仕女还搂着雪白的大胸脯子呢,现在女子怎么不露?”
  “呸呸呸!”董氏红着脸又连啐了三口,“你说你小小年纪也不害臊!那唐朝是蛮夷血统的人当了皇帝,才有如此风气。后来……”
  “后来大清朝了,满蒙女子也不裹脚,就汉人女子裹脚。改朝换代了,就没那个前朝风气了。别的我也跟您说不着,反正现在是民国了,那些大清朝以前的观念,您都收起来吧。还有啊,别再给我琢磨纳妾通房什么的了。在民国,纳妾是重婚,是要上法庭坐牢子的。”
  董氏眨巴眨巴眼,“纳妾不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李言哭笑不得,也有些心酸。像母亲这般家底殷实人家的姑娘,因为一辈子待在乡下,很少进城。即使有,也没有机会知道天下事。这都民国好几年了,母亲仿佛还活在古人的云里雾里。
  想到这,李言掀开马车帘子,对管家老李道:“祥叔,麻烦您先别着急把马车赶回去,沿着这条街往前走走吧,前头是我的学校,到那门口停下来。”
  祥叔以为李言要去学校有事,天反正也还早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