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清穿]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番外完结 >

第262部分

[清穿]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番外完结-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儿臣倒是不在乎自己手中的权利啦!但是儿臣想看到大清立于世界之巅,所以就得将权力握在手中,儿臣又怕自己急于求成失了分寸,所以要抱紧汗阿玛的双腿。
  还抱紧双腿,扯都扯不下来,太子哪里都好,就是不肯断奶!
  帝王冷哼一声,黑着脸将成堆而来的弹劾压下:“等回京,该让他好好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对他不满!”
  接着又去翻弹劾之人的姓名,一一记下,嘴上骂道:“内阁都通过的政令,还需要他们来多嘴?”
  “不愿新开恩科,还不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势,害怕多来人分一杯羹!”
  “朕再不回去,太子非得将所有人都得罪了!”
  梁九功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悄悄松了口气。
  看皇上的意思,倒是没有责怪太子擅作主张,反而对弹劾太子之人多有不满。
  揣测帝心并不难,帝心就向着太子,甭管是喜是怒,帮着太子总没错。
  康熙正憋着一股气,一路赶回京城,沿途也没了心情去游山玩水,更别提与后妃风月。待到达京城郊外,见到生机勃勃的太子,再被太子黏黏糊糊地一个抱抱蹭蹭,脑袋枕在肩上,撒娇般抱怨:“汗阿玛您终于回来了,儿臣听见您回京的消息,还以为您又出现在了梦里。”
  就是再大的火,也消去了。
  没错,太子说他做梦都在想念汗阿玛回来,朝臣都听见了!
  康熙:“谁家儿子能有你这般粘人?你的礼仪呢?成何体统!还不快松开。”
  嘴上嫌弃,身体却一点没动的意思。
  太子柔声道:“儿臣年纪小,礼仪之事等长大了再说。您不在家多月就不想念儿臣吗?思念令儿臣茶不思饭不想,还瘦了一大圈。”
  纳兰性德:“……”
  这语句,这调调,似曾相识。
  同样来迎接帝王的胤祉、胤禛,只觉得这黏糊一幕油油的,简直没眼看!
  还茶不思饭不想,昨天是谁在夸烤猪蹄好吃?
  天天练武,又在窜个子,能不显得瘦吗?
  胤禛眼皮子跳了跳,深吸一口气:众目睽睽之下,不分场合就撒娇,太子什么时候养成的坏习惯?就算有汗阿玛宠爱,储君无储君之风,汗阿玛那般好面子,总还是会生气的。
  纳兰明珠可不认为聪颖如太子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他深思起来:莫非,这是太子给反对之人的下马威?
  胤祉:咦,好像学到了什么,下回就用“反正我还小”为理由找二哥撒娇要抱抱。
  朝臣:皇上回来了,可终于有人能收拾太子了!
  “让朕看看,嗯……果真是瘦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美:大朋友的爸爸,害怕大朋友会被人套麻袋,这才匆匆赶回来。


第233章 
  帝王比划了一下胤礽的个子,欣慰道:“也高了。”
  那慈祥的眼神,就像是辛勤耕耘的老农,看到了自家养的小菜苗一点一点抽长发芽,多少辛苦汗水,过程中有多么艰辛,也唯有老农自己能体会了。
  小苗苗长大了,老农欣慰啊,成就感充斥在心口,那满腔父爱关怀,一直持续到了回到宫中。
  待众大臣退下,几位儿子皆围绕在身边,帝王坐在御案上,将那一叠厚厚的弹劾参奏往上头一拍!
  “你自己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不满,他们又是有何种理由来说服朕来阻止你,惩罚你。”
  帝王神色冷凝,语气微重,不悦的目光一一扫过胤礽、胤祉与胤禛。
  这三位儿子,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拧在一起的,他准许老三与老四跟着太子学,还不知这两儿子学出了么么花样呢!
  胤礽对会有人弹劾自己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还和弟弟们交换了一下小眼神:看吧,之前说的弹劾,他们来了。
  他抓起了汗阿玛丢在书案前的奏折,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了起来。
  太子认真阅读期间,康熙将胤祉与胤禛叫到跟前。
  “朕知你们跟着太子,现在已接触了外学与科学,你们要学新知识,朕不阻止,可若是因小失大,为了新鲜学识而忘记了基本的学业,可就别怪朕将你们都丢回上书房去从头学过!”
  帝王沉声说话颇具威严,他低头审视着两位儿子。
  太子诚然优秀,自小便善于学习,有过目不忘之能,那么另外两位阿哥呢?
  准许他们跟着太子学,他们可有学会太子好的一面,又会不会学坏,跟太子一样调皮捣蛋?
  康熙只要一想到万一以后儿子们都与太子一样惹他生气,就感到一阵窒息。
  要哄一个保成,就已经够他操心的了,若是老三老四也跟着那么学,那他定要下狠手去好好治一治他们。
  胤祉有一点点心慌,小眼神怯怯地不敢看帝王:汗阿玛突然就发怒了,害怕。
  之前还笑眯眯的,一回来就虎着脸,汗阿玛的心情如同六月天,一会儿晴天一会儿打雷。
  胤禛看出了汗阿玛是绷着脸在镇他们,并未真正生气,心里却也不慌,悄悄去握住了胤祉的小手:怕么么?爷陪着你呢!
  到底胤禛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在外人看来,三阿哥与四阿哥是一起的,都是太子亲自教的弟弟。
  胤禛别扭地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爷才不是看老三害怕想安慰他。
  两个儿子挨得近,个儿还比御案都矮,胳膊有衣袖挡着,康熙没看到他们之间的小动作。
  胤祉眨眨眼,回握住他:呜呜呜,四弟弟真好,万一他以后长不高,等他成年我就送他高跟鞋当生辰礼!
  太阳王路易十四同款高跟鞋,在法兰西畅销的,都传到大清来了呢!
  胤礽忍不住抬头说了句:“汗阿玛您别吓唬弟弟们,弟弟们还小,儿臣看了心疼。”
  康熙瞪了他一眼:“看你的奏折去!还心疼,都是朕的儿子轮得到你心疼?”
  帝王低下头,开始考校起儿子们的课业。
  从诗书礼仪,到儒学经义,《周易》、《尚书》、《大学》、《中庸》……
  凡是帝王提问,无论是引经据典的背诵,还是释义解答,甚至个人见解,二子皆回答自如。
  康熙皱起的眉头渐渐松开,眉间似有喜色,心情也随着两位儿子的优秀表现变得好了起来。
  帝王满意颔首:“倒是不曾荒废了学业,比朕想象中要好得多。”
  太子的声音也从边上传来:“当然了,上书房的考试可不轻松,三弟弟与四弟弟都是经历考试的人,儿臣接他们来与太傅们都商议好啦,如果他们有谁没能通过考试就要回去重学。”
  康熙可没经历过考试,他少年时勤恳好学,更因沉迷学习,而伤及身体,最终是在太医与太皇太后的劝说下才收敛了学习的劲儿,那时候他已经是皇帝了,心里没底气,肚中没有墨水,每日都如饥似渴地学着。
  相比起来,康熙觉得自己儿子们可幸福多了,他对比自己经历,觉得儿子们一个个可都是蜜罐子里长大的。
  康熙不禁自得地想:正是因为有朕在,他们才能有现在这样安逸的条件,有优秀的名师来教他们。
  他希望每一个儿子都能成才,不仅仅是对太子要求高,对其他阿哥们要求亦不低。
  帝王有些好奇上书房如今的考试情况,他不禁问道:“你们平日多久考试一次?考的是哪些知识,评分又是如何来评的?”
  胤祉见汗阿玛心情不错,大着胆子回答道:“儿臣每个月都有月考,有科目考,有综合考,先生喜爱出题,原先一题两题不足以考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于是时常出卷考试,最多时一天要考四场。考试评分按百分评,文科若是低于八十分、理科若是低于六十分则重考重修,写文章则按照甲乙丙等,由四位先生分别批阅,取平均分……”
  康熙意外道:“考试竟这样频繁?”
  胤礽帮腔道:“上书房的课业可一点都不轻松,阿哥们的学习强度是很大的,每日至少有四个时辰在学习文课、武课,如今三弟弟与四弟弟能有半天跟着儿臣,儿臣既然与太傅们约好了不让他们影响上书房课业,先生们的考试只会更严格。”
  “汗阿玛,三弟与四弟还分别写了文章,有关于实践后的感想,您要看看吗?”
  话都给胤礽说完了,康熙考校儿子的兴致顿时就被别的事引走。
  “竟还写了文章,拿来让朕看看。”
  这回都不用胤礽帮忙说话,胤祉与胤禛自觉就去将写文章的册子带来。
  是的,册子,就跟胤礽的日记本似的,用线装订好,从二人跟着胤礽见世面开始,几乎每一天都有见解写下,从稚嫩到成熟,从幼稚的思想转变为更加贴近现实的思想。
  胤祉喜爱提出质疑,胤禛喜欢刨根问底,同样是一件事,胤祉会问“为什么不那么做,要这么做?”,胤禛会问“为什么这么做,意义在哪里,原理在哪里……”
  这二位在康熙担心会跟着太子学淘气的儿子们比帝王想象中更要优秀,而太子也将他们教的很好。
  帝王放下两本写了有近半的册子,转问胤礽:“你哪儿来的精力,又是教弟弟们,又能搞出那么多事来?”
  胤礽瞪圆眼眸,气得鼻孔喷气。
  么么叫搞出那么多事?!
  “《道德经》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儿臣教会弟弟们的是如何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交给他们学习科目本身,弟弟们会优秀如斯,虽有方法所致,却也是勤恳努力,一点一滴自己积累出来的,他们肚中墨水会有多少,在于他们自己,儿臣可控住不了,所以儿臣也没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
  胤礽哼哼唧唧,嘀嘀咕咕:“哪里有搞么么事情了,儿臣矜矜业业干活,还不是为了您与大清。”
  帝王冷冷道:“看完了吗?”
  胤礽:“……”
  “既然看完了,说说你的想法,别事事都指望朕给你兜着,你看看如今弹劾你之人,遍布朝堂之中,从一品大员到五品小官,皆有不满于你的声音,朕之太子,不过短短时日,在朝中已是千夫所指,当真是厉害的很。”
  康熙气狠了:“朕此前就与你说过,莫要急于求成,外学之兴,已有威胁本国学风之势,莫不是真以为朕不会下手去阻止外学发展?”
  胤礽无辜道:“若如此做,陈大人恐怕会启奏汗阿玛收回成命。”
  国库正在赚大钱,大量的外洋交易,巨额关税利润,通商以后虽会有海盗、商品竞争等隐忧,却利大于弊,隐忧可下手去解决,到手的好处可是大家明晃晃都看见的。
  帝王拍案横眉怒斥道:“朕要说的不是这个!”
  胤祉打了个激灵,眼看汗阿玛开始吼太子,急切地左顾右看。
  胤禛按了按他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二人悄悄退后了些,坐在距离稍远的位置,竖起耳朵听太子与汗阿玛的谈话。
  “儿臣知道汗阿玛想说的是若是外学发展过盛,传统儒学、汉学可怎么办,”胤礽温声道,安抚般地摆摆手:“您别激动,儿臣当然是有主意的。”
  “大人们想要弘扬儒学,想要祖制,汉学兴盛当然可以啊,那是咱们治国之本,怎么能忘记了,外学要推广,儒学与汉学更要加大推广力度呢!”
  胤礽笑眯眯地晃晃脑袋:“儒学提倡文人具备美好的品德,多好呀!忠君爱国,正义廉洁,最难得的便是知行合一,古时候有孔子、孟子,汉时有董仲舒,宋时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儒学百花齐放,各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