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番外完结-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听后,沉吟片刻,最终对胤礽说道:“此制不适用于大清国情。但有关于王熙所提到的四公,建养老、养儿、学堂等,这些大清有地方基础,由朝廷来牵头去做可以顺利将此善事推行下去,户部银两支出也在预料之中的承受范围内。”
胤礽点点头,他之前只是问了王熙几个问题罢了,谁能想到王大人那么勤勤恳恳,一个晚上通宵就把上奏章程给捣鼓出来了呢?
然康熙问了胤礽那么多,可不是仅仅为了打消这个想法,帝王所在意的,是更深远巩固自身权力,促使百姓“归属感”增加的政治举措。
于是,本该令胤礽去做作业的时间,康熙留住了他,让太子一同跟着旁听他召见心腹。
有佛伦、阿尔泰、格尔古德、席柱等满臣,亦有大清爱新觉罗宗室重臣勒德洪等,汉臣宋德宜、吴正治……
他汗阿玛召集这些人的时候,多则每三到四人共同召见,少则每两人,偶尔有一人单独应宣前来。
几乎每一位来的重臣,汗阿玛都会说一句:“爱卿,诸位爱卿是朕最重要的心腹重臣。”
每一位臣子又都会为汗阿玛的重视与心意而感动,说出“定为皇上鞠躬尽瘁”的类似话来。
胤礽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惑,与小美一起看呆眼了。
最终,康熙与朝臣商议出来了类似于大清“保险”制度的雏形来,大致是设置了农业保障以促使百姓耕种朝廷推广的作物,畜业保障促使百姓养猪、羊、鸡、鸭等,充满了大清自己的基本特色。
另外也附带开设了养老保障,却并不是规定收入多少比例,而是规定了多少岁缴纳多少钱,缴纳到了多少岁可以拿养老钱等等,这比胤礽说的养老保障制度更加方便计算,并且不强迫百姓参与,但政府一定会对此事进行宣传,而士人将成为第一批其中的受益人。
待臣子们离去后,康熙又问胤礽:“保成对朕与众臣议论出的解决之法有何想法?”
胤礽道:“汗阿玛,小美说保险又是另外一种体系了。”
【以意外险为例子,加入人遭遇了意外,那么买了意外保险人的家人可以获得一笔钱,而如果这个人没有遭遇意外,那么这笔钱就是白白给出去的,这是用钱财来购买未知。】胤礽将这话转述给康熙听。
帝王若有所思:“正如大清的仓政之制,存储粮食,发放粮食,为百姓们提供了生存的保证,仙兽这是将仓政之制沿用到了其他地方,倒算是可行。”
“小美说,保险是聚集财富的一种体系,一般是民间来做。”
“放任民间聚财,这是要造反吗?”康熙反驳道:“此事即使是做,也只能是由官府来做,不能放权于民。”
意外保险这东西,对于走南闯北的商人而言,是个很重要的保障,尤其是等郑经后人投降后,大清收复台湾,帝王还有解除海禁的打算。
【其实大清的仓政制度不仅有控制粮价的作用,其中还涉及了粮种的借贷,若是将之运用到其他方面,或许又是一道可以促使社会稳定的政令。】胤礽参政议政能力经帝王与系统双重培养,已经具备了将太过先进的思想,联合大清国情来思索的意识。
也许未来有更多的举措,可行与不可行,不可行却不得不行,甚至有一些,做之有利于大清的发展,可必定会触及到众多人的利益。
而这一些,都需要他学会去权衡,去与汗阿玛沟通。
夹在小美与康熙之间,小小的胤礽感悟到了别样的责任感。他与小美有这一场缘分,虽然是他上一世造成的因果,但是若到了这一世不做些什么,那就太对不起上辈子的他良苦用心啦!
小美从不隐瞒他关于上一世的字眼,胤礽问的时候,它又惊恐地捂住虎嘴嘤嘤叫着“小美不能说。”
这更加引起了胤礽对自己上一世的探究与猜测,联想到他对于紫禁城莫名的熟悉,对许多知识与帝王之道的熟悉,胤礽可以大胆猜测:也许孤上辈子是个像汗阿玛这样的社畜,说不定还是累死的。
帝王点了点胤礽发呆中的脑袋,这孩子,尽会给他找事干,但想一想其中打开的思路,康熙无奈地反过来夸奖了胤礽与仙兽一遍。
小美还挺得意自己派上了用处。
这事儿暂时在康熙这里告一段落,帝王将此事委任给了心腹重臣来做,却并没有让王熙来接手。
“这事儿是王大人提出来的,汗阿玛为何不让王大人去做这件事呢?”
“王熙是朕最宠幸的臣子,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来做,保成,朕日理万机,而养老保险之事,不过是万机中其中之一,切勿将一事钻研到底,比起这事,大清面临的边境危机,才是朕认为重重之重的。”
“朕初继位时,以三藩、漕运、河道认为三项重事,平三藩后台湾又成重患,而今台湾将平,沿海将再无忧虑,禁止已久的海禁之制将开,另有龙兴之地从北面来的敌人,而西边的噶尔丹汗国即将一统西域,有东进之患。保成,储君应懂小节与大节之分,轻重缓急之分。”
康熙语重心长教育胤礽,又就他所提到问题,多次召见不同“最宠幸的臣子”入宫商谈政务,布置下达任务,而后又召见六部,六部尚书每一个人都是他“最宠幸的臣子”。
胤礽表情古怪,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憋着小红脸没有说出口。
他悄悄在心里腹诽:汗阿玛“最宠幸的臣子”,好像有点多。
所以,汗阿玛时常挂在嘴边的“你是朕最宠爱的儿子”,这句话好像也不是那么可信了。
“你在想什么?”
“在想谁才是汗阿玛最宠幸的臣子?”
“嗯?”康熙被问得一愣,思索了片刻,回答了胤礽一连串的人名。
“在内阁大学士中朕最宠幸王熙,吏部最宠幸黄机,兵部的话抗艾能力不错……诗文最得朕心意的是容若,评析书画时朕最宠幸高士奇……”
小美爆笑出声。
【还有揍孩子的时候,皇上最宠幸小朋友!】
胤礽恍然大悟:“儿臣明白了。”
原来这就是帝王之道的终极秘诀!
康熙疑惑问他:“你明白什么了?终于明白什么是正经事儿了?”
“儿臣明白了汗阿玛心胸宽大,博爱世人,这就是汗阿玛的帝王之道。”
康熙怔了怔,总觉得哪里不对,又听儿子是在夸奖自己,回忆起之前的对话,没觉得哪里出现问题了。
做帝王确实要心胸宽大,格局要开阔,而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小事小利。
康熙反而还教导起了胤礽:“来,保成,将《说苑·君道篇》背诵出来。”
胤礽稍稍一回忆便脱口而出:“人君之道……”
【原来,人君之道,讲的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海王,小朋友爸爸的教导果然充满了君主哲理。】“汗阿玛教的对,儿臣悟了,儿臣会了!”胤礽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所以他最爱的人是汗阿玛,与最爱三姥爷,最爱图图哥哥,最爱阿珍一点都不冲突。
因为在与哥哥玩的时候,他最爱图图哥哥,一起搞事的时候,他最爱阿珍,需要人收拾烂摊子的时候,最爱的是汗阿玛……
这不是渣,之前他因为看了动画片,懂得了渣男这个字眼的意思,再也没有对谁谁谁说过“保成最爱您了”,害得他都没有机会对杜太师傅说一句“保成爱您”。
原来这不是渣男,这是博爱无疆,是帝王之道啊!
孤会啦!
康熙瞧他那样,不对劲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之前兴致勃勃教导孩子的心情顿时就熄了火。
作者有话要说: 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说苑·君道篇》
胤礽:哎,汗阿玛与小美之间又到了互相吹捧的蜜月期,孤为什么要做夹心饼干?
康熙:朕怎么感觉教错了?(不祥的预感
第104章
康熙问他:“你又会什么了?”
“博爱无疆,”胤礽深情赞颂:“汗阿玛是博爱的好阿玛,您带着儿臣学习了那么久,可不能忘记了大哥呀,大哥他之前当着儿臣的面对您说未来想要做大将军,现在大哥已经十多岁了,是个男子汉啦!您又说边境有外患,汗阿玛培养儿臣如何当储君,是不是能带上大哥,培养他当大将军呢?”
“哦?”帝王高深莫测地目光落在胤礽身上,隐含着打量与审视,看得他几乎要炸起浑身的毛毛,这才轻哼一声,冷笑道:“说了半天,你是嫌朕管你太多,想要将兄长也一起拉来转移朕目光是吧?”
胤礽如遭雷劈,惊骇地瞪圆了眼:汗阿玛竟看穿了孤的想法,天呐!
杜太师傅教导胤礽,为君之道,应当喜怒不形于色,不可令人猜测到内心想法,更不能单纯得将什么都摆到脸上,如果做不到这些,那就尽量做到神色自如有风度,或面无表情,或面带微笑。
胤礽已经很努力在控制自己有“风度”了,在朝会上他控制的就很好,汗阿玛召见朝臣的时候他也控制的很好,可是面对“老谋深算”的汗阿玛,每每破功,被看穿内心真实想法。
胤礽:汗阿玛真是孤肚子里的蛔虫,他轻而易举就能猜测到孤的内心,孤就像在汗阿玛面前果奔,如同剥开外壳的洋葱,褪去果皮的橘子,没有毛的小鸡。
【……】
康熙见儿子这般心无城府,心中摇头叹息。
“朕教你帝王之道,你若是能学进去一半,朕就心满意足了,保成在其他事上聪颖,唯独对人心的了解,太嫩着呢,”康熙想了想,如何才能教导会保成帝王心术?
“既然保成已经将《资治通鉴》学会,今日起,朕将要教导你号称‘小资治通鉴’的一本书,名为《反经》。”
康熙手中有《反经》的手抄本,他命人去自己的书房,将那本《反经》拿来,递到胤礽手中。
“此书为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所重视,原名为《长短经》,唐人赵蕤所著,先帝曰,‘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书中将长短得失分析地清清楚楚,是帝王之道的最佳品鉴书目,之前念在你年纪小,或许难以理解其中深奥晦涩内容,而今有《资治通鉴》做底,学习《反经》也该提上日程了。”
“古往今来,史书多以成败论英雄,而《反经》另辟蹊径,以智谋权术来解,”康熙将厚厚的一本新书塞到胤礽手中,慈祥地抚摸儿子狗头:“保成晚上没事干,记得将此书反复背诵,仔细琢磨。”
胤礽呆呆地抱住了《反经》一书,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
孤的动画片……
康熙对胤礽想要拉上胤禔的事情轻描淡写地带过,而是告诉胤礽:“此书若你读不会,不如趁着杜立德还在的最后两天,多去问问这位老太师吧!”
杜立德三个字,在胤礽心目中的分量非同小可,之前他还有些伤心失落于失去了看动画片的时间,听见杜立德还有最后两天待在这儿,顿时就将动画片给抛弃在了脑后。
“太师傅,他是要回家乡去了吗?”
“年迈祈休,自是会家乡颐养天年,子孙后代承欢膝下,教桃李满园,享宁静生活。”
康熙似有似无地感慨道:“朕还不知几时有杜立德这样的福气。”
说着,他又去瞅胤礽,就像是在打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