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 >

第61部分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第61部分

小说: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来大郎占着嫡长,人也周全;二来大郎早在军中管理各项事务,节度一州军务可不是能打仗就行,关键还是管理;三来,也没有旁人了啊,军中各属官资历不够,二郎避让其兄锋芒,三郎志不在此……”
  谢刺史笑起来:“悦安说话真是条理明晰,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程平笑着看他。
  “然,某以为大郎看似精明,实则志大才疏,难当此大任。”谢刺史笑容淡下来。
  呵,没想到谢刺史竟然与自己英雄所见略同!程平显出惊讶的表情,笑道:“莫非使君押二郎?”
  “这‘押’字用得甚妙!”谢刺史笑道,“至于二郎……我们拭目以待吧。”
  谢刺史深深地看程平一眼,走了出去。
  程平望着他的背影,谢刺史此时跟自己说这个,肯定不是“品评人物癖”发作了……
  要是只能在刘氏兄弟中猜,程平押的也是二郎刘良。一则他在军中势力比刘温大,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掌握武力的人,在硬扛的时候胜面比较大,想来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才遭刘温忌惮;二则这实在是个让人看不透的人。
  就说奸·淫父妾这事吧。程平觉得,或许这事开始真的是刘温设计,但刘良有没有顺水推舟、以退为进,然后绝地反击扯出长兄陷害自己的事,还真不好说——程平不惮以最大的疑心病来揣测这样一个人物。但程平还是由衷地希望,让刘节度使生病这件事,不是他们的本心。
  给节度使治病的那位神医还没到,汴州先迎来了治水的陆相。
  江南治水形势一片大好,多个河段同时进行,所以整体进展很快,下游各渠道水域马上就要连通完毕,然后只再疏浚完通济渠,也便差不多完成了。再者,时候已经进入了农历四月,只再熬两个月,江南的新粮也就下来了,整个江南再次盘活。
  从各方调往江南的最后一批粮食已在路上,陆允明一方面视察即将开修的通济渠汴河段,一方面迎了这批粮食,分派出去。
  谢亭带着程平等属官在码头迎接陆允明。
  程平看着官船上下来的紫色身影,帅依旧是帅的,好像有点黑了……
  陆允明含笑拉住行礼的谢亭,“志泊无需多礼。”又对汴州州府属官们道,“诸位都请免礼。”目光扫过谢亭身后的程平,心下一笑,汴州水土养人,在这呆了几个月,倒似长了一点肉……
  州府官员这边浩浩荡荡,陆允明身边属官却少——都撒在了江南各地,副手周望川老当益壮,自从上了堤,就没怎么离开。
  如此,招待起来倒是好招待,先去州府衙门汇报工作走流程,然后去馆驿,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一起去拜望刘都督。刘椿是宣武军都督,从二品,恰比陆允明高一级。
  程平如今官位高了,能捞到一个不错的位置吃瓜看大佬演戏。
  刘都督似比那日探病时好多了,面色红润,精神也不错,穿着二品官袍,颇有威仪——程平还是头一回看他穿官袍呢。
  大郎二郎在军中都有官职,也都正经着官服,给陆允明见礼。
  整个场面和谐得很:刘都督称呼陆允明“诚之”,还回忆了一下与陆家老爷子的老交情;陆允明满面真诚地询问刘都督病情,并建议快马请圣人的御医过来瞧瞧……但程平很擅长透过表面看实质,陆相公与刘都督,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啊。
  陆相是陈相门生,陈党在对藩镇问题上,一直是鹰派,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加强朝廷集权,几次大的对藩镇用兵,都是陈党主张。这种情况下,节度使们怎么可能与陆允明有多么亲近?
  陆允明是个有眼色的,不难为这位硬撑着的老人,走完过场,很快就带着诸人告辞走了。
  白天,人多眼杂,大家都在演;晚间,作为官方卧底,程平终于与这位上峰接上了头。
  看着熟悉的笑脸,陆允明不自觉地就笑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这个亭子里贼忒兮兮啃藕的少年,如今已是一州别驾。陆允明仔细看程平,当年的贼气和混不吝还有,只是因为有了阅历和城府,这“贼”便化成了官员的圆融,“混不吝”则更像士人的洒脱。
  陆允明的目光在程平圆润的面部线条上停一下,呵,倒越发秀气了。
  程平则把手里的纸包摊开,笑道:“座主也尝尝这汴州的栗子。”
  两人想起第一次因为买栗子相遇的事,都笑了。
  并没多少时间叙旧,程平简要地陈述了汴州当前的情况:重病的节度使;做事看似周全、但其实漏洞不少的刘温;让人摸不清底细的刘良;高深莫测、半个地头蛇的谢刺史……汴州军政就如顽童搭的积木城堡,粗粗看起来倒也像模像样,但不定碰上哪儿,就噼里啪啦都塌了。
  “问题的症结就在节度使这个位子上。”陆允明轻叹一口气,多像多年前的皇位之争。
  程平点头,可不是嘛。
  “此间事,我会另具表上奏圣人。汴州若有急变……你跟着谢刺史,只管做分内事便好。”
  程平略瞪眼睛,按常理推测,你跟谢刺史不是一个阵营的吧?
  陆允明笑着皱眉,都五品官了,还做这副小儿郎样子,却到底还是提点她:“他是个有成算的,也知道圣人派你来做什么,你只按正经路数跟着他,便没有问题。”
  要是陆相能在这主持就好了,程平不由得笑问:“座主计划在汴州逗留多久?”
  “这两日粮到了,便要回江南去。”


第92章 汴州有异动
  宣武军节度使府; 行军司马马芳与大郎刘温在书房密谈。
  “属下接到密报,江南运河疏浚已完成十之八九。待整条运河都贯通了; 我宣武军独据汴河之利的日子恐怕……”马芳摇头叹息。
  刘温以拳击掌; “我早跟阿耶说疏通运河这事当设法阻挠; 或去朝中使力,或让人挖坏些渠子,或干脆让人扮匪盗,截了粮草,有上那么几回; 也就把姓陆的吓了回去。可阿耶总说自己是朝廷的节度使,不能行这不臣之举。”
  “都督年岁大了; 做事难免心软; 但大郎却要为宣武军的日后考虑。”
  刘温叹一口气:“我又能如何?”
  “大郎想过没有,若南北贯通; 圣人会不会重新调整运河沿线军事节度区划?朝廷为了保证江南的赋税钱粮,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刘温的表情越发凝重了。
  “若都督康健,我们是不怕的。都督毕竟是先帝时的老人儿了,与圣人又有些旧交情。然都督如今这个样子,朝廷会不会趁机合并裁撤了宣武军?”
  刘温大惊; “莫非你听到什么风声?”
  马芳忙道:“下官只是猜测,也不一定就如此,不过是提醒大郎防着些。”
  看刘温面色稍霁; 精通猴皮筋儿谈话术的马芳话头儿又一转:“下官最是心小的; 这些日子总睡不好觉; 便是琢磨这些事。”
  马芳分析道:“如今朝中陈党势力极盛,陈党一直主张恢复先时节度使‘不久任,不兼统,不遥领’的旧制,便是不裁撤合并军队,只劝得圣人派个新节度使来,我等也再无容身之处了。”
  这也是刘温所担心的。随着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刘温也越发焦躁起来,本来以为可以顺利继承节度使位子,临到头儿才发现既有内忧又有外患。
  刘温沉声道:“你说当如何?”
  “莫如大郎带兵截了这一批粮草!江南去岁水灾,没有存粮,若没有这一批粮草,运河疏浚便要停工,甚或引起民乱。朝中与陆相对立的诸位岂会放弃这个机会?运河疏浚事说不得便作罢了。”
  “截粮草……”刘温皱起眉来,那可就是正面与朝廷为敌了。明目张胆与朝廷杠上,刘温心里还是犹豫的。他想的也不过是在汴州当个土皇帝。
  一看便知道刘温顾虑什么,马芳老神在在地笑道:“大郎看河朔三镇又如何?与朝廷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朝廷不照样该封的封,该赏的赏?我看比对别的藩镇还更优容些。我们啊,也是时候让朝廷看看宣武军的厉害了,让他们知道宣武不可轻动。”
  看刘温颇有意动之色,马芳又换个地方添柴:“大郎为军中截了粮草,儿郎们岂能不感念大郎?大郎日后在军中威望,还有谁能比?”
  不通军事,在军中比弟弟威望低,一直是刘温的罩门,故而才挑出前阵子的事来。刘温手指快速地敲打桌面,心里还有最后一点犹疑。
  “事情也不必做得那般绝,我们只管做出士兵哗变抢粮的样子,大郎出面调停,日后也好转圜。”马芳笑道,“先让兵痞子们把那陆相吓一吓,大郎再出面。他便是知道有诈,性命握在我们手里,还能不就坡下驴?”
  刘温捶击桌案:“做了!现在就安排下去。”
  马芳微笑:“是。”
  “注意州府那边!姓谢的不牢靠,还有那姓程的小子,他时常来府里找三郎,莫要露了风声。”
  马芳再次行礼道:“是。”
  稍后。
  节度使府另一个院子。一个仆役匆匆走进来,对正拿鱼食喂鱼的二郎刘良低声禀报:“已经动了。”
  刘良点点头,清秀的脸上露出些微的笑意。他轻轻的把鱼食抛进水中,“有食,便不怕鱼不去吃。”
  刘良拍拍手里的残渣。远处的婢子捧着铜盆过来,跪在他面前。
  刘良净了手,“走吧,到了为父亲侍疾的时候了。”
  田间改造好的筒车已经安装好了,半自动化的灌溉工具,非常好用。
  想到刘恭近来的样子,程平觉得有必要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让他稍微高兴一点。再则,程平心里不安,总觉得节度使府是个火药桶,既然不能躲得远远的,那就近前去看个明白吧。
  从进了节度使府,程平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总觉得节度使府有点外松内紧的意思,那给自己引路的奴仆,身体似都是紧绷的——说到奴仆,似乎看门的阍人换了一批。
  他们想做什么?程平微眯眼睛。
  自从节度使府出事,刘恭越发寡言了,对各种过去喜欢的玩意似乎也没了兴趣,改造了一半的水盆景扔了一边。
  程平跟他说了田间筒车的事,刘恭也只是点点头。
  看他憔悴的样子,程平轻叹一口气,生在政治家庭的科技少年,可能注定会有这种成长的痛苦。
  程平拍拍他的肩,走了出去。
  晚间,程平去找陆允明,说到节度使府的气氛。
  “要么是节度使二子之间要有什么动作,要么便是针对您。”程平分析道。
  看程平担忧的样子,陆允明心里一暖,嘴上却偏要考程平:“汝试言之。”
  “前者,或兵变杀死兄弟,或逼迫刘都督传位,或兼而有之……”程平一顿,心里补充道,便如本朝太宗宣武门之变。
  陆允明从程平这微妙的停顿和不甚恭敬、略带讽刺的神色中大致也能猜到她或许在腹诽宫廷政变。陆允明早就发现,这个小子似乎缺些他这个年纪寒门士子们对皇权的敬畏,倒有点魏晋士族对皇权的轻忽态度。
  “——至于后者,要么是粮,要么是您这个人。”
  陆允明点点头:“接着说。”
  “从常理揣测,刘温刘良不管是谁想杀兄屠弟,或者要逼迫刘都督,当不会挑选您在这里的时候,所以,门生揣测,节度使府异动是针对您的。”
  陆允明点点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