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清穿咸鱼六皇子 完结+番外 >

第129部分

清穿咸鱼六皇子 完结+番外-第129部分

小说: 清穿咸鱼六皇子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里?只能用有机肥催一下产量。水稻这几年肯定不会有结果。育种太难了,水稻花又小,一穗至少有一百多个花,我一个人一天能搞多少?而且条件受限造不出氮肥,没有化肥,就算搞出新粮种,产量也高不到哪里去。”
  不是他说丧气话,现实如此。
  技术是其一,还有环境污染呢?
  想想后世灭绝的动物,就该知道青山绿水多可贵。
  皇后终于放下了筷子,她问:“土豆和红薯呢?”
  “土豆和红薯我都种了。土豆容易感染病毒,如果当主食一家人的指望都在土豆身上。万一出事,就会颗粒无收,百姓吃不上饭肯定会暴…动。可以在山上开荒,但也不能连种。”
  土豆是值得推广的,只是不建议当主食。
  红薯除了储存难,还要轮作,育种时注意一点基本上不会有问题,就是吃多了难以下咽。
  只有米面百吃不厌。
  太子听后直笑:“能吃饱饭就行了,口感不重要。再说了,红薯的吃法很多,换着法子吃也能换换口味。”
  连饭都吃不饱,谁还在意口感?
  ……
  太皇太后忌日一过,胤祜又回到庄子上了。
  今年有女儿参选的人家都等得心焦,一直盼宫里的消息。
  可惜久等不到,直到五月底才盼到好消息。
  康熙连下圣旨给几个儿子赐婚。
  四阿哥和七阿哥兄弟二人收获满满,康熙给俩人各指了个正室,和两个侧福晋,另外还有三个格格。
  仔细去看,康熙给他们相中的秀女,除了正室模样端庄,侧福晋和格格都是长相平平,看起来富态又好生养的那种。
  给两个儿子送那么多女人,康熙的目的昭然若揭。
  五阿哥和八阿哥定下了嫡福晋,又指了两个格格。
  太子和大贝勒还有三阿哥各一个侧福晋和两个格格。
  在所有年长的皇子里,别人的后院或多或少进了两个人,而原本的热门人物六贝勒什么都没捞到。
  六贝勒后院里干干净净,连个侍妾也没有,皇上和皇后娘娘不给他安排女人,他自己可能没开窍。
  也有人怀疑他身体有问题。
  六贝勒从小就有体弱之名。
  因为体弱,比其他皇子晚入学,时不时就要休养几天。
  以前见他活蹦乱跳的样子不像个体弱之人,可如今比他小的七阿哥和八阿哥都有福晋有格格,他这个当哥哥的却跟个和尚一样不近女…色,难不成他的体弱是真的?!
  越想越有这种可能。
  他从上书房结业一年,还在游手好闲,肯定是体弱的原因。
  众说纷纭,越传越离谱,还传到民间去了。
  传到最后,就成了胤祜命不久矣。
  康熙派人出宫打听了,打听到的流言不下十种。
  他当下便是一声冷笑。
  “那些狗东西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家里有没有适龄的女儿,或是没指给小六,就在抹黑小六的名声!”
  他儿子身体有没有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不过,体弱之说最开始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倒也不好自打自脸的反驳流言,只能制造更大的消息转移目光。
  那些传谣言的人,早晚会把巴掌扇到他们自己脸上。
  他儿子不但会长命百岁,还会儿女成群,会封亲王。是他们一辈子企及不了的高度,让他们酸去吧!!
  康熙亲自去庄子上看望胤祜,见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顶着毛毛小雨在地里忙活,就更气那些造谣的人了。
  胤祜听后,浑不在意。
  “没事,就当我体弱呗。”
  他不在意,康熙在意啊,他当时为了省事给儿子冠上体弱之名,就觉得对不起儿子,“是皇阿玛对不起你。”
  其实胤祜早就听说了。
  太子给他捎了信,让他安心。
  亲哥还是很靠谱的,六月初二詹事府造的怀表和座钟就要上市了,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集在怀表和座钟上,还有詹事府新出的规矩——黑名单。
  就不会有人盯着胤祜不放了。
  他拉着康熙就走:“皇阿玛,去尝尝我种的黄瓜。”
  俩人走在田埂上,路边的小草湿漉漉的,也打湿了康熙的靴子,他跟着胤祜来到种黄瓜的地里。
  一片绿油油的黄瓜藤爬到竹竿搭的架子上,翠绿的叶,嫩黄的花,藤上还悬挂着一条条有大有小的瓜。
  “皇阿玛在这等我。”
  胤祜钻进地里,摘了几条大一点,将近成熟的。
  给了康熙一条,还给后面的魏珠和王小松各一条。
  俩人受宠若惊,“多谢六贝勒!”
  胤祜笑着露出一口小白牙,“不用客气。边上这一排都是我亲手种的,还没人吃过,你们运气好让你们尝个鲜。”
  一边说,还指了指地里的黄瓜。
  他那骄傲的模样,和晶亮的眼眸,给人一种他不是在说黄瓜,而是告诉他们那是他打下来的江山。
  康熙怔怔地望着他。
  他心里在感叹六儿子还是个孩子,种了一排黄瓜就值得他开心了,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容易得到满足。
  他儿子越好,就衬得造谣的人越卑劣、越可恨。
  有什么值当他们去抹黑一个孩子?
  胤祜一点都不讲究,拿起黄瓜在衣服上滚了滚,把上面的刺搓掉了,直接放进嘴里“咔嚓”一声就啃了下去。
  还边啃边说:“亲手种的,就是比别人种的好吃!”
  他亲手种下,又是亲手收获的,吃着有种幸福感和满满的成就感。
  见康熙站在那里不动,胤祜又道:“皇阿玛别担心,不脏,把外边的雨水擦干,就可以直接啃了。”
  康熙拿帕子擦过了才啃。
  “不错,很脆。”
  “等会再挑几条大一点的,皇阿玛帮我带回宫去,让皇额娘和亲哥也尝尝我亲手种的黄瓜。”
  其实采摘的季节还没要,再等十来天才有大批成熟的黄瓜。
  现在也挑得出来,就是数量不多。
  康熙道:“你倒是惦记他们!”
  他语气中有股酸味,求生欲使然,胤祜反应超快:“我惦记皇阿玛,皇阿玛也惦记我,还亲自来看我。”
  一句话就顺了毛,康熙满意了。
  “算你小子有良心,还知道谁对你好。”
  “我当然知道,皇阿玛对我好!”
  ……
  六月初二,千秋节。
  皇后没有大办千秋宴,只在宫里办了一场家晏,这一天宫外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大早詹事府的玻璃铺子就放了两串千响的鞭炮,放完之后就在门在贴了两张大红纸。
  上面的大红纸写着一行大字“怀表和座钟新品上市”。
  下面那张红纸就写着买怀表和座钟的规矩,“国库欠银”四个字加大加粗,格外显眼,也是满纸规矩的重点。
  几年前有欠银的官员不允许买玻璃,好歹没公开。
  只在朝堂上流传,没有传到坊间。
  这次明晃晃地写在红纸上,也将那层遮羞布扯了下来。
  就差公开名单了。
  原本太子还想温水煮青蛙,慢慢地逼迫他们归还欠银。
  但上个月底宫外传起了胤祜的流言,这一举动惹恼了太子,他弟弟安分守己种自己的地,却惨遭诋毁。
  诋毁他不要紧,欺负他弟弟不行!
  至于其他人,四阿哥是帮凶,大红纸还是他亲手写的。
  原因出在康熙身上,宫外在传胤祜的流言,康熙把几个年长的儿子喊到身边,亲口告诉他们,这一届秀女质量高要指婚的皇子也多,胤祜主动提出晚一届指婚,把机会让给他们。
  所有年长儿子都有份,独独落下了胤祜。
  连两个弟弟也抢在他前面。
  不管外人怎么说,宫里的儿子康熙不许他们有想法。
  为了给胤祜出口恶气,这一纸规矩是三阿哥打的草稿,四阿哥亲自动笔抄在红纸上,五阿哥出主意要放鞭炮。
  这不,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目光。
  现场围观的读书人将当众念出那一纸规矩,瞬间就引起了一片哗然,人群里还有七阿哥和八阿哥安排的托。
  刚热闹起来,就开始搞事了。
  “诶,李兄可曾记得当年詹事府卖玻璃的奇事?”
  捧哏李兄赶紧接话,“什么奇事?我怎么没听过?”
  这世上最不缺吃瓜群众了,哪里有瓜,哪里就有吃瓜群众。
  俩人一开口,旁边的吃瓜群众就支起耳朵,准备吃一手瓜。
  究竟有什么奇事?他们也没听过!
  挑事的托在啧声道:“当年啊,詹事府的玻璃大多是卖给城里的富商,却很少有达官显贵买玻璃。”
  捧哏李兄演得惟妙惟肖,惊诧地问:“那是何原因?”
  “当年,很多人以为那些没买玻璃的朝廷命官是为官清廉,用不起华贵的玻璃。勋贵人家行事低调,不想让子孙养骄奢放逸的作风,才没买玻璃的。”说到这里,挑事的托连连摇头,“如今想来,必是詹事府定了规矩。亏得我还信了这奇事!”
  说完,他还啐了一口。
  吃瓜群众们吃瓜吃撑了。
  马上就有人想起了,当年好像是有这样的传言。
  甚至有传言谁家没买玻璃,谁就是清廉的好官。想辨别贪官污吏很容易,就看谁家大手笔买很多玻璃。
  还让一批官员得了个好名声。
  原来背后的水那么深!!
  难怪詹事府要写上一纸规矩,正是为了避免世人被贪官污吏所蒙蔽,明明是一帮蛀虫,却让他们赚了个好名声。
  嗨呀,真的好气!
  想到自己被蒙骗过,还夸赞过那些贪官污吏,就越想越气!
  瓜还没吃完,两个瓜农又种出一地的巨瓜。
  捧哏李兄一脸愤然,唾弃道:“国库的银子是大清之本,这帮蛀虫将大清之本蛀空了!怪不得太子爷的门人会出来做生意,还听闻当年建威海水师都是太子爷私下掏的腰包!”
  “太子爷自掏腰包,铁定是国库没有银子了呗!”
  “我三姑的二表舅的堂侄的表侄孙是威海水师的一个小兵,听他传来的消息,连战船都是太子爷自掏腰包!”
  “所以,太子爷卖玻璃是为了养威海水师?”
  “这帮蛀虫不死,大清危矣!”
  最后这句有点演过头了,铺子里的护卫指着二人怒声斥道:“你们二人不可胡言,大清必将千秋万代!”
  两个托混在人群里,然后跑路了。
  留下的吃瓜群众们手里的瓜掉了一地,都快傻了。
  天啦,这是什么惊天巨闻?!
  那些贪官污吏掏空了国库,逼得当朝太子做生意建水师、养一支水师,甚至连战船都要他掏腰包?!
  这个瓜远比胤祜体弱的瓜要香甜。
  胤祜瞬间成了过气瓜农。
  贪官污吏在任何时代都是最拉仇恨的存在,极易引起民愤。
  普通的贪官已经很遭恨了,对国库下手更是忍无可忍。何况他们还掏空了国库,建水师这种国家大事都拿不出银子了,国库已经被他们蛀空了!!
  可见这群蛀虫有多可恨!!
  现场的群众赶紧闹了起来,逼问铺子里的护卫和大掌柜。
  “掏空国库的蛀虫究竟有谁?”
  “请将他们的大名写在白纸上,铺子里的各位请放心,我们都是斯文人,没有任何恶意,也做不出蛮横的事,不会去他们家闹事。最多给他们写个挽联,送到他们家聊表心意!”
  大掌柜心道:都要给人家送挽联了,还叫没有恶意?!
  恶意满满还叫聊表心意,说得比唱得还要好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