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天骄-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皇上明知王谢二家,在国事上的话语权过重,仍旧没有立刻除掉他们,而是选择徐徐图之。
大事议完,皇上便象征性的问了一问,众位大人还有没有别的事?
这时,一位平日保持中立的御史,就举了折子站出来,要弹劾英国公府。
那位大人一站出来,原本举着折子,准备开口的王家一派文官皆是愣住,不过他们反应很快,立时就低下头,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位大人一连列出英国公十宗罪:吃空饷,抢军功,报假功,残暴不仁,任人唯亲,用人不当、治下不严、内帷不休,宠妾灭妻,纵子行凶。
一条一条皆是有理有据。当然,这个“据”不是实在的证据,只是依据罢了,但就是这样,也把亲英国公的姻亲和与他走得近的人吓得不行。
这些罪名,虽不至于条条要人命,但加在一起却是不得了。尤其是吃空饷、抢军功、报假功,这种事在军中,谁家不是这么干的?
不过是默契的不说罢了。
现在,御史在早朝上,郑重其事的提此事,这要一巴掌把英国公府的打死吗?
又或者,是前线军费紧张,皇上想要对军方出手,便暗示御史出来弹劾英国公,好给北王挤出一些粮食和军饷了?
要知道,先前朝廷只给了北王一部分粮草与兵器,眼见着第二批就要运到前线去了,国库却空空如也,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
这个时候能挤出银子和粮草的地方,就只有军方了。
众朝臣只是猜测,但看到另一位御史站出来弹劾袁家,皇上却没有按下来,反倒是饶有兴志的听着。袁家派系的官员想要打断,还被皇上训斥了,一众朝臣就明白了,皇上这是要从袁家和英国公身上拔毛,给在前线的北王筹集粮草了。
要知道,袁家可是管着兵器坊的,要不是前线战事实在紧张,皇上又怎么可能动袁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
第568章 挖坑,背后站着谁
弹劾袁家与英国公府的御史,平日里一向保持中立,偶尔倒向皇上,从不曾为王家和谢家说话,甚至平时还会针对王家与谢家一派的官员。
显然,这两人此时站出来,绝不可能是受王家或者谢家指使的……
但是,要是没有人在背后给他们撑腰,他们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随意弹劾一位国公和一位相爷。
一连得罪两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没有更大的人物保他们,不仅他们倒霉,就是子孙后代也不会有好下场。
而,在东林,除去王谢二家外,就只有皇上给的保障,才能叫他们不惧袁家与英国公府。
不过是瞬间,朝中大部分人就觉得自己摸到了真相——皇上要动袁家与英国公府。
皇上要动的人,谁也救不了!
袁家和英国公府的姻亲,暗暗叹了口气,他们倒是有心想要为袁家和英国公府的人说话,可他们还未开口,王家派系的文官,以及老丞相的门生们,就站了出来,与那两位御史一起一唱一和,专挑袁家主与英国公的错处攻击……
在他们的嘴里,袁家主和英国公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奸佞,且他们的口才极好,人又多,袁家和英国公府的姻亲们,才站出来,就被他们喷的连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替袁家主和英国公辩驳了。
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武将有战场,文官也有战场。此时,大殿就是文人的战场,在文人的战场上,嘴和笔就是他们的利器,只凭一张利嘴,一支利笔,他们就能杀人于无形。
这一战,踩袁家主与英国公一派的官员,取得了碾压似的胜利,在他们的强攻下,挺袁家主和英国公一派的人连连败退,到最后连微弱的声音都发不出来。
皇上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争得不亦乐乎的文臣、武将们,嘴角噙着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他没有阻止,也没有站在哪一边,他高高在上的看着底下人的争吵,如同看戏……
能有资格上早朝、能站在殿中的官员无一不是人精,他们吵了半天,见皇上没有反应,慢慢就熄火了,转而请求皇上定夺。
皇上一句多话都没有,只一句:“着应颐查办。”
让一个武将,去查袁家和英国公犯的事,这似乎不对吧?
众朝臣嘴角微抽,有几个想要站出来“忠言逆耳”,劝说皇帝,他们刚一抬脚,就看到王相站了出来,高呼皇上英明。
得,没有“忠言逆耳”的机会了。
王相同意了,其他人就是有意见,这个时候也不敢开口,只能跟着喊皇上英明。
退朝后,一干大臣也没有急着走,而是三三两两聚到一块,小声的嘀咕了起来,旁人虽听不真切,但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一二。
也有不少人往王相身边凑,想要从王相嘴里探听一点消息,摸清王家的想法,可萧家主比所有人都快了一步,他与王相并排而行,明显是有话要说,其他人见状,也不好凑上去。
“你们王家……这是闹真的?”萧家主自然知道,昨天在拾园发生的事,只是宫里的事,他不太清楚。
毕竟是皇宫,他的手伸得没有那么长。
王相看了萧家主一眼,笑了笑,没有说话。
萧家主眉头紧皱,低声劝说道:“你可别胡来,四大世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袁家倒了,你我……也没有好下场。”
“一荣俱荣?”王相停了一步,深深地看了萧家主一眼,道:“你们荣的时候,我王家可没有沾光。”
前几年,王梓钰出事,王家没有继承人,王家二房在皇上的暗中支持下不断闹腾,袁、萧二家可没少占他们王家便宜,踩着他们王家讨好皇上。
也就是谢家,因谢玄的关系,没有对王家出手。
什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罢了。
人性本恶。追逐最大的利益、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是人的本性。别说四个不同的家族,就是四个亲兄弟也不可能一荣俱荣。
俱损倒是有可能,眼红、嫉妒是人的天性,自己不好了,睚然也看不得别人好,恨不得把身边所有人都拖到泥泞里。
“你这是报复。”萧家主脸色一变,声音骤然提高了。
一时间,引得所有人都看向他与王相。
萧家主的脸色更难看了,王相却仍旧如平常,淡淡的道:“我王家还没有那个能力。”
见萧家主黑着脸,张嘴想要说什么,王相一手按在他的肩膀上,凑到他耳边,嘲讽的道:“你呀,就是想太多。你一面巴结袁家倒向皇上,一面暗中与北王来往,我也没有说你没带着我王家一荣俱荣不是?”
王相说完便退了回去,也不管萧家主脸色多难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袁少主在我王家别院暗杀我王家的客人,我总得查清楚。萧大人,这事……我王家就是再怂,也得要查个清楚。我知道你与袁大人关系好,两家差点又成了亲家,但这事我真没有办法给你面子。”
皇上摆明车马要弄袁家,王相这时说萧家与袁家关系好,摆明是给萧家挖了个坑,要坑萧家。
萧家主气极,想要解释,但王相根本不给他机会,说完,便扬长而去,留下一脸黑沉的萧家主,站在大殿外,面对众朝臣或明或暗的打量,解释又不行,不解释又不行……
殿外发生的事,皇上第一时是就知道了,但他现在没有心情管王相与萧家主之间的口舌,他现在想知道……
“曹御史与寒御史背后站的是谁?” 曹御史与寒御史就是第一个站出来,弹劾英国公与袁家的人。
满朝大臣都以为,这两人是他安排的,天知道他根本没有授意。
他明知王家会对英国公和袁家出手,又怎么会多此一举的,安排御史去收集英国公和袁家的罪证?
就算他真有这个想法,也不可能在一两个时辰内办到。
而他这个皇帝都办不到的事,谁能办到?
第569章 卖好,宣判死刑
楚九歌一觉睡到午时。
小院已恢复如常,要不是空气里还带着水气,都要让人怀疑昨晚的一切,不曾发生。
管家脸上一块青一紫的,但看到楚九歌出来,却是一脸喜气,笑的眼睛缝都没有了。
不等楚九歌寻问,管家就主动上报:“姑娘,今天早朝……英国公就被弹劾了,皇上让应大将军查他,估计他没有好果子吃了。”
很明显,他们家姑娘昨晚说的赵如意与赵定南的事,肯定是真的。不然,皇上不会这么迅速的办英国公。
“好事,每个人都赏一个月的月钱。”她这个做主子的无用,让府上的人跟着她受委屈了,虽说她报复回来,但……
发生了的事就是发生了,受过的羞辱就是受过的,并不会因为报复回来了,就可以抹杀一切。
一如,不管她怎么做,也无法挽回那两只小虎崽的生命。
“我代大家谢过姑娘了。”管家笑眯眯道谢,又道:“姑娘,一大早,宫里就派人来取药了,我按你的吩咐,给了三天量的药。
不管他们家姑娘,是给宫里的哪位主子治病,总之是有一位主子要求他们家姑娘。
“以后,都按这个办,最多给三天的药。”不是她小心眼,而是她太清楚那些当权者。在那些当权者眼中,她的命如同蝼蚁,如若她没有用处,随时有可能会被他们弄死。
为了她的小命着想,她必须留一个后手。
“好的姑娘。对了,姑娘,王爷的信。”管家见楚九歌心情不错,连忙奉上北王的信。
北王已赶到了前线战场,虽说还未正式与西凤、北林、南凉三国开战,但试探性的小摩擦却不断。
而且,北王抵达前线后,带的并不是与他默契十足的北域兵马,他需要时间熟悉他们,也需要时间让那些兵习惯他。
这段时间,北王很忙,每天能睡上两个时辰就是奢侈,但就是这样,北王仍旧不忘隔三差五的给楚九歌写信。
虽然北王给楚九歌写的信都不长,可再怎么样,也比楚九歌这个一个字都不写的人强。
楚九歌看了一眼信封上熟悉的字,叹了口气,接过信后,并没有如往常一样拆开,而是独自回到书房,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慢慢的拆开,展开……
你什么时候,给本王回信?
楚九歌,便是要判本王死刑,也得给北王宣判。
这一次,足足有两行字,字里行间都透着委屈与不满,能透过纸张,楚九歌看到北王高傲别扭的脸。
“有时候……成熟果敢,比帝王还要威严,有时候却幼稚的像个孩子,真是……”楚九歌摇了摇头,忍不住笑了出来,笑到一半,却突然僵住了……
楚九歌闭了闭眼,掩去所有的情绪,再次睁眼,眼中已没有波澜,她看着信上熟悉的字体,轻叹了口气,“罢了,既然你要我回信,那我便给你回信。”
楚九歌呼了口气,将手中的信纸用力握紧,好半晌后才松开。看着信纸满是折痕,楚九歌又将信纸放在桌上,仔仔细细,小心翼翼的将信纸拂平,装入信封,自嘲的道:“这怕是最后一封信了。”
楚九歌抬了抬头,将眼中的酸涩压下,铺纸,研磨,提笔,蘸墨,在暖黄色的宣纸上,落下一个个娟秀不失风骨的字。
楚九歌写的是小楷,笔势恍如飞鸿戏海,生动之致,一看就知下了功夫,但这个时候不是欣赏字体的时候。
楚九歌给北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