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次子-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之平也知道两口子带着长乐一起睡不是长久之计,且不说这中间要花去多少休息的时间,单是夫妻单独相处的时间就大大压缩了,但女儿才一周岁,话懂听不懂的年纪,总不能就让她一直哭。
****
接连两日顶着黑眼圈上朝以后,发现这事儿的人倒没几个,毕竟一般人不会盯着人家的脸瞧,而且朝上这么热闹,谁也没心思去注意一个三品户部侍郎。
天降甘霖,京城虽然缓解了炎热和干旱,但有的地方就不成了,比如北方的粱郡、岷郡、阳郡和渝郡,四个郡都两个多月没多少雨水了,太阳光照的又毒,庄稼已经有不少旱死的了,还有一部分能补救,朝廷自然得帮忙,总不能让四个郡的农民都没有收成。
但尽管各郡的长官都实施了一定的措施,但人心还是不稳,更何况就算尚能补救的那一部分庄稼能够补救回来,那也养不了四郡的人,朝廷势必是要赈灾的。
只不过朝中有两位已经参政了的皇子,这样能收买人心、增加威望的事儿,两位皇子自然都想做了,两个皇子都主动请缨的情况下,已经站了队的人自然是摇旗呐喊,没有站队的人,倒是不会轻易掺和,但越是这样,那两边的人争执的就越是厉害,接连两日了,上朝基本上都是在讨论这个事儿。
方之平虽然也心疼那四郡的百姓,但也没有出头的打算,更何况以他现在的官职,就算是强行出头,也改变不了什么,能在朝上撕起来的,不是本身官位够高,就是家族底蕴足够深,就像为大皇子摇旗呐喊的工部左侍郎刘渝,站出来的人里,他的官职是不够看的,但人家有在内阁当次辅叔父,谁也不能小瞧了去。
虽然方之平一如既往的安静,但建业帝可不会让他一直安静下去,几次三番破例把方之平提拔到正三品的位置上,可不只是因为靖嘉而已。
“方爱卿,对四郡赈灾的事情有什么看法?”朝会都快要到结束的时间了,建业帝猛不丁的问道。
这声‘爱卿’叫的方之平头皮发麻,不过还是马上从站队里走出来,跪下道,“臣觉得眼下最重要是要稳定人心,防止有人乘机为匪为盗,甚至犯上作乱。”
人饿极了,什么事儿都能做的出来,想要稳住人心,就得让百姓有吃的,哪怕吃不饱,但总得有希望在,不是逼到没法子了,谁也不愿意冒险。
道理在场的人都明白,但重点是稳住人心的这个人到底是谁?皇上不可能亲自去,两位皇子谁能去?这不止可以收服人心,也代表了皇上的信任,下边的人才更好站队。
“那你觉得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建业帝沉声问道,好像非要让方之平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他还不到四十岁,身体也康健的很,自然见不得儿子和臣子顶着他屁股底下的位子,这跟盼着他早死有什么区别!
所以他一直在搞平衡,不能让哪个儿子独大,当然老大和老二入了朝以后,他也仔细观察过,还真没瞧出来谁有当太子甚至下一任皇帝的资质来。
空有志气,而没有能力罢了,现在蹦跶的厉害什么用都没有。
方之平平时在朝上的存在感不强,虽然谁都知道他是建业帝信重和提拔的臣子,但一来不爱出风头,在朝会上都没说过几次话,二来,不爱争权夺利,连户部的权利都没摸到几分,三来,自从调回京城,除了官职升了一级以外,皇上对方之平也没什么特别优待。
所以大家自然慢慢就不把目光放到方之平身上了,但谁也没想这样的大事儿上,皇上居然会问方之平的意见,往日还真是小瞧了这个人。
第111章
方之平紧张的咽了咽口水,腰部挺的板直; 想安静的当个吃瓜群众怎么就这么难; 不过既然皇上问了; 那就不能不会回答。
“大皇子稳重沉着,二皇子英明果敢,二位皇子若是能同去,也能显示出朝廷对百姓的看重。”方之平两不得罪; 干脆把两个人都推出了。
这个滑头!
建业帝继续追问道,“那他们二人谁为主,谁为次?”
“无须分主次; 受灾的地方有四郡; 不如一人两郡; 相信以二位皇子之能,必能稳定人心; 帮助百姓度过旱灾。”
建业帝这才算是满意; 圆滑不要紧,但重要是心不能歪了,老大、老二同去,半个朝廷都得跟着上心,这两边肯定得卯足了劲儿比比; 不说旁的; 就是赈灾的银子都不准有官员敢贪污,到时候受益的还是四郡的百姓。
当然,两个人都去话; 也就不存在哪个人势力独大的问题了,相互制衡才是长久之道。
“那就依爱卿所言,大皇子负责粱郡和渝郡,二皇子负责抿郡和阳郡,赈灾期间方爱卿代朕巡查四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直接报给两个皇子,当然办的好了,你也可以为他们表功。”建业帝突然扔出个‘大雷’来。
好在百官这几年来也算是‘身经百战’了,面不改色的跪下领旨谢恩。
得,代皇上巡查四郡,还能给大皇子和二皇子表功,低调了两年的方之平又成了百官讨论的对象,到底人家也是半个皇家人,这份信重比不得,比不得呀。
方之平除了惶恐和惊讶以外,倒是还多了几分心安,这事儿毕竟是他提出来,虽然本意有为四郡百姓好的地方,但若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最受罪的还是这些百姓,他能亲自去看着,旁的不说,赈灾过程中若是有问题的话,他肯定会指出来,尽量让人解决。
下了朝,方之平跟着人群往宫外走,不知道两位皇子什么时候启程,他手头的事情得跟人交接了才行,两位皇子出发的时候他就得跟着出发。
“大人,您看我手头的事交给谁比较合适?”没想过培养心腹的方之平,老老实实把这事儿交代给上司。
钱珍现在内心复杂,虽然是他的下属,当然人家的身份到底不一样,如今都可以代皇上巡查了,等这趟差事办完回来,他还怎么管,怕是都要把这尊大佛供起来了。
不过好在方之平不是个抓权的,不然才麻烦呢。
“先放我这儿吧,待会儿我来安排人,你先回去准备准备,皇上的差事要紧。”
这有什么好准备的,府里收拾好行李直接走人就是了,不过上司的好意,方之平得领,“谢过大人,那下官就先告退了。”
把手头的事情交出去以后,方之平倒是也没急着回家,按部就班的在官衙待了一天,等放衙(下班)的时间到了才走。
****
四郡都在北边,而且紧紧挨着,离京城也算不上太远,起码比江南近多了,骑马去的来回一个月的时间也就够了。
收拾行李这事儿靖嘉已经算是有经验了,被褥、换洗的衣服、洗漱用品、还有方便随身携带的吃食,以及惯用的笔墨,这些都得带着,虽然只是去几个月,但要带过去的行李却有两马车,当然两位皇子那边只会更多。
“你这趟准备带谁过去?”靖嘉问道,这个谁当然不是指丫鬟,景文没有用丫鬟的习惯,她也不会上赶着给,要带过去的是谋士和侍从,刘时是用惯的,每次出门都会跟着,其他人就不一定了,可能带着,也可能留下。
“侍从让咱们从江南带过来的那几个跟着,他们都跟着禁军训练过,身手比一般人要好,至于谋士,不准备科举的都带过去吧。”方之平毫不犹豫的道,人手的安排他都考虑半天了,早就定下来了。
所谓‘谋士’,其实就是当初从王家村带出来的学子,他在江南的任期结束以后,一部分人选择留在江南,还有一部分人则带着家人跟他来了京城,当然满打满算拢共也就只有五个人,其中还有两个在准备下一年的会试。
“要不要多带几个侍从,也稳妥些。”靖嘉提议道,保不齐有没有拦路劫道的,人饿急眼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没事,去的时候跟在两位皇子后面,侍卫肯定少不了,安全的很,三五个月我就回来了。”方之平安抚道。
两个人自从成婚以后,基本上就没怎么分开过,靖嘉也早就习惯了景文在身边,突然要三五个月见不着面,心里头空落落的,鼻子也酸酸的,忍不住抱住景文的腰,埋头在他胸间。
“好好照顾自己,别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苦的累的都让下边人去,别那么为难你自己……”靖嘉絮絮叨叨的嘱咐道,依着景文的性子,就非得跟下边人同甘共苦才行,人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人家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虽然容易收服人心,但身体不是这么糟蹋的,想想就让人不放心。
方之平也不言语,一遍一遍撸着靖嘉垂下来的长发,明白妻子是在关心他,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做事的方法,他没觉得自己比那些下属高贵在哪里,别人能吃的苦他也一样能吃,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也一样能做,更何况有些事情必须是你做了,才会明白它到底难在哪。
因为两位皇子打发人过来说明天就要走,方之平特意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状元府陪娘亲用晚膳,又是一阵叮咛,宋氏虽然连京城都没出去过,但她素来爱看书,很多事情都或多或少知道一点,特意嘱咐让儿子去的时候带着郎中,万一出现什么事儿,身边有郎中总是方便的。
方之平自然答应,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临睡前,唠叨的人就从靖嘉变成了方之平,妻子不放心他在外面,他又何尝放心家里的妻女,“我走了以后,还是让长乐去她自己的房间睡,还有抱她的时候不要忘了把耳坠拿下来,小家伙现在力气越来越大,猛不丁一拽还是很疼的……”
第一次分开,两个人心里都有点怅然和不适,约定好了七日就要写一封信给对方,这才闭上眼睛睡下,但两只手还是交握着,长了只能从中间的位置移到了里边儿。
去北边儿赈灾本来就是要轻车简行,但饶是如此,皇子也都是十几车的行李,比起方之平那可怜的两马车来,可以说是相当壮观了。
大皇子不动声色的看了看方之平简陋的行李,这做派不像勋贵出身,倒像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不重权不重欲,生活还清贫,父皇是欣赏这一类的臣子?
“劳姑父久等了,家里人不放心,临走的时候哭哭啼啼,耽误了些时辰。”大皇子解释道,态度很是亲近的样子。
方之平忙拱手,“不敢不敢,是臣怕赶不上时辰,来早了。”为了不招惹麻烦事儿,他哪敢让这二位皇子等啊,特意提前出发了半个时辰,说起来大皇子还比他们预定的时间早到了半刻钟呢。
二皇子是踩点到的,见大皇子和方之平已经在这儿等着了,并没有什么表示,毕竟他是按时到了。
“姑母怎么才给姑父准备了这点东西,若是不够用的话,姑父可以来找本皇子。”二皇子朗声道,又不缺那点东西,姑母对方大人也太不上心了,不过这位方大人倒是好性子。
这位二皇子说话还真是率直,跟传说中的一样,方之平既不拒绝也没接受,干脆把话含糊了过去。
跟率直的人相处,还不如跟内敛的人相处来得自在。
第112章
干旱的地方又何止是北地四郡而已,整个北方六月七月的雨水都不多; 收成也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影响; 不过这四个郡的情况已经严重到了需要朝廷赈灾的程度。
方之平本来都已经做好了去催促两位皇子的准备; 毕竟据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