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古代去种田1-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意安全。”苏杨氏交代,以为小孩子爱玩。
“水,水,水真来了。”胖婶惊喜地喊。
可不是,汩汩的溪水潺潺而来。原来这些孩子忙活一上午是把粗竹子劈成两半接起来,通到右边远处小溪的上游把水引过来了。
“晚渝真聪明,读书的脑袋就是不一样。”胖婶由衷佩服。
苏家的人和张伯夫妻则是满脸骄傲。
水源问题得到解决,栽种速度就快上许多。二十亩棉花、十亩红薯,到了晚上竟然全部栽结束了,比以往快上好几倍。
晚上,大家赶紧把稻种捞到篮子里放到屋里,一天下来大家都很累,早早就睡下了。
沙地比较少,晚渝又留出二亩贮备用来栽辣椒,花生、大豆、绿豆种植简单,晚渝把肥施足了,上午只用小半天就结束了。
接下来两天,伯伯胖婶他们家的也种结束了,大家也歇了口气。
稻种已经不用再用水泡了,这两天在竹筐里,晚渝密切注意温度,怕温度过高坏了芽,中午和下午要浇好几遍水。
稻芽发的很健康,晚渝召集大家开始育苗。这两天天气转暖,田里干活的人多,看见晚渝官老爷似的指挥大人干活都觉得很好笑。
“把种子轻轻拍实,肥多上些要把种子都盖好。”人小气势却足。
“二郎三郎,你们在忙活啥?”有好事的问。
“稻子育苗,今年打算用苗栽稻子。”二郎大大方方地说。
什么?栽稻子?看热闹的人哄堂大笑,简直瞎胡闹。
“二郎三郎、水生、卫山,种地可不能瞎折腾呀,孩子好玩,你们不能跟着瞎胡闹。”很多人好心劝着。晚渝也不在意,那几人也不听只顾手中的活。
有的人跑到村长那希望村长劝劝那几个疯狂的人,可是村长说就由着他们折腾,来人只好摇着头走开了。
晚渝他们也不管,大人们忙积肥,孩子们忙着上山网鱼抓鱼苗放进塘子里。
倒是苗田边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好奇这苗能长成啥样。
------题外话------
感谢您的收藏,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第十三章 我要赚钱
更新时间:2012…11…15 8:20:07 本章字数:3510
肥被旱田用了不少,好在几家人齐心协力,积累点鸡粪猪粪草灰等什么的就送来集中发酵。晓青草每家都是带着割,淤泥和石灰也足够用的,但是二伯几人还是习惯每天送一担过来。而且近期大家听了二伯的馊主意,每天憋足了劲地喝水,就为了多攒点尿,晚渝看着他们喝水就想笑。
闲下来,果园里早上就热闹起来,除去哥哥加入了练武,荷花在晚渝强身健体的游说下和她的哥哥也加入了,后加入进来的几个人被张伯要求顶碗扎马步,吃足了苦头。晚渝也不藏私,将自己的太极拳法教给了张伯、天成、夏荷和秋香,这四人练起来反而上了瘾,把那几个家伙羡慕死了。
抽空就去看看自己的稻苗,小苗在村里人的注视下茁壮成长,郁郁葱葱惹人喜爱。她又用发酵的尿和石灰兑水制成叶面杀虫剂,围观的人像过年一样。“哎呀,这不是我们村的能人吗?今年丰收也让我们沾沾喜气呀。”朱氏假笑着喊着。周围的人其实也不看好晚渝他们的做法,明里私下里劝过他们多少次,但还没有谁冷嘲热讽的。
“我为什么要给你沾喜气呢?你是我的什么人?”晚渝淡淡地说。朱氏的假笑一下挂在脸上,不知怎样接她的话才好,心里却把她骂了一百遍。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怎么能这样和长辈说话呢?”朱氏摆出长辈的态度教训她。
“那你这长辈供我吃还是供我穿呢?没有的话哪凉快哪呆着去。”早就想好这辈子要过得张扬些,晚渝理都不爱理她。
“渝儿说的对,你是我们苏家的宝贝,不是什么人想教训就教训的。”三伯父帮腔。周围的人都笑了,朱氏站在那儿上不来下不去,又一次低头跑了。
辣椒叶发芽了,晚渝很高兴,眼前满是银子在飞。
家里的事也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动手的,再过二十天左右就该收麦子了,家里地多,只靠人干,也没有什么机械,雇人肯定要花钱,万一天气不好,这季小麦就完了。即使伯伯们帮忙也不成,在这落后的古代,他们自家的几亩地就够忙活的了。每年家里都要雇短工,五十亩地平时张伯几人操持很辛苦的。自己得想法子赚钱,水稻插秧也要雇人需要钱,水田浇水人工跟不上呀?想到这些头都疼。
“小公子,你是不是累呢?到屋里歇歇吧。”秋月看晚渝没精神一直发呆,担心地问。
“没事,我的身体棒着了,别管我,就是在想些事情入神了。”晚渝见这两姐妹绣得那么认真,心里很惭愧。自己都那么大的人了,竟让两个小丫头养着,丢人呀。
“这些帕子荷包多少钱一个?”晚渝随口问问。
“帕子九文钱,荷包加穗子六文,不加五文。”嘴里回答着,手里却没闲着。
“这么便宜!”“我们是夫人教的,绣得好才这个价,别的人更少。”夏荷自豪地说。“不过,要是有好样子会加钱的。”
眼睛一亮,有了赚钱的注意,自己上辈子除去会种地会做菜会谈生意,拿的出手的就是手工了。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如果改革就会进步,进步谁还敢打呀?从无到有就是改革,看有什么能难倒自己这个现代大学毕业的精英。
像打了鸡血一样,人一下变得生龙活虎的,把手里看的书一扔,“秋月快,到厨房给我拿根烧过火的树枝。夏荷你到书房给我拿些纸来。”
两人看她很急的样子,连忙跑去把她要的东西找来。
粮食是根本那就是头等大事。在现代时,没少跟外公爷爷到他们研究所混,好好想想,有哪些农具能用上的。早期脱粒机、水车、扬场机、拖拉机?想了半天就想起简易脱粒机和水车的做法,不管了,有总比没有强。认真想、画,修改了七八遍总算画出来了,看看满意而且得意。
夏荷秋月见她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奋笔直书,一会儿敲自己的脑袋,地上被她扔了许多纸,以为她中邪了,刚要去叫周大娘来看看。就被她抱住直跳,口里还直喊“成功了成功了。”两人都被吓得半死,见她没事两人才把心放进肚子里。
两人把手中绣活收起去做饭,不再理抽风的她。晚渝向外一望,原来不知不觉已是傍晚了。再接再厉,自己给自己打气。农忙劳动强度被降低了,太好了!还可以利用这些机器赚钱。
第二件事就是先不用多少资金赚点钱在手才行,把雇人的钱解决了,顺便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自己几天吃得都有些想吐了,更别提家里其他人都是菜色了。
从自已最拿手的开始吧,家里能吃的只有那么一点东西,几只鸡下的蛋都进自己的肚子里了。粮食够吃就不错了,别想卖了。对了,黄豆?晚渝想到卖什么了。
看到夏荷她们绣得东西,想想以前看的穿越小说,又想好了赚钱的方法。晚渝几乎看到钱在眼前飘了,眼睛贼亮,拿过笔把自己想法记下来再说。
晚饭后,晚渝叫天成把爷爷他们请过来,说有事商讨。
苏老爹他们很快过来,不知发生什么事,心里非常着急。几乎是一路小跑来的,苏老爹和苏杨氏年纪大进屋直喘。见晚渝没有事,才一屁股坐下来。
晚渝连忙用手给两位老人家顺气,老人家气才顺溜了。“渝儿,出了什么事?”二伯母问。
“渝儿,是不是有人欺负你,我揍死他。”天青握着拳头比划着。
“不是,我是有事情要和大家商讨一下。”晚渝等大家平静下来说。“伯伯、张伯你们会不会木工?实在不会的话,那有没有认识的人会?”晚渝想利用农机赚钱,当然用自己的人最放心,自家人不会做才会考虑别人。
大伙直笑,笑的晚渝有些发毛,怎么回事。
“傻孙女,最好的木匠就是卫山呀。只是你家里事多,他没空做那些东西。你三伯也会不过没有卫山做得好。”苏老爹给出谜底。
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呀,一颗明珠自己愣是没看出来,检讨一下自己。
“你要找木匠干什么?”苏杨氏很好奇,这么晚这么急。
“看看这个再说。”晚渝把自己画出的图纸给大家传看。
“这是什么?”周大娘完全看不懂,其他人也差不多。
“这张是脱粒机。”详细介绍它的功能,引起震惊。
“这叫水车。”说明详细,相当于扔了颗炸弹。
神仙的弟子不一样呀,晚渝在大家敬畏的目光中得瑟,丝毫不为自己的窃取觉得丢脸。
大家在一起热烈的讨论,最后分好工才依依不舍地散了。晚渝最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赚钱的点子没有说出来了。
第十四章 进城
更新时间:2012…11…15 8:20:08 本章字数:3351
早上练武回来,晚渝胡乱吃点东西,就让天成骑着马到集市上多买些编穗子用的好点红丝线,快去快回。晓天成答应一声拿些银子就出去了。
“大娘你把昨晚泡好的豆子多做些豆腐,一会儿伯母他们过来帮你,你就多辛苦些了,今天夏荷秋月没时间。”周大娘答应一声就忙开了。晚渝吩咐好后,就让夏荷和秋月把打穗子的红线全拿出来,自己先编出一个中国结,“这叫双线结,表示财源滚滚。”
秋月和夏荷看她一会儿就编出一个漂亮的结,欣喜地拿过来。“公子,我太喜欢你了。”夏荷抱住她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对她的景仰。
“我知道自己厉害,你不用崇拜我。”得瑟再得瑟,爱现的人伤不起呀。
再现一下,一转眼晚渝又编出一个不同的漂亮结,“这叫团锦结,有前程似锦之意。”夏荷和秋月拿在手里爱不释手,一起央求晚渝快点教她们。
晚渝就详细地一人教一样,秋月学的双线结很快就上手了。夏荷学团锦结是拆了结,结了拆,费了老大劲才做出合格的结。“平时我也没有这么笨呀?”夏荷不服气地说。
“你已经很不错了,我学的时候还不如你了。”晚渝安慰着她,手里又打出一个不同的结。
“这个又叫什么结呀?公子你会打多少种结呀?”秋月夏荷惊叹不已,每种结都这么漂亮。
“这个是桂花结,寓意富贵无疆。”“这不是大房想的吗?”晚渝想到大伯家两个孩子的名字,可不是吗,三人就笑成一团。
两个伯母忙完积肥的事,果然过来看看,见三人打的结太漂亮,都称赞不已,晚渝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接着告诉晚渝家里几个小子割草积肥了,苏老爹、伯伯们和张伯正上山砍木头准备研究脱粒机和水车。
晚渝让她们帮周大娘做豆腐,晚点再教她们编结。两人就高兴地帮周大娘去了。
过一会儿,天成把丝线买来交给她们,就找天青他们到河边捉鱼苗。由于村里的孩子大多数受过苏四郎的恩惠,他们听说晚渝要鱼苗都主动帮天青他们抓,池塘里的鱼苗快够用的了。
下午热气腾腾的豆腐就出锅了,周大娘她们一直忙到晚上,总共出来五十斤豆腐。做的过程中,晚渝嘴馋,把豆浆中放入糖,让每个人都喝了一碗过过瘾。因为这些豆腐有重要用途,给爷爷他们每家只有一斤,豆渣每家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