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56部分

珠玉在前-第56部分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房外有着宫中制袍的内监来传时,王醴还一头雾水,他是监察御史,平素根本不用上朝,上朝那是御史大夫和左右都御史及御史中丞的活。忽然来内监传他上朝,这还是王醴头一回遇到:“还请稍等片刻,待我更衣正冠。”
  即使日常不上朝,王醴也是有朝服的,好在依着前辈经验,王醴也放了一套朝服在公房。当即换上,便随内监往大明宫去。路上,王醴还远远和吕撷英身后的孟约对了个眼。
  孟约:“先生,王师兄这样脚步匆匆,都不带停下来打招呼,是为什么去?”
  吕撷英倒是门清,因御前的内监品报不同:“想是传重崖去朝上,必是朝上有什么要紧事,非重崖去不可。或是河南道出了什么大事罢,不然,不必重崖这监河南道的御史前往。”
  只要不是因为机械化就好,家里已经有一个掉坑的,最好不要再来一个:“先生,我们上楼去罢,阿许在楼上冲我们招着手呢。”
  因左近腊梅花开得正好,又有许妍在,孟约便很动心,一直想出来看看。虽然天气冷,却挡不住她一腔想出来浪的心,正好许妍也无聊得紧,便欣然应约。吕撷英是为叫卢昆阆体验一下单独带一天炉子,才同孟约一道出门的。
  上得楼去,见到许妍,孟约便略有点昔年在鹿邑的感觉了,再看到桌上摆的琉璃酒盏,就更有了:“我都不记得,阿许挑的是腊梅花式样了。”
  “知道你在南京,我特地一路小心翼翼带来的,可惜今年早些时候,拿出来饮酒,磕花了一点。”正是因为经常取用,才难面磕碰,琉璃极脆,再如何小心爱护,也是避免不了的。
  孟约倒不很介意这事,没打碎已经算好的,她摆手道:“回头找个好工匠,咱们再烧一批,早前我画的图稿都还在,送去叫工匠琢磨琢磨,必能制出一模一样的来。到时候就是摔坏一个两个,也有能补得上成套的。”
  许妍连连点头,吕撷英则细打量片刻后道:“那敢情好,回头给为师来一套。”
  吕撷英话音方落,忽见楼下一队队列齐整,甲胄鲜明的官军跑过,孟约最近总是心惊胆颤,哪能看得了这个,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
  “那不是荣长恭吗?”荣长恭是指荣意的兄长荣肃,吕撷英也不知想到什么,与身边仆从道,“快准备车马,阿孟随我去广阳第,阿许亦快些归家。”
  广阳第是吕氏一族聚居所在。
  许妍虽不明白怎么回事,却明白不是多问的时候,遂点阔大,这便命仆妇收了酒盏同吕撷英孟约一道下楼,并各自乘坐马车离开。
  吕撷英直到马车快驶到广阳第前的街道上时,才同孟约开口:“今早我大兄为给炉子送字帖,曾来过长平里,与我提过一句,叶阜安恐有所动作,荣长恭与叶阜安素来交好,政见相当,荣长恭此去,恐非善事。”
  “何谓非善事?”孟约问道。
  “叶阜安与袁令昭不睦久矣,这节骨眼上,荣长恭带官军恐是要往科学院去拿人。”
  孟约:……
  “用什么理由?”
  “在朝中久了,谁鞋子底下没踩过屎,但凡他们想找,还能寻不到理由。”吕撷英没出口的是,便是孟老爷,织造府这样的肥衙门里转一圈,即使没久待,恐手上也分润了油水。
  不过,孟老爷到底在其中只算小角色,叶阜安不会盯着孟老爷不放,所以只有可能是袁令昭。
  PS:
  皇储遇刺身亡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过的,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因,不过皇储不是奥托曼(土耳其)帝国,而是奥匈帝国。因前文先用了奥匈帝国,这会儿只能用奥托曼曼国~17世纪的欧洲,双奥才是真·土豪~


第98章 为小人所祸
  吕撷英与孟约入广阳第后,便直接去寻她嫂子孙瑜,吕冰正在家中,与吕撷英孟约撞个正着。
  “姑姑和阿孟来了。”吕冰还以为吕撷英是回娘家耍来,高高兴兴迎上前。
  “阿冰,你妈呢?”
  吕冰道:“我妈这会应该在花园散步,刚吃过早饭呢。”
  吕撷英寻她嫂子不为别的,她嫂子孙瑜的胞姐孙瑾嫁的便是袁令昭,寻着孙瑜便进屋将方才的一幕告知孙瑜。孙瑜与胞姐感情极深,听到这消息哪里坐得住,这便要回娘家去,倘袁令昭出什么事,孙瑾必会第一时间回娘家。
  “阿英在家待着,若真出了事,我娘家必然乱成一团。阿冰也不去,跟你姑姑,稍后若有什么消息,我必当即使人回来……不成,你们还是回长平里去。袁令昭若有事,孟主事无事,想必孟主事会回长平里去。阿英把阿冰也带上,家中只她一个小姑娘,我不放心。稍后有消息,我使人去长平里送,你们莫急。”孙瑜说话间把人都安顿好,也不套马车,直接翻身上马,便往娘家赶。
  吕撷英思来想去,仍是把人都带回长平里去,她们三人到长平里时,长平里依然还像往日一样清清净净。只不过人心里紧张,便看什么风景都是凄凄紧紧的,孟约就看什么都像是绷着一股阴劲。
  “先生,要是我爹……”孟约想想都觉得害怕,要是孟老爷出了什么事,肯定都是她的责任,她不穿来成为孟约,孟老爷不会有这一系列改变。
  “现在想什么都没用,等消息吧,最晚不过午饭时分。”吕撷英心里其实也紧张,无他,自家不管娘家婆家徒弟家都和叶阜安不是一个阵营。
  到庆园后,侍女端上茶来,三人谁也没心思饮一口,紧张得连口干舌燥都压根没感觉。吕撷英是担心所有人,吕冰孟约则都担心亲爹,孟约的担心中还夹杂着惶恐与自责。
  她心中总不由自主去想,如果没有她穿越过来,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是不是“孟约”依旧会在乡间,结婚生子一生安平,孟老爷自然也能一世安安稳稳,不遭什么罪,不受什么难。
  “我该怎么办?”孟约在心底问了自己一遍又一遍,她没有答案。
  这时候,她不由得又想起那句替太祖吐的槽——什么都不会,要你何用。是啊,她什么都不会,能派什么……
  “我会画画。”虽然一直没换上饭吃,也未必能成名成家,但至少在舆论上,她是可以帮到一点忙的。就算是美术史,也是史,孟约作为一个学史的,自然知道,所有历史的变革,基本都是在矛盾与冲突中一点一点磨合过来的。这个磨合期,充满血腥,甚至可能充满销烟。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什么样的题材,可以化解这种矛盾与冲突。唔,先不说化解,先说缓和,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情节,可以成为缓冲?
  “穿越到五百年以后!”
  不不不,不如,她来替穿越者太祖写个真正的“自传体故事”。从数百年后穿越到元末,在一片血雨腥风中成为建立大明的开国皇帝,一生致力于让这个国家册立于强国之列,消除一切可能被列强按在地上往死里揍的隐患。
  “先生,我曾用一本《深闺令》解除我陷于人口的困境,是否现在,我们也能用一部书来缓解眼下的危局?”
  吕撷英即不是穿越者,也不像孟约似的天生脑洞大,她思量好一会儿,也想象不到一部什么样的书能缓解危局:“比如?”
  孟约略略一说,还没怎么讲呢,吕撷英和吕冰就已经开始陷入呆滞,等她差不多说完她的构思,吕撷英和吕冰已经震惊得连想法都没有了,话也讲不出来,只能盯着孟约看。
  “怎么,这样不行吗?”
  吕冰猛摇头:“行行行,完全行,阿孟你好会编故事,《闺门令》就很好看,这个故事肯定更好看。”
  “先生,会有用吗?”
  “或许有,或许没有,但为这个或许,我们也该试一试。”吕撷英叫孟约赶紧写出纲要来,《闺门令》吕撷英就帮过孟约些小忙,要是再一起画,肯定更顺手。
  吕冰:“为什么不直接把故事写出来呢?”
  大明的识字率不能说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是有的,偏远的地方,仍是很难顾得上,毕竟此时的疆域比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大,即使是对孟约而言,都一样。
  不过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这个还是很好回答的:“我只会画画。”
  写八百字作文都能要老命,何况一部十几二十万字的小说。
  吕撷英:“我写故事也不成,七郎文采亦平平。”
  吕冰:“那还是画吧,编几句辞写个五言七言诗我还行,写小说我也难。”
  “不管如何,先画罢。”
  画着画着,吕冰扭脸问孟约:“你都不用打腹稿吗,好似你真的见过这样一个世界一般。”
  孟约:因为我真见过。
  “我闲着没事就爱胡思乱想,五百年后什么样,五千年后什么样,五万年后什么样,我都想过啊。”这是真的,孟约在现代就曾展列过这样的想象,或许人类对于自己抵达不了的时间,都会很自然而然地存在各种幻想。
  吕撷英扫一眼孟约笔下还未完全成型的画,正欲开口指正一处不妥当的地方时,仆妇匆匆跑过来:“夫人,广阳第那边送了信来,道是袁院士已被拿,孟主事……也未能走脱,一并被大理寺带走。”
  孟约一听,整个人都僵住,脑子里一片混乱,犹自不敢相信地问:“你说什么,我爹怎么了?”
  不等仆妇回话,孟约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怔怔然地怎么都缓不过神来。
  过得片刻,仆妇估摸着孟约能听进去话时,才答道:“说是原本不预备拿孟主事,只拿袁院士去大理寺,孟主事乃是为小人所祸。”
  原来,只埋头搞研究,也会搞出祸来。
  小剧场
  孟约:这谁的锅
  太祖主动站出来,把锅顶上:我的锅我的锅,早知道我就该把什么路都走掉,让后来的穿越者无路可走。
  孟约:最讨厌这种干活才起个头,就撂下不管的。
  太祖:最讨厌这种什么都不会,还什么都想干的!


第99章 城门无事,池鱼遭殃
  孟老爷为人处事,可以说是极圆滑的,早些年走南闯北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一团和气,和气生财。到了南京进入官场,孟老爷也行事也十分有度,该请客的请客,该来往的人情都度量着来,与同僚相处也是和和气气的。
  然而,官场之上,情谊可以抛开,利益却是抛不开的,孟老爷一路高歌猛进从江宁织造府开入工部。便是在江宁织造府日子短,没触动谁的利益,他在工部的所做所为,甚至是得以晋身入官场的起因,还真得算是自己走了路,便挡着让别人没路走的,于官场而言,这才是利益的根本!
  午饭时分,王醴从朝上下来,得知消息才急匆匆赶回长平里。此时,孟约正是惶恐不安到极点的时候,看到王醴,仿佛黑暗中看到光,沸水时抓住藤蔓一般迎上去:“王师兄。”
  “我已让属官去打点,不管如何,在里边待几天是免不了的。好在,大理寺里的同僚与我都有几分熟面在,总不会让孟伯父在里边吃亏。”督察院和大理寺、刑部这两个衙门,可以说是相爱相杀,彼此间常来常往的,有时候免不了这样的情况,因而,只要王醴出面,孟老爷和郭令昭在大理寺便不至于太难。
  “嗯。”孟约听罢,虽依然还很慌张,但她努力让自己稳下神来。不是着急忙慌的时候,越临到大事来,越要冷静,不然没法思考应对之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