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237部分

珠玉在前-第237部分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得两个月才能做完后期处理,这我们说了也不算,不像别的电影,我们拍完就能放。阅兵仪式的胶卷盘做好,我们只管往兵部送,什么时候放映,在哪里放映,都由朝廷决定。”
  大家略有一点点失望,但总能看着,倒也不必急在一时:“左不过年前后,希望朝廷能早点做决定,安排好时间我们也好放下一颗心。”
  “这么说,每个电影的胶卷盘,你们都要处理几个月才能放出来?”
  “有些好处理一点,有些没这么好处理,《疾风令》好一点,我们院里百十来号人,做了不到两个月。给外洋人的才烦人呢,还得翻译,翻译还不能出差错,光校对我们都校对了百遍。”学员们更难的事都干过,这点倒不觉得难,唯费时间精力而已。
  “诶,哪口饭都不是说吃就能轻轻便便吃上的,你们也不容易,大家伙儿以后少蹭电影看,都买票,别让人家年轻后生做白工。”
  “也得有票卖给我们呐,哪是咱不想买,是根本没票买,哪天放电影不是满座。能坐座位上看,谁还跟一边站着蹭电影看,谁也不差这百八十文钱呐。”
  学员:“没事,明年就有电影院了,到时候多少座都有。”
  学员倒不会说,电影其实已经有了不小的收益,但孟约给他们灌输了电影产业将来需要养活多少人的概念,所以学员们才不会在大家想要积极买票的时候,多说什么。科学是无价的,电影可以是有价的,技术宅可以清高,搞电影的人可没清高的资本。
  及至十月间,阅兵仪式的片子首剪完成,由孟约送去给兵部看样片。兵部自不敢自家放着先欣赏一遍,直接送进宫中,宣庆帝也不独享,邀群臣同看。实话说,他们看过现场,并不觉得电影版的阅兵仪式会给他们带来多少震撼,然后有孟约在呢,这位反反复复看过好几遍八一厂的阅兵仪式纪录片,当然知道怎么通过电影燃起人心中关于“家国”的热血与热火。
  阅兵仪式上至少不可能有燃动人心中血与火的片头,孟约太知道怎么煽情,特地拍摄的从南到北的短片,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南京后,他们花了整整十天,才把片头制作出来。
  灯光暗下,画面亮起,是一轮冉冉东升的朝阳,虽然只是一片黑白灰,但云海壮阔,山岳巍峨,下有千顷鳞波。这还没用在《国家地理》上的片段,先被剪进了阅兵仪式的片头里。
  为了这个片头,还动用了热气球,拍了无数次才得到最终画面。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越过黄河长江,越过沧海,朝阳中大明一片生机勃勃。画面中掠过弯腰耕作的农人,掠过结伴上学的儿童,掠过成群结队在水边挥洒青春的少年少女,掠过古都南京,掠过市井繁华,画面全部拍摄于朝阳之中,几乎是同一时刻剪到一起。带给人心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总说江山社稷,什么江山社稷,眼前这画面就是实实在在的江山社稷。
  所有的画面里,都是阵列严明的官军巡防而过,不管是极寒的北地,还是湿热的南方,不管是西边的荒漠,还是太阳升起的东方,又或是外洋蕃地,都一样。然后,画面渐渐消失,出现“仲秋阅兵仪式”六个字,下边并一行小字点明年份。
  本来这里,孟约想写个“不论身在何方”之类的题记,但是后来看过片头,就把这念头打消了。这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题记,何必她多事。
  片头过后,便是正式阅兵仪式开始,击鼓人在云端层层筛落的晨光中重重击鼓,所有人肃然而坐,注视一侧。在那里,秋日早晨的薄薄雾气中,一队士兵正列阵走来,如水墨画由淡至浓,当第一名官军冲破薄雾显露真容时,整个画面瞬间明亮起来,节奏也在加快。
  由于有多个机位拍摄,画面的视角也时不时切换,比起在现场看到的更快更激昂。仿佛有战鼓从头至尾被敲打出重重声响,仿佛有火炮声,仿佛有无数先贤前仆后继。
  及至整个阅兵仪式观赏完毕,除宣庆帝外,人人还在入神之中,宣庆帝含笑扫视一圈,在杨廷礼回过神来时,道:“老师以为可还有需作修改之处?”
  “这却需多看几遍才能确定,方才哪还记得看不足。”现在这样也一样很好,只是既然做了,自然是最好尽善尽美。
  “我以为不需再作修改,或许修改后会更完美,但这份不多加雕琢修饰才更易动人心肠。”
  要是孟约在,一定会同宣庆帝好好聊聊什么叫“不多加雕琢修饰”,两个多月,南京制片厂光最终定稿的都有十几个胶卷盘,更别提做了多少后期,加了多少效果,剪废了多少胶卷。
  #一切成功背后都布满汗水#


第423章 金风细细,树树摇黄
  自从仲秋过后,孟约就一直在忙,制片厂的阅兵仪式和电影剪片凑到一块去了,把阅兵仪式先剪好,就得加班加点赶《朱雀桥》和《天宝风华录》的剪辑。这两部剧在拍摄画面和境头语言上,比阅兵仪式更好掌握,所以剪辑和后期都更好处理一此。
  阅兵式还在审阅的阶段,先剪出六个胶卷盘来的《朱雀桥》率先安排上映,《天宝风华录》则安排在一个月后再行上映。孟约到这时才算松一口气,因为演职人员和制片厂的月钱至今都按时发着,而且账面上小有盈余,再加上《朱雀桥》和《天宝风华录》的上映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就目前来说,电影产业已经算是形成,可以运营下去。
  “眨眼都十月了。”又是一年金风细细,树树摇黄。
  孟约看着已经能自己走路走得很好的阿雝满园子追着落叶,心中不由生出“岁月静美”之感。一边画着《缉凶录》,一边看儿子,人生好像到这里就已经很圆满美好,就此停住也了无遗憾。
  “不对,好歹得再来个女儿,会软软嗲嗲撒娇的那种……诶,当然不会软软嗲嗲嗲撒娇也没关系,女王也很好嘛。”
  说到女儿,孟约忽然想起自己的经期已经迟了半个月,她虽素来前后有几天误差,但从来没有误差半个月这么大。泛园的侍女又换了一批,因为上一批都各自出嫁:“成双,去请大夫来一趟。”
  “是,小姐是哪里不适?”虽然侍女换一批一批,但大家还是习惯唤孟约小姐,而不是夫人。
  “去请陆大夫。”
  泛园常来往的几位大夫各有所长,陆大夫擅产科,成双一听便喜上眉梢,道:“小姐且安坐片刻,我这就去请陆大夫来。”
  这边请大夫,还没忘告诉管家,让管家拿主意要不要现在就去衙门与王醴说一怕。管家琢磨着还是等陆大夫来再说,要是诊出来确实有,那自然要立马去给王醴报喜,要没有就得叫大夫好好看看是不是有哪里不适,若有不适也得去报知。
  陆大夫来得极快,见到孟约时先是看了看气色,方才伸手给孟约诊脉。陆大夫切脉并没费多少时间,滑脉已经很明显:“快两个月了,恭喜阿孟姑娘。”
  孟约:完全没想到是真的。
  “多谢。”
  陆大夫叮嘱一应注意事宜,又约好每半个月来诊一次脉后便告辞离去,孟约命侍女奉上厚厚红封,这才问:“可使人去衙门同师兄说?”
  “管家已经遣人去报喜。”
  孟约还想说不必的,待会儿中午回来自然就知道,特地这么去报喜,倒叫她觉得怪不好意思。好在王醴做为右通政,在通政司有自己的公房,所谓报喜也只会说给王醴一人听,不然她会更加不好意思。
  通政司的公房中,王醴正在看今天刚送来的各地奏疏,虽然已经由下边筛选过一遍,到他这里依然不少,王醴估算着今天可能得晚点回去才能把这堆奏疏看完:“去知会一声,中午我在这吃饭。”
  “是,王通政。”
  这边才推门出去,立马又有人推门进来,王醴一看是泛园的仆从便道:“什么事?”
  “通政,小姐有喜了,方才陆大夫来诊过,说是快两个月。”
  王醴乍一听到,手里的奏疏便已经合上,顾不得披上外袍,便要随仆从一道回去。走到门边又想起得请假,复去寻左通政,通政使进宫去了,他要请假也只能向左通政说一声。
  “家中有事,行行行,你先回去,没事了再来,要委实赶不及,今儿就别来了。”左通政也不问王醴什么,只让王醴赶紧回家。
  王醴道谢后,马不停蹄往家回,到泛园时吕撷英早已经到了,正拉着孟约说话呢。吕撷英见王醴回来赶紧让到一旁,最后一看,干脆脚一迈,也不道别,领着炉子直接回庆园去。
  屋里头,孟约笑看王醴,竟离着她几步远,不敢置信地看着她:“师兄,你就这么看着我呀,不上来抱抱我夸夸我吗?”
  “可有哪里不适。”
  “没有,要有哪里不舒服早知道了,也是今天忽然想起来,才找陆大夫来看的。”孟约说着,主动走近王醴伸开双臂。
  王醴将张着双臂的孟约揽进怀中,整个人温柔得快要化掉:“都说女儿更乖,更体贴亲妈,这回没准是个女儿。”
  “就算是女儿,你的所有宠爱也都是我的。”孟约倒不是争宠,是先打预防针,万一要不是呢是吧。
  虽然很期盼女儿,但倒也没执念,王醴只一个劲点头说:“自然,全是你的。闻说生太多孩子于身体有损,若这胎仍是儿子,我们也不再生了,只要你好好的,比什么都强。大不了日后咱们收养个小姑娘,也同样能圆有女儿的念想。”
  “诶,你也想太远了,这个才黄豆粒大呢。”要可以,孟约还是想要个自己的女儿,就算像师兄也不要紧的。
  吃过午饭,王醴给孟老爷写信报喜,另还着人去外祖家中报了喜,外祖一家接到喜讯立马赶过来,拉着孟约好一通叮嘱。两位老人家身体虽已不如前,渐耳背,但都还算康泰,再活个三五七八年不成问题。
  及至十一月时,陆大夫来切脉,问及胎儿性别时,陆大夫道说不准,他并不擅长切脉诊男胎女胎。真能说百发百中,次次都准的,大明也就那么两三个位大国手:“脉案上说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你这脉相右边确实更快一些,但这并非绝对,因而不好说。”
  陆大夫走后,王醴道:“就当是女儿吧。”
  那么,取个什么样甜甜可爱的名字好呢?
  孟约:“别到时候来失望,还是由王小二自己决定吧。”
  “干嘛叫她王小二,怪不好听的。”
  孟约:“阿雝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再不好听的我都喊过,也没见你说什么。”
  王醴:那不是有大国手确定那是个儿子么,儿子当然得摔摔打打,怎么皮实怎么来。
  虽然陆大夫不确定,孟约也说别到时候来失望,王醴还是执着地认为,会是个甜甜软软小闺女。
  #然而,那怎么可能呢#
  #别怪我,这波是读者的锅,他们还想让你连生三个儿子再生女儿呢#
  #我是绝对的亲妈,就俩儿子,放心吧#


第424章 在小钱钱面前,别谈节操
  至十二月下旬时,南京电影院落城,原本桑班主和孟约、教坊司琢磨着建的电影院,自半道被朱既彰接过去,便大大加快了速度。作为纪念,虽是半道接走,这间电影院仍被宣庆帝送归孟约所有,桑班主那里则另偿了钱财。
  桑班主如今一心扑在制片厂和戏班两头,倒也没工夫兼顾电影院,实则孟约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