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201部分

珠玉在前-第201部分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卢宕他们出来时是配备了枪弹的,但面对火炮,依然不够看。
  但卢宕是战场上下来的,谓身经百战丝毫不夸张:“不必正面交战,午后有雨,命人架柴准备放火烧山。”
  “是。”虽传令官军有所迟疑,但军中是令出如山。
  传令官军一走,卢宕对王醴道:“计策而已,不会真放火烧山。”
  卢宕深知,不解释这一句,这位一府官长非在敌人到来之前先把他咬死不可。
  “那就好。”实话说,王醴真有点怕卢宕会放火,这位在外洋战场上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王醴怕他忘了这不是外洋战场,而是自家疆域。
  卢宕岂会真放火,来前便已获,此地约二十余里外,便有村落民居,卢宕怎么也不可能放火烧山。再说,放火烧山可是重罪,要是不慎再将民居烧毁百姓烧伤,那即便卢宕有大功于国,也得把牢底坐穿。
  这边计与策齐飞时,孟约在谯郡家中担心得饭都吃不下,去南京和开封的仆从都还没回来,阿雝又跟凑热闹一样,在旁边哭得人心里直发慌。孟约一边叹气,一边皱眉看阿雝——这要不是自己儿子,真想扔到天边去。
  “抱过来,我哄哄,看能不能行。”小家伙也许是感觉到她在害怕吧,孟约努力地让自己感性一点,不然真的好想扔掉哦!
  阿雝并不很给孟约脸,但哭声还是小了点,孟约没办法,尝试着唱个歌安抚一下阿雝。可她这时候心里慌张得很,委实想不起什么歌能唱给这么小的孩子听的。
  最后,孟约也没唱成歌,只是哼了一段《疾风令》的开唱词的曲调,阿雝是真的喜欢听歌声曲声丝竹声。又或许是《疾风令》的开唱词曲调虽然带风雨之势,却在风之中如不定如山之气,所以阿雝竟然渐渐收声不哭。
  孟约长出一口气:还好,不用扔儿子。
  儿子哄好,孟约又开始陷入原本的担忧之中。
  阿雝:那我只好继续哭了!


第357章 不露獠牙则已
  孟老爷昨天没回家,在工学院过的夜,这天晚上回家看到的却是小的愁眉苦脸,更小的显是哭过,小脸通红,眼皮子还有点肿。孟老爷不解,问孟约:“你揍阿雝了?”
  孟约:“爹,他是我儿子好吗,亲生的,我虽然天天嘴上说揍你揍你什么的,可从来舍不得动他一根头发丝好么。”
  这不是……咳,那什么嘛。
  也不能怪孟老爷这样,委实是女神太太曾也有被魔音穿脑以致直接上手揍的时候么,当然,那时候孟约已经会淘会闹会坑爹妈。但既然女神太太都会,孟老爷就自然而然揣测着母女俩可能一脉相承,女神太太可从来不会只说说而已,她是真舍得!
  “那怎么哭成这样,脸都哭得像泡了水的纸,可怜巴巴的。”孟老爷心肝都跟着疼,现在这坨就是他心肝,心肝哭成这样,哪可能不疼。
  “可能是被我吓着,师兄和卢宕带兵出城去了,现在还沉回来,我很担心。都说小孩子易感,许是知道我在怕,他也跟着怕。”孟约白天还试图让奶娘把阿雝抱走,结果小东西哭嚎得更加伤心,撕心裂肺得仿佛要被亲妈抛弃,而不是哭声被亲妈嫌弃。
  孟老爷还能不知道自家闺女,哪怕是亲儿子,不哭不闹睁着那双会笑的眼时,怎么爱怎么不够,一哭起来怎么嫌怎么不够:“明儿要还是哭,便叫奶娘抱着同我去工学院。”
  “说到工学院,胡院士和罗院士他们可有什么进展?”因为这群院士齐齐进入瓶颈期,跟无理取闹的小孩儿似的看谁都烦得要死,所以孟约出月子后也是尽量避免去烦大佬们——毕竟他们最近处于连萧厨王的美食都慰藉不了的烦躁期。
  一提工学院,孟老爷就摆手:“快别提,他们烦得我也烦了,分明重要的几个项目进度都极好,他们却因私下里自己琢磨的项目而狂躁快咬人。诶,让他们别琢磨,他们还急眼,说到底啊还是你的事,也不知道你给他们灌的什么迷汤。”
  罗院士狂躁是因为摄影机鼓捣不出来,胡院士他们是被音箱闹的,归根结底是和孟约有干系,但孟约觉着她没灌迷汤,这些东西确实很重要。音箱哪怕只是一个简陋得没法卖的雏形半成品,都已经让开坛授讲的贤达们欢喜得跟什么似的。至于罗院士,小短片都已经弄出来,还怕弄不出摄影机来,无非是时间问题。
  ——总有些东西,值得穷尽一生去追求。
  “你别开口,一边待着去,别吵醒我乖孙。”孟老爷可不想听闺女解释,就是再爱闺女,到这事上孟老爷也看着碍眼。
  孟约乖乖到一边默默坐着,跟孟老爷斗两句嘴,倒有了胃口,赶紧让仆妇准备晚饭,早饭没怎么吃,午饭是根本没吃,这会儿一有胃口便觉得能吞下一头牛。仆妇们早等着孟约这句话,片刻的,几道简单家常的小菜端上桌,孟老爷一边吃一边感慨,家里厨下的手艺如今真是每天都有长进。
  吃过饭,孟老爷使人去衙门问了一句,见没有人回来复消息,便同孟约一起在家里等仆从归来。晚饭后许久,到南京的仆从先回来,孟约听到杨廷礼半夜进宫,一颗悬着的心才好歹落地。
  又是约半个时辰过去,去开封的仆从也总算归来,带回来的消息是督抚亲自点兵前往。如此,孟约才肯定,这个神教的根本会被瓦解,至于那些已经深入渗透到王亲贵族,高官大员身边的神教成员,或许会有从此醒悟的,但根据《三醮》的后续剧情,更多是被神教洗脑得太彻底,以至于神教本身瓦解,他们还依然默默潜伏,以图光复神教的。
  只是一夜之间,整个大明仿佛就陷入了紧张之中,谯郡左近的军队,尽皆出动,南京城中,从全真教请来的六位道长在国师掸月道长的带领下,乘船进入南京城中。未出一个时辰,满南京城的百姓皆知,国师将开坛论道。
  关于道统正统之争,从来是带血的,道家是不露獠牙则已,一露獠牙必将人咬死的。
  谯郡,孟约还没将王醴等回来,先等到了陈维昌登门,陈维昌是来道谢并蹭饭的。大佬们则是轮着来孟家蹭饭,今天几个,明天几个,跟排班似的,孟家如今每天午饭至少是两桌。
  “萧兄,今儿下午先别增,我已经把第一本全画好了线稿,你看看行不行。”孟约这两天没怎么睡,又不能让自己总担心这担心那,于是美食绘本的进度大大提升。
  大佬们一听:“要不也给我们瞧一眼?”
  “回头再看戏,那可就没这趣味了。”
  “嘁,我可不觉得戏台子上能把菜的色香味表现出来。”
  孟约:嗯,这么说得把楼山雪弄来跟萧启学做菜,这样台上就直接上真功夫,到时候台上一炒菜,台下估计……连戏都没心思看?
  这么一想,孟约就跟萧启说了说,然后问:“萧兄,你觉得这样成不成?”
  “那是吃饭还是看戏,阿孟姑娘,你真想听我建议,那是回头台上都别出现炒菜的场景,菜做好端上去便是。刀工雕工等倒可以拿到戏台子上演一演,炒菜……不必,当然,若有一日阿孟姑娘说的电影能成,倒是可以考虑。”萧启是对自己和看戏的人负责,一年半载学出来,想做出能够写进故事里的美味,十分难,“不管是以后的戏文,还是阿孟姑娘现在正画着的绘本,皆会在事实之上有所虚构,因此,具相反不如让人自行想象来得更美妙。
  “倒也是。”唱戏和做菜不好跨行,毕竟都是要下苦工夫的技能。
  吃过饭,孟约去取绘本,大佬们思量再三,纠结无比地选择了不看,回头等宝云楼上戏时再慢慢欣赏。绘本这形式,喜欢的多是年岁轻一些的,大佬们还是更爱戏。
  萧启接过绘本,打开一看:“改了?”
  “嗯,萧兄看看这一稿是不是更有趣。”
  “竟又是太祖……”完全不是嫌弃的语气,是粉丝再得见偶像的喜出望外语气。
  孟约:我就知道太祖群众基础超级高,完全不用担心大家审美疲劳,就是不知道千百年后的学子们烦不烦。
  #学子们:烦,又来了,吐艳,打鼓人的真爱肯定是太祖#
  #太祖:别胡说,被听见了回家要跪键盘的好吗#


第358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孟约在参考“广大群众”的建议,用太祖为主角后,可以玩的梗多得没法形容,那是分分钟脑子里能蹦出一堆儿来。这些梗里,有一个让孟约第一时间想到,就嘿嘿嘿得不可自抑的梗——穿过《闺门令》再穿《菊下楼》,从女身再穿成“女身”,这是多么绝望的体验呀!
  这很好地印证了那句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痛苦,不要绝望,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
  更绝望的是,明明穿成男儿身,却被当成女孩子养大,就是太祖再如何波平浪静一颗心,也会陷入疯狂的。至少免不了有点性格上的转变,比如化身吐槽小王子什么的。原本人家是靠内心的吐槽活下来的,如今光靠内心的吐槽已经不够了,于是逮着谁吐谁一脸。
  以及,是的,为纪念钟爱的美食动漫,孟约将美食绘本的名字取作了《菊下楼》。另外,时下的重庆真有一个菊下楼,是一家专做川菜的饭馆,在川菜界也算是响当当的馆子。
  萧启:“若是太祖泉下有知,有再好的胎也不会去投,必要等到你,跟你好好聊两句不可。”
  这个孟约可一点不怕,真能黄泉相遇,还能谈一手“同是天涯穿越客”呢,再说太祖不但有戏,还爱戏:“如果我故事编得不好,太祖没准真会等着我,可我故事编得好多喜欢,太祖应该不会计较的。”
  萧启一笑,接着翻下去,虽然只是线稿,只有前几张宴会的上了色,但萧启已经能看出整个故事是如何开始的:“一场旷古绝今的宴会,一个传承千载的美食家族,一间在码头的潮湿空气中飘摇欲坠的酒家,一个女装少年……这戏,很可以。”
  “是吧,我就说很有意思。”
  “倒确实有意思。”萧启翻看完,盯着孟约看好一会儿,摇头叹道,“你们这些擅长编故事的脑子都怎么长的?”
  “你们这些擅长做菜的手都怎么长的?”
  萧启不由失笑,把绘本递还给孟约:“可以,至少宴会上的陈设菜色摆盘都很合格,穿梭往来仆从侍女,及座中的食客都描绘得极好。仆从侍女个个神光奕奕,若真是个千载传承的美食家族,就得有这样一拨下人,不卑不亢,目带自豪。食客有闻香出神的,有双眼冒光的,有手执玉竹箸累细品咂的,因各人神色不同,画面十分真实,与我所见过的食客竟有相似。”
  没有什么比被夸奖更能让人开怀的,孟约将绘本收好,复又琢磨着道:“写菊下楼不要紧吧,萧兄认不认得菊下楼的东家,帮我说一声。”
  “这事简单,菊下楼的东家与我有数面之缘,去信一封他断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这要是明年《菊下楼》台上开唱,菊下楼岂不跟着沾光水涨船高。”萧启为学厨艺几乎走遍大明每一个角落,各地酒家凡数得上名的,他不是吃过就是比过,要么学过,这点人脉自然有。
  “那美食家族就没个酒家名儿?”
  “那样一个家族哪儿还需要这个,光凭姓氏就足够了。”
  “这样一个家族如云一样随风散尽真没一点阴谋?”
  “干嘛非要在阴谋,纯粹的意外不行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