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约:“殿下,快过年了,你不回南京吗?”
“工学院不给我个交待,我怎么会回南京!”这是又回头来跟工学院扯皮的晋王。
孟老爷愣没忍住,悄瞪晋王一眼道:“扯也没有,如果说水电路轨的事,还能找到工学院头上,迁丁迁口后造屋置乡镇怎么能找到工学院头上来,工学院不管这个。”
“综山川勘地理测水文,定个宜居之所在罢了,不找你们找谁,孟院长倒是给我指个明路,除了工学院还能找谁?别跟我说钦天监!”晋王才不受忽悠,钦天监不是没有能人,而是那群人……术数专精,问问天气还成,问建筑可能也不是不可以,问别的就还是算了吧。
“那你也不能大过年的,年都不让人过,非要这时候把人扯去天竺,谁不是一家老小的。殿下,这样吧,你让我们好好把年过了,等出元宵,工学院这边安排人跟你一道去天竺,你看这样行不行?”孟老爷既是不堪其扰,也是确实挂心着迁往海外的乡民,当然,这也是工学院上下的意思。
晋王到底还年少,性子略急,想到的事就恨不得马上做好。跟工学院扯扯皮也不是没好处,至少,不像以前那样,什么事都急得要死:“好吧。”
送走晋王,便已经是腊月二十四,一套过年的程序走下来,便是三十。这一年,孟约觉得生辰格外有意义,不止是她,孟老爷和王醴也这么觉得。因为今年,又多了个小家伙,同他们一起给孟约庆生,然后未来的某一天,小家伙会来到这世上,这家里便又要多一口人。
孟老爷遐想着家会越来越热闹,王醴遐想着同他的小甜甜小可爱将人生的篇章谱写得更加曼妙动人。
至于孟约:好困……210196
第322章 正义第一杀
推算日子,孟约是九月中旬中的标,到春节时差不多三个半月,这样一来,医师算给孟约的预定产期就是七月下旬左右的样子。因时人仍很避讳七月半产子,医师是推算了又推算,只要不出意外,就能避开。
“那要万一呢?”
“避开七月十五也不是问题,阿孟姑娘放心。”
孟约倒不避讳七月半产子,她是不想给孩子未来的人生造成麻烦,更不想孩子从出生日期就以艰难模式开始:“那一切就拜托医师了,我什么都不懂,可能以后麻烦你的地方还多,请你多担待。”
“阿孟姑娘客气了,不过是医家本份,算不得麻烦。”亳州人对亳州闺女自然甚爱,哪有觉自家闺女麻烦的道理。
毫州人不但对亳州闺女甚爱,还很关心闺女的“事业”,临走前,医师轻声问孟约《疾风令》什么时候开演。按说开箱戏,都在初几,可自从有了打鼓人,慢慢的就都习惯把开箱戏安排在上元日,这也不知怎么的,就自然而然生成了。
眼看后天就是上元日,洪河班的水牌却还没挂出来,亳州上下都有点紧张。医师这也是出于担心,怕到时候跳票,大家伙可都很期待《疾风令》呐。
“水牌要南京送来,今年的水牌是南京那边统一出的,因而要晚两天。”事实上,都是朱载宥画的,两边的水牌据风俗还略微有点区别。除画水牌,朱载宥还表达了对孟约死活不剧透的怨念,书商出完前两本再同下文,因等着吊足大家胃口,叫后边的好卖呢,也是为了戏院的票好卖。
因而,眼下除孟约,没几个人知道这个故事会怎么反转,所以,孟约对《疾风令》开戏的期待不比任何人少。
《疾风令》的第一场戏的水牌“风乍起”在正月十三日清早张贴出来,亳州老少看到这水牌终于安下心来,这才有工夫去琢磨,这块水牌后边意味着一场什么样的戏:“既然是风乍起,为何色调这般暗,浓云密布,压城欲摧,那边城楼还崩了一角。”
“哟,你看得仔细,远处城楼崩一角都看着了。”
“这……有点危险呐,第一个绘本谁看过?”
众人:为保持神秘感新鲜感刺激感……我们都没看,买是买了,支持闺女嘛。
“我买了,要不现在回去看。”
众人:呸,说得好像我们没买一样。
“但是看了,就没有神秘感了啊,我还是喜欢去戏院看,要是先看了画本,就好像提前知道了未来一样,没趣味了啊!”
“要是真能知道未来,你真会认为是没趣味?”
“那当然不会。”
然后众人就“如果我能预知未来会如何”展开讨论,最后还是说到打鼓人的戏本《太祖秘史》上来,毕竟太祖在那里边是回到古代,知道未来的设定嘛。最后,大家给“预知未来”下的定论是——如果我能预知未来,一定要像太祖一样,改变不好的,并使原本就好的更好,如此方不负“预知未来”的能力。
人有多大能力,便担多大责任这一点,古已有之,今人不过说得更直白。
孟约就在宝云楼上,听着戏迷票友的谈论,心中有着无数欢喜,她为自己有这样一群戏迷票友而深感骄傲。哪怕只是言辞上的,这亦好言,人生在事,所谓的好,做得简单一点,无非是立好言行好事,再不需赘述其他。
上元日,《疾风令》在宝云楼作为洪河班新年开箱戏上演,票早就已经全卖出去,却总还有人进宝云楼去问是否还有票。怎么可能有票呢,不可能有人退,也不可能再加设座位,因此许多人都只能等到第一场戏复演才能看到。
“还是宝云楼太小了啊!”
“不能再大,再大听不清了。”
“工学院琢磨出这么多东西,怎么就没有一样东西能让声音更洪亮,让再大的戏院,都每一个角落皆能听清的呢。”
孟约:有啊,正在琢磨中,且还得费点工夫,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过,我想总有一天,大家能看到的。
《疾风令》第一场戏,在众人引颈以待中开演,这一场戏被孟约戏谑地称为“正义第一杀”。那个从一开始,就为乔州而奔走的年轻官员,面容俊秀,英挺正气,乍一出来,所有人都按打鼓人的习惯,下意识地认为那就是《疾风令》的主角。
在黑得如同淤泥池的乔州官场,年轻官员如同青莲一般,出于淤泥,却着力于治理淤泥,还乔州一片清澈。
“我觉着,这回打鼓人写得有点过,咱大家的官,不说个个都好,却总是好的多。”
“诶,戏剧本就夸张,再说必是先抑后扬,不是一片淤泥怎么能显出青莲不染呢。”
“我就是怕打鼓人这样写,回头会被禁。”
“不至于,要真不能写,王知州总会拦着点的。”
“你们觉着,哪个才是幕后大反派?”
所以人,毫不犹豫地:“张以达!”
王知州在楼上面无表情地叹气:“你真是给我唱赞歌?”
孟约:“是啊,明显的。”
“张以达就是我在戏里的角色?”
“是的呀。”
“千万不能让人知道张以达的原型就是我,不然,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戏本比你的绘本还过。曹学士确定真的拿去给杨首辅过目过,官家那边真的没意见?”王醴忍不住怀疑,宣庆帝是不是光看结局了,没看故事如何发展。
“没有,官家说只要最后正义战胜邪恶,那就没关系,再说就是失败,正义也还是正义。就是……杨首辅说,督察院那边又在查你,跟《疾风令》很有点关系,师兄别怪我哦。”孟约略感愧疚。
王醴:我早晚被你弄死!
“不敢,殿下,您只要安安健健,我什么意见都没有。”也必需没有。
孟约:哟,我这就忽然成殿下了。
“师兄,你说,最后这幕戏上演时,大家会怎么想?”
“大家一定会很想问候岳父大人。”
孟约:……129196
第323章 大明小太祖?!
当《疾风令》第一场“风乍起”落幕时,整个戏堂子里落针可闻,按说大家早已经习惯打鼓人的种种神鬼莫测的故事发展,但真到大家认定的主角被暗杀身亡时,大家还是被镇住。戏迷票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相顾无言,不是他们不想说话,而是心中万语千言,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说起。
“主角儿都死了,这戏还怎么演?”
孟约听着楼上许多戏迷票友都在问这个问题,不由掩嘴而笑:“他们现在肯定满心吐槽,哈哈哈……我这才开始搞事情呢,《疾风令》是从头到尾都在搞大事情啊!”
王醴才真是满心吐槽:我的小甜甜不可能这么恶趣味。
但小甜甜就是有这么恶趣味,《疾风令》从头到尾的每一个字都是最好的证明。
楼下,戏迷票友们终于渐渐找回各自的声音,也终于从万语千言中,找到最想说的话:“难道这是一部写反派的本子?”
“不应当,打鼓人到底是个女子,想来便是写反派,最后反派也落不着好下场。”
大家都非常乐观,觉得孟约肯定另外安排了主角,所以这个被他们认定是主角的人死掉根本不要紧。紧接着,戏迷票友们开始一起声讨反派张以达:“太不是东西了,纵容属下肆意敛财,弄得地方民不聊生,委实罪大恶极,该杀。”
“偏偏这样的人,还轻易抓不着他把柄,恶人坏事都是下属干的,真发出来,他大可一推二六五,什么事都跟他没干系。国朝早不兴有罪推论,没真凭实剧,便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反派,也没办法把他送进去吃牢饭。”
“诶,这就是个戏本,咱们是不是太较真了点?”
“这有什么较真不较真的,阿孟姑娘在上个戏本里不是说过一句话——虚假的戏,真实的人性。阿孟姑娘的夫婿是王知州,也算是身在官场,你们说这张以达是不是在影射谁?”
孟约:……
读者真是一种恐怖的存在。
“师兄,我好像给你添麻烦了。”
王醴:没事,我已经习惯。
“不管怎么麻烦,等到《疾风令》落幕时,也都会消弥,年年不必担忧。”王醴是真不把这点麻烦当回事,毕竟他在官场遇过的麻烦不算少,这点疑出来的小麻烦,反而不算什么麻烦。
至于督察院要查他,随便查,他这敢拍着胸脯说一点问题没有。不仅督察院,还有叶慎章,他的钱,敢说每分每厘都来路正经,没有不能大白于人前的。
王醴把孟约送回家,还得去衙署上差,孟约怀孕满三个月后,王醴和孟老爷都没再紧着她非在家不可。不仅没拘着她,反而会不时找点事让她做,织坊那边建纺织机械厂的事,孟约就让管事时不时来问孟约。
因孟家的织坊一直在自己打制纺织机械,所以日常的工作安排并不需要孟约,需要孟约做的是调配一下人手,安排一下资金,要是闲得慌,还能出门去工地上远远看一眼建机械厂的进度:“钢筋水泥要严格按工学院给出的图纸来做,另外,轻月坊在都夏的厂房,也劳管事派个人去帮我看看,如今我多有不便,只能拜托管事多劳一二。”
“小姐言重了,请小姐放心,厂房我会小心盯着,断不叫出任何问题。”
“多谢,别的都不要紧,不怕多耗费,只一定要注意安全。建筑安全同机械安全都是大事,皆重中之重,此处愈发不能轻忽。”孟约希望,未来的一天,他们建的厂房都会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美好篇章,而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浇筑出来的冷硬建筑,她希望这一切都如眼下的大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