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74部分

珠玉在前-第174部分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刺眼。除使节团,来来往往的行人都不带多看一眼——都好几个月了,杭州城内外及周边的百姓早习以为常。
  使节团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明亮的光显然不同于烛火,没有烛火的跳跃,没有油灯燃烧的气味:“这就是电灯吗,我听我的朋友说起过,他前年曾到过南京,在南京的一座城楼上看到过这种名叫电灯的东西。”
  “是的,用来照明比烛火和油灯更安全,也更便捷,只要按下开关即可。烛火和油灯难免有气味,电灯就不会了,目前通电的地方还不算多,如果诸位对此感兴趣,回头可以安排诸位去一趟谯郡,我大明的工学院便座落在那里,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应该会全面通电,能通电了。”人对于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不会表现出额外的不必要的骄傲,鸿胪寺卿介绍电灯和一应设施时,格外从容不迫。既不沾沾自喜,也不会瞎谦虚,总而言之就是该怎么样是怎么样,透着满满的宠辱不惊。
  其实鸿胪寺卿的内心是:别为电灯激动,后面还有蒸汽机车呢,还有各种电器呢,南京的水电工事都已经全面修缮好了呢……就是南京的话,不是很方便带大家伙儿到地底下去看我们的水电工事。
  这里得再说一说昔年修水电工事的那位大手,简直是把地下工事当防空洞修,太祖对此吐了不知多少槽。
  约一刻钟后,车站里响起蒸汽机车到站的钟声,有乘务员就位,验票指名站台方向。鸿胪寺和懿安王领着使节团,并没有走什么专用通道,这时节还没有什么专用通道呢,最多不过是做个公务车厢而已。
  “哟,今儿这多外洋人,来做什么的?”
  鸿胪寺卿正好听到,便顺嘴答了:“外洋的使团,来游学观光。”
  “该来,咱大明这样好,多叫他们好好看看。”
  “杭州也尽是好地方,该留几天看看。”
  “得先去拜见官家吧,回头离开的时候慢慢来看嘛,杭州这多好吃的,边看边吃才不枉来一趟呢。”
  鸿胪寺卿:“回头看他们自己怎么安排吧。”
  登上车厢后,使节团才开始就蒸汽机车发出种种问题,用什么拉车,为何要在轨道上行驶,这车速度多快。车上,有工学院的学员专门负责解答,便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工学院的学员也能全部作答,而且人家还通多国语言,跟哪国的使节谈话,都是一口地道的当国语言。
  人家记性还好,只开始介绍过,就全记下了人名国别,各地的风俗还张嘴就来。虽然没有去过,但万卷书如万里路,大明有的是热爱四出游山玩水,浪出一重重新天地的名士。
  对外洋如数家珍,对自家就更是了如指掌,介绍起各地风土人情来那是一套一套的。
  此时正下着大雨,当蒸汽机车缓缓开动响起的汽笛声在雷雨中隐隐拉长时,所有人都将视线与注意力放到车窗外,那雨吓人极了,仿佛正是天上有条河,河里的水被倾倒下来一般。这样的天气,却也别有一股风雨起苍茫的意韵,远山近水,被雨和浓云重重掩盖。
  “看着有点吓人。”
  “别担心,路轨才开始修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雷雨天气,有安装避雷针,别说雷还远得很,就是真打在车厢上,也会被避雷针引到地下。”车厢是有夹层的,两层木板中间夹一层绝缘阻燃的材料,各节车厢的电线也都布在这一层里。也许技术上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但工学院的人做东西永远诚意满满。
  驶离杭州后,天放晴,蒸汽机车遂如同驶入了山水画卷之中,烟波浩渺,中有鸟雀惊飞,渔人张网放歌,小童背着书包结伴回家。蒸汽机车驶过,偶尔会有人抬头看一眼,然后又如常地低头下去继续劳作。
  使节团才经历最初的震惊到问各种问题后,终于意识到,他们搭乘的并非只量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可能是一个时代:“天呐,如果搭乘蒸汽机车,从我的家乡到王都只需要半天时间,自从我开始工作后,几年才能回一次家。”
  “不是说前年,这种车的行驶速度只有现在的一半吗,如果再过几年,是不是还会更快,如果快到两百里每时,三百里每时,或许还能更快?”
  人类对速度的追求,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这样快是不是有一天能飞起来呢。
  当使节团中有人问这个问题时,学员露出谜之微笑——不,飞起来光靠速度是不行的,关于这个,我们已经尝试很多次了,虽然一直在失败,但是我们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真的能飞起来。
  而且,我们也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第308章 学而广识见,知而谙礼节
  御江园是皇室在南京的二十四园之一,临江而建,常用来在夏秋二季时举行各种宴会,地方宽敞,林木高深。去年底全园接通了电灯,自来水是早就接通的,除此外,还安了几样电器。
  如今夏秋相交,正暑热难消的时候,朱载宥在厅里吹着风扇倒不觉得很热,只是头上还是有点薄汗。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具体地负责某件事,难免紧张,虽然内阁一副没所谓的语气让他随便搞,但朱载宥仍然把事情做到最好。
  “殿下且安心,不过小国使团罢了,殿下能接见他们,便是他们的荣幸,没他们挑理的地方。”
  朱载宥看一眼内阁派来的,专门来宽慰他的年轻士子,超级想找个地方好好吐一吐槽:“别,你越这样说我越紧张。”
  常渊:“那殿下喝盏凉汤祛祛暑热。”
  “对了,我记得今天是《巨星》最后倒数第二场戏了,能不能让他们晚上加演一场。”《巨星》这部戏念白多,来的使节团里,大部分人其实都对大明官话能听会说,所以,安排这样一场戏完全没有问题,他们能看懂。
  “殿下,安排这场是否有些不妥,没头没尾的,不如直接让他们加紧安排一下,演第一场?”
  “也可。”太祖可不止在大明有粉丝,周边各国曾被打到服气的,至今还流传着太祖的种种传说。所以,太祖的戏,虽然没法让这些人热泪盈眶,但绝对不陌生。而且,《巨星》这部戏,本身就很有意思,就是不粉太祖,也可以当成一个不错的故事来观看。
  “殿下,是否要将德麟班请到御江园来?”
  朱载宥想了想,按好客的想法来说,是该这样,免得客人折腾。但按着太祖远交进攻的外交策略来说,干嘛为迟早有一战的敌国折腾吾国吾民,他们多大脸:“不必,想他们大概也很想看看南京城里的光景。”
  德麟班做为南京城里少数通电的场所,接待外宾完全不成问题,如今是常抱云在台上唱戏,就是念白都比别人多出一股气韵。别说,只论这,楼山雨如今确实是还比不得常抱云。
  “殿下,蒸汽机车已经到站了。”
  “嗯,吩咐下去,都准备好。”
  “是。”
  使节团从南京站下车时,进入的是大明人口密度最大的城池,入眼处,全是摩肩接踵的人流,挑着担子回家的,抱着孩子的,带行李不带行李的,男的女的。有的着宽袍大袖。雍容尔雅,有的着短打,精神干练。
  这么多人,却不吵,他们相互避让,彼此面带笑容,即使是行色匆匆的满脸疲惫,也都面色柔和不急不躁。人流排得长长的,各人自排着队依次出入,没有人插队,也没有人推搡捱挤——这得感谢太祖,也得感谢孟约,太祖使仓廪熟,推广全民识字,使全民学而广识见,知而谙礼节。至于孟约,她编写了出入需知,之后还追加写了搭乘礼仪。
  何谓大明风仪,从这车站,便可窥知。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有个小孩子操着不知哪国语言问外洋使节团中的人。
  使节团中的人面面相觑,并没有人知道小孩说的是哪国语言,鸿胪寺卿没办法,只能对那小孩说:“普鲁士语会吗?”
  “我会。”然后小孩子就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鲁士语跟普鲁士使节侃大山。
  虽然鸿胪寺卿很想说“他们其实多半都会讲官话”,但看小孩满腔练普鲁士语的热诚,鸿胪寺卿也就不打扰,小孩子嘛,看到白皮肤红头发绿眼睛的外洋人,跳脱一点也很正常。
  孟约是在之后这趟从谯郡到南京的蒸汽机车上下来的,看到这情形,不由笑出声:“爹,你看,使节团在那里呐。”
  小孩子无知无畏的小样子真可爱,满满自信操着一口外语说话的样子,也超级可爱。孟约看着小孩子一脸喜欢的样子,被孟老爷看在眼里,孟老爷含笑道:“现在看谁家孩子都可爱得不得了是吧,赶紧自己生一个。”
  “我也想啊,孩子自己不来,我们有什么办法。”连擅医学院擅长孕产科的院士,院士一脸冷漠地告诉他们,别着急上火想着要孩子,越想才越不来呢。他们其实根本没怎么想过这事,也就是最近才偶尔会想起来,那还不是大家伙儿催的。
  孟约这时都已经觉得大家伙在催了,等她到南京,被广大戏迷票友催时,才真知道了什么叫做群众的力量,催得她想立马就生个孩子出来。他们下了车往往车站口走,还没走到车站口,就被人认出来:“阿孟姑娘回南京了。”
  “是啊,好久没回,想得很,大家伙一向可好。”
  “都好都好,新戏好看,我们都喜欢得不得了。”
  “下本写什么,这都又秋日了,明年的绘本,阿孟姑娘已经在写了吧?”
  不得不说,南京的戏迷票友们就是知道该怎么宠爱她,永远把她当未出阁的十八岁小姑娘:“是,已经画好两本了,曹学士正在写戏本呢,叫《疾风令》,这回写官场浮沉,写得可能不那么周到细致,还请大家伙到时候多包涵。”
  “还写太祖吗?”
  “不写了,这回不写太祖。”
  “不写也成,换换口味,不过可不能落下太祖啊,回头还得继续写。”
  “成。”小明对太祖的爱,真是深得说都说不完呐。
  “对了,阿孟姑娘成婚也挺久了,怎么样,挺好的吧,王知州对你好不好,不好我们帮你揍他去。”
  孟约不由开怀大笑:“他对我很好,劳大家费心。”
  “两年多了吧,孩子生没生,要是生了孩子得带来给我们大家伙看看呐。”
  孟约:……
  “是啊,男孩儿女孩儿,像阿孟姑娘还是像王知州?”
  “怎么不带到南京来。”
  孟约:“还……还没生孩子呢。”
  众人先是一静,然后立马就开始各处出言:“该要孩子了,阿孟姑娘也二十出头了吧,正是好生孩子的时候呐。”
  “是啊,这年岁生孩子回复起来快。”
  “是暂时不想要,还是怎么……”
  “可别只想着夫妻俩日子舒坦,就把生孩子的事往后推,还是早点生好。”
  孟约:我还是回谯郡吧,我干嘛要回南京。
  不过是想着《龙戒》的影响已经过去,《巨星》又十分治愈,结果……居然被催生孩子!


第309章 一定要搞点事情
  孟约是被萧皇后一封书信喊回南京的,不为别的,就是为轻月坊。轻月坊的产量已经到了瓶颈,然而销量却越来越好,所以,是时候扩建轻月坊。轻月坊是孟约的产业,萧皇后虽然派人代为打理,但却也不会全权替她拿主意,正到扩建还是另寻一个合适的地方再建一个这样的大主意上,萧皇后派下的女官做不了这主,萧皇后则不会越过孟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