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繁花如你一老七小全靠我 >

第65部分

繁花如你一老七小全靠我-第65部分

小说: 繁花如你一老七小全靠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是在家多歇几日吧,没你这样的,伤口还没好全乎呢,就往外跑,好歹是个女娃,也不怕落下疤痕,让简放那小子嫌弃了去。”
  “嫌弃?我没嫌弃他就不错了,手臂上好些个疤痕,看着最长的怕是有好几年了。”
  “怎么看到人家手臂上去了?”
  不过是随口一言,沈依依自己还没注意呢,那边沈清明急了。这还没成亲呢,那简放小子该不是不懂事儿的……这要是出了事儿,两家还用不用在县城活了?无媒苟合?不有媒了,那是婚前苟且?哎呦,那个词都不好听啊!
  “什么?”
  沈依依还没反应过来,正忙乎着打蛋呢,回头看向沈清明的表情都是一脸的萌呆。
  “男女大防啊大丫!你也不小了,怎么,怎么就不知道避忌?虽说你娘走的早,可赵家那老二媳妇,还有三婆婆不是常常教导的嘛,你该知道好歹的呀。”
  终于明白自家爷爷是发什么疯了,沈依依突然有些想笑,她才十三岁啊!这,这都想哪儿去了!好吧,这年头十四五成亲的不在少数,这么一算,她这十三岁是挺危险的,可这……看到个胳膊就这样了?这防的是不是有些吓人?乡下种地的汉子脱了衣裳,光着赤膊做活的可不在少数,这村子里看到的女人难不成都要戳了自己眼睛不成?
  “爷爷你这说的什么啊,和男女大防有什么关隘?今儿上山走的急,特意去看了我摔到的地方,简放瞧着那路上有些容易跌落的石头,想着万一有人也踩着,怕是未必有我幸运,便和我一道清理了一二,这活儿做到正午,热了卷起了袖子,这才瞧见的。”
  即使心里觉得过了,看到沈清明关心着急的眼神,沈依依还是选择解释一二,免得老头一个人在家多想多思,心里积了事儿着急生病。反正理由什么的,她是张嘴就来的,而且这事儿因为没带东西下山,两人进城的时候已经说好了,不会翻船。
  果然沈清明一听是这样立马脸上就一松,下意识的裂开了嘴,看向沈依依的眼神都温和了好些,
  “对对对,是爷爷说的急了,咱们家大丫最是个懂礼孝顺的。”
  这和孝顺有什么关系?好吧,你说是就是吧,好歹你这还顺带的还表扬了几句对吧,那我就接着了。
  “你们今日倒是做了桩积德行善的好事儿,做的对。山里行走不易,多是为了养家糊口的猎户药农,这样的人家若是伤着了,那怕是一家子都要受苦受罪,不过是举手之劳,就能免去别人伤痛,这事儿爷爷听着也欢喜。”
  沈清明其实挺好忽悠,看多信任沈依依,只是这么一说,事儿就这么扯过去了!沈依依咧嘴一笑,感觉自己扯淡的本事,妥协的心态牛的一逼。同时也为沈清明如此信任暗暗有些心虚。那个啥,虽然她却是挺懂道理,可这道理……都是她自己的道理,其他的糊弄的多,真是不好意思。
  “爷爷,咱们家那房子快好了吧。”
  扯过去了不算,沈依依因为那一点子心虚,还立马寻出了新话题,力求引的老头高兴起来,好彻底忘了这一茬。
  都说知父莫若子,老沈家那是知爷莫若孙,看看,这才一句问题,立马就引得沈清明不顾沈依依正在厨房忙乎,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一样样的开始说那新院子如何如何,那劲头看着像是年轻了几岁,沈依依越发的乐呵了。
  老头精神好就好啊!有了养元丹条理,有了丰富的食物,有了愉快的心情,这老头看样子活到九十九不是问题了。要这么说的话,好像她确实挺孝顺的啊!


第67章 。  搬家、城墙’   感觉自己挺孝顺的沈依依……
  感觉自己挺孝顺的沈依依听话的在家多歇了几日。好吧; 不是她不想出门,而是简放没空,家里人不放心放她一个人上山而已; 所以这歇着其实挺无趣的。好在家里事儿还是挺多的; 比如那新院子那里已经基本都收拾妥当了; 她这边正好可以开始收拾家里的东西准备搬家。
  说起那新宅子; 沈依依就下意识的想要皱眉,她是怎么都没想到,自家爷爷挑花了眼一般选了这么些日子,居然选了一个漆匠家的隔壁!这让她怎么说!!虽说这个时代的漆算起来相当环保; 全是植物制作嘛对吧!散发起来,应该还不至于太过刺鼻,可即使这样; 这味道……一样也是个大问题好不!特别是当你就在左近,许是需要一年年,一日日; 长期被熏陶的情况下,那想想都是一种折磨。
  “要按照你这么说,咱们不也一样不受人待见?那造纸难不成就没味道?就是味道稍淡,可这捣浆的声音不响?日日往水沟里倾泻浆水声音不大?日日用水是旁人家的几倍,沟渠无一时是干的; 周围人家不潮?可邻居们说什么了吗?邻里之间相互体谅那本就应当,特别是涉及到这养家糊口的活计上; 只有多帮衬些的,哪有嫌弃的道理。”
  她就知道是这样,看看,她才就味道这个问题稍微说了一句; 就得了沈清明一通的教训,说的她脸都快红透了。忙不迭的认错:
  “是是是,是我的不是,不过爷爷,我也就是抱怨那么一句,你怎的这样……莫非这里还有旁的缘故?”
  这话沈依依还真是问对了,因为沈清明也是就在近日才突然发现,自家一家子眼睛只盯着做生意挣钱,却不知不觉中给周围的邻里添了不少的麻烦,只是这些老邻居们体谅他们家的艰难,这才一直忍着没说。直到如今他们要搬走了,这才在笑闹间提及了一二。
  虽然他心下也明白,这些人这会儿说这些,有八成的缘故,是因为瞧着自家那些个零碎生意挣钱,连着跟着一起做个跑腿活计的赵二家,也一并得了利,所以也想将来也跟着挣上几分,所以套个交情。
  与此同时,因为自家眼见着就要成为几栋宅子的小富户了,想着多留几分人情,已备将来有事儿好有求助的脸。
  这些个人情往来虽说带着几分算计和利益,将来自家也不可能不给点好处说法,可沈清明却依然感觉十分的愧得慌,觉得自家前段时日为了挣钱,确实忽视了太多,让邻居们为难了。
  所以这会儿沈依依这么一说,借着邻里二字,他便忍不住发作了起来,等着询问,这才吐了口气,将这些个事儿细细的说了一遍。如今虽说在外当家的还是他,可到底大丫才是掌家的,有些事儿知道了,才能安排的更妥帖些。
  果然,沈依依那就不是个含糊人,一听有这么一个情况,立马就给出了一系列的法子。
  “爷爷,咱们搬去了那边,这里左右两边的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索性都做了作坊如何?嗯,这么的,造纸的地方照旧,只是咱们家离着远了,照看也不方便,有些个力气活,本就缺人手,如此索性招呼邻居家帮忙吧,也不用多,只要两个人,轮着夜里过来住着看守就成,白日里若是有空,顺带的翻动一下原料缸,到了忙得时候,帮着捣泥出点力气,这可好?这些个散碎活计,一人一日做上一个时辰就成,如此工钱虽说不多,却也不妨碍他们自己的活计,哪怕是给钱少些,应该也是愿意的。”
  这个可以,说是看守,其实这地方有几个人会惦记?最多就是夜里惊醒些,防着着火罢了,这么算,一个月给上200个钱一个人,想来也算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安排家里力弱觉少,没什么活计可做的老人来轮守,没事儿在这院子里还能做自己的活,两相便宜,还增加了一家子的出息。邻居中怕是有不少人家的老人愿意来,情分也还上了几分,可以。
  沈清明点了点头,嘴上却什么都没说,只等沈依依接下来的话,既然是两个院子,想来如今住的这地方,她也不准备租出去了,那她准备怎么安置?又能掰扯出什么样的事儿来既合情合理挣钱,又能回馈看顾邻里?
  “咱们家这院子不大,可屋子却不少,等着东西都搬到新地方,这么大的地方平白的空着也是空着,索性做了仓库挺好,日常收了干货什么的分类储存到各个屋子里,防潮防雨,还不担心窜味多好。最重要的是,即使咱们自家用的不多,剩下的空屋子还能帮着附近街面上的其他铺子分担一二,我听说前头杂货铺楚大爷家,因为屋子要存货,到如今他家小闺女还住在他们老两口的屋子里呢。若是咱们能租给他们一间,钥匙他们自己掌管,必定是肯的。虽说如此一来收的租钱未必多,空屋子放着也不容易让人放心,可咱们可以请了邻居来帮着看管啊!和隔壁一样,两个人轮换着来,只要有人夜里顾着,有偷儿知道喊人,那害怕什么。”
  咦,这又是个好法子,不说这租钱多少吧,(反正他们这样的地方,这屋子再好,租出去的钱也有限的很,还不如这样还能得个好呢。)好歹那是能兼顾着又多帮衬了几户人家。嗯,许是那谁家宅子不成的,住不下的,请了来看顾仓库,还能解决了人家的住宿问题呢。这情分给的就大发了。
  沈清明本就不是个爱给自己箍个条条框框的人,听着自家孙女说的再理,立马拍了拍沈依依的脑袋,点了点头。
  “这法子可以,只是寻人看守容易,找这租的可不容易,小本买卖的可没几个舍得花钱的。罢了罢了,你既然出了好主意,那这事儿成不成的都该试试,爷爷去办就是。”
  “这个等着咱们搬走再忙乎也来得及,倒是眼前有个事儿,爷爷,还得您出面张罗。”
  “什么事儿?”
  “我这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什么时候搬过去?家具爷爷可张罗好了?什么时候布置?若是都妥当了,那可算好了日子?到时候是不是要办个暖屋酒?街坊邻居这里要不要请吃席?若是送礼,咱们又该回些什么?对了,若是吃席在新家那边,那那边的新邻居是不是要请?这都有些什么人?爷爷,都是事儿。”
  沈清明感觉眼前有一圈圈的蚊香再燃烧,熏得整个脑袋都嗡嗡作响,连连摆手示意沈依依赶紧停下来,等着她住了嘴,这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没好气的瞪眼说到:
  “你这是故意的吧,知道爷爷老了,脑子慢,一下子记不住这么些,就存心说这么快,你呀,如今越发的会作弄人了。”
  话虽是如此,可有些该说的还是要说。
  “搬过去确实快了,爷爷算计了家里的东西,缺的已经让人做了,约莫再有十日,这东西就能搬进去,到时候……十五天后,是个吉日,卯时开始直到未时都是大吉,正好搬家,黄昏时置办暖屋酒。桌数爷爷也掐算了,这些邻里说是请一家,多半都不会一起去,一家能来一二个就不错了,所以置办上六桌正合适,最多再备上一桌给跟来的孩子,如此也就妥当了。至于乔迁礼……按照以往的规矩,一篮子馒头,或者一两样日常用的东西这是最多的,所以回礼也不用太抛费,一家给上三尺布,或者再加上一包果子,就能凑合了。太多了也不合适,别忘了咱们那院子可是茅草土胚的,过了让隔壁心邻居怎么想?没得招摇了去。至于请的人要不要有新邻居……这个暂时不用,等着吃过席,第二日一条街上的几家,前后的几家,送去几个馒头,一点干货认个门,说个姓氏,算个拜访就成了。”
  虽说自家没什么搬家的经验,可沈清明到底经的事儿多,都不用掰手指,就能一样样的说出合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