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林灯没有对锦绣的事务大包大揽; 多多少少还是会让方氏参与进去。比如方氏的女红做得很好,林灯就让她帮着做改良版小马甲,或是绣旗袍上的花。
林灯知道方氏的思想比较传统; 所以没有让她帮着做内衣。不过有一次方氏去店里找那几个做衣服的姑娘时,还是被她给发现了。
方氏很生气,但后果说不上多严重。
因为林灯和林灼两个现在要忙铺子里的事; 实在做不到一星期上六天课了,林灯干脆就把星期天的课取消了。
不过杨哲思却没有闲着,每到星期天,她都会按照林灯的意思,去林家拜访林太太,也就是方氏。
方氏是不大喜欢杨哲思这样抛头露面的女子的,但她现在好歹是自己女儿的老师,还肩负着帮助女儿让女婿“回心转意”的重任,所以方氏对杨哲思很是客气。
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间,方氏的思想就有了些转变。
所以在发现林灯打算出售暴露女子身材曲线的内衣时,比起礼义道德廉耻那些想法,方氏更担心的是女儿会不会因此而受人非议。
“婉儿,这太冒险了,咱们还是别卖这个了吧!”
林灯想着这件事情早晚都是会被方氏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
镇定了一下心神之后,林灯解释道:“娘,其实这个内衣也就是比小马甲短了一点,加了一层薄垫子,不会那么束缚胸部了而已。我已经试穿过了,除非原本的胸部过大,否则穿上衣服之后是不会那么明显的。”林灯说着,挑了一件方氏的尺寸过来,“您可以去试衣间里试试看。”
“试衣间?”方氏的重点被她成功地带歪了。
“就是换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试穿我们店里新衣服的地方。”林灯说着,引着方氏去了二楼的那一排试衣间。
方氏惊恐地说:“在外头脱衣服?这、这怎么可以?!”
“您忘了我和您说过的?二楼只接女客,男客的试衣间在一楼,不会有什么影响的。而且您看,”林灯打开一间试衣间的门,这里头有锁,客人进门之后顺手锁上门就可以了,不会被别人看到的。”
方氏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但她还是不肯试林灯捣鼓出来的那件内衣。
林灯哄她说:“娘,您就试一下。您要是觉得不妥当的话,我就答应您不卖了。”
“真的?”方氏将信将疑地看着她。
“当然。反正这里又没有外人,您就试一下嘛。”
“那……好吧!”抱着让女儿放弃危险念头的想法,方氏锁上试衣间的门,试穿了一下内衣。
结果竟然意外得服帖和舒服!
而且让方氏感到惊讶的是,如女儿所说,她穿上这件内衣之后,感觉胸口不再压得那么难受了,却又好像有什么东西托着她的胸部似的,让胸部不至于下垂。
这……这对女人来说的确是个好东西,只是……
方氏看着西洋镜里自己难得凹凸有致的身材,感到非常的羞耻、难堪。
她正想脱掉内衣,换回自己的束胸时,大女儿的声音从门外响起:“娘,您先别急着换下来,穿上外衣再看看。”
方氏犹豫了一下,还是照做了。
结果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穿上宽袍大袖之后,她胸前的曲线好像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了。虽然比之前隆起了一些,但好像……也不是那么得让人难以接受。
方氏不知道的是,为了符合这个年代女性的思想观念,林灯特意选取了弧度不是那么明显的海绵,松紧带也是略紧的。
所以只要不是巨…乳,或是穿着那种特别修身的衣服,看起来就不会很明显。
林灯听试衣间里头没动静,就知道方氏一定是心动了。
过了一会儿之后,里头传来换衣服的簌簌声响。等方氏换完衣服出来之后,便对林灯说:“二楼你们可一定要守好了,不能让男客上来。”
林灯应了声“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看来方氏已经不反对她卖这种内衣了。
“不过,二楼也不能没有伙计在吧……”方氏为难地说:“要是有人手脚不干净可怎么办?”
林灯好笑地说:“二楼当然会有店员了,不过会是女店员。”
“女、女店员?”方氏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啦,这些天帮我们做衣服的那两个姑娘,我就准备都留下来。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另外再招两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做店员,让她们穿上我们店里新款的衣服,到时候她们就是我们店里的活招牌。”
方氏感觉自己的认知再一次被女儿给刷新了:“婉儿,这不合适呀!先不说这店里头进进出出,有男有女的,就是咱们自家的掌柜和伙计,那可都是男的啊!你要雇女店员,让他们整日呆在一起……搞不好就会出点什么事情!实在是有伤风化!”
方氏越想越真,好像他们店里的男男女女已经搞在一起,女孩子已经被搞大了肚子似的。
在这一方面,林灯真是非常佩服方氏的想象能力。
“娘,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看着,所以更不会出什么事了呀。你放心,女店员正式上岗之前,我会对店里的员工进行培训的。谁要是敢在店里胡来,我定然不会轻饶了他们。”
“可是……”
方氏还想表示反对,林灯赶紧道:“娘,现在上海那边的百货公司都雇佣了许多女售货员呢!杭县离上海不远,早晚也会这样的。您要是不信的话,回头我带您去上海转转去。”
“上海?我可不去。”方氏连忙摆手道:“我听人说过上海,听说那边可乱了,我还是在杭县呆着就好。”
就这样,方氏成功地被林灯带跑偏,从反对雇佣女店员,说到了要不要去上海的事情。
等方氏回过神来的时候,林灯已经雇好了两个盘靓条顺的妙龄少女。
两个女孩一个十六、一个十七,都是杭县女子小学的初小毕业生。
能送女孩子上学的家庭,大多是比较开明的那种。因此两人的父母并不逼着她们早早结婚,还允许她们出来工作。
林灯给她们的薪水是试用期两个大洋,试用期过后三个大洋,卖出的衣服到达一定数量之后还有提成。
在这个时代的非一线城市里,大多数女子能做的工作除了女佣之外就只有工厂里的女工,而女工几乎一天十几个小时都耗在工厂里,一个月所得也不过两个大洋左右。
女子的工资普遍低于男子,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实了。
林灯有心对女孩子好一些,不过若是给得太多,反倒会滋长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所以她就暂时给出了这样的薪资,反正这只是基本工资而已,店里生意好的话还可以再加。对此,两个女孩都是非常满意的。
毕竟比起做女佣和女工,做店员算是比较轻松的活计,还很干净体面。
不仅如此,她们还可以不花钱就穿上漂亮的衣服。只要刨除那些女子不得抛头露面的老思想,这样的一份工作简直就是完美。
等店面装修得差不多了、人也都雇好了之后,林灯便和妹妹一起去买了一台德国制造的利康牌缝纫机。
林灯本来是想支持一下国货,买国产缝纫机的。结果打听了一圈之后她才发现,原来这年头市面上的缝纫机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中国还没有掌握这样的“先进技术”。
没办法,她只能在进口缝纫机里挑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买了。
说起来林灯会知道利康牌缝纫机,还是她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广告。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林灯认字的进度飞快,已经远远地将林灼和彤云甩在了后面。平时白天三人虽是一起上课的,不过杨哲思都会额外多教林灯一些比较难的字。
所以现在林灯买杂志自己看的时候,已经不用躲着人了。有时候课间她还会故意拿来自己买的杂志去问杨哲思一些“生僻字”,这样显得更符合她的人设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虽然你们看不见彼此的评论,但是我是能看见的~貌似好多人都在期待男主的戏份啊
统一回复一下,男主是笔名是闻说(shuo一声),不是闻说(shui四声),四声有点奇怪啊哈哈
缝纫机
第三十四章 缝纫机
林灯看了利康牌缝纫机的广告之后; 不得不真心实意地夸上一句; 人家这广告做得是真好。
除了夸赞自家的机器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制百样中西衣服”、且质量远胜于纯手工制作的服装之外,他们还把买缝纫机和“实业救国”的理念融合在了一起。
广告上说:“愿我中华民国男女同胞,振起精神; 快学实业之真技,速办有用之缝机; 即得无穷之利益; 富国富家基在此乎?!”2
就连林灯都差点信了这买办的邪。
乍一看买缝纫机、开服装厂好像是实业救国的道路之一,可是这开办实业的机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谈何实业救国?
真要让中国摆脱列强的控制; 实现科技兴国的话; 那不应该是自主研发缝纫机,使得国内的服装生产行业能够免受其他国家的操控吗?
林灼对林灯的看法很是赞同:“姐; 等我们以后有条件了,我一定要研发出中国自产的缝纫机出来。”
“好姑娘,有志气。”林灯鼓励地摸了摸妹妹的头。
自从姐妹俩变得越发亲近之后; 最近林灼已经不叫她大姐姐,而是直接叫她姐了。
至于沈氏生的林淑贤; 在林灼心里别说姐妹了,连个亲戚她都不愿意做。
这些天林灼天天往外头跑,在家里时不是做功课就是去林老爷子面前尽孝。沈氏母女两个见了; 没少在她面前说酸话,林灼都快烦死她们了。
沈氏也就罢了,林远山早就不宠她了; 可林淑贤却比林灼要受宠得多。只要她跑去林远山面前掉几滴眼泪,林远山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林灼骂上一顿,没少让林灼受委屈。
林灼伤心之下,就和林灯说:“要我说啊,父亲名下的铺子,钱赚的差不多就得了。父亲没把咱们当亲闺女,咱们又何苦替他卖力。”
林灼说的话,林灯是部分认同的。林远山未必没有把她们两个当闺女,但是亲疏有别,这是事实。
不受宠的孩子,总归是要为自己多打算一点的。
……
缝纫机买回来之后,锦绣布庄的所有人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一个个试探地在机器上面摸了摸。那小心翼翼的模样,好像摸的是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店里唯一的一个男性裁缝兴奋地说:“这缝纫机做得可真精致啊,听说用这个做衣服,不会跳线,也不会断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两个女裁缝都是林灯从职业学院里招过来的,以前在学校里时学过怎么使缝纫机,因此其中一人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是真的,不过偶尔机器出故障的时候,还是会跳线的。”
“啊?这么贵的机器还会坏?那怎么办啊?”
林灯笑道:“不用担心,这缝纫机是有保单的,七年保修。万一坏了,送到利康洋行去修就好。”
众人听了,这才松了口气。毕竟这一台缝纫机可要五十多个大洋呢!他们普通人就是不吃不喝,还得攒上一两年、甚至两三年才能买上这么一台机器!
林灯也是付钱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年头竟然已经有了一口价和分期付款两种结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