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棍俏娘子带着皇子去种田-第5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事只是杀杀杀。
晋阳军仿佛开了刃的刀,几个城池来回奔走,带来了无尽的血气,也带走了无数的暴政……
第1110章 认同感
农历四月初,江南大定。官员入驻各大城池,开始开仓安抚良民。
时江南田地荒芜,人口在这几年的灾荒和战争之中锐减无数。
阿金与众官员整理黄册和鱼鳞册的时候,看着人口的户藉未消的却找不到人来对上号了,一时心痛莫名。
出城去看,延绵千里,却渺无人烟。
很难想象,这样的江南,一直以来最最富庶的江南,却被折腾成这个样子。
“苛政猛于虎啊……”一个官员叹道:“老虎吃人不过吃几个,可是暴政吃尽人。”
“很多人怕是有逃到荒山上去的,去贴告示寻吧,慢慢的引他们下来,安地良民,带了鼓锣去敲,高声说着分地的国策,”阿金道:“其它的人家,一人人的去登记和访问,现在已经夏初,尽快的恢复生产生活……粮种什么的,先分一部分兵士来囤田耕种,总不能就这样荒废了……”
“是。”众官员看着荒废的田野,与千里无人烟的荒渺,心中惊痛。
“我先上折子报喜,你们尽快将人口和田地粗略的统计出来,再另行上报给陛下,”阿金道:“只怕一些荒山上还会有山匪和水贼,我得带兵去清理个出来。”
“若与义军无关的,能招安的就招安,不能招安就杀了吧。”官员道:“还有一些义军普通兵士,怎么安顿?!”
“若有精兵,择优录取补入军中,其它老弱残兵,全部卸甲归田,只是分地的时候要费些心了,不要将他们安排在一处,尽量分开在别的城池,也要发一道严令,不准他们离开自己的田地。”阿金道。
“是,这是自然,”诸官员都一一应了。
阿金看差不多了,这才写了折子,送入了晋阳。
成王接到折子的时候,大喜来报,道:“陛下,江南定了……”
冯璋接过来看了,道:“阿金果然很争气……”
成王喜不自胜,江南事定,就是一块心病去了,“阿金在折中问晋阳军怎么安排?!”
“继续驻扎安抚良民,待以后水军入驻,码头建好,再诏他回来……”冯璋道:“江南虽定,但士豪之族,如同皮癣,一个不好,便会死灰复燃,还有义军,是最穷凶极恶之徒,若不压下他们心内的凶性,以后便会为祸乡里,这一些,叫阿金注意,更是需要辅助实政,剿杀山匪水贼,更有为路政司保驾护航之用……”
“陛下想立即修官道?!”成王道。
“嗯,向晋阳商会招标吧,就是这一条官道,把路面要求,宽度,水泥比例都标注好,量好长度,放一定的利润,朝廷只引导,以及验收,”冯璋道:“这个比朝廷自己来修更好,朝廷花百万两,也不一定能修得出二十万两的路。”
“是。”成王道:“那臣便按旧例来办了。”
“让宁王牵头,组织研究院的人手,先去测绘路基,晋阳往江南,必须要有一条水泥的宽阔官道。”冯璋道:“待以后各州衙门组建完备,让各官府自行招商修路……”
成王应了。
“这件事,劳你和齐尚书多费心了……”冯璋道。
“这是应当的,为陛下分忧是臣等之职责,”成王道。
“疏散人口往江南去吧,”冯璋道:“江南一带要尽快的恢复生产和活力。”
成王应下,自去了。
小狗子进来了,道:“水军要立即南下吗?!”
“即刻南下,带上商会的人,去修建码头,”冯璋道。
小狗子大喜,道:“是。”
晋阳报纸与广播上到处在播报,刊登着江南大定的消息,晋阳城中百姓欢呼,沸腾,喜气洋洋甚至有很多人下班后一有空,便会在巷子里讨论着时势的发展,说着晋阳的强大,江南的状况。
王公公听了,默默的回了府上。
路俊林道:“……你知道为什么江南大定,百姓为何这样奔走相告吗?!”
王公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这个朝廷很认同,认同这个朝廷,也认同自己在这个朝廷里的定位,而他们毕竟是有国家的人了,不一样了,他们自然就比以往更加的高兴,”路俊林笑道:“他们对这个国家真是热爱。广播和报纸也培养了他们议论朝政和时势的习惯,以后,将会完全不一样了吧。”
王公公莫名的听出一点点惆怅来。
“广播上说江南十室九空,人口所剩无几,现在正在宣传说若有要去江南定居者,可以多分几亩田地,还可以开荒呢,”王公公道:“有些薄产的人家,倒是蠢蠢欲动的,不过有店辅,在这儿做生意的人是不肯走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听闻马上要去修建码头,他们便想着也去分些地,在码头附近,以后贩些货物售卖,”王公公道:“百姓们脑子都灵活的很,现在看了报纸,知道朝廷要发展哪儿,所以一个个的都跟精子似的,一旦码头建好,那里必然是要平地而起一座城,很多人瞅见了商机,急不可待的想去发展了,毕竟朝廷是明确的说过,要开海运,此次连水军也一并跟去,想来是要筹建海军的。”
“这世上从来不乏聪明又有胆识的人,现在去了那里,以后必定是要发大财的……”路俊林道,这种状况,何其的相似啊。太相似了。
她真的做到了,相信民力,相信百姓的活跃,只要朝廷加以指导,引正,他们做的只会比朝廷更好。
“不过有些胆子小的,保守点的,倒是先知先觉的打算先贩几船的货物到江南和沿海一带去贩卖,那里百姓虽少,但是人总是要需求的,自然会买物品,这些物品多以布匹,粮,盐,罐头之类的居多,当然还有药品,还有一些人,打算去沿海贩点生活用品,毕竟水军马上去入驻,这些士兵们也要吃喝呢,消费就大的很,再加上去的其它人也多,都是商机……”王公公笑道:“老奴这是老了,若不然也要去贩卖一二,赚几个养老钱……”
第1111章 劝导
“晋阳遍地是金银是吗?!”路俊林笑了笑,道:“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别拐弯抹角的……”
王公公讪讪的,却还是硬着头皮,道:“陛下……”
“叫侯爷吧,我现在是安荣侯……”路俊林道:“识时务为俊杰,这话叫冯璋听见,他也不会在意,可是他身边的臣子,哪个不在意?!”
王公公心中发酸,道:“是,侯爷……”
顿了顿,道:“侯爷正值壮年,实不该如老奴一般,只窝在这里养老,发霉,侯爷是有才学的人,何必这样子呢,就连公主都提过,若是侯爷想做事,只管提……”
路俊林垂着眼睛不语。
“侯爷是有才能的,有才不用,是暴敛天物啊,老奴老了,怕以后死了就照看不到侯爷了,人是不能闲着的,一闲着,多思多想,人就焦虑了,反而更伤神,有碍寿元,”王公公喃喃道:“老奴恳请侯爷好好想一想,不一定是去经商,有什么想做的,只管做吧,左不过是不能离开晋阳罢了,也不过是不要壮大势力罢了,遵守这两个,总有事情有发挥余地,还请侯爷三思啊……”
王公公说的真的很诚恳,都是肺腑之言。
路俊林没有正面回答,其实他觉得他算是比较心胸宽广的人,也不是弯不下腰,低不了头的人,只是,他也不知道,为何一直下不了决定。
也许终会妥协的吧,但不是现在,至少还不是现在……
“起来吧……”路俊林扶了他起身,对他道:“你安心养老,以后我给你送终!”
“是,谢侯爷。”王公公哽咽了。
“当年在宫中你吃苦了,”路俊林道:“你说是以前好,还是现在好?!”
“老奴说实话,是现在好,现在,至少没有人进宫当太监了,百姓们,当个正常人也可以活下去,”王公公道:“做奴才,总是低人一等的,有时候,连人都算不上的……”
“是啊,自然是现在好,冯璋登基后,没听说过要修建皇宫,广招太监和宫女,想来,是打算废除这个制度了,是了,现在连买卖人口都是犯法的了,”路俊林笑道:“前几日报纸上不是登了判了几个案子,毕是父母欲卖女儿的,按遗弃罪判了刑的?!”
“是,当时老奴还有点惊讶呢,后来打听是说,现在律法修整了,这一方面,有一完整的体系了,官府的人说,现在过渡时期,只怕百姓们的意识不够强,这样的事只多不少,所以这后续的手续很完备,发现了类似的事,一律按遗弃罪判,其儿女皆被剥夺,归国家抚养,以后跟国家姓,吃国家的饭,国家来培养教育,有专门的一套体系和监管,”王公公道:“……依老奴说,这些孩子,是上辈子积了福了,虽然失却了父母,但是,能被国家荣耀培养出来,以后跟国家姓,是多荣光的事啊……前几日巷子口的老白还说,他是不敢遗弃孙女儿,但是他是真想把几个孩子全送去给国家养,不光吃喝穿衣,教育全都不用家里花钱,国家还给孩子们月月生活费,哪有这样的好事来……”
“哟,任何政策,都有人想钻空子,想讨好处……”路俊林嘴角抽了抽道。
“所以才需要监管,”王公公道:“那些判了遗弃罪的人一律发配到江南做工去了,现在一旦有犯罪的,赶紧的都发配到江南去建城修城。”
“犯人再苦也比以前的劳役工好过一些吧,”路俊林道。
“听说是要确保犯人的人权,只要没判死刑的,虽然做工没有工钱,但是至少吃喝住行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到了晚上还有老师在开思想教育课,想学文化知识的也有书可以看,真是极好的教育了……”王公公说着晋阳的事,就滔滔不绝,道:“这样犯人刑满后,也有一技之长,也不会去犯罪了,这种事,以往是前所未有的……现在到处建学校,有官府办的,也有民办的,官府指导的,老师的缺口大着呢,很多人都去考老师资格证了,现在学校都分科,科有专长,一科一个老师,只专门教一样,与工厂流水线一样,将工作细分了,反而更好……所以老师门槛也低了不少,不用样样皆通,只通一样便能去授课……”
“那死刑犯呢?!”路俊林道。
“有判死刑的,晋阳杀的人还少么,江南就杀了几万人,都是先杀后审的,现在去了多少官员专门处理这个事,审完还要通报,听闻审完的资料,足有几船……”王公公道:“晋阳这边也是,罪大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