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42部分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4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算是被这个病给耽误了。”
  “是啊!”
  希占平同意的点了点头。王教授当年,正经是一号人物!不论是科研,还是行政,都有拿的出来的成果。可惜,身体条件不允许,只能病退了事。
  “这次他出面牵头,申请项目,你多关心一下,别把他累着!”
  “这还用你说?没看我都亲自来给他跑手续来了嘛!”
  ——————————————
  “对了,我还想问你呢,这个项目为什么这么急?就是王立国想复出,做些事情,也没有必要这个急法吧!”
  “项目已经出成果了!要赶紧趁热打铁,多投入些资源。你也知道,我们专业和你们专业一样,都是传统学科,抓住个热点不容易。”
  林书强的本职专业,是机械加工工艺,是学校的强势专业之一,但也面临着项目难找的困境。
  “王立国这次出手,目标找的很准,一下子就发表了两篇论文。热点的架势,这就有了!所以要趁热打铁,把这股气势维护住。这个项目是我们近几年来,难得的机会!整个专业都动起来了!”
  “论文已经发表了?这里没有看到啊!”
  林书强前后翻了翻文件,没有看到相关的资料。
  “在这里,我给你带来了。”希占平从放在椅子上的包里,翻出了两份复印件。
  “国际期刊?而且一次就是两个!这个起手式是真厉害啊!”
  “是啊!要是他不生病,我们专业,现在弄不好,不比你们专业差了。”
  “那也未必!他要是不生病,也未必会留在你们专业!他的能力,你又不是不知道!”
  “是啊!”
  希占平赞同的点了点头。王立国很多年前,就已经走上行政岗位了。继续发展,发展方向很难讲。
  “行了,你把复印件留下,我这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林书强把论文附在了文件的后面,准备作为补充材料。
  ——————————————
  “咦,不对啊!这两个论文里,怎么没有他的名字呢?”林书强不经意间,扫了一下论文的作者,果然发现了些问题。
  “这个成永兴是谁,难道是王立国带的研究生?他已经退休两年了,哪有研究生可以带?”
  “你还真说对了,这个成永兴确实是王立国带的学生,不过不是研究生!而是本科生,而且是新生!刚入学的新生!”
  “怎么回事?你给我说说!”
  希占平于是就把老教授带着一群新生做项目的事情,大概的描述了一遍。
  “怎么样,厉害吧!”
  “是挺厉害的!哎,可惜了他的身体了!否则一个院士,肯定是跑不掉的。”
  “现在也不晚啊!这次的热点抓好了,我们也能上个大台阶。”
  “他身体能顶住吗?这次复出,能持续多久?半年,一年?”
  王立国的身体,自从发病以后,一直是这种状态。好一阵子,坏一阵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需要休息和恢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我们会注意的,每天安排工作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具体的工作也都分解了,让年轻人多承担一些,对他们也是个锻炼。”
  “行了,我这边没问题了!”林书强在文件上签好字,把文件递了过来。
  “过两天,我到你们办公室,亲自拜会一下王教授。他一般都几点来实验室?”
  “一般是下午3点到5点,你要是来,就这个时间来好了。”
  “怎么是下午,而且还是快下班的时间?有什么说道吗?”
  “这就跟他带的这批学生有关系了,这群新生,课程很紧,上午一直有课。只有这段时间,下课了才会跑过来。”
  “那好,我也顺便去看看他们,给他们打打气!”


第七十章 炫耀
  道里小区,三楼。
  冯言三步并两步,快速的冲上了楼梯。她家是本市的,周末有的时候就会跑回来。但这个月,学校的事情一直都很忙。今天总算让她找到机会。
  “妈,你看我带回来什么了?”
  冯言一进门,就挥舞着手里的期刊,拿给母亲孙彗云看。她特意把两本期刊都要了过来,带回来给家人炫耀。
  “这是啥,怎么是英文的?是英文杂志?这是你花钱买的?”
  “这是科技期刊,国际科技期刊!懂不懂!”冯言被噎了一下,这是对牛弹琴吗?
  “好,好,这是国际期刊!知道了,可是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孙彗云哄着撅着嘴的女儿。
  “你看!这里有我的名字,这本里也有,两本里都有!我的论文发表了啊!”
  “是吗?拿给我看看!”孙彗云终于重视了起来,把两本期刊拿了过来。
  她也看不懂里面写的是什么,但能看懂女儿名字的拼音。
  “为啥你的名字在第三排啊?”她看不明白内容,但是能看懂格式。
  “噢,我只是第三作者。”冯言高兴的劲头消减了一些,但是转眼就又高兴了起来。“别急,马上我就有第一排的论文了!过两天发表了,我给你拿回来!“
  “肯定能发表?这么有信心?”
  “新论文就是这些论文的中文版啊!如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国内不给发表,简直是笑话了!”冯言搂着母亲的脖子,撒着娇。
  “好,好,知道了!别勒我脖子,我去给你做两个好菜,好好庆祝一下。”
  “好,谢谢妈妈。”冯言飞快的把两本期刊收拾起来,蹦蹦跳跳的回自己房间去了。
  这次,她有差不多小一个月没有回来。明天晚上回校,她要带一些新的衣服,天气也是越来越冷了。另外她也在想着,是否要到高中同学家去串串门,把发表论文的消息传播的更远一些。
  当初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她选择了本地的工大,很多人都为她可惜。她的成绩就是报考清北,也是能进去的。所以每次见面,几个老师都会替她惋惜一阵子。
  虽然这种话语,也算是对她的一种恭维,但是听起来,总好像什么地方吃了亏似一样,让她觉得不舒服。
  现在不用惋惜了,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这不,证据来了,那些考上清北的同学,也没有谁能发表论文的吧!听说有的同学还在军训呢!等他们明年军训完,老娘说不定都发表多少论文了!
  冯言在屋子里翻箱倒柜,收边拾行李边想美事,高兴得很。
  衣锦还乡真是有道理啊!在学校里,她只是众多学生的一员,但是回到了家,回到了社区,她就是新鲜出炉的大学生!同寝的女生们可没有她的条件,最多写几封信,不痛不痒的跟父母显摆两句,一点感觉都没有!
  ————————————————
  冯求远回来的时候,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呵,今天怎么这么丰盛?是大闺女回来了吗?”
  “爸,是我回来了!但是今天这么丰盛,是有原因的!”冯言跑了出来,接过了父亲的包。
  “啥原因,是你得到了表扬还是拿到奖学金了?”
  “都不是,是我的论文发表了!”冯言再次拿出了两本杂志。这两本期刊,由于传的人太多,表皮都有些脏了。
  不出所料,冯言又是一顿炫耀与被表扬。在学校里,由于寝室里大家都是同样状况,就是吹牛都找不到人啊,还是家里好啊!
  “怎么样,我厉害吧!你们以前总说什么建中哥好,总让我跟他学。现在怎么样!他有发表过论文吗?”
  常建中是以前邻居家的一位哥哥,也在工大念书,念大三。一直都是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孩子,这次她总算是出了口恶气。
  “知道了,我闺女最厉害!来,再吃个鸡腿,奖励一下!”孙彗云也跟着在一旁高兴。发表不发表论文,对她不重要。女儿高兴,她就高兴了!
  “我吃不下了啊,爸,给你吧!”冯言顺手就把递过来的鸡腿转给了老爸。
  “还是我闺女懂事!”冯求远接过女儿递过来的鸡腿,高高兴兴的啃了下去。
  女儿是家里的开心果,自小就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一直是家里的骄傲。高考成绩发表以后,两夫妻担心孩子去外地念书吃辛苦,就做主给孩子添了本地的学校。
  选专业的时候,以她的成绩,差不多可以随便选专业了,但是工大最强的专业是焊接,机械。两人一商量,都不适合女孩子。最后选来选去,选了一个看起来轻松的专业,检测!
  但是上了课以后,这个专业好像一点也不轻松!女儿在学习之余还自发的参加了一个课题小组,弄得一个月也回不来一趟。夫妻两人十分的不适应。好在学校在本地,他们想女儿还可以随时去一趟,这算是唯一的好处了。
  女儿在大学还是一贯的给家里争气,因为成绩好,直接被任命为学习委员。她还同时兼任了一个英语课代表,各种学校活动一个都没有落下。
  “这两本杂志你还要带回去吗?”
  “要啊!我们一共也只有两套,专业里留了一套,同学手里,只有这一套了。”
  “这样,这两本杂志,周一我带单位去,把你们的论文这几页,托你张姨复印一下。另外我顺便给你包个皮,下次你回校再带回去吧!”孙彗云决定求人,把女儿的成果留下来。她以前攒了不少女儿的奖状,估计以后要换成攒论文了。
  “你要是能复印,就多印两份吧!我们寝室的同学,估计都想要。”
  “我试试看吧。复印那边看得很严,复印一份问题不大,多了该有人管了。”现在的复印机还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从机器到耗材,甚至纸张全是进口。求人复印,是个很大的人情。复印机的使用权在科长手里,而不是办事员。
  “行啊,能复印几张,就是几张了!我们图书馆也有复印机,复印一张要五毛钱呢。下次我回来一起带回去。”


第七十一章 长大
  冯言觉得复印材料,这个理由足够,就把期刊留下了。
  饭桌上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有别于千篇一律的中小学阶段。每次回家,冯言都攒了一箩筐的故事讲给父母。
  备受抱怨的军训结束后,开始了正常的文化课程。课程表这个学期被排得满满的,但是相比压力巨大的高三,冯言应对得比较轻松。偶尔的课后作业,基本上在课堂上就写得七七八八。即使是参加了光纤的课题小组,也没有对冯言产生太大的困扰。
  课题小组对她是一种新的体验,头一次使她产生了主动去学习的欲望。
  实验当中涉及到各种概念,器材,公式等,都驱动着学生们主动的去探寻新的知识,继而反过来应用在实践当中。
  她与同学们一样,通过这些实际工作,明白了正在学习的课程目的。本该对女生们很难理解的机械制图,高数等,都有了全新的含义。
  她们为了课题需要,甚至不得不提前学习下学期甚至大二,大三的课程。英语就更不用说了,反复的论文书写,大量的专业词汇,都在飞速拉升着她的水平和兴趣。
  新生在入学后,往往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产生迷茫。丧失了学习动力之后,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这种成永兴最为抱怨的状态,居然被他无意带起来的课题组,不知不觉的化解了。参加课题小组的同学都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最关键的一段时间。
  冯言也是如此,对她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