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在黑洞形成的初期,以及吸收质量后,时空膨胀的阶段。
但黑洞的形成,不是一瞬间突然发生的,也不是起源于无限小的一个点。
中子星就是黑洞的前身。
也许中子星的阶段的生命周期很短促,但它不可避免。
在中子星中,由于引力及原子间斥力的共同作用,其密度是致密而又均匀的。
所以,黑洞刚形成的时候,各方向是一致的。
等黑洞形成后,吞并的质量将会直接转化为黑洞空间,也就没有一致性问题了。”
—————————
“第七个,宇宙学原理。
按照宇宙学原理,宇宙中各处的观测者,观察到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任何一个观测者是特殊的。
这点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一个硬伤。
因为大爆炸,必然有边界。而边界上的观测者,看到的结果,必然特殊。
当前的理论认为,人类所处宇宙空间,离宇宙边界很远,或者地球就处于宇宙的中心点,所以观测不到特殊性。
这跟地心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黑洞宇宙学说中,黑洞内是一个闭合的三维空间。空间本身闭合,空间的每一点,都与其他点,没有区别。所以黑洞宇宙,直接符合宇宙学原理。”
—————————
“第八个,黑洞无毛。
由于奇点本身是一个单独的坐标系,所以从外部系统进行观测。我们只能探测到它的基本信息,例如质量,电荷,自转等。
尽管它有着巨大的体积,但其质量分布等,常规几何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均不可以测量。
从某种角度来说,黑洞就是存在于宏观世界的一个巨大量子。如果我们想深入了解量子,研究黑洞就可以了。
由于黑洞可以被看做简单的量子,外部世界与黑洞唯一能够交换的,只有质量,能量,或者再加上电荷。”
—————————
“第九个,暗物质。
在天文观测中发现,银河系外部的恒星,速度远比预测得要快得多。按照计算,银河系早就应该散架了才对。
而且恒星速度运行过快的现象,遍布于宇宙其他的星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引入了暗物质概念。
每个星系都有伴生的暗物质,是暗物质拖住了银河系外部的恒星。
经过计算,宇宙中暗物质的质量,远远大于可观测质量。双方的比例,差不多是20:1的关系。
在黑洞宇宙学说中,空间是由黑洞的引力产生。是引力空间本身吸引着外部恒星,不再需要暗物质了。
黑洞所塑造的空间,并不都是平直的。它受到了银河系等大质量重力的影响,进而产生了附加扭曲。
或者有另外一种可能,正是由于空间和引力的不均匀性,导致了银河系以及其他星系的产生。
换句好理解的话,暗物质就是黑洞引力的另一种说法,或者说是证据。”
—————————
“第十个问题,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是一个有关外星人、星际旅行的科学悖论。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寿命有138亿年。如此漫长的岁月,宇宙中早就应该有智慧生命产生了。但为什么我们观察不到?
因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计算,智慧生命体一旦掌握了宇宙飞行技术,只需要一千万年,就可以占领整个银河系。
按照这个计算结果,我们的视野里,应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外星人才对。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与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
为了解决费米悖论,衍生出了一系列假说,例如大过滤器。
大过滤器认为,智慧生命的诞生是必然的。但智慧生命的灭亡,也是必然的。任何生命,都将无法发展到可以宇宙航行的程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命运,必然是灭亡。
科技发展得越快,技术越发达,人类离灭亡,就越近了。
根据黑洞宇宙,如果在宇宙中诞生了任何有能力的智慧生物,等他们掌握了可以扭曲空间的力量,都会用这股力量逃离当前的宇宙,而不是想在黑洞的内部称王称霸。
这就好比,人类从猿猴进化成功,绝对不会再想着回去原始森林当猴王,或者狮王。
大家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在宇宙内部,检测不到智慧生命体痕迹的原因。”
—————————
“第十一个,。。。,第十二个,。。。。。,第十三个,。。。”
基本上所有天文学上遇到的疑问,或者说是悖论,都在黑洞宇宙学说里找到了初步的解释。
这些思路,在成永兴的高中年代就有了雏形。
经过前后两世,长达接近四十年的研究,思路完全自洽了。
“就是这样!”
成永兴把手里的黑笔,扔到了桌子上。一个完整的宇宙理论世界观,在他的笔下生成。
这一会,他写光了两只笔。
“啪,啪。。。”
张教授站起来带头鼓掌,跟着他,所有人都在一起应和。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它的内涵,恐怕一百篇论文也写不完。
成永兴的理论,另起炉灶。它就是另一个宇宙,另一个世界!
—————————
等着屋里的掌声稍微平息了一些,成永兴用手向下压了压,
他的气场已经相当强大了。日复一日的指挥千军万马,他身上的王霸之气已经形成。
所有人都静了下来,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或者说是安排。
“下一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把新理论完善起来,让我们给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宇宙!”
成永兴举起双手,迎接他的是更加热烈的掌声。
“让世界重新认识我们,重新认识林大物理系!”
时隔数年,传销级别的演讲功力重出江湖。
“林大!林大!林大!林大!”
不知道谁起的头,突然之间,坐在前排的年轻学子们,拍着桌子同声应和。
这个时候,其实不论喊什么,大家都会不断的重复相同的名字。
他们只是想发泄着自己的情感,而林大显然就成为了大家的公约数。
成永兴被这股声浪所冲击,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一步,背部顶到了白板的边缘。
他等了差不多两分钟,才再次举手,压制住已经开始衰弱的热情。
第714章 曲率空间发动机
会后,几个博士生留了下来。
经过了接近一个多小时的高强度演讲,成永兴的头又晕了起来。强压着不适,他转身把白板上的纸,翻过去一页,然后在上面写下一行复杂的公式。
“这是什么?”
张教授站在白板边,觉得公式十分陌生。
“这是我们逃离当前黑洞宇宙,当前世界的钥匙!”
其他同学,闻言也都围了过来。
“这是曲率发动机的公式!”
屋里终于有人反应了过来,还是有人注意到了去年发表的一个论文。
“是阿库别瑞引擎公式!”
在1994年,阿库别瑞引擎公式也是理论物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曲率引擎,科幻电影里的核心元素,终于有了理论依托。
“对!但这个公式我觉得有问题!”
成永兴拿起笔,进行了几步演算,就进行不下去了。他在这个公式上没少下功夫,但始终找不到突破的方向。
“我认为空间操纵不可能需要这么大能量的,但我的数学水平不足,就卡在这里。”
他终于放弃了,决定把问题公开,寻求帮助。
“笔给我,我试试!”
谢航要过成永兴手里的黑色笔,演算了起来。
—————————
《曲率空间公式的优化》论文发表了。
经过优化过的公式,把曲率发动机的所需能量,从恒星级降为行星级。
这篇论文给理论物理界,又投下了一个震撼弹。
这篇论文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假说。
它是一长串黑洞宇宙学说论文的起点。
曲率发动机的核心思想是空间的控制。可以人为压缩或者拉伸空间。黑洞宇宙学说,与其异曲同工,由引力直接创造空间。
作为一个全新的,有野心的理论体系,黑洞宇宙学说,重新阐述了天文宇宙。
两百年来,人类积攒了无数的观测实验数据,都需要在新的理论框架下,重新解释。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无法解释,都会导致假说被彻底否定。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引力红移去解释哈勃红移观测结果,出现了数值上的差异。
按照实际观测结果,星系间的远离速度,与星系间距离基本成正比。
但按照引力红移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距离的开平方成正比。
这个问题,连成永兴都参与了讨论。
得到的最好解释,就是当前宇宙黑洞,也处在膨胀期。宇宙间星系间距离,在引力的作用下,也在逐渐拉大。
观测到的红移,实际是引力红移与膨胀红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个结果虽然有些牵强,但好过大爆炸理论中的加速膨胀学说。基于大爆炸理论,由于空间的无限扩张,最后就连原子也会被撕裂。
但撕裂宇宙的力量,暗能量,既无法理解,也无法观测。
而黑洞宇宙理论中,星系间的远去,力量来源,来自引力本身,所以它只能对星系级别的物体有明显作用。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在代替暗物质的公式计算上,也遇到了些问题。
解释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到的都是一篇论文。
所以林大物理系,上上下下都被卷入了进来。
从教师,到学生,从博士,到硕士,到本科生,每个人都在忙着写论文,帮助解释,或者帮助打补丁。
这些年,天体物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瓶颈期,有意义的发现不多了。
黑洞宇宙学带来的讨论正当其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反应了过来。跟风也罢,骗资金也罢,黑洞宇宙的风潮,终于慢慢成了气候。
————————
这股风潮,在1995年的6月,终于到达了顶峰。
基础基金宣布,投资百亿美元,或者千亿人民币建设研究基地,进行曲率发动机的理论研究与实物制造!
曲率公式优化论文的发表,好比池塘里扔下一块大石头,激起巨大的水花和声响。而基础基金的声明,则像是向水池发射了炸弹,把整个池塘掀了起来。
就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当中,后续的理论研发小组迅速成立。
九台地区大兴土木,开始兴建实验基地。
所有的动作迅速而有力,它在向世人宣布,黑洞宇宙学说不是一场玩笑。
这次被振动的不仅仅是理论界。
实用性的曲率发动机项目,给已经大热的黑洞宇宙理论,再添了一把火。很多国家开始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资助这个奇怪理论。
黑洞宇宙学说对世界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广,它甚至影响了诺贝尔奖的评定和发放。
很多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爆炸理论专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了他们应得的荣誉。
黑洞宇宙理论,居然具备了推翻大爆炸理论的声量和支持者。
至于为什么如此多国家支持一项基础理论研究,无人可以解释。
理论界对这种现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