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377部分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37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集成放大器与模数转换电路,每个像点的构成为一个感光二极管和三颗晶体管。感光二极管的有效面积,与CCD相比,大大减少,光灵敏度降低了。
  由于各像素放大倍数不同步,导致噪声现象。由于高集成度,导致元器件距离比较近,也会导致额外噪音,如此种种问题,都需要逐步解决。
  —————————
  成永兴进入会场的时候,会议已经开始一个多小时了。早晨他完全忘了,刚才是王晨开飞车把他送过来的。
  “进行到哪里了?”
  成永兴在后排找了一个无人座位,他的前面就是冯言。在冰城的同学们都跑来捧场了。
  “还以为你今天不来了呢。”
  “哪能呢,这么重要的会议我怎么会缺席。我是开车过来的,路上堵了点,所以就迟到了。”
  冯言把头转了回去,下一个介绍就要开始了。
  她完全没有明白,成永兴嘴里的重要是什么意思。
  也许是郝云丽比较重要吧。
  —————————
  演示工作还在继续。
  一名工作人员,拿起饭盒大小的黄色盒子,中间有个镜头伸了出来。
  这是个临时赶制的数码相机。
  她拿起丑陋的盒子,向四周按了几下侧面的按钮,然后从盒子侧面取出了一个3寸软盘。屋里有人站了起来,他们猜到了下一步。
  果然,软盘被插进了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参会者的容貌。
  “啪,啪,啪。”
  掌声从会议室的后排响了起来,众人的目光被吸引了过去,原来是迟到的成永兴在鼓掌。
  在他的带动下,众人也都鼓起来掌。
  成永兴不能确认CMOS数码相机的出现,是否有着自己的功劳,也许他几年前曾经提过,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实物。
  数码相机在智能机出来之前,统治了市场十几年。成永兴前前后后买了有六七个数码相机,每一两年就要换一个,因为像素在逐渐提高。
  —————————
  在他的带动下,会议室里的气氛热烈了起来。
  鉴定会很快就进入了尾声。
  请来的专家们对新型图像传感器不吝词语,各种好听的形容词,定语纷纷被扣了上去。
  行业领先,全球首个工业级两百万像素图像传感器,国际领先,世界一流,填补国内空白。等等,等等。
  但说了一会,也就没有词了。
  最近工大的创新成果很多,这个级别的成果,已经不算什么了。郝云丽也是风云人物,恐怕只有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能让大家满意了。
  “还有谁想发言?没有了吗?”
  其实很多人都想在这个场合说两句,毕竟主任和校长都在场的机会可是不多。
  “让小成说两句吧!他可是我们的工业专家。”
  希院长点了成永兴的名。成永兴带头鼓掌的场景,他还是第一次见。
  王教授今天没来,他又住院了,所以他就代表兄弟单位及以前的师长,给曾经的弟子助威。
  “专利申请了吗?”
  成永兴接过连递过来的话筒。
  “都申请了。CMOS方面的专利,有三百多份。”
  郝云丽点了点头。
  CMOS是个全新的技术路线,基本上每一步都是一个专利。丽云科技已经初步建立了专利护城河。
  “数码相机方面的专利,也有几十份了。”
  数码相机还没有进入主流市场。由于高价格,低像素,导致它只是一些科技发烧友们的玩物。并没有被主流相机厂商认真对待。也算是一个专利的蓝海。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成永兴停了一下,给大家思考的时间。
  “可能有些人不认可我的评语,因为CCD摄像头早就有了。CMOS传感器只能算是另一条技术路线,最多算是产品和技术升级而已,当不得划时代的称呼。”
  成永兴看了一圈,大家都在等待他的解释,包括郝云丽。
  他的预测,其名声,尤其是在工大,属于神话一级的。各种各样的传说,谣言,真真假假,流传于校园。
  团委还特意在学生间组织了几次大讨论,撇弃迷信思想。但是在教师队伍里,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他说明天地球会灭亡,估计马上就会有人去跳楼。
  “我用一个曾经类似的项目来做对比,大家就会意识到它的价值了。”
  可惜的是,大家都在等着谜底,没有人捧哏。
  “那就是蓝光LED!”
  伴随谜底的揭开,安静的会议室徒然充满了嗡嗡声。
  所有人都明白蓝光LED的故事,那是一切事情的起点。
  光电系,这一工大最成功的校办企业,就起源于一个简单的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
  “所以我说它是划时代的!”
  这个评价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甚至出乎郝云丽的预料。
  蓝光LED是LED产业化的关键一步,最后一环。如果CMOS摄像头也有如此地位,那么其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丽云科技专注于各种MEMS半导体传感器。CMOS传感器只是她计划中的一个产品而已。其他MEMS传感器,也都投入了资源和人力。
  如何真如成永兴所说的市场这么大,一切计划都需要调整了。
  要把他留下来,谈一谈。
  两个人很久没有独处了。一个原因是都忙,另一个原因,还是都忙。
  —————————
  “还有人要发言吗?”
  赵主任用扬声器的声音掩盖了嗡嗡的议论声。
  有几只手举起来,又放下了。这是个产品鉴定会,又不是答疑会。
  郝云丽也不是那个答疑的人。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结论该怎么写了。”
  赵主任的话语引起了大家的一阵轻笑。
  “我现在最后悔的是,融资的时候投少了。占比太少。”
  当时检测系投入了5千万,还是不少人有点看法的。但现在看来,这简直是占了大便宜。
  “别在这里卖乖了,我们一分钱都没投呢。”
  希主任打断了赵主任的炫耀。
  “你们下一轮融资是什么时候?”
  屋里不知道什么人大声喊道。
  “肃静!肃静!不要了跑题好不好。”
  赵主任把脸又扳了起来。


第707章 反噬
  1995年 3月
  Yahoo!成立。
  —————————
  在计算机学院三楼的会议室,全正科技公司正在召开股东扩大大会。
  全正科技前身,就是谢晓曼所在的游戏开发小组。
  全正科技是计算机学院旗下,所有创业公司里,唯一的,当年就实现盈利的实体。
  在过去半年多,连续两款游戏大卖,给公司带来了接近两百万美元的收入。这给了投资人和团队以莫大信心。
  公司已经在商量进行第二轮融资了,估值从500万人民币直接跳到了5000万美元,增长了接近一百倍。
  此次融资,将释放出20%的股份,融资1000万美元,用于扩张队伍。
  谢晓曼坐在大厅的后排,他们这批学生既是员工,也是股东。
  谢晓曼算不上团队核心成员,但也分到了3万股原始股。这笔股份的价值,已经增到了人民币200万。
  也就是说当初的10人小组,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了!
  在谢晓曼身后还有一批其他团队的成员,他们旁听公司的会议,是为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收购与兼并。
  在过去的一年中,仅仅工大,或者是指派,或者是爱好,先后成立了十多个游戏小组,在去年8月的融资大会时,成功融资的有陆家。其它的几个小组在基金的扶持下继续运作。
  但是随着时间和资本的双重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慢慢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很多游戏小组的失败不是由于技术,而是市场。
  传统的武侠,中国四大名著等,很多题材被选做游戏背景。但是亚洲的计算机市场,中文的游戏市场根本不存在,尤其是正版游戏市场规模根本不足。
  计算机保有量,只有美国,日本,欧洲还算说得过去,因此以欧美神话为题材的全正科技最为成功。
  在大股东,人才基金和计算机学院的牵线搭桥之下,几个失败的游戏小组将会被全正科技吞并。
  全正科技通过这次的大吞并,获得宝贵的人力资源。
  大家都是同根同源,因为学习的东西相同,甚至用的游戏引擎,都来自开源基金的基础代码。这批人的加入,将迅速起到补充的作用。
  这种兼并不但全正在进行,其他几家发展不错的软件公司,也在进行。
  如果不是计算机学院进行了限制,可能在校内,所有的学生资源都会被瓜分完毕。
  ———————
  全正科技的成功,彻底引爆了工大校园内的创业潮。
  软件创业的门槛是如此之低,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甚至一些双学位的学生也加入新一波的创业潮里。
  新成立的人才天使基金,每天都要接待好几份,大同小异的创业计划书。
  PPT大潮提前十年开始上演,只不过主场不是京城,而是在北国,在松花江畔。
  冰城最近成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天使投资基金。
  这些基金里,除了两只是依托于人才基金,基础基金以外,大多是都是全彩的个人股东套现后,自发组织的投资基金。
  这种现象在第一波天使轮投资的陆家公司发布年报后,达到了新的高潮,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基金成立。
  这些基金,大多数都是草台班子,很多都是无执照的组合。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国内的基金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
  从原则上来说,个人是没有办法掌控基金的控制权的,权利机关随时可以收回这些基金的控制权。
  成永兴成立的各种基金,也都暴露在这些危险之下。
  但他无意去通过这些基金,做资产避税等美国富豪常做的事情。另外基金的受益人,是高校这种影响极大的受众,任何人想伸手,都要掂量掂量。
  为了规避这些问题,一些创业基金以无牌照方式合伙运行,另一批则挂公司的外壳在运行,虽然成本高些,但总算有保障。
  —————————
  谢晓曼与同班同学们虽然坐在一起,但在短短的半年间,大家之间就形成了实质性差距。
  谢晓曼等人的股票市值普遍超过了200万元,而新合并进来的同学,由于项目并不成功,他们的股份在过去的半年里,不但没升值,反而贬值了。平均每个人手里的股票价值不到3万元。
  大多数人在过去的半年里,比谢晓曼更努力,编程技巧更好,但并没有什么用处。
  这种不平衡,蔓延于学校中,在同班同学中,在教师中,在各专业对比当中,比比皆是。
  躁动不安,互相攀比,心理失衡等等情况相继出现。
  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甚至动摇了工大的立校之本:
  管理严格,功夫到家。
  工大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顶梁柱,很多学生后世都分配到了重要的国防相关岗位上去,然后几十年默默无闻。
  工大学生,由于地处北方,没有受到南方经济大潮的影响,所以,在用人单位反响很好。肯吃苦,没有花心思,在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不凡成就。
  但是现在,工大已经变成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不是别人影响它,而是它自身已经从内到外,充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